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R增大2倍
B.当电流增大2倍时,电阻R减小2倍
C.当电压为零时,电阻R为零
D.不管电压或电流为多少,电阻的阻值不变
2.如图所示,是我国歼10战机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
A.地面B.加油机
C.歼10战机D.加油机里的飞行员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3)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0~0.6)A.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缓慢向a端移动,直至某一电表的指针达到满偏。有关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②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2A~0.6A
③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2V~6V
④R2阻值变化范围为20Ω~10Ω
⑤指针达到满偏的是电流表
A.只有②⑤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D.都正确
4.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凸透镜起会聚作用时成的是实像,起发散作用时成的是虚像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其物镜是凸透镜,目镜也是凸透镜
5.小明和爸爸、妈妈乘游艇在松花江上逆流而上,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妈妈B.小明C.游艇D.岸边的树
6.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下列说法正确是( )
A.铜镜里的像是实像B.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
C.人远离铜镜,铜镜中的像大小不变D.人向镜靠近,像将远离镜
7.如图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减小物距B.增大像距
C.增大人像的大小D.增大取景范围
8.关于“质量和密度知识”的理解,你认为其中有几句描述是正确的?( )
①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质量一定越大;②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③密度大小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④ρ=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⑤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⑥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随状态、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A.4B.3C.2D.1
9.夏天的池塘旁,蜻蜓点水是常见现象,蜻蜓点水后在水面上击起波纹.王帅同学研究了蜻蜓点水过程,他获得一张俯视照片,该照片是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形状如图.王帅同学利用秒表测得蜻蜓每隔1秒钟点水一次.由图可分析出当时蜻蜓飞行的方向、速度以及水波传播速度分别是( )
A.向右、2.5m/s、1.5m/sB.向右、3m/s、1m/s
C.向左、2.5m/s、1m/sD.向左、3m/s、2m/s
10.科学家测量一个物理量时,往往很仔细地测量很多次,他们希望( )
A.所有的测量结果都完全相同B.能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测量结果
C.除个别测量外,其他测量结果完全相同D.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使测量误差小一些
1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D.物体只有在空气中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12.某学校的前、后两个门各装一个开关,传达室内有红、绿两盏灯和电池组,若前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红灯亮,后门来人闭合开关时绿灯亮,图中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B.C.D.
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14.物理就在身边,下列关于身边的物理数据估计正确的是
A.教室门的高度约35cm
B.小英同学的体重约为50g
C.小明同学的体温约为37 ℃
D.小华同学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15.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反射角是 β,折射角是 γ。若把水槽左端稍垫高一点,等水面重新平静后,反射角是 β′,折射角是 γ′。则
A.β′ < β γ′ < γB.β′ = β γ′ = γ
C.β′ < β γ′ > γD.β′ > β γ′ > γ
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响度如果越大,其音调也越高
B.人耳正常听不到次声和超声,因为它们都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合肥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或按压不同笛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声的音调
1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1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C.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19.下列用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视机B.电风扇
C.洗衣机D.电饭煲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铃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是因为音叉振动变快
C.赣州城区禁放鞭炮,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渔船上安装的声呐系统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的位置
21.计算电流通过电风扇产生的热量,下面公式选用正确的是( )
A.UItB.C.I2RtD.前面三个都可以
22.关于光的色散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发生色散
23.如图所示的四种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折”枝——光的折射现象
C.镜中花——光的折射现象
D.手影——平面镜成像
24.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mm
A.物理书的长度是252B.茶杯的高度是10
C.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D.他自己的身高是
25.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26.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2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A 带正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 A和 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它得到电子
B.B的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
C.自由电子从 B 向 A 定向移动,瞬间电流方向由 A 到 B
D.正电荷从 A 向 B 定向移动,瞬间电流方向由 A 到 B
28.夏天,在饮料中加些冰块能使饮料变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冰块( )
A.熔化放热B.熔化吸热C.凝固放热D.凝固吸热
29.在下面的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本次考试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大约是50g
B.普通2B铅笔的笔芯直径大约是2mm
C.考试中所用签字笔的长度大约是50cm
D.本次考试一份物理答题卡受到的重力大约是1N
30.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回水管的“水封”阻隔臭气
B.利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测量
C.用几杯水就能撑裂木桶
D.利用拔火罐进行治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如图所示,来自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填“远视眼”或“近视眼”),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若不戴眼镜,还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人应该_____(填“靠近”或“远离”)物体。
32.考试之前,有些家长怕学生紧张,让学生进考场之前吃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在口腔中发生了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英语考试播放听力时,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
3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而产生的.小明在看到闪电3秒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小明距响雷处_____米.
34.某人站在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自己在镜中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而成的,他到镜中像的距离为_______m。
35.如图所示是由一条道路的两端分别相向而行的甲乙两车的s﹣t图像,认真观察图像可知,甲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m/s,当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m,通过图像可知,甲,乙_____(选填“是”或“不是”)同时出发的。
36.如图,玻璃片上出现碘颗粒,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______,这种物态变化______热量,图中的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
37.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38.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___Ω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____A.
39.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0.如图所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压缩活塞使棉花着火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等效于A、B、C、D四冲程中的冲程______。(选填A、B、C、D)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请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_____。
(3)图乙是某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____。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
(4)关于此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玻璃板必须与纸面垂直
B.实验中两支蜡烛都必须点燃
C.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42.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_(选“反射”或“折射”)。
(2)为何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5)小明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6)如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放置,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15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操作步骤如图所示(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ρ水=1.0×103kg/m3)
(1)由图A和图C,可求出石块的体积。请写出其计算过程。
(2)石块的质量是多少?
(3)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44.如图所示,空烧杯的质量为0.2kg。当烧杯内装满水时,称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5kg;用此烧杯装金属粒若干,称得烧杯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0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烧杯中再装满水时,称得烧杯、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1kg。(水密度:1.0×103kg/m3)求:
(1)烧杯的容积是多少?
(2)金属颗粒的质量是多少?
(3)金属颗粒的密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D
2、A
3、C
4、D
5、D
6、C
7、D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C
15、B
16、D
17、C
18、A
19、D
20、A
21、C
22、C
23、B
24、A
25、B
26、D
27、D
28、B
29、B
30、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近视眼 凹 靠近
32、熔化 声源处 能量
33、振动 1020
34、反射 6
35、10 300 不是
36、凝华 放出 使烧杯均匀受热
37、凝华 内 凝固
38、5 0.75
39、10 照相机
40、机械 内 A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大小 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相等 垂直 对称 AC
42、反射 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 大小 不能 虚 蜡烛B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 (1)10cm3;(2)25g;(3)2.5g/cm3
44、 (1)300cm3;(2)0.8kg;(3)4.0×103kg/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8,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说法中与生活实际符合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东片)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