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浮力(分层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5226/0-1705031171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4 浮力(分层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5226/0-17050311714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0.4 浮力(分层练习)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205226/0-17050311714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分层练习(苏科版)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浮力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浮力同步练习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方向,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分类练
知识点0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
(1)步骤: = 1 \* GB3 ①如图甲,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铝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就是铝块的重力G;
= 2 \* GB3 ②把铝块浸没在水中(图乙所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结论: = 1 \* GB3 ①弹簧测量计的示数变小,说明浸没在水中的铝块受到浮力的作用。
= 2 \* GB3 ②浮力的大小(图丙受力分析):
4.浮力产生的原因:
完全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各个表面均受到液体的压力,由于它前后左右对应部分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而平衡,物体的上下两面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对应部分所受压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这两个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液体对物体上、下两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用公式表示为:。
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浮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液体B. 浮力的方向不一定总是竖直向上
C. 正在水中下沉的石头受到浮力的作用D. 只有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才受到浮力的作用
2.将木块投入盛水的盆中,静止时木块会浮在水面上,则木块所受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木块B. 水C. 水盆D. 空气
3.如图,一条小溪中有一个小球随着溪流漂流而下,则此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 F1B. F2C. F3D. F4
4.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8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 N,此时浮力的方向______ ,施力物体是______ 。
知识点02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1)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的物体浸没在一种液体中,并分别停在液体内不同的深度;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变化;
(3)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1)如图乙所示,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逐渐增大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3)随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逐渐增大。
3.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1)用密度不同的液体(清水和密度不同的盐水),把这些液体,按照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把悬挂在测力计下的同一物体先后浸没在这些液体中。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着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3)液体的密度越大,浸没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4.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5.如图所示,小聪用一个长方体铝块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他先后将该铝块平放、侧放和竖放,使其部分浸入同一杯水中,保证每次水面到达同一标记处,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该实验探究的是下列哪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
A. 液体的密度
B. 物体的密度
C.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D. 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由①②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B. 由①③④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
C. 由①④⑤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无关
D. 由①②③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7.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每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1)由(b)(c)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有关/无关)。
(2)由(c)(d)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无关。
(3)由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求出该物体浸没在浓盐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N。
(4)通过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浓盐水的密度______kg/m3。
(5)设计出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的表格。
知识点03 阿基米德原理
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器材: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小桶
(2)实验步骤:
①如图甲所示,用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
②如图乙所示,把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③如图丙所示,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
④如图丁所示,测量出小桶所受的重力;
⑤把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结论:金属块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相等。
2.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②公式:
8.如图,把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为2.5 N,再将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示数变为1.5 N,利用以上信息能求解的物理量是( )
A. 石块的体积B. 排开盐水的重力C. 石块的密度D. 盐水的密度
9.如图所示,是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弛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
A. 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B. 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 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 人的重力减小了
10.某同学在游乐场游玩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浮力______ ,受到水的压强______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一质量为54g边长为3cm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立方体橡皮泥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10N/kg)。
12.体积是400cm3的铜块放入装满密度是0.8×103kg/m3的酒精中(如图所示)。求:
(1)铜块受到的浮力(铜的密度是8.9×103kg/m3,g取10N/kg);
(2)溢出酒精的重量。
规律方法整合练
13.下列关于浮力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才会受到浮力作用
B. 海底隧道会受到海水的浮力作用
C. 铁块下沉过程中也会受到浮力作用
D.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14.一个浸没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其下表面受到的水对它的向上压力为20N,上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向下的压力为12N,则正方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为( )
A. 32N 竖直向上B. 8N 竖直向上C. 8N 竖直向下D. 无法判断
15.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
A. F1B. F2C. F3D. F4
16.如图所示,将同一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静置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受到的( )
A. 压强差不等,压力差相等
B. 压强差不等,压力差不等
C. 压强差相等,压力差不等
D. 压强差相等,压力差相等
17.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一个正方体物块、两个装有适量水和盐水的烧杯;探究浸在液体中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由图可知浮力大小与______ 有关,用图示实验数据可得盐水的密度是______ kg/m3。(g取10N/kg)
18.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的正方形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的压力为19.6N,则金属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N,金属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为______N。
19.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母001A已经顺利下水,航母的总质量为6.5×104吨,当航母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 N,此时航母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 m3(g=l0N/kg,ρ水=l.0×l03 kg/m3).
20.如图为我国研制的深海勇士“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10909米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该潜水器的质量约为12t,在海水中下潜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3m3。(g=10N/kg,海水密度取1.0×103kg/m3)求:
(1)潜水器的重力;
(2)潜水器在海水中下潜受到的浮力;
(3)潜水器在10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规律方法提优练
21.“奋斗者”号深潜器坐底10909 m,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喜欢动手的小文制作了一个深潜器模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它受到的浮力.先测出它的重力为G,然后将模型浸没于水中静止(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为F,模型所受的浮力为F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B. 模型所受浮力大小F浮=G−F
C. 模型从图示位置下移,浮力变大D. 将模型逐渐提离水面,拉力不变
22.2020年11月28日上午8时30分许,随着一阵汽笛声响,在马里亚纳海沟结束科考任务的“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成功实现10909米坐底纪录的“奋斗者”号胜利返航。若海水密度为1.03×10³kg/m³,“奋斗者”号在海面下下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奋斗者”号受到的海水的压强不变,受到的海水的浮力不变
B. “奋斗者”号受到的海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的海水的浮力不变
C. “奋斗者”号受到的海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的海水的浮力变大
D. “奋斗者”号受到的海水的压强变小,受到的海水的浮力变小
23.如图所示,把铁块放在空容器中,沿容器壁缓慢向容器中加水至虚线处。加水过程中,铁块受浮力作用。则在加水的全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支持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A. B.
C. D.
24.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水口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 仍受水的浮力,但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B. 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C. 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 无法判断
25.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分别为20N和8N,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N;增大物体在水中的深度,物体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6.小明在长20cm均匀细木棒的一端缠绕适量铜丝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如图所示,将其分别放入装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的两个相同烧杯中,若该密度计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m1 ______ m2,p1 ______ p2。若密度计在酒精中露出液面的长度为8cm,则在水中露出液面的长度为______ cm。(ρ酒精=0.8×103kg/m3)
27.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ℎ变化关系的图象,则物体的体积是________ cm3,物体的密度是______,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g=10N/kg)
28.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A、D、E及相关数据,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分析比较实验步骤A和______及相关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______有关。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F中液体密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N,金属块密度为______kg/m3。
2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2×10−2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质量忽略不计),容器中水的质量为7kg,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求:
(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木块的重力。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拓展提优创新练
30.在科技节上,小杰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力学装置,竖直细杆B的下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在柱形容器的底部,它的上端与不吸水的实心正方体A固定(不计细杆B及连接处的质量和体积)。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B的下端所受作用力的大小,现缓慢地向容器中加水,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F随水深ℎ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正方体A所受重力为_______N;当容器内水的深度为13cm时,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N;当容器内水的深度为7cm时,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为F,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1.5F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______Pa。(g取10N/kg,ρ水=1.0×103kg/m3)。
3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长方形容器里盛满水,将一个底部粗糙的金属瓢放在容器中的水面上,水溢出一部分。将金属瓢取出,水面下降了5cm,再将金属瓢沉入水中,静止在容器底部,液面又上升了2cm。(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金属瓢的密度是多少kg/m3;
(2)金属瓢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多少;
(3)金属瓢静止在容器底部时,容器对金属瓢的支持力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物体浸在空气中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B错误;
CD、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产生的向上托的力,即受浮力作用,漂浮的物体受浮力,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产生的向上托的力,即受浮力作用。
(2)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此题考查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方向,属于基础题。
2.【答案】B
【解析】略
3.【答案】C
【解析】解: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故选:C。
根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浮力的方向,记住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4.【答案】2 竖直向上 水
【解析】解:物体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8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由浮力的产生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10N−8N=2N。
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物体浸没在水中,所以物体受到水施加的浮力,故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水。
故答案为:2;竖直向上;水。
由浮力的产生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本题考查浮力的大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
5.【答案】D
【解析】【分析】
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影响浮力因素的实验探究,掌握控制变量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他先后将该铝块平放、侧放和竖放,使其部分浸入同一杯水中,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的密度也相同,每次水面到达同一标记处,说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物体浸入水的深度不同,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可以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解:A、分析①②⑤三次实验,实验②⑤中,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相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也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相同,不能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故A错误;
B、分析①③④三次实验,实验③④中,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相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由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因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B错误;
C、分析①④⑤三次实验,实验④⑤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实验⑤中液体的密度较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较小,由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较大,因此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故C错误;
D、分析①②③三次实验,实验②③中,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断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断减小,由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因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结合图示步骤,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的考查。
7.【答案】有关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1.1 8×103 1.1×103
【解析】解:(1)由(b)(c)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图(c)(d)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而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由此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3)由图(a)(e)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盐水=8N−6.9N=1.1N。
(4)由题意知,物体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由F浮=ρ液gV排得,
F浮ρ水g=F盐水ρ盐水g,
则ρ盐水=F盐水F水×ρ水=1.1N1N×1.0×103kg/m3=1.1×103kg/m3。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V=F盐水ρ盐水g,
则物体的密度ρ=GgV=GgF盐水ρ盐水g=GF盐水×ρ盐水=8N1.1N×1.1×103kg/m3=8×103kg/m3;
(5)因为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所以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铝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根据称量法分别计算铁块受到的浮力,即F浮=G物−F示.由此设计表格如下:
故答案为:(1)有关;(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3)1.1;(4)8×103;1.1×103;(5)如上表所示。
(1)分析图(b)、(c)所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分析图(c)、(d)所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答题。
(3)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重力与弹簧测力计所示之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由(a)(e)所示实验求出物体浸没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4)由阿基米力德原理,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列方程求出浓盐水的密度,根据ρ=GgV求物体的密度;
(5)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可以采用称量法测浮力。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求物体受到的浮力及物质的密度,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现象即可正确解题,要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8.【答案】B
【解析】解:把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为2.5N,则石块的重力为2.5N,
再将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示数变为1.5N,根据称重法可知石块所受浮力F浮=G−F示=2.5N−1.5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盐水的重G排=F浮=1N。
由于条件有限,无法计算石块的体积、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故选:B。
把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为2.5N,则石块的重力为2.5N,再将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示数变为1.5N,根据称重法可知石块所受浮力;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盐水的重力。
本题考查浮力计算的有关问题,需灵活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解题。
9.【答案】A
【解析】解:
BD、把气囊压入水中,人受到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B、D错误;
AC、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把气囊压入水中,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所以A正确、C错误。
故选:A。
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将气囊压入水中时,人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但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浮力变大,防止人下沉。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浮力的利用,属于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10.【答案】变大 变小
【解析】解:气泡上升时,气泡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液gV排得,水的密度不变,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因此气泡受到的浮力变大;
气泡上升时,ℎ变小,由p=ρgℎ得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因此气泡的体积变大,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所以气泡内的压强变小。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气泡的体积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气泡受到浮力的大小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在水中上浮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减小,由液体压强公式知道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气泡的体积变大,据此分析气泡内压强的变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分析出气泡的深度变化和体积变化情况是本题的关键。
11.【答案】0.27 2×103
【解析】解:(1)橡皮泥的体积V=L3=(3cm)3=27cm3=2.7×10−5m3,
由于橡皮泥浸没在水中时,则V排=V=2.7×10−5m3,
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可知,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2.7×10−5m3=0.27N;
(2)立方体橡皮泥块的密度为
ρ=mV=54g27cm3=2g/cm3=2×103kg/m3。
故答案为:0.27;2×103。
(1)已知橡皮泥块的边长,求出橡皮泥的体积,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橡皮泥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ρ=mV求出橡皮泥块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和重力、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12.【答案】(1)铜块受到的浮力为3.2N;
(2)溢出酒精的重量为3.2N。
【解析】(1)根据F浮=ρ水gV排求铜块受到的浮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溢出酒精的重量。
【解答】解:(1)由图可知,铜块浸没在酒精中,因此铜块排开酒精的体积:
V排=V铜=400cm3=4×10−4m3,
铜块受到的浮力:
F浮=ρ酒精V排g=0.8×103kg/m3×4×10−4m3×10N/kg=3.2N;
(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溢出酒精的重量:
G溢=G排=F浮=3.2N。
13.【答案】C
【解析】解:A、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如氢气球利用浮力升空,故A错误;
B、海底隧道不会受到海水的浮力作用,故B错误;
C、正在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下沉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故C正确;
D、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只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
(2)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若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若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若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
(3)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此题考查浮力与浮力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解:由题知,正方体物块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F上表面=12N,其方向竖直向下;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下表面=20N,其方向竖直向上;
所以正方体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F下表面−F上表面=20N−12N=8N;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故选:B。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的作用,这个压力差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从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考虑,利用公式F浮=F下表面−F上表面计算浮力的大小,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受到液体的压力,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来计算浮力的大小,并可以利用其公式F浮=F下表面−F上表面计算浮力的大小。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浮力的方向,属于基础题目。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解答】
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此时鸡蛋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不同,这个压力差就是鸡蛋所受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所以F3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分析】
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浮力实质),根据p=FS求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是知道浮力的实质(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
【解答】
长方体物块悬浮在水中,说明受到水的浮力不变,而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所以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差不变;
而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p=ΔFS,竖直放置比水平放置上下表面积小,所以长方体物块上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差不相等。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故A正确。
故选:A。
17.【答案】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1.1×103
【解析】解:(1)分析图甲、乙、丙: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体积越大时,所受到的浮力越大,可知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比较丁、戊两图可知,物体液体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故由图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正方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水=G−F=F浮水=5N−1N=4N;
F浮水=ρ水gV排得正方体的体积:
V柱正方体=V排=F浮ρ水g=4N1.0×103kg/m3×10N/kg=4×10−4m3;
由图甲、戊所示实验可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浮力:
F浮盐水=G−F′=5N−0.6N=4.4N,
浮力F浮盐水=ρ盐水gV排,盐水的密度:ρ盐水=F浮盐水gV排=4.4N10N/kg×4×10−4m3=1.1×103kg/m3。
故答案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1.1×103。
(1)根据图中排开的水的体积和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分析;
(2)根据浮力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
本题考查称重法测浮力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难度不大。
18.【答案】4.9;24.5;4.9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浮力计算公式的综合应用,知道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与弹簧测力计读数之差;还可以等于金属块上下表面所受的水的压力之差。
已知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和浸没水中的重力,根据F浮=G排=G物−F示可求浮力; 已知浮力,根据F浮=F下表面−F上表面变形后计算得出。
【解答】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物−F示=14.7N−9.8N=4.9N;
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F下表面=F浮+F上表面=19.6N+4.9N=24.5N。
根据浮力生产的原因可知,物块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即为浮力:F下表面−F上表面=F浮=4.9N。
故答案为:4.9;24.5;4.9。
19.【答案】6.5×108;6.5×104
【解析】解:
(1)航母的重力为:G=mg=6.5×104×103kg×10N/kg=6.5×108N;
因为航母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F浮=G=6.5×108N;
(2)由F浮=ρ液gV排可得此时航母排开水的体积:
V排=F浮ρ水g=6.5×108N1×103kg/m3×10N/kg=6.5×104m3.
故答案为:6.5×108;6.5×104.
(1)航母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航母的重力,即F浮=G;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的变形公式V排=F浮ρ水g就可以计算出排开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理清思路: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求浮力,再由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F浮=ρ水gV排求排开水的体积.
20.【答案】解:(1)“奋斗者号”潜水器的重力G=mg=12×103kg×10N/kg=1.2×105N;
(2)潜水器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海水gV排=1.0×103kg/m3×10N/kg×3m3=3×104N;
(3)潜水器在10000m深处所受海水的压强
p=ρ海水gℎ=1.0×103kg/m3×10N/kg×104m=1×108Pa。
答:(1)潜水器的重力为1.2×105N;
(2)潜水器在海水中下潜受到的浮力为3×104N;
(3)潜水器在10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为1×108Pa。
【解析】(1)根据G=mg求潜水器的重力;
(2)根据F浮=ρgV排求潜水器在海水中下潜受到的浮力;
(3)根据p=ρgℎ求潜水器在10000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
21.【答案】B
【解析】AB.因为模型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模型处于平衡状态,模型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拉力F与重力G不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和浮力F浮之和等于重力G,则F+F浮=G,所以F浮=G−F,故A错误,B正确;C.模型从图示位置下移,仍然处于浸没状态,而浸没物体所受浮力与所处深度无关,所以模型所受浮力大小不变,故C错误;D.将模型逐渐提离水面,模型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模型所受浮力变小,而模型重力不变,由F+F浮=G可知,拉力变大,故D错误.故选B.
22.【答案】B
【解析】解:AB、科考船下潜的过程中,所处深度ℎ增大,水的密度ρ水不变,由p=ρ水gℎ可知,它受到的压强变大,故B正确,A错误。
CD、科考船没入海水中后,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不变,由于水的密度ρ水不变,则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探索一号”科考船没入海水中后,所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变,但下潜过程中,深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抓住下潜时深度变大、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是本题的关键。
23.【答案】D
【解析】解:
(1)在铁块浸没水中之前,V排变大,因为F浮=ρ水V排g,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在铁块浸没水中之后,V排不变,因为F浮=ρ水V排g,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可见铁块受到的浮力是先变大、后不变;
(2)因为F支=G−F浮,F浮先变大、后不变;
所以F支先变小、后不变;
图D说明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F随时间的增大,先变小、后不变,所以图D符合支持力的变化规律,
故选:D。
(1)在加水的过程中,在铁块浸没水中之前,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受到的浮力增大;在铁块浸没水中之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受到的浮力不变,可见铁块受到的浮力是先变大、后不变;
(2)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等于铁块的重力减去浮力,铁块重力不变,据此分析容器底对铁块的支持力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合成的掌握和运用,能确定在加水的全过程中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文字叙述:在加入水之前,铁块是放在容器内的,所以此时容器对铁块的支持力是最大的。随着随着铁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对铁块的浮力逐渐增大,而容器对铁块的支持力逐渐减小。当铁块完全浸没在水中的时候,铁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而浮力也不会继续增大,容器对铁块的支持力也不会继续减小。
24.【答案】C
【解析】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将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球的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所以该小球不受浮力。
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浮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据此分析。
物体上、下面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物体下部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较大,压力也较大,可以证明,浮力等于物体所受液体向上、向下的压力之差。若下表面不在液体中,则该物体只受到水的压力而不受浮力。
25.【答案】12 不变
【解析】解: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20N−8N=12N;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所处的深度增加时,V排不变,由F浮=ρ水V排g,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将不变。
故答案为:12;不变。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的作用,这个压力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了解与掌握,难度不大。
26.【答案】= = 10.4
【解析】解:
(1)密度计放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即:F浮水=F浮酒=G;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次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因为G排=m排g,所以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即m1=m2;
因为装有液体的烧杯为柱形容器,且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所以烧杯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密度计的总重力,而酒精和水的质量相等,所以两烧杯底受到的压力相等;
两烧杯的底面积相同,则由p=FS可知,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1=p2;
(2)细木棒露出酒精面的长度是8cm,则浸入酒精中的深度ℎ酒精=20cm−8cm=12cm=0.12m,
将该密度计放入水中,设细木棒浸入水中的深度为ℎ水,
因为密度计不管是在水中还是在酒精中,都是漂浮状态,
所以,F浮水=F浮酒精=G,
由F浮=ρgV排可得:ρ水gSℎ水=ρ酒精gSℎ酒精,
则:ℎ水=ρ酒精ℎ酒精ρ水=0.8×103kg/m3×0.12m1.0×103kg/m3=0.096m=9.6cm,
则细木棒露出水面的长度:
ℎ露′=20cm−ℎ水=20cm−9.6cm=10.4cm。
故答案为:=;=;10.4。
(1)根据漂浮条件可以判断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浮力的关系得出排开液体质量的关系;根据规则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和密度计的总重力可知烧杯底受到的压力关系,再利用p=FS知烧杯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关系;
(2)细木棒的长度减去露出部分的长度即为浸入的深度,根据密度计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列出关系式即可求出细木棒露出水面的长度。
密度计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要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分析有关问题,注意:放入不同的液体,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
27.【答案】400;2.25×103kg/m3;4N
【解析】解:(1)由图象知,G=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
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9N−5N=4N,
由F浮=ρ液gV排得物体的体积:
V=V排=F浮ρ水g=4N1.0×103kg/m3×10N/kg=4×10−4m3=400cm3;
(2)由G=mg知物体的质量为:
m=Gg=9N10N/kg=0.9kg;
则物体的密度为:
ρ=mV=0.9kg4×10−4m3=2.25×103kg/m3;
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0,由F浮=F下−F上可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4N。
故答案为:400;2.25×103kg/m3;4N。
(1)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G,完全浸没时的拉力F,从而可根据F浮=G−F求出完全浸没时的浮力;
由浮力公式计算出完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
(2)由物体的重力求出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
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密度、阿基米德原理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28.【答案】(1)无关;B、C、D;密度;
(2)小于;
(3)2;2.7×103
【解析】【分析】
本题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浮力的测量、密度的计算,是一道综合题。
(1)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探究浮力与它们的关系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2)根据浮力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液体密度大小;
(3)根据称量法F浮=G−F拉计算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物块的体积,根据ρ=mV得出物体的密度。
【解答】
(1)根据A、D、E三次实验可知,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密度不变,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深度改变,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浮力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要控制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同,需要对比分析比较A、B、C、D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时,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浮力不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由图A、E、F可知,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故分析实验步骤A、E、F可知浮力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图A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5.4N,则金属块的重力为5.4N;
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5.4N−3.4N=2N;金属块在另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5.4N−3.8N=1.6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F中液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2N,
金属块排开的水的体积即金属块的体积为:
V=V排=F浮ρ水g=2N1.0×103kg/m3×10N/kg=2×10−4m3,
金属块的的密度为:ρ=mV=GgV=5.4N10N/kg×2×10−4m3=2.7×103kg/m3。
29.【答案】解:(1)因木块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10−3m3,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1m3=10N;
(2)木块在重力、拉力和浮力作用下静止,所以木块的重力:G=F浮−F拉=10N−4N=6N;
(3)水的重力G水=mg=70N,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压=G总=G水+G=70N+6N=76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F压S=76N2×10−2m2=3800pa。
答:(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10N;
(2)木块的重力是6N;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3800Pa。
【解析】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的应用、压强的计算。
(1)木块浸没在水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静止,所受重力、拉力和浮力的合力为零;
(3)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水和木块的重力的和;利用p=FS计算出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0.【答案】6;10;1200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液体压强公式、固体压强公式的应用,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有一定的难度。
(1)根据图乙可知,当ℎ=0cm时力传感器的示数,细杆的质量不考虑可知,正方体A对力传感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得出正方体A的重力;
(2)根据图乙可知,当ℎ=3cm时物体A的下表面恰好与水面接触,当容器内水的深度ℎ=13cm时,根据力的平衡求出浮力,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正方体A的边长;
(3)先求出容器内水的深度ℎ=7cm时正方体A浸入水的深度,根据V=Sℎ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液gV排求出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正方体A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即为力传感器的示数,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1.5F时,根据图乙可知,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为1.5F时,可能是G−F浮=1.5F,也可能是F浮−G=1.5F,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水对容器的压力;第一种情况:水的深度较大,F浮−G=1.5F,分析正方体A受到的力,然后结合正方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求出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液gV排=ρ液gSℎ浸求出此时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从而得出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最后利用p=ρ液gℎ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同理也可分析第二种情况,水深较小时,G−F浮=1.5F。
【解答】(1)由图乙可知,当ℎ0=0cm时,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0=6N,由细杆的质量不考虑可知,正方体A对力传感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正方体A的重力G=F0=6N;
(2)由图乙可知,当ℎ2=3cm时,物体A的下表面恰好与水面接触,当容器内水的深度ℎ1=13cm时,已经超过了F=0的深度,此时细杆B对正方体A的作用力方向向下,正方体A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重力及竖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所受浮力为:F浮=G+F=6N+4N=10N,
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代入数据得:
10N=1.0×103kg/m3×10N/kg×a3,解得a=0.1m=10cm;
(3)当容器内水的深度ℎ3=7cm时,正方体A浸入水的深度ℎ浸2=ℎ3−ℎ2=7cm−3cm=4cm=0.04m,
排开水的体积V排′=L2ℎ浸2=(0.1m)2×0.04m=4×10−4m3,
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4m3=4N,
力传感器的示数F=G−F浮′=6N−4N=2N,
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分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或压力两种情况讨论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变为1.5F:
由图乙可知,第一种情况:当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F′=1.5F=1.5×2N=3N且水的深度较大时,此时正方体A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重力、细杆的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由正方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受到的浮力F浮″=G+F′=6N+3N=9N,
由F浮=ρ液gV排=ρ液gSAℎ浸可得,
此时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ℎ浸3=F浮″ρ水gSA=9N1.0×103kg/m3×10N/kg×(0.1m)2=0.09m=9cm,
则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ℎ4=ℎ2+ℎ浸3=3cm+9cm=12cm=0.12m,
则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ρ液gℎ4=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第二种情况:当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F′=F′=1.5F=1.5×2N=3N且水的深度较小时,此时正方体A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重力、细杆的压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由正方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受到的浮力F浮′′′=G−F′=6N−3N=3N,
由F浮=ρ液gV排=ρ液gSAℎ浸可得,
此时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ℎ浸4=F浮″′ρ水gSA=3N1.0×103kg/m3×10N/kg×(0.1m)2=0.03m=3cm,
则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ℎ5=ℎ2+ℎ浸4=3cm+3cm=6cm=0.06m(小于7cm为无效数据)。
故答案为:6;10;1200。
31.【答案】解:
(1)金属瓢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Sℎ1=100cm2×5cm=500cm3=5×10−4m3,
金属瓢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10−4m3=5N,
因金属瓢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金属瓢的重力G=F浮=5N,
由G=mg可得,金属瓢的质量:
m=Gg=5N10N/kg=0.5kg,
因金属瓢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金属瓢的体积:
V=V排′=Sℎ2=100cm2×2cm=200cm3=2×10−4m3,
金属瓢的密度:
ρ=mV=0.5kg2×10−4m3=2.5×103kg/m3;
(2)金属瓢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时,容器内水深度下降的高度:
ℎ3=ℎ1−ℎ2=5cm−2cm=3cm=0.03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
△p=ρ水gℎ3=1.0×103kg/m3×10N/kg×0.03m=300Pa;
(3)金属瓢静止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2N,
对金属瓢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
由金属瓢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F支持+F浮′=G,
则F支持=G−F浮′=5N−2N=3N。
答:(1)金属瓢的密度是2.5×103kg/m3;
(2)金属瓢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300Pa;
(3)金属瓢静止在容器底部时,容器对金属瓢的支持力是3N。
【解析】(1)知道将金属瓢取出后水面下降的高度和容器的底面积,根据V=Sℎ求出金属瓢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ρgV排求出金属瓢受到的浮力,根据物体漂浮条件求出金属瓢的重力,利用G=mg求出金属瓢的质量,金属瓢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利用ρ=mV求出金属瓢的密度;
(2)金属瓢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底时,两次水面变化的差值即为容器内水深度下降的高度,根据p=ρgℎ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
(3)金属瓢静止在容器底部时,根据F浮=ρgV排求出受到的浮力,对金属瓢受力分析,根据金属瓢受到的合力为零求出容器对金属瓢的支持力。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综合应用等,正确得出金属瓢排开水的体积和金属瓢的体积是关键。次数
物体所受
的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
力计的读数/N
浮力/N
小桶和排开的水所
受的总重力/N
小桶所受的重力/N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N
1
2
3
…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4
4.0
3.4
3.4
3.8
实验次数
V总
V排
液体种类
ρ液
G物/N
F示/N
F浮/N
1
相同
相同
酒精
小
2
水
中
3
盐水
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浮力优秀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04浮力原卷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docx、104浮力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力与运动力与运动的关系练习,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压强练习题,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