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邓州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邓州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一个最多能装1 kg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 kg的(ρ水银 >ρ硫酸>ρ盐水>ρ水>ρ酒精)( )
A.盐水B.酒精C.水银D.硫酸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密度约为1.0×103kg/m3B.学生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缭缈
C.秋天,露水晶莹
D.冬天,霜打枝头
4.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是( )
A.B.C.D.
5.有密度分别为和的液体质量各,只用这两种液体最多可配成密度为的溶液的质量为(已知,且不计混合后体积变化)( )
A.B.C.D.
6.下列关于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吨”是质量的单位,符号是“d”
C.“毫升”是体积的单位,符号是“hl”
D.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的单位,符号是“dB”
7.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道路两旁植树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
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9.如图所示,女子锣鼓队正在隆重表演.其中的一环节是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此时鼓声就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
A.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B.手吸收了声音的传播
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10.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灯泡L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x的规格为“20Ω 2.5A”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至B端,U2与U1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滑片P滑到B端时,灯L恰好正常发光.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最大电流为1AB.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6Ω
C.灯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40ΩD.灯L的额定功率为24W
11.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
A.B.
C.D.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大
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14.如图为无人机航拍时的照片。航拍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那么需要无人机飞的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些。
15.小明刚学完电能表,想利用电能表来测量用电器的功率。
(1)小明观察到电能表上有一个参数“2500R/kW·h”,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小明只把一盏节能灯接入电路中,并让其工作,过了半小时后发现电能表的示数竞然没变,于是小明认为电能表可能坏了。你认为还有其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3)小明有一根电热棒,该电热棒的铭牌为“220V 1800W”,其额定功率为______W,小明打算测一测电热棒在用电高峰期吋的实际电功率,于是单独使用该电热棒,发现电能表的表盘转100圈用了96秒,这段时间内电热棒消耗的电能是______J,根据公式______,电热棒的实际功率为______。
16.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_。
三、实验题(共12分)
17.(4分)如图甲是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_____放置。
(3)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A,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_____。
(4)选取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关系。
(5)如图乙是小红经过三次完全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位置并用铅笔将对应的像点与物点连接起来,发现每条连线都与玻璃板_____。
18.(4分)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_____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
19.(4分)小明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l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①在第6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度应为_____℃;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_____图(选填“C”或“D”);
③由表格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________)
四、作图题(共16分)
20.(8分)根据图中给出的光线,在框中画出相应的透镜。
21.(8分)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焦点,BC为某光线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与BC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光线BC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分)有一个体积为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267g; (ρ铜 =8.9×103kg/m3)
(1)请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3)如果在空心部分灌满水,求加水后铜球的总质量。
23.(12分)甲、乙两物体从不同地点同时同向在一条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1)请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个物体谁的速度大。
(2)如果乙运动了35s后停下来,甲继续运动,则从刚开始运动算起,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个物体相距100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B
2、A
3、D
4、B
5、D
6、D
7、B
8、C
9、C
10、D
11、D
12、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密度 0
14、缩小 高
15、电能表每转2500转表示消耗1kW·h的电能 电能表被短路 1800 144000 1500W
16、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
三、实验题(共12分)
17、较黑暗 确定像的位置 垂直 完全重合 大小 垂直
18、2 大小 像 不能 虚 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
19、B 68 99 C 温度保持不变
四、作图题(共16分)
20、
21、
五、计算题(共22分)
22、 (1)这个铜球是空心的;(2) 10cm3;(3)277g
23、 (1)见解析;(2)56s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3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邓州市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叶县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