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02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3-6,6-8,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基本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友情提示:所有题口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共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瓷的制造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练泥拉坯B. 印、利、晒坯C. 刻花施釉D. 烧窑彩绘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无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详解】A、练泥拉坯是形状改变,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印、利、晒坯是形状和坯中含水多少的改变,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刻花施釉是外观的改变,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窑彩绘涉及到燃烧、坯体的氧化和还原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B. 测溶液的pH
    C.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此选项错误;
    B、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需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此选项错误;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与桌面呈45°角,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此选项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 下列常见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水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汞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属于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一些常见食物的pH范围;牛奶6.3-6.6;鸡蛋清7.6-8.0;柠檬2.2-2.4;西红柿4.0-4.4,则胃酸过多的病人适宜食用的是
    A. 牛奶B. 鸡蛋清C. 柠檬D. 西红柿
    【答案】B
    【解析】
    【分析】胃酸过多的病人适宜食用碱性食物,据此解题。
    【详解】A、牛奶6.3-6.6,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鸡蛋清7.6-8.0,大于7,显碱性符合题意;
    C、柠檬2.2-2.4,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D、西红柿4.0-4.4,小于7,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图是物质M溶于水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能说明M一定是酸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详解】A、图中阳离子是钡离子,不是氢离子,不符合题意;
    B、图中阳离子是A离子,不一定是氢离子,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符合题意;
    D、图中阳离子是氢离子和钾离子,不都是氢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用木炭吸附色素B. 医疗上用氧气急救病人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
    B、医疗上用氧气急救病人,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下列关于能量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和水都是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
    B.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C.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D. 氢能源是没有污染、成本低廉的理想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和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天然能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太阳能、风能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但氢气的制取成本较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8. 透过现象看本质,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戴口罩不会阻隔氧气——氧分子体积很小
    B. 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结成冰的水不会流动——0℃以下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D.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戴口罩不会阻隔氧气,是因为氧分子体积较小,能够穿过口罩,故不符合题意;
    B、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间隔变大,但是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C、结成冰的水不会流动,但是冰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0℃以下的水分子也在不断的运动,故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的三态不断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的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基本工具。下列化学用语及其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3个氧原子:O3B. 2NO:2个一氧化氮分子
    C. 1个镁离子:Mg+2D. SO2中的“2”:一个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A错误;
    B、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NO表示的是2个一氧化氮分子,故B正确;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镁离子表示为Mg2+,故C错误;
    D、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SO2中的“2”表示的是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有关防灾减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B. 厨房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通风
    C.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D. 加油站、加气站等场所都应禁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正确;
    B.可燃性气体泄漏,不能见明火,不能打开油烟机通风以防爆炸,要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错误;
    C.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正确;
    D.加油站、加气站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若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加气站禁止使用手机;正确;
    故选B。
    11. 下列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B. 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C. 可以表示反应体系中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D. 为了方便配平,可以任意修改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故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表明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故正确;
    C、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数目关系,故正确;
    D、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所以不能为了方便配平,而修改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故不正确。
    故选D。
    12. 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B. 厕所清洁剂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C. 厨房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减小
    D. 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厕所清洁剂的pH=1,呈酸性,厨房清洁剂的pH=12,呈碱性,两者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清洁效果,选项错误;
    B、厕所清洁剂的pH=1,呈酸性,可能含有酸性物质,选项正确;
    C、厨房清洁剂的pH=12,呈碱性,加水稀释后,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选项正确;
    D、厕所清洁剂的pH=1,呈酸性,能腐蚀铁制下水道,选项正确,故选A。
    13.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最大的决心和智慧,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低碳生活”。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夏天尽可能将空调温度调到24℃以下
    B. 出行时少开私家车,多用自行车或公共交通
    C. 在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以旧换新
    D. 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用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夏天尽可能将空调温度调到24℃以下,温度低会增加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
    B、出行时少开私家车,多用自行车或公共交通,能减少燃油、燃气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
    C、在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以旧换新,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
    D、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用非化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A。
    14. 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 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 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故选D。
    15. 镍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钢铁、机械工业、建筑业和化学工业。如图是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数值是18
    B. 镍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8
    C. 镍离子有三个电子层
    D. 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8-2-8-2=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镍原子核内的中子数约为59-28=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果,镍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镍离子有三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6. 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如图足与钙元素相关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该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物质可以是Ca(OH)2
    B. 反应①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转化③和④可用同一种物质实现
    D. 转化⑤是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的反应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X为氢氧化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的反应原理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各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B. 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PM2.5
    C.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核外电子数
    D.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氧气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和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等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C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像硝酸钾这类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降低温度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像氢氧化钙这类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18. 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 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易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 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 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该选项叙述正确;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该选项叙述正确;
    D、农业上,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B。
    19. 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外形与食盐极为相似。它是肉制品生产中最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肉类的鲜度并有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但摄入过多会造成中毒。下列有关亚硝酸钠(Na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亚硝酸钠由四个元素组成B. 亚硝酸钠属于氧化物
    C.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D. 可用亚硝酸钠替代食盐作调味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亚硝酸钠(NaNO2)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讲个数只讲种类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为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亚硝酸钠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1)+x+(-2)×2=0,解得x=+3,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摄入过多会造成中毒,不可用亚硝酸钠替代食盐作调味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得到反应后的溶液。如果想要验证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A. 紫色石蕊B. 无色酚酞C. 碳酸钾溶液D. 硝酸银溶液
    【答案】BD
    【解析】
    【详解】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故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A、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可以验证;
    B、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不可以验证;
    C、碳酸钾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验证;
    D、不管盐酸是否过量,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氯离子与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故不可以验证;
    故选:BD。
    21. 下列图示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区分软水和硬水
    B. 区分Na2CO3和NaCl溶液
    C. 比较镁条和铁粉产生氢气的快慢
    D. 证明某无色溶液是稀硫酸
    【答案】AB
    【解析】
    【详解】A、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产生较少泡沫或较多浮渣的为硬水,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氯化钠和盐酸不能反应,则能鉴别,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镁条和铁粉的形状不同,没有控制变量,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钡离子能和硫酸根结合为硫酸钡沉淀,但不能证明溶液中就含硫酸,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B。
    22.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 常温下,碱性溶液pH都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C. 化合物都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则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常温下,碱性溶液pH都大于7,则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该选项推理正确;
    C、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为混合物,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但碳酸盐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三、非选择题
    23. 目前,我国的能源未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石油、_______和煤。它们都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3)煤中常含有少量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_______,造成酸雨。
    (4)火力发电厂通过燃煤发电,为了使煤充分燃烧,通常先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同时还用鼓风机提供大量的空气。
    (5)水煤气是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份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请从物质燃烧所需条件的角度解释“釜底抽薪”_______。
    (8)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______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答案】(1) ①. 天然气 ②. 不可再生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二氧化硫##SO2

    (4)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5)

    (6) (7)移除可燃物 (8)不可燃也不助燃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形成时间比较长,短时间不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则为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水蒸发吸热,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小问3详解】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
    【小问4详解】
    将煤块粉碎成煤粉,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小问5详解】
    水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7详解】
    “釜底抽薪”是指移出锅下的木柴,移除可燃物,则会灭火。
    【小问8详解】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于灭火。
    24.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用向_______排空气法,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现将CO2通过装置C、D探究其化学性质:若C中出现浑浊,则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若试剂X是水,则使D中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若C、D都无明显现象,则试剂X可能为_____。
    【答案】(1) ①. 锥形瓶 ②. 铁架台
    (2) ①. A ②.
    ③. 上 ④.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集满
    (3) ①. ②. H2CO3 ③. 氢氧化钠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锥形瓶;②铁架台;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集满;
    【小问3详解】
    现将CO2通过装置C、D探究其化学性质:若C中出现浑浊,则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试剂X是水,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D中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化学式为H2CO3;若C、D都无明显现象,则试剂X可能为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H2CO3;氢氧化钠;
    25. 小敏同学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后,绘制如下“多彩的酸世界”思维导图,其中①~⑤分别体现稀盐酸不同的化学性质: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_______。
    (2)在常温下,3%的盐酸的pH_______(填“大子”“小于”或“等子”) 4%的盐酸的pH,要使盐酸的pH升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写一种方法)。
    (3)若将图中的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实现①^④可以选用相同的物质,这是因为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4)若用铁实现②会得到_______色溶液,同时还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5)请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此反应原理决定了稀盐酸在工业上的一条重要用途是_______。
    (6)要实现④,下列所给物质中适合的物质是_______。
    A. 铜B. 氧化铜C. 氢氧化铜D. 硫酸铜
    (7)下图表示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25. 分子的间隔
    26. ①. 大于 ②. 加水稀释
    27. H+ 28. ①. 浅绿 ②. 有气泡产生
    29. ①. ②. 金属除锈 30. C
    31. H+,Cl-,Fe2+
    【解析】
    小问1详解】
    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分子间隔变小;
    【小问2详解】
    常温下,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值越小,3%的盐酸的pH大于4%的盐酸的pH;要使盐酸的pH升高,可以降低酸的浓度,比如加水稀释;
    【小问3详解】
    若将图中的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实现①~④可以选用相同的物质,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离子符号为H+;
    【小问4详解】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故会得到浅绿色溶液,图示还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小问5详解】
    ③中是与稀盐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即为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由于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此反应原理可用于除锈;
    【小问6详解】
    ④中是与稀盐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而①~⑤分别体现稀盐酸不同的化学性质, ③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
    A、铜属于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盐酸反应,故不适合;
    B、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得到蓝色溶液,但氧化铜是氧化物,故不适合;
    C、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可以得到蓝色溶液,故适合;
    D、硫酸铜与盐酸不能得到沉淀、气体或水,所以二者不能反应,故不适合;
    故选:C;
    【小问7详解】
    反应前稀盐酸在水中解离出H+,Cl-,反应后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在水中解离出Cl-,Fe2+;故填:H+,Cl-,Fe2+。
    26. 某实验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起探究碱的性质。
    (1)通过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设计了如下图三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含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城)。其中可行的是方案______,选一个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方案二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3)利用图1装置研究NaOH与CO2的反应。用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水分别进行实验,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如图2、图3所示。
    ①图2中能表示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曲线是______线(填"a”或"b”)。
    ②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结合图2、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④推入NaOH溶液,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能否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并说明原因______。
    【答案】26.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7. ①. 一、二 ②. 方案一中变浑浊的为氢氧化钙溶液(方案二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钙溶液) ③.
    28. ①. b ②. ③. 氢氧化钠和水反应放热 ④. 碳酸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是否有剩余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会变潮解,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钠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小问2详解】
    方案一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但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则能鉴别;方案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碳酸钠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能鉴别;方案三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不能鉴别,故方案一和方案二可行;
    方案二中发生的反应为:。
    【小问3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会被大量破坏,装置中的压强变化较大,则能表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曲线为b。
    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图③可知,氢氧化钠和水反应时,温度升高,而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温度几乎不变,则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热。
    ④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
    27.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溶液的pH变化展开探究。他们向1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8%的NaOH溶液,利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溶液pH变化情况,并绘制如图所示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点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b点的意义是________。
    (2)请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显______性。
    (4)甲组同学认为滴加NaOH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可以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有同学提出,当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小于10g时,溶液pH的变化不足以说明反应发生,理由是_______。
    【答案】(1) ①. HCl、NaCl
    ②. 盐酸恰好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2)解:设HCl的质量为x。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3)酸
    (4)稀释溶液能使溶液的pH增大,只有当溶液的pH等于或大于7时,才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要等于或大于10g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a点盐酸没有反应完全,还剩余,同时反应了部分氢氧化钠会产生氯化钠,则溶质是HCl、NaCl;b点溶液的pH=7,说明盐酸恰好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根据反应的质量关系,等质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0.67g小于0.73g,盐酸会剩余,则溶液显酸性;
    【小问4详解】
    当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小于10g时,盐酸溶液稀释也会使溶液的pH增大,只有当溶液的pH等于或大于7时,才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要等于或大于10g。
    相关试卷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图表示含有3种分子的是,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

    山东省邹平市黛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月考): 这是一份山东省邹平市黛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月考),共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