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陵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德州陵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下列物质中,有一定熔化温度的是 ( )
A.玻璃B.蜂蜡C.海波D.沥青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需调整蜡烛(未点燃)、凸透镜和光屏,使实验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下情形属于已经调好的是( )
A.B.C.D.
3.在严寒的冬季,路面结冰,造成交通堵塞或事故,我们会看到交通管理人员往路面上撒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盐与冰雪混合可降低冰的熔点B.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冰的熔点
C.盐与冰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D.盐与冰雪混合可提高水的水的凝固点
4.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
C.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
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
5.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实验数据的读取至关重要,下图中读数正确的一项是( )
A.秒表的示数为4min34.1s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N
C.物体长为4.5cm
D.温度计示数为36℃
6.光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发生反射,若入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A.30°B.60°C.90°D.150°
7.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
8.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10m的路程时,用了5s的时间,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B.C.D.
9.我们在利用工具测量物理量时难免会产生误差,在测量中误差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提高自己的估读能力,使读数更准确就会消灭误差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放热
B.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C.寒冬,户外堆起的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
D.盛夏,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出现“白气”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
11.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12.加油站贴有“禁止吸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警示语。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B.汽化C.熔化D.升华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人们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时产生的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来实现避震逃生,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声也是“隐形杀手”,如图所示标志牌,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4.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运行2min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_________方向行驶,两车相距_________m。
15.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经典物理学体系,从而创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三大定律。
16.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________,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_.
三、实验题(共12分)
17.(4分)小云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面积有关。
据此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验证上述猜想。如图所示,A、B是材料和各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但体积大小不同的长方体。
(1)她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A,应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的知识可知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由图甲、乙可知,小云验证的是猜想___________。(选填“一”、“二”或“三”)
(3)实验中小云发现,提升弹簧测力计时很难保持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不稳定,为了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你有什么改进意见吗_______?(可以适当增加或改进器材)
18.(4分)小红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两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质量的空气,将电阻丝如图甲和乙所示连接在电路,通电一定时间后,认真观察进行实验。
(1)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______来比较各容器中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的,这个研究方法称转换法;
(2)乙图电路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的关系的;
(3)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首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称做焦耳定律。
19.(4分)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阳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_________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并调节游码的位置,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视线的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95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四、作图题(共16分)
20.(8分)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____)
21.(8分)图中,F和O分别为凸透镜的焦点和光心,请将两条光线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____)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分)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1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5秒,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3.(12分)一辆汽车沿水平公路直线行驶,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AB段的路程是多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C
2、C
3、A
4、C
5、B
6、B
7、C
8、C
9、B
10、B
11、C
12、B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次声波 信息 声源处
14、东 600
15、牛顿
16、地面 路程 大
三、实验题(共12分)
17、匀速 二力平衡 一 见解析
18、液面高度差 电流 电流的二次方
19、水平 161 B 60 1.1
四、作图题(共16分)
20、
21、
五、计算题(共22分)
22、 (1)100m;(2)13.3m/s
23、150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为了生命安全,敬请文明驾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语道,下列数据不符合事实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樊城区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