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液体的压强(分层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5224/0-17050311599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2 液体的压强(分层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5224/0-17050311599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2 液体的压强(分层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5224/0-1705031160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分层练习(苏科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达标测试,共31页。
知识梳理分类练
知识点0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液体受的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无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只有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才等于容器内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1.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因为液体受重力产生的
B. 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 液体的重力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一定越大
2.液体不仅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而且对容器的 也产生压强(如图所示),且压强随 而增大.
知识点02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如图所示,液体压强可用压强计来测量,工作原理是: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的高度差越大,读出高度差即可得出压强计金属盒所处之处的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我们只要测出液体某一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压强,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3.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内的液面的______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物理学中,把这种探究方法称为______ 。
(2)小华实验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烧杯内的液面相平(不考虑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①比较图甲和图______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______ 。
③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______ 。理由是:______ 。
4.如图所示,小明用下面容器来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的实验.则下列现象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5.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乙。将两支试管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试管竖直,乙试管倾斜,静止时,两试管内液体相平,液面距离桌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p甲=p乙
6.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A、B、C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 pA=pB>pC
B. pA>pB=PC
C. pAρ乙>ρ丙p甲ρ丙p甲>p乙>p丙
D. ρ甲hB,所以ρAρBg(hB+△hB),
因为ρAhA=ρBhB,ρA△hB,
由图知两容器的底面积sA>sB,两球浸没在液体中,液面上升的体积,即两球排开液体的体积sA△hA>sB△hB,
因为两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它们自身的体积,所以V甲>V乙,球的质量m=ρv,因为不知道两球的密度关系,
所以不能判断两球的质量关系。
故选:C。
根据图找出A、B两点到液面的距离关系,两容器的底面积关系;
由A、B两点压强相等,由液体压强公式判断出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因为甲、乙两球浸没在液体中A点压强大于B点压强,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出甲乙两球的体积关系;
最后根据公式m=ρV判断两球的质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稍复杂,需要仔细阅读题目,逐步分析。
24.【答案】C
【解析】解:如图,a、b、c三点所处深度a>b>h,
∴a>p>pc。
故选:。
a、bc三点处于同液体内,根据p=液gh可液体密度一定,h深度越压强大。
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理深度是液体某点液自由液面的垂直距是本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
A、由题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V甲ρ乙,故A错误;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h甲ρ乙,故B错误;
C、液体压强相等,两容器底面积相等,由p=FS可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 ①
分别把容器两侧半球部分补上同种液体,此时液体为圆柱形;
割补后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又因为容器底面积不变,所以割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且此时液体为圆柱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总重力);
所以,F甲=G甲总 ②,F乙=G乙总 ③,
两容器完全相同,则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设补充的液体体积为V,
由①②③可得:G甲总=G乙总,
即m甲g+ρ甲gV=m乙g+ρ乙gV--------④,
由B选项可知,ρ甲>ρ乙;
所以由④式可得:m甲−m乙=(ρ乙−ρ甲)Vρ乙,所以F甲>F乙,
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FS可知,p甲>p乙,故D错误.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压强、压力、密度、重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选项CD中采用割补法是本题的难点,割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压力不变,难度较大.
26.【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液体压强特点,关键是知道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根据p=ρgh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好露出液面之前;二是从圆柱体上表面露出水面开始到圆柱体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根据p=ρgh对每个阶段的压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压强变化的规律,再对照四个选项中的图示找出符合规律的图象。
【解答】
①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好露出水面之前,水的密度一定,容器内水的深度不变,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②从圆柱体上表面刚露出水面到圆柱体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容器内水的深度逐渐减小;由于圆柱体被匀速提起,容器的形状上粗下细,根据△V排=S△h可知,水的深度减小的越来越快,根据p=ρgh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变小,并且也是减小得越来越快,符合这个规律的只有D图象,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7.【答案】B
【解析】解:
AB、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大,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当刚刚浸没时,就处于悬浮状态,故A错误、B正确;
C、盖上小瓶瓶盖,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水不能压入小瓶中,小瓶的重力不变,浸入水里的体积不变,故C错误;
D、松开大瓶瓶盖,用力捏大瓶,大瓶上方的气压不变,水不能进入小瓶中,所以小瓶不会下沉松开手;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判断: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此题是大气压和浮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出错原因是很多同学不认识浮沉子。
28.【答案】0.8×103 5:6
【解析】解:
(1)由图丙可知,当没有放入物体乙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800Pa,
由于容器为轻质薄壁圆柱形,所以容器底受到压强等于桌面受到的压强,由p=ρgh可知,液体的密度:ρ=pgh=800Pa10N/kg×10×10−2m=0.8×103kg/m3;
(2)如图所示:
图中AB段,纵坐标压强p随横坐标h变化更平缓,表明容器内液体从A点开始有溢出,过B点后液体不在溢出,由此可知容器的高度为hB=12cm,
所以图中A点,水面刚到容器口时,水面上升高度h升=hB−h0=12cm−10cm=2cm,
h升S甲=hAS乙,
由容器和物体底面积之比S甲:S乙=2:1,可知图中A点截取厚度hA=4cm,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FAS甲=G液+GAS甲=ρgS甲h0+ρ乙gS乙hAS甲=2ρgh0+ρ乙ghA2,
所以物体乙的密度ρ乙=2pA−2ρgh0ghA=2×1280Pa−2×0.8×103kg/m3×10N/kg×0.1m10N/kg×0.04m=2.4×103kg/m3;
当截取厚度h1=8cm>4cm时,液体有溢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1,则p1=ρ乙gh1S乙+ρg(hBS甲−h1S乙)S甲-----①
当截取厚度h2=12cm>4cm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p2=ρ乙gh2S乙+ρg(hBS甲−h2S乙)S甲-----②
由①②可得,p1p2=ρ乙h1S乙+ρ(hBS甲−h1S乙)ρ乙h2S乙+ρ(hBS甲−h2S乙)=ρ乙h1+ρ(2hB−h1)ρ乙h2+ρ(2hB−h2)=2.4×103kg/m3×0.08m+0.8×103kg/m3(2×0.12m−0.08m)2.4×103kg/m3×0.12m+0.8×103kg/m3(2×0.12m−0.12m)=56。
故答案为:0.8×103;5:6。
(1)根据图丙读出没有放物体乙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由于容器为轻质薄壁圆柱形,所以容器底受到压强等于桌面受到的压强,根据p=ρgh求出液体的密度;
(2)根据p=ρgh和h=VS分别表示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进一步求出压强之比。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会从图中读出有用信息,同时知道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底受到压强等于桌面受到的压强。
29.【答案】4.8
【解析】原来玻璃管浸在水中的深度
h1=30cm=0.3m
当塑料片受到酒精的压力等于水对塑料片的压力时,塑料片恰好不脱落,由
ρ酒精gh酒精S=ρ水gh水S
可得,此时水的深度
h2=ρ酒精gh酒精ρ水g=0.8×103kg/m3×10N/kg×0.3m1×103kg/m3×10N/kg=0.24m=24cm
当玻璃管浸在水中的深度从30cm变化到24cm时,水面降低
Δh水面=(h1−h2)S管S管=(30cm−24cm)×50cm2250cm2=1.2cm
则玻璃管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
Δh=30cm−24cm−1.2cm=4.8cm
30.【答案】解:(1)正方体金属块的体积:
V=L3=(10cm)3=1000cm3=1×10−3m3,
金属块的密度:
ρ=mV=2.7kg1×10−3m3=2.7×103kg/m3;
(2)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力:
F=G=mg=2.7kg×10N/kg=27N,
受力面积:
S=L2=(10cm)2=100cm2=1×10−2m2,
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p=FS=27N1×10−2m2=2.7×103Pa;
(3)向容器中加入水至9cm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09m=900Pa,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Sh=1×10−2m2×0.09m=9×10−4m3,
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9×10−4m3=9N,
物体受到容器的支持力:
F支=G−F浮=27N−9N=18N。
答:(1)金属块密度为2.7×103kg/m3;
(2)金属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7×103Pa;
(3)金属块受到容器的支持力为18N。
【解析】(1)知道正方体的棱长可求其体积,又知道金属块的质量,根据ρ=mV求出物体密度;
(2)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求出其大小,容器的底面积即为受力面积,根据p=FS求出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3)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根据V=Sh求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即为物体受到容器的支持力。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1.【答案】解:(1)A对容器底的压强p=FS=GS=ρVgS=ρShgS=ρhg;
(2)设物体的底面积为SA,容器的底面积为S容,
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得:VA=mρ,SA=VAh=mρh,
由图可知:
3V0h0=S容−SA ①
5V0−3V01.5h0−h0=S容 ②
联立①②得:S容=4SA,所以S容=4mρh,
若ρA>ρ液,△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液体的压强,5×107;变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优秀练习,文件包含102液体的压强原卷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docx、102液体的压强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