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并填入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计50分)
1. 下列物质中,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的。
(2)贮存在人体内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3)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天对它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不能替代,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它为人体主要提供( )
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甘油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三大供能物质”,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详解】糖类是最主要供能物质,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此外还要少量的麦芽糖、葡萄糖等。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主要原料是糯米,主要为人体提供淀粉等糖类,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下列关于脂肪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胆汁由胆囊分泌,能促进脂肪消化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B. 胆汁中含有大量的能消化脂肪的脂肪酶
C. 脂肪最终在胃中消化
D. 甘油和脂肪酸最终在小肠内被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胆汁由肝脏分泌,能促进脂肪消化,A错误。
B.胆汁中不含任何消化酶,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B错误。
C.脂肪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甘油和脂肪酸最终在小肠内被吸收,D正确。
故选D。
4. 下列饮食习惯符合平衡膳食基本要求的是( )
A. 不吃青菜水果B. 多吃煎炸食物
C. 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D. 只吃肉类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
【详解】A.不吃青菜和水果,容易造成维生素和无机盐缺乏,是不良的饮食习惯,A错误。
B.多吃煎、炸食物,容易造成脂肪过剩,油炸食品还容易含有致癌物质,是不良的饮食习惯,B错误。
C.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符合平衡膳食基本要求,C正确。
D.长时间只吃肉类会造成脂肪堆积,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D错误。
故选C。
5. 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错误做法是( )
A. 不购买来源不明食品
B. 注意食品保质期
C. 采摘生鲜瓜果可直接入口
D. 酱油、醋等不保存在金属容器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以相应的法律和各种法规来规范和管理。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全过程。
【详解】A.来源不明的食品无法保证食品安全,A正确。
B.购买食品时,应该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内容,B正确。
C.采摘生鲜瓜果可能含有农药残留或寄生虫,直接食用存在安全隐患,C错误。
D.酱油、醋等食品中含有许多电解质,若是长时间盛放,铁质容器会慢慢腐蚀不锈钢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使有毒金属元素溶解,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损害身体健康,D正确。
故选C。
6. 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的成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呈两面凹圆饼状B. ②能吞噬病菌
C. ③能加速血液凝固D. 只有③含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
【详解】A.①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A正确。
B.②白细胞体积最大,有细胞核,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和异物,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B正确。
C.③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正确。
D.②白细胞具有细胞核,①成熟的红细胞和③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但未成熟的红细胞有核,因此③不含有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对毛细血管描述正确的是( )
A. 数量少B. 分布广C. 管腔大D. 管壁厚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比较
【详解】根据分析,数量多,分布广是毛细血管的特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 人们做血常规化验时,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是根据( )
A. 血浆B. 白细胞C. 血小板D.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具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数量高于正常值则可能体内有炎症,故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无细胞核,体积最小,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血小板低于正常值会引起出血止血不良,故C不符合题意。
D.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作血常规化验,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是根据其化验单上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是否低于正常值而做出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人体吸气时( )
A. 肋间肌舒张B. 胸廓容积减小
C. 肺内气压增大D. 肺扩张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是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详解】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 )
A. 血液B. 肺部C. 血管D. 组织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是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如图所示:
【详解】由分析图可知: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中,通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再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完成自己的使命。故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组织细胞,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二氧化碳来源于( )
A. 肺泡B. 组织细胞C. 血液D. 心脏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人体产生的下列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最少的是( )
A. 尿素B. 多余的水C. 二氧化碳D. 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只可通过一种途径出的是二氧化碳,C正确。
13. 下列关于皮肤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皮内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
B. 真皮层的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
C. 生发层细胞可防止水分散失
D. 皮肤附属物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
【详解】A.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A错误。
B.表皮的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故表皮层的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B错误。
C.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C错误。
D.皮肤的附属物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是由表皮细胞特化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 神经纤维就是神经
C. 脑和脑神经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D.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神经,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 )
A. 收缩和舒张B.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冲动
C. 输送营养D. 支持、连接和保护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反应B. 反射C. 应激性D. 冲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详解】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B符合题意。
故选B。
17. 训练后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一种反射。下列所含的反射类型与之相同的是( )
A. 望梅止渴B. 缩手反射C. 吮吸反射D. 膝跳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训练后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一种条件反射。
【详解】A.望梅止渴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属于复杂反射,A符合题意。
BCD.缩手反射、吮吸反射、膝跳反射,都是人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简单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青少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生长发育。与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B. 性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内必须维持在适当的水平,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详解】人体激素的分类及作用:
根据分析表格可知,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A符合题意。
故选A。
19. 下列疾病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是( )
A. 佝偻病B. 近视眼C. 呆小症D. 贫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
【详解】A.佝偻病是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D或钙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
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B不符合题意。
C.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C符合题意。
D.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下列行为习惯中,有助于减少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是( )
A. 吸烟B. 酗酒C. 减少运动D. 多吃蔬菜水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
【详解】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少运动都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而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端动和排空,所以多吃多吃蔬菜水果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 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做法正确的是( )
A. 多吃药可使病好得快一些
B. 遵医嘱用药
C. 用茶服药可促进药物吸收
D. 当病情减轻时就停止服药
【答案】B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B.是药三分毒,要遵医嘱或说明书服药,不能随便加大用药剂量,A错误、B正确。
C.茶水呈碱性,可降低药物的活性,减弱药物的治疗效果,C错误。
D.当病情减轻时,体内的致病菌还没有完全清除,不能停止服药。一般情况,症状完全消失也要加服药品1到2日,D错误。
故选B。
22. 下列关于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烟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B. 吸烟产生的烟雾不会污染环境
C. 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肝脏等疾病D. 吸毒会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答案】B
【解析】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尽管许多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是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本题主要考查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
【详解】A.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会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A正确。
B.吸烟在燃烧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经过统计有一千多种,但是对我们伤害比较大的就有几十种。其中最厉害的,大家都知道的尼古丁,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烟碱。还有焦油、一氧化氮、一氧化碳、还有甲醛,所以吸烟产生的烟雾会污染环境,B错误。
C.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酒后还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C正确。
D.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吸毒者为支付吸毒巨资而不惜诈骗、偷盗等,严重危害社会,所以吸毒会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D正确。
故选B。
23. 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 生病的小孩吃药打针
B. 给婴儿接种卡介苗
C. 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D. 注射麻疹疫苗
【答案】A
【解析】
【分析】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详解】A.“生病的小孩吃药打针”不是针对某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注射疫苗,不是计划免疫,A符合题意。
BCD.“给婴儿接种卡介苗”、“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和“注射麻疹疫苗”,都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及青少年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属于计划免疫,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环境的是( )
A. 植树造林B. 焚烧垃圾C. 引进外来物种D. 发展工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A正确。
B.焚烧垃圾,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B错误。
C.引进外来物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C错误。
D.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盲目发展工业,会破坏生态平衡,D错误。
故选A。
25. 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B. ②过程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贫血将影响③过程中的气体运输
D. ④过程完成肺的通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可表示如下图:
【详解】A.结合分析,①过程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叫肺通气),该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A错误。
B.结合分析,②过程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错误。
C.铁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血液因此有运输氧的功能。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正确。
D.④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的气体交换,①是肺通气,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50分。注:______上填文字,[ ]填序号或字母。)
26. 人体通过咳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飞沫、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错误。
(1)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______
(2)痰产生于人体肺部。______
(3)病原体主要是指携带病毒、病菌的人或动物。______
(4)呼吸道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______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解析】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小问1详解】
当人的呼吸道有病理性分泌物(最常见的是痰),或一不小心有异物进入呼吸道内,就会引发机体反射反应,并通过咳嗽将它们排出。所以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题干叙述正确。
【小问2详解】
痰产生于人体气管、支气管,题干叙述错误。
【小问3详解】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染源主要是指携带病毒、病菌的人或动物题干叙述错误。
【小问4详解】
呼吸道黏膜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题干叙述错误。
27. 人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人体每天所摄取的食物主要在[⑦]______内被消化吸收,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2)图3中表示淀粉被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__,它的初步消化在口腔中被______分解成麦芽糖,最后在消化道D中被彻底消化成______。
(3)图3中曲线乙表示______被消化的过程,它初步消化部位在图1中的[____]。
(4)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青少年多吃图2中的三层和四层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______,对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作用。
(5)某同学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可建议他多摄取图2中的二层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_____。
【答案】(1)小肠 (2) ①. 甲 ②. 唾液淀粉酶##淀粉酶 ③. 葡萄糖
(3) ①. 蛋白质 ②. ⑤
(4)蛋白质 (5)维生素C
【解析】
【分析】题图1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题图2中,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谷物类, 主要提供能量;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第三层为鱼、肉、蛋类,第四层为豆奶类,第三层和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钙;第五层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
题图3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甲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乙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丙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
【小问1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图1中⑦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小问2详解】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结合图3,可判断甲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
【小问3详解】
根据第(2)小题详解,图3中,曲线乙表示蛋白质被消化的过程,它初步消化部位在图1中的⑤胃。
【小问4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青少年要保证营养全面合理,尤其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膳食搭配中摄入量排第三和第四层食物可以提供丰富蛋白质,应注意补充。
【小问5详解】
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黏膜下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二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
28. 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氧气经由[B]系统进入[A]的过程中,是通过______作用完成的。
(2)C代表心脏的______,C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叫______,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由C出发,通过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位,最后由上、下腔静脉收回右心房的过程为______。期间,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______供给细胞利用。
(4)①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②过程后会产生______。
【答案】(1)扩散 (2) ①. 左心室 ②. 动脉瓣
(3) ①. 体循环 ②. 营养物质
(4) ①.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②. 尿液
【解析】
【分析】图中:A肺静脉、B呼吸系统、C左心室、D肾小球、E肾小管。
【小问1详解】
外界空气中氧气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周围毛细血管,由A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小问2详解】
C代表心脏的左心室,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小问3详解】
血液循环的途径:
由图可知,血液由C左心室出发,通过主动脉输送到身体各部位,最后由上、下腔静脉收回右心房的过程为体循环。期间,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
【小问4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故①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②过程(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会产生尿液。
29. 人体每时每刻都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颗粒性质会随着空气进入呼吸道和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2)呼吸道能对空气进行处理,有清洁、______和湿润空气的作用。
(3)人体肺泡的结构特点是,肺泡壁______、数量______,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尘肺是一种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泡处积累,引起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导致肺与______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答案】(1)肺
(2)温暖
(3) ①. 薄
②. 多
(4)血液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小问1详解】
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小问2详解】
呼吸道是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呼吸道黏膜内有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温暖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且能分泌黏液,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小问3详解】
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可见,人体肺泡的结构特点是,肺泡壁薄、数量多。
【小问4详解】
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尘肺是一种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泡处积累,引起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导致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30. 如图为与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请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气体是[②]______。
(2)180升原尿和1.5升尿液的悬珠,与之有关的结构是[④]______的重吸收作用。
(3)丙图中,剧烈运动时会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说明汗腺具有排泄和______的功能。
(4)甲、乙、丙中,可排出体内多余无机盐的有______。
【答案】(1)氧气 (2)肾小管
(3)调节体温 (4)乙、丙
【解析】
【分析】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脏、肺、皮肤。
图示甲中A、乙中B、丙分别表示肺,肾脏,皮肤三种器官,图示中的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③表示肾小球,④表示肾小管。
【小问1详解】
图甲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
【小问2详解】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小问3详解】
皮肤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汗腺能分泌汗液,是形成汗液的器官,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和尿素,所以排汗是排泄的途径之一。所以皮肤中有排泄、分泌作用又有调节体温的结构是汗腺。因此,丙图中,剧烈运动时会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说明汗腺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小问4详解】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上述甲、乙、丙三图,能排出多余无机盐的是乙、丙。
31. 如图所示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
(1)完成反射的结构称为______,其中③是______,⑤是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填反射类型),此反射活动与大脑皮层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若②受损,则缩手反射能否发生?______。
【答案】(1) ①. 反射弧
②. 传入神经 ③. 感受器
(2) ①. 简单##非条件 ②. 无关
(3)不能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③传入神经,④效应器,⑤感受器。
【小问1详解】
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③是传入神经,可以将神经冲动传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经中枢;⑤是感受器,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主要是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梢,能感受体内外的刺激产生兴奋,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
【小问2详解】
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故此反射活动与大脑皮层无关。
【小问3详解】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必须保持结构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若②传出神经受损,则缩手反射不能发生。
32. 如图为人体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
(1)看电视时,不能太靠近电视,否则图甲[④]______的曲度会变大,导致近视。电视中的图片光线经过④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
(2)运动会上,运动员听到指令枪声开始跑步,他们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乙的[____]中。巨大的声响可能会导致图乙中[④]______的破裂,引起听力丧失。
(3)近视眼可配带戴______矫正,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微张嘴巴,使气流同时从______进入,保持[④]两侧的气压平衡。
【答案】(1) ①. 晶状体 ②. 物像
(2) ①. ② ②. 鼓膜
(3) ①. 凹透镜 ②. 咽鼓管
【解析】
【分析】甲图中:①虹膜、②角膜、③瞳孔、④晶状体、⑤巩膜、⑥视网膜、⑦视神经、⑧玻璃体。乙图中:①听小骨,②耳蜗,③听觉神经,④鼓膜。
【小问1详解】
太靠近电视,会导致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④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小问2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②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④鼓膜。
【小问3详解】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
33. 蚊子叮咬了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哥哥后,又去叮咬健康的妹妹,导致妹妹也得了流行性乙型脑炎。请回答: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妹妹被传染前是______,被染上流行性乙型脑炎后是______,蚊子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属于______。
(2)注射乙型脑炎疫苗,人体可产生抵抗乙型脑炎病毒的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
(3)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和______特点。
【答案】(1) ①. 易感人群
②. 传染源
③. 传播途径
(2) ①. 抗体
②. 特异性免疫
(3)流行性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1详解】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妹妹被传染前是易感人群,被染上流行性乙型脑炎后是传染源,蚊子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属于传播途径。
【小问2详解】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因此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注射乙型脑炎疫苗,人体可产生抵抗乙型脑炎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故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和流行性特点。
34.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酸雨已成为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酸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为了探究酸雨是否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号A、B;底部均垫有纱布,将200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平均放入A和B中;
②向A中倒入适量的醋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匀,模拟酸雨,向B中倒入等量的X;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在适宜种子萌发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根据记数计算出小麦种子发芽率;A培养皿中的小麦发芽率是34%,B培养皿中的小麦发芽率是93%;请回答:
(1)②中向B培养皿中倒入等量的X指的是______。
(2)实验中参与对照的是______组。
(3)为了使实验更加准确,应多次重复实验,取几次实验发芽率的______作为实验结果。
(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1)清水 (2)B
(3)平均值 (4)酸雨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
【分析】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组,只有通过对照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探究实验中要控制变量的唯一,除了探究的变量不一样,其它条件要都相同且都是适宜条件。
【小问1详解】
实验的变量是酸雨,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所以向A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醋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匀,模拟酸雨,向B培养皿中倒入等量的清水。
【小问2详解】
做变量处理的一组是实验组,通常情况下,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是对照组,所以A培养皿是实验组,B培养皿是对照组,两组实验保持了唯一变量:酸雨。
【小问3详解】
为了使探究实验发芽率的结果可靠,对本实验还应设置重复组,取其平均值,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小问4详解】
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A培养皿)小麦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34%;对照组(B组)小麦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93%,基本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酸雨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比较项目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概念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结构
管壁
较厚
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
较薄
弹性
大
小
较小
管腔
较小
最小
较大
分布
一般分布较深,也有些分布较浅,颈部和腕部内侧摸到搏动的血管是分布较浅的动脉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中
有些分布较深,有些分布较浅,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浅的静脉
血流速度
快
最慢
较慢
血流方向
离开心脏,由主干流向分支
由小动脉流向小静脉
由分支流向主干,回到心脏
分泌器官
激素名称
生理作用
异常症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胰岛
胰岛素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分泌不足→糖尿病
分泌过多→低血糖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身体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睾丸
雄性激素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
性激素分泌不足→性器官萎缩等
卵巢
雌性激素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32-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32-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生物试题,共1页。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32-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32-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32-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七校2032-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联考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