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永济市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0796/0-17049808242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永济市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0796/0-17049808242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永济市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0796/0-17049808242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西省永济市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永济市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 )
A.25℃B.37℃
C.42℃D.48℃
2.下列是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的一组数据,其中读数错误的是( )
A.0.28mB.3.56dmC.152mmD.8.5cm
3.一弹簧右侧连接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4.加在某电动机上的电压是U,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P,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则电动机的输出机械功率为( )
A.PB.C.D.
5.对下列各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8m
B.人步行的速度为6m/s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6.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手影游戏B.错位的铅笔
C.镜中的像D.雨后的彩虹
7.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要想使照片中的树木变大,应该远离树木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8. “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蓝光
D.绿光
9.质量为3×103g的物体最有可能是( )
A.一只麻雀B.一只老鼠C.一匹马D.一只老母鸡
10.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
C.一层楼的高度约6m
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B.
C.D.
1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如图所示,ab是一轻质金属棒,用两根细导线吊着悬在蹄形磁铁中间,灵敏电流计可以检查电路中微弱的电流.当开关S置于不同的位置时,可研究不同的电磁现象:当开关S接到位置___(选填“1”或“2”)时,可以观察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当开关S接到另一位置时,可探究______现象,利用该原理我们制造了________(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14.小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绘制了a、b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a、b密度大小之比是_______;当a的质量是5g时,它的体积是________cm3。如果把b物质砍去一部分,则剩下部分的密度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6.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__________(填“甲”、“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还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三、实验题(共12分)
17.(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选 _____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使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4)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眼睛应一直在玻璃板的 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
18.(4分)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先将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g/cm3;
(3)如图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然后从量筒中取出小石块直接测量质量,所测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4分)小明和小聪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将平面镜______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点;在硬纸板面内_______看到反射光(填“能”或“不能”);如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硬纸板面以为轴向后折转,如图乙所示,则在面内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
四、作图题(共16分)
20.(8分)完成图的光路图。
(_____)
21.(8分)如图所示,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反射光线和该入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______)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分)泡沫铝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隔音、易加工、冲击能量吸收率高等优点。一块长2m、宽1m、高0.1m的长方体泡沫铝的质量为120kg。求:
(1)这种泡沫铝的密度是多少;
(2)某汽车车体采用密度为7×10³kg/ m³的合金材料制造,质量为1750kg。若换用这种泡沫铝来制造,车体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3.(12分)利用声呐可以测量海底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利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了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求海底的深度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B
2、A
3、C
4、D
5、C
6、A
7、D
8、D
9、D
10、D
11、B
12、A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1 电磁感应 发电机
14、2:1 1.25 不变
15、50° 左
16、甲 熔化
三、实验题(共12分)
17、较薄; 位置; 大小; 前;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18、游码 右 24 10 2.4 偏大
19、垂直 能 不能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
四、作图题(共16分)
20、
21、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6×10³kg/ m³; (2)150kg。
23、300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志达中学九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洪洞县九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下列情境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