![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0771/0-17049807736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0771/0-17049807736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0771/0-17049807736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B.手影
C.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D.海市蜃楼
4.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3∶1,所用时间之比2∶3,则他们的速度之比( )
A.1∶2B.2∶1
C.2∶9D.9∶2
5.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 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2.7 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多少米
A.68 米
B.51 米
C.34 米
D.17 米
6.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路线一定是直线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最大
7.三位同学一起出行,小张骑电动车以25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2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4km。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张最快B.小王最快
C.小李最快D.三人运动的快慢是一样的
8.下列现象中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B.水中倒影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9.在暗室的白墙上挂着一面小平面镜,用手电筒斜着向上照射这块平面镜和墙,则人从镜子的正前方观察到的情况是( )
A.墙是暗的,镜子是亮的B.墙是暗的,镜子也是暗的
C.墙是亮的,镜子是暗的D.墙是亮的,镜子也是亮的
10.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
A.密度大、熔点高B.密度小、熔点高
C.密度大、熔点低D.密度小、熔点低
11.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2.下列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云在水中飘——光的折射
B.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光的反射
C.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D.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等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频闪摄影可以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周期性闪光(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在一个画面上记录物体连续运动的过程。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 0.ls 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这个物体。由图可知,物体在 AB 段的路程为____ cm,平均速度为_____ m/s。
14.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末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妈妈指着水中的鱼问小明,这又是光的什么形成的呢?小明告诉妈妈这是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15.如图甲所示,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和______中传播。
16.下列应用中,主要应用了这些物质的什么特性。(1)用铜做电线芯:______;(2)用塑料做锅铲的柄:______;(3)用金刚石做钻头:______。
三、实验题(共12分)
17.(4分)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只蜡烛,焦距分别为5cm和10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如图乙所示,她先将f=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接下来她换用f=10cm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__________不变,移动__________,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
(3)对比两次实验中像的大小,发现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稍大,据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8.(4分)同学们要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支架、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蜡烛若干、火柴、白纸、刻度尺、铅笔。
(1)该实验A蜡烛点燃的目的是_____;
(2)该实验的“物”是_____
A.A蜡烛的烛焰
B.不含烛焰的A蜡烛
C.含烛焰的A蜡烛
(3)在移动没点燃的蜡烛时,眼睛应该在_____观察;
A.点燃的蜡烛一侧 B.没点燃蜡烛一侧
(4)该实验是用_____与_____(均填“A蜡烛”、“B蜡烛”、“A蜡烛的像”或“B蜡烛的像”)比较,得到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5)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同学们应至少再进行_____次操作。
19.(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凸透镜正对这太阳光,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中,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的光心,使三者位于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①第3次实验在光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
②第5次实验光屏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
③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_____次数据是编造的.
④在第1次实验过程中,小明向小丽借来一副眼镜,并将其放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此时小明把物体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发现光屏上又成清晰的像,说明这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小丽视力的缺陷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
(4)下列是小明实验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三者位置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凸透镜选择的焦距太小了
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将被遮挡一部分
D.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像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变暗一些
四、作图题(共16分)
20.(8分)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射向凹透镜后的对应出射光线.
21.(8分)如图所示,A、B是平面镜MN前一点光源S射向镜面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分)一火车隧道全长6800m,一列长25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求:
(1)这列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
(2)这列火车全部在隧道内的时间;
(3)火车司机通过隧道的时间。
23.(12分)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1800m的大桥,测得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48s,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为多少km/h?;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D
2、C
3、A
4、D
5、B
6、C
7、A
8、A
9、C
10、B
11、C
12、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7.50 0.15
14、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15、振动 气体 液体
16、导电性 隔热性 硬度
三、实验题(共12分)
17、缩小 物距 光屏 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18、使蜡烛的像更亮一些 B A B蜡烛 A蜡烛的像 2
19、10 同一高度 让像呈在光屏中央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4 凹 近视 D
四、作图题(共16分)
20、
21、
五、计算题(共22分)
22、 (1)470s;(2)437s;(3)453s
23、(1)(2)72s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μ/(cm)
30
20
15
10
5
像距v/(cm)
15
20
30
40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二中学、三中学联考物理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如图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九上物理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