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第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
3.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先将答题纸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清楚,然后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在航海时代,夺去水手性命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海上“梦魇”——坏血病。它是数百年来,所有远洋航行水手们不可逃脱的噩梦,为了保住性命,水手应多吃
A. 蔬菜水果B. 肉类C. 牛奶D. 海鱼
【答案】A
【解析】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常常患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故水手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A正确。
BCD.肉类、牛奶和海鱼主要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不能大量补充维生素,BCD错误。
故选A。
2. 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胃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减弱B. 胰腺分泌的胰液无法送入小肠
C. 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D. 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答案】D
【解析】
【分析】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详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故选D。
【点睛】掌握胆汁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3. 图中甲、乙、丙曲线分别表示三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中用a、b、c、d、e表示的各部位的被消化程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B. d是消化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C. 丙曲线对应的物质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D. 消化乙曲线对应物质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观察图示可知: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和肛门。
【详解】A.甲曲线代表的食物最先在a口腔被消化,最终在d小肠被彻底消化,可以判断该曲线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A错误。
B.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是在小肠处被彻底消化为被人体吸收的成分,因此d是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B正确。
C.丙曲线代表的食物是在胃和小肠处被消化的,可以判断该曲线代表的物质是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C错误。
D.乙曲线代表的食物是脂肪,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和胰液,但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D错误。
故选B。
4. 人体每时每刻都通过呼吸系统(如图)与外界进行着气体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系统由①呼吸道和②肺组成
B. ①中的咽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气体的通道
C.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腔缩小,外界气体进入肺
D. ②中的肺泡是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①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呼吸系统由①呼吸道和②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正确。
B.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故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B正确。
C.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C错误。
D.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因此肺泡是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正确。
故选C。
5. 下列有关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B. 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中,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
C. 气管有许多“C”形软骨支撑,可以保证呼吸通畅
D. 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同时呼气时还能排出少量的水蒸气,但是含量变化较小。因此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通过下表相比较,含量有明显变化的是氧气、二氧化碳,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高,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少,A错误。B.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B错误。
C.气管由许多C形软骨组成,既能保证气管的弹性,又能保持气管的畅通,C正确。
D.呼吸时,吸入气体一部分滞留在呼吸道,大部分进入肺泡,只有进入肺泡的气体才能进行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因此的肺泡内的气体只是一部分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即使深呼吸时,也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D错误。
故选C。
6.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②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③肺的通气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 ③→④→①→②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完整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相互衔接的环节来完成:1.外呼吸,即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所谓肺通气就是指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就是指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即血液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过程。3.内呼吸,即组织换气,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详解】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4个环节组成 :③肺通气: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②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即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B符合题意。
故选B。
7. 关于人体生理活动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吸气时:外界气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C. 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 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4)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详解】A.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A正确。
B.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B正确。
C.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如下:
如图,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正确。
D.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D错误。
故选D。
【点睛】此题基础性强,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8.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 )
A. 心脏左心室的壁厚,利于体循环
B.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薄,利于重吸收作用
D. 角膜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透过
【答案】C
【解析】
【分析】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
2.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A.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A正确。
B.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肾小管的毛细血管壁薄,利于重吸收作用,C错误。
D.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D正确。
故选C。
9. 张明因车祸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医生说他需要大量输血.经检验张明的血型是AB型,那么,适合输给张明的血型有( )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详解】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的AB型血,万不得已还可以输O型血,也可接受少量A、B型血。张明是需要大量输血,因此只能输入同型的AB型血,不能输入异型血。A正确。
【点睛】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0. 如图中“→”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其中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静脉的有( )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管类型和特点:
①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③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详解】题图中:从左到右,第一幅图血液进入心脏为静脉,第二幅图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第三幅图血液由主干到分支为动脉,第四幅图由分支到主干为静脉。静脉的功能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故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静脉的有2条。
故选B。
11. 清晨起床后先喝杯水,可以更好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下列器官中,不参与排泄的是( )
A. 肛门B. 肾脏C. 皮肤D. 肺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人体内废物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肺)呼出气体、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不参与排泄的是肛门,即A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尿素是在②处形成的
B. ①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 喝进去的部分水随③排出可不经过肾静脉
D 当原尿流经⑤时水和无机盐被重新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图中,②肾小球、①肾小囊、④肾小管、⑤肾静脉、③收集管。
【详解】A.尿素是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时产生的,不是在②肾小球处形成的,错误。
B.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错误。
C.喝进的部分水随尿液排出,表明这部分水没有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可不经过肾静脉,正确。
D.当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尿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3. 如图表示皮肤的结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皮肤具有保护功能,属于上皮组织
B. [1]表皮中的生发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修复受损皮肤
C. [3]汗腺中的分泌部产生的汗液通过导管排出
D. 如果针扎出血说明已经伤及真皮
【答案】A
【解析】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图中1是表皮、2是导管、3是分泌部、4是毛细血管。
【详解】A.皮肤属于器官,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组成,具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等功能,A错误。
B.1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修复受损皮肤, B正确。
C.3汗腺中的分泌部产生的汗液通过导管排出,排出水分和无机盐等代谢产物,C正确。
D.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如果出了血,则说明已经伤及了皮肤的真皮,D正确。
故选A。
【点睛】掌握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图表示人体的部分器官或结构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中的血液来自肺动脉,血液中含氧高
B. ③中的血液内麦芽糖、脂肪等营养物质比④增多
C. ⑥内的血液经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D. ⑦将脑产生的CO2不经心脏直接输送至肺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图中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小肠静脉、④小肠动脉、⑤肾动脉、⑥肾静脉、⑦脑静脉、⑧脑动脉。
【详解】A.②中的血液来自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血液中含氧低,故A错误。
B.麦芽糖、脂肪是大分子物质必须要消化分解后才能被小肠吸收,故B错误。
C.⑥肾静脉内的血液经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故C正确。
D.⑦脑静脉将脑产生的CO2经过心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输送至肺,故D错误。
故选B。
15. 人体可以感知环境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B. 兴奋可通过神经进行传导
C. 感觉形成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 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A.感受器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A正确。
B.兴奋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特征,可以通过神经细胞传导。神经细胞接收到感受器传来的兴奋信号后,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其他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B正确。
C.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调节反射活动。但感觉的整合和处理主要发生在大脑的感觉中枢,C错误。
D.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C。
16. 下列各项概念的逻辑关系依次与图对应的是( )
A. 肺泡、肺、呼吸道、呼吸系统
B. 小肠绒毛、小肠、消化道、消化腺
C. 脑干、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D. 肾小球、肾小囊、肾单位、肾脏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可知①到④的逻辑关系是:④包含③,③包含②,②包含①,①的范围最小。④的范围最大。
【详解】A.肺、呼吸道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消化道、消化腺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B不符合题意。
C.①小脑属于②脑的一部分,②脑属于③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属于④神经系统,是包含关系,C符合题意。
D.肾小球、肾小囊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某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撞伤头部,经检查其呼吸、心跳都正常,也能够行走,但常常会跌倒。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的部位是( )
A. 脊髓B. 脑干C. 大脑D. 小脑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详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策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脊髓有反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如排便、排尿、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等)和传导的功能。结合题意可知,行走时会跌倒,说明身体不平衡,损伤了小脑。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结合题干中的实例,灵活答题。
18. 体重相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三只小狗,对甲、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丙狗不做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如下表(单位:微克/100毫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切除了甲状腺,乙切除了垂体
B. 甲发育正常,乙发育停滞
C. 丙作对照,生长发育正常
D.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由内分泌腺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详解】A、甲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因此甲组切除的是甲状腺,乙组的小狗生长激素含量过低,切除的是垂体,A正确;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甲组的小狗会发育迟缓,生长停滞。乙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乙组的小狗会生长缓慢,发育正常,B错误;
C、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丙不做任何处理,甲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丙组是对照组,甲乙是实验组,C正确;
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垂体和甲状腺都属于内分泌腺,D正确。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结合分析本探究中的表格数据,即可解答。
19. 如图是反射与反射弧的图解,正确的是( )
A. 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B. 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C. 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D. 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因此①是反射弧,②是神经中枢,③是反射,B正确。
【点睛】考查反射与反射弧。
20. 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是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B. ②④是神经元的突起
C. ③是细胞体,内有细胞核D.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观图可知:①是神经末梢、②是轴突、③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详解】A.①是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A错误。
B.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②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④的树突,②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B正确。
C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③细胞体里含有细胞核。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CD正确。
故选A。
【点睛】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核在细胞体里,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种。
21. 2021年4月28日,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毫不松懈、务实真抓、务求实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一2025年)》。下列能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及正确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近视眼的成因及正确矫正方法:
【详解】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B。
22.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必须依靠各种器官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下列有关人体感觉及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手指被割破时,是皮肤首先产生了痛的感觉
B. 看电影时从外面明亮处走到黑暗的观影厅里面时,瞳孔由大变小
C. 为防止巨大声响损伤耳结构,可以闭嘴不堵耳或张嘴堵耳
D. 前庭和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
【详解】A.手指被割破时,是皮肤作为感受器感受刺激,然后在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了痛的感觉,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看电影时从外面明亮处走到黑暗的观影厅里面时,瞳孔由小变大,B错误。
C.为防止巨大声响损伤耳结构,可以闭嘴堵耳或张嘴不堵耳,才能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C错误。
D.前庭和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B. 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
C.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D. 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由语言中枢完成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谈虎色变、谈梅止渴、听相声后哈哈大笑等。
【详解】A.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为应激性,A错误。
B.谈虎色变是人类对语言、文字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B正确。
C.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C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钙是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生物的应激性、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激素的缺乏症以及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4. 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B. 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 丁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D. 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1)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2)图中: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详解】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甲,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乙,A正确;
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错误;
丁主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正确;
抗体抵抗抗原的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免疫的概念和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5.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饮食等途径传播
B. 骨髓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C. 入侵的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立即消失
D. 我国对婴幼儿推行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3.计划免疫及其意义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疫苗有计划地在儿童中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有重要意义。
【详解】A.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A错误。
B.骨髓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减低特异性免疫功能,B错误。
C.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但抗体的种类不同,所以维持的时间长短会有一定的偏差,C错误。
D.我国对婴幼儿推行计划免疫,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治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非选择题部分每空1分,共50分。
26. 如图一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是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三是小肠壁纵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图一中含该营养物质较多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层的食物。
(2)图一A类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______,该物质在体内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图二中的[ ]______。
(3)图三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______;其表面的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此特点与小肠的______功能相适应。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BC
(2) ①. 脂肪 ②. [⑦]小肠
(3) ①. [①]皱襞 ②. 吸收
【解析】
【分析】图—中:E层为谷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E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D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B层为乳类(奶制品、豆制品),BC层主要提供蛋白质;A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过多食用会引起肥胖。
图二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图三中:①环形皱襞,②小肠绒毛壁,③毛细血管,④小肠绒毛。
【小问1详解】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B层为乳类(奶制品、豆制品),因此含蛋白质较多的是BC层的食物。
【小问2详解】
图一A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所以图一A类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所以脂肪在体内初步消化的场所是图二中的⑦小肠。 。
【小问3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 ~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①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
27. 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的位置,图四表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清洁和湿润的结构是[ ]______。
(2)图二中,a物质从血液进入肺泡需要穿过至少______层细胞膜。
(3)图三中膈肌从甲到乙移动的时候,对应的是图四中______段曲线。在图四中,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C点向______(填“左”或“右”)移。
(4)如图五表示人体内血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如果图中结构③为图二所示结构,结构①表示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是指______。若此图表示人体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的变化,则①可代表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1)[2]呼吸道
(2)四 (3) ①. AB ②. 左
(4) ①. 二氧化碳 ②. 垂体
【解析】
【分析】图一中:1为肺,2为呼吸道,3为膈肌,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图三甲为膈肌舒张状态,乙为膈肌收缩状态,图四AB为吸气,BC为呼气。
【小问1详解】
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小问2详解】
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需要穿过至少四层细胞膜。
【小问3详解】
图三中甲到乙状态表示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变大,肺的容积变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吸入,即图四中的AB。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呼吸频率加快,C点会向左移动。
【小问4详解】
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减少,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营养物质增加的静脉血。因此,如果③结构是图二所示结构,①表示的结构为全身各处毛细血管,据此判断该血液中的物质是指二氧化碳。若此图表示人体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的变化,由垂体分泌,则①可代表的器官是垂体。
28.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下表为某成年男子检查时的化验单,图1为显微镜下的血涂片,图2为血液分层示意图,请据此回答问题:
(1)从检查结果上看,该患者有异常的项目是图1中______(填序号)所示的细胞,它处于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层,该异常项目说明患者患有疾病为以下的______(填字母)。
A.贫血 B.炎症 C.血友病
(2)医生据此结果开了一些口服药物,该患者服用后,药物进入血液,由图2中的______(填字母)运输,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__,若病变部位位于肺部以外的器官,药物第一次到达病变部位至少要进出心脏______次,同时,右心室至少收缩了______次。
【答案】(1) ①. ② ②. B ③. B
(2) ①. A ②. 右心房 ③. 两##2 ④. 两##2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A是血浆、B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是红细胞,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②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该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B炎症。它处于图2中的B层,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血友病患者的血小板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反复出血,不易凝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但该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中,红细胞、血小板都正常,不可能患血友病和贫血,故选B。
【小问2详解】
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医生据此结果开了一些口服药物,该患者服用后,药物进入血液,由图2中的A血浆运输。
该患者服用后,药物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病灶,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故药物通过体循环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药物第一次到达病变部位至少要进出心脏2次,同时,右心室至少收缩了2次。
29. 人体的各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图一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⑤⑥⑦③表示心脏四腔,a、b表示相关物质。图二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二BC段的变化与图一中的过程[ ]______有关,CD段的变化是图一中的物质[ ]______调节的结果。
(2)当图中心脏结构⑦收缩时,血液流入的血管是______,此时心脏内闭合的瓣膜是______。
(3)进行①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______状态;③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4)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形成尿液再排出体外,除此以外,排出尿素的途径还有______。
【答案】(1) ①. [④]吸收 ②. [b]胰岛素
(2) ①. 肺动脉 ②. 房室瓣
(3) ①. 收缩 ②. 气体扩散作用##扩散作用
(4)排汗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吸气、②是呼气、③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④是吸收、⑤是右心房、⑥是左心房、⑦是右心室、⑧是左心室,a是胰液、b是胰岛素,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图二BC段表示血糖升高与图一中的④吸收过程有关。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CD段表示血糖下降是b胰岛素调节的结果。
【小问2详解】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故当图中心脏结构⑦收缩时,血液流入的血管是肺动脉,此时心脏内闭合的瓣膜是房室瓣。
【小问3详解】
①吸气时,此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③表示肺泡内气体交换,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故通过气体扩散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小问4详解】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形成尿液再排出体外,除此以外,排出尿素的途径还有排汗。
30. “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职责所在,根据图示分析交警执勤的行为,回答相关问题:
(1)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此时图甲中[ ]______的曲度变______,外界光线落在[ ]______上形成了物像。
(2)司机看到“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后,将车停下,这属于______反射。
(3)“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拿出相关证件,司机此反射过程的感受器位于图乙中[ ]______内。
(4)刘警官进一步检查车辆时,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_。随后刘警官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功能。
(5)假如图丙脊神经的d处受损,刘警官的手被针刺后,对痛觉和缩手反应会有什么样的影响?______。
【答案】(1) ①. [A]晶状体 ②. 大 ③. [B]视网膜
(2)条件 (3)[3]耳蜗
(4) ①. a→b→c→d→e ②. 传导
(5)只产生痛觉,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解析】
【分析】图甲中:A是晶状体,B是视网膜,C是视神经,D是玻璃体;图乙中:1是鼓膜,2是听小骨,3是耳蜗,4是听觉神经;图丙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
【小问1详解】
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近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远物,晶状体凸度变小。刘警官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甲中A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B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外界光线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了物像。
【小问2详解】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所以,刘警官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将车停下,司机的行为属于复杂 (或条件)反射。
【小问3详解】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随着刘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拿出相关证件,司机此反射过程的感受器位于图乙中3耳蜗内。
【小问4详解】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a→b→c→d→e,随后刘警官感觉到疼痛,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功能。
【小问5详解】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假如图丙脊神经的d处受损,刘警官的手被针刺后,只产生痛觉,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31. 图一为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二为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A、B表示生理过程,1-6表示结构,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______,其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图二中的______(填数字)组成。
(2)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昼夜中产生的原尿有150L,但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与图二中的过程[ ]______有关。人体产生尿液是不间断的,但排出尿液是间歇的,这与图一中的器官______(填字母)的作用有关。
(3)经过图二中的过程A、B后,管道2中流的是含代谢废物较______(填“多”或“少”)的______血(填“静脉”或“动脉”)。
(4)下表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
请据表回答:
①样本AB、C中,为原尿的是样本______,为正常尿液的是样本______。
②根据不正常尿液样本的化验结果推断,此人肾单位中的结构______可能发生了炎症。
【答案】(1) ①. a肾脏 ②. 4、5、6
(2) ①.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②. c
(3) ①. 少 ②. 静脉
(4) ①. B ②. A ③. 肾小球
【解析】
【分析】图中: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集合管、4是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6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4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5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小问2详解】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液排出却是间歇的,原因是c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小问3详解】
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在此发生交换,变成了静脉血,然后汇集到肾静脉流出肾脏。所以,肾静脉中血液含代谢废物较少,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静脉血。
【小问4详解】
①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样品A无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故是正常的尿液,样品B中,有少量葡萄糖和0.75蛋白质是是原尿,样品C无葡萄糖,有血细胞、蛋白质是不正常的尿液。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4肾小球。
32. 2022年我国已有多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上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筑起群体免疫屏障的最好办法,截至2022年6月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7亿剂次,请分析回答:
(1)按照病原体的种类来分,新冠属于______传染病。
(2)健康人、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人、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新型冠状病毒分别属______。
①传染源②传染病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易感人群
A. ④⑤③②①B. ⑤②①③④C. ⑤①②③④D. ⑤②①④③
(3)如图为人体初次及再次免疫过程中,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请据图回答:
①在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时,______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时,机体会快速产生______(选填“大量的”或“少量的”)相应抗体,将抗原清除。
②该图所示的免疫类型属于后天获得的______免疫。
(4)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回家后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会导致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答案】(1)病毒 (2)D
(3) ①. 淋巴细胞 ②. 大量的 ③. 特异性
(4)保护易感人群 (5)一
【解析】
【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小问1详解】
新冠是由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染病,因此按照病原体的种类来分,新冠属于病毒传染病。
【小问2详解】
健康人属于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属于②传染病、新冠肺炎病人属于①传染源、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属于④传播途径、新冠病毒属于③病原体。
故选D。
小问3详解】
如图为人体初次及再次免疫过程中,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在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时,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将抗原清除。该图所示的免疫类型属于后天获得的,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4详解】
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5详解】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回家后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吸入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气体(%)
78
16
4
1.1
0.9
组别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5.8
0.1
乙
0.1
2.8
丙
6
3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正常值
红细胞
5.0×1012个/L
(4.0~5.5)×1012个/L
白细胞
18×109个/L
(4~10)×109个/L
血红蛋白
130g/L
(120~160)g/L
血小板
22×1011个/L
(1~3)×1011个/L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
样本A
—
—
1.6
2.0
—
—
样本B
0.1—
075
0.03
—
—
样本C
—
++
1.6
1.5
++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8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