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211373/0-17051168339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211373/0-1705116833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211373/0-17051168340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位置填写本人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黑猩猩B. 猕猴C. 长臂猿D. 森林古猿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点睛】关键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细胞体B. 神经元C. 神经纤维D. 神经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B符合题意。
故选B。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3. 下列各种疾病中,由激素异常导致的是( )
A. 新冠肺炎B. 贫血C. 坏血病D. 侏儒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人会患相应疾病。
【详解】A.新冠病毒属于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A错误。
B.贫血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少而引起的,B错误。
C.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引起的症状,C错误。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患侏儒症,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反射,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 看漫画大笑B. 遇危险躲避
C. 吃梅分泌唾液D. 听铃声集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的条件反射。
【详解】A.看漫画大笑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上的语言中枢,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A正确。
BD.遇危险躲避、听铃声集合都是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BD错误。
C.吃梅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故选A。
5. 健康人的尿液中不能含有的成分是( )
A. 水B. 无机盐C. 葡萄糖D. 尿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该含有的成分是蛋白质、葡萄糖等。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6.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身高突增B. 远离集体C. 沉迷网络D. 脑容量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身体和生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体重增加,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现象,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性格比较叛逆,而脑容量突增不是青春期的特点。远离集体、 沉迷网络会使人颓废,意志消沉,不应该是青春期的特点。
故选A。
7. 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 大脑B. 脑神经C. 脑干D. 脊髓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疾病与其缺乏的营养相符的是( )
A. 铁——夜盲症B. 维生素C——坏血病
C. 碘——骨质疏松D. 维生素D——大脖子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皮肤粗燥等症状,A错误。
B.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B正确。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C错误。
D.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D错误。
故选B。
9. 下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场所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
【详解】含精子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可见①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
故选A。
10. 下列宣传画表示的途径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 ②③⑤B. ①④⑥C. ①②③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皮肤黏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中。
【详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所以②性传播、③静脉注射输血、⑤母婴可以传播,①握手,④蚊虫叮咬,⑥同时吃饭不会传播,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 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B. 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
C. 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D. 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
【答案】A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人体尿液排出的过程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详解】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吸收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成为原尿中的成分,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而随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可见,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选项A正确。
故选A。
12. 用眼不当易引发近视,下图近视眼成像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 乙和丙B. 甲和丁C. 甲和丙D. 乙和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图中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上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表示正常眼;图丙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图丁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所以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甲和丙,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人体免疫的功能之一是抵抗抗原的侵入。下列免疫方式中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
A. 注射狂犬疫苗抵抗狂犬病毒
B. 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细菌
C.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灭病菌
D. 皮肤分泌物质杀菌灭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结合分析可知:“吞噬细胞吞噬入侵细菌”、“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灭病菌”、“皮肤分泌物质杀菌灭毒”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注射狂犬疫苗抵抗狂犬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宣传平衡膳食理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肉蛋奶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 水果蔬菜可为生命活动提供维生素
C. 生活饮食不挑拣,营养身体更全面
D. 谷薯类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答案】A
【解析】
【分析】平衡膳食是指选择多种食物,过适当搭配做出的膳食,这种膳食能满足人们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因而叫平衡膳食。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肉蛋奶含有蛋白质,不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A错误。
B.水果、蔬菜均可提供维生素,B正确。
C.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不挑食偏食,都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C正确。
D.谷薯类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D正确。
故选A。
15. 如图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构成了呼吸道
B. ①分泌的黏液能够温暖空气
C. ②是食物和气体共同通道
D. ③是形成痰液的主要部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详解】A.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构成呼吸道,A错误。
B.①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够湿润和清洁空气,B错误。
C.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C正确。
D.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还能黏附灰尘、细菌等。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于④气管和⑤支气管,D错误。
故选C。
16.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更易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治疗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B. 隔离患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D. 老人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治疗甲流患者和隔离甲流患者都属于控制传染源,A正确、B错误。
C.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不是传染源,C错误。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们采取的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戴口罩能有效阻止飞沫,防止飞溅,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见,老人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A。
17. 一些药物会对食道和胃产生刺激,需装入淀粉制成胶囊中服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胶囊不宜长时间含在口腔里
B. 胃能消化胶囊,使内部药物渗出
C. 胆汁是消化液,可消化胶囊
D. 胶囊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甘油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口腔中的唾液能够将胶囊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胶囊不可以长时间含在口腔里,A正确。
B.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由淀粉制成的胶囊。所以胶囊经过胃时药物不会渗出,避免了药物对胃的刺激,B错误。
C.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不能帮助消化淀粉制成的胶囊,C错误。
D.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小肠能消化由淀粉制成的胶囊,使药物渗出,D错误。
故选A。
18.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里面有多种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适于消化食物
B.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胆汁过少
C. ④分泌的胰岛素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 蛋白质消化起始部位是③,在②处最终分解成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肝脏、②是小肠、③是胃、④是胰腺,解答即可。
【详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肠腺分泌的肠液,含多种消化酶,适于消化食物,A正确。
B.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B正确。
C.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错误。
D.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③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②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19. 下图表示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a和b代表不同气体,c是红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进入血液透过两层上皮细胞
B. b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a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
D. c中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高处和氧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图中,a氧气、b二氧化碳、c红细胞。
【详解】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氧气进入血液后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因此图中a氧气、b二氧化碳、c红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肺泡中的a氧气需要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才能进入血液,A正确。
B.b表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a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正确。
D.c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高处和氧结合,D错误。
故选D。
20. 下图表示人体部分器官或结构,数字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中血液来自肺动脉,含氧量比①低
B. ③中血液为富含营养物质的静脉血
C. ⑥中的血液经过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D. ⑦中二氧化碳送至肺必经过左心室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肠静脉、④肠动脉、⑤肾动脉、⑥肾静脉、⑦脑部静脉、⑧脑部动脉。
【详解】A.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因此,②是肺动脉。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肺动脉的含氧量低于①肺静脉,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③是由小肠流出的血管,因此,③中血液为富含营养物质的静脉血,B正确。
C.肾静脉中的血液流经途径:⑥肾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C正确。
D.脑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体外,不经过左心室,D错误。
故选D。
21. 如图“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肺内气体推动食物向外移动。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上升→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上升
B. 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
C. 膈顶上升→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上升
D. 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因此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 下列关于用药和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病尽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复
B. OTC药物可自行按说明书使用
C. 毒品、香烟主要危害人的神经系统
D. 动脉出血时应包扎伤口近心端
【答案】A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并不是生病尽早服用抗生素便会早日康复的,A错误。
B.非处方药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可以根据病情自行按照说明书使用,B正确。
C.毒品、香烟主要危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的免疫力,C正确。
D.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所以动脉出血时应包扎伤口近心端,D正确。
故选A。
23. 如图是血液成分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运输营养、废物、激素等物质
B. 三种血细胞中,仅②没有细胞核
C. ③若高于正常值可能是出现炎症
D. ④表示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图中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止血和加速凝血。
【详解】A.①是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A正确。
B.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③白细胞有细胞核,②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B错误。
C.③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所以人体出现炎症时,③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C正确。
D.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所以图中④表示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D正确。
故选B。
24. 下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B. a中的血液来自左心室
C. c的管壁比a更薄、弹性更小
D. a中是静脉血,c中是动脉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以及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可以判定a段是肺动脉,b段是肺部的细血管,c段是肺静脉。
【详解】A.经过b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因此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
B.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B错误。
C.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与a相比,c管壁薄,弹性小,C正确。
D.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流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25. 科研人员通过比较不同睡眠状况幼鼠的生长情况,探索充足睡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意义。甲组作息正常,乙组睡眠不足,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组小鼠饮食状况应保持一致
B. 乙组的幼鼠体重呈持续下降趋势
C. 乙组幼鼠免疫能力会显著下降
D. 体重增长慢与生长激素不足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实验设计时应注意遵循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原则,实验过程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详解】A.为了控制单一变量,两组小鼠饮食状况应保持一致,A正确。
B. 从左图曲线可见乙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并不是呈下降趋势,B错误。
C.据图右图中白细胞量的变化,可以推测,乙组幼鼠抗病能力也会显著下降,C正确。
D.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分析可知,睡眠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出现生长缓慢,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除特别说明,每空1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关于“桃胶”的科普知识,判断正误。
桃胶是桃树的树皮分泌出来的红褐色或黄褐色胶状物质。将这些分泌物从树皮上剥下来晾干就是原桃胶,可以入中药,也可以简单加工后食用。原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多糖,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因此难以消化吸收。原桃胶去除杂质及一定的处理后变为小分子多糖,就是商业桃胶。
(1)原桃胶中的主要成分大分子多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______
(2)原桃胶中的大分子多糖经过处理可分解为小分子多糖。______
(3)商业桃胶中的小分子多糖主要在口腔内被消化、吸收。______
(4)商业桃胶能为机体补充蛋白质,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______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解析】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食物中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淀粉、脂肪等。
【小问1详解】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是大分子物质,需要经过消化酶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原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多糖,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因此难以消化吸收。原桃胶去除杂质及一定的处理后变为小分子多糖,才能被吸收,题干叙述正确。
【小问2详解】
原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多糖,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人体缺乏相应的消化酶,因此难以消化吸收。原桃胶去除杂质及一定的处理后可以变为小分子多糖,题干叙述正确。
【小问3详解】
小分子多糖,如葡萄糖摄入人体后主要在小肠被吸收,题干叙述错误。
【小问4详解】
桃胶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多糖,其中不含蛋白质,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消化为氨基酸才能吸收。因此“商业桃胶能为机体补充蛋白质,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不是真的,题干叙述错误。
27.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据图回答。
(1)小肠内表面的[a]皱襞和[b]______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积。
(2)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______。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c]______,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4)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L,而排出的尿液约1.5L,这主要与肾单位中[d]______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5)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与眼球内[e]______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有关。
【答案】(1)小肠绒毛
(2)温暖 (3)瓣膜
(4)肾小管 (5)晶状体
【解析】
【分析】图中a环形皱襞,b小肠绒毛,c瓣膜,d肾小管,e晶状体。
【小问1详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与其吸收功能有关的特点是小肠内表面的a环形皱襞和b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积。
【小问2详解】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有血液,可温暖吸入的空气。
【小问3详解】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c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小问4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L,而排出的尿液约1.5L,这主要与肾单位中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小问5详解】
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e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8.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A~D表示血管,①~④表示心脏腔室。据图回答([ ]填序号)。
(1)居家血糖检测时,需用采血针刺破指端,此时破裂血管是______。正常人进食后所吸收的葡萄糖在心脏内依次经过的顺序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2)指尖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为95%-100%,低于此范围可能出现低血氧症,影响组织细胞进行______,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威胁生命健康。图中血氧饱和度最高的血管是______(填字母)。
(3)居家检测的血压通常指上臂肱动脉的血压。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的[ ]______进入主动脉,经分支后流入肱动脉,此时心脏内打开的是______(房室瓣/动脉瓣)。若B表示肱动脉,则血管A血压比血管B______(高/低)。
【答案】(1) ①. 毛细血管 ②. ①②③④
(2) ①. 呼吸作用 ②. D
(3) ①. [④]左心室 ②. 动脉瓣 ③. 低
【解析】
【分析】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A上腔静脉,B各级动脉,C肺动脉,D肺静脉。
【小问1详解】
检测血糖时进行“指尖采血”,属于毛细血管。正常人进食后所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运输的途径为: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所以在心脏内依次经过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小问2详解】
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太低时,影响组织细胞内的呼吸作用,导致释放的能量过少。吸入的氧气首先进入肺泡,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所以图中血氧饱和度最高的血管是D肺静脉。
【小问3详解】
心脏收缩时,心脏内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血液从心脏的④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经分支后流入肱动脉,血压通常指上臂肱动脉的血压,若B表示肱动脉,则血管A血压比血管B低。
29. 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若服用不当可能诱发肾脏疾病。我国科研团队研制出肾单位芯片,实现体外模拟肾脏对肾毒性的评估,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和筛选用药带来新方向图甲为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肾单位及其相关结构模式图(①⑦代表结构,A、B代表装置名称,C、D代表形成尿液的过程),据图回答([ ]填序号或字母)。
(1)肾单位由图乙中的肾小球、[ ]______和肾小管组成。
(2)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小分子物质)和荧光葡萄糖(大分子物质)制成溶液,以适宜的流速分别从图甲装置血液入口注入,发现只有荧光素钠从①进入到③,由此推测图甲装置中半透膜的作用类似于图乙字母C表示的______作用。
(3)若图甲装置中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含量远低于③,则装置B模拟图乙中的[ ]______过程。此时血液出口处的代谢废物与血液入口处相比减少的是______。
(4)若服用药物后出现血尿现象,该药物有可能损伤的是图乙中[____]代表的结构。
【答案】(1)⑥肾小囊
(2)过滤##滤过 (3) ①. D重吸收 ②. 尿素、无机盐等
(4)⑤
【解析】
【分析】图甲中:A模拟了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B模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图乙中:⑤肾小球、⑥肾小囊、⑦肾小管;C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小问1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图乙中的肾小球、⑥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小问2详解】
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小分子物质)和荧光葡萄糖(大分子物质)制成溶液,以适宜的流速分别从图甲装置血液入口注入,发现只有荧光素钠经过血管内皮细胞从①进入到③,由此推测图甲装置中半透膜的作用类似于图乙字母C表示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
【小问3详解】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可见,若图甲装置中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含量远低于③,则装置B模拟图乙中的D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此时血液出口处的代谢废物与血液入口处相比减少的是尿素、无机盐等。
【小问4详解】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则说明肾小球出现病变通透性增强,使原本无法进入原尿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经滤过作用进入了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无法被重吸收,就随尿液排出,形成了血尿和蛋白尿。所以,若服用药物后出现血尿现象,该药物有可能损伤的是图乙中⑤肾小球代表的结构。
30. 下图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A~D代表呼吸各个过程,其中C代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据图回答。
(1)溺水影响的是______过程;煤气中毒主要是______过程受阻(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人体吸气时,呼吸肌处于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3)经过D过程,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C
(2)收缩 (3)增加(增多/上升/变多)
【解析】
【分析】图中A表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小问1详解】
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A肺的通气。如果人体吸入了CO,大量的一氧化碳取代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结合,因为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大200多倍,这样血红蛋白就与一氧化碳结合,从而失去了与氧气结合的机会,所以煤气中毒时,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受阻,造成组织细胞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小问2详解】
膈肌与肋间肌(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人吸气时,呼吸肌处于收缩状态。
【小问3详解】
经过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后,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31. 为防控新冠,冬奥会期间,运动员、辅助人员、志愿者和媒体等都处于“闭环”管理之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闭环管理中预防措施的分类,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闭环前在签约酒店完成21天的隔离——控制传染源
②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控制传染源
③保持一米间距——控制传染源
④始终佩戴高规格口罩——切断传播途径
⑤接种新冠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2)为闭环内的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刺激其体内的______产生抗体,从而增强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3)目前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等是确认新冠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某人抗原检测结果如图,对比图表,他是否感染新冠病毒?______ 。能否用该试纸检测水痘?______ 。
【答案】(1)③ (2) ①. 淋巴细胞 ②. 特异性
(3) ①. 是 ②. 不能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小问1详解】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①闭环前在签约酒店完成21天的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②每天进行核酸检测进行筛查,控制传染源;③保持一米间距,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始终佩戴高规格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⑤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因此不合理的是③。
【小问2详解】
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属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新冠肺炎的抵抗力,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对比图表可知,他已经感染新冠病毒。新冠抗原试剂盒不能用来检测是否感染水痘病毒。理由是:新冠肺炎病毒抗体只对新冠病毒起作用,对水痘病毒没有作用。
32. 滑雪和跑步、游泳一样属于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下图表示滑雪运动员比赛时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填序号)。
(1)听到裁判员发出指令声后,运动员迅速出发。图中[ ]______能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位于[ ]______,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______。
(2)当看到比赛终点的标志后,滑雪运动员加速向终点冲刺,此时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为[ ]______→视神经→视觉中枢→传出神经→肌肉。
(3)运动员获奖时,情绪激动、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的______增多。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______的共同调节。
【答案】(1) ①. ⑤鼓膜 ②. ⑥耳蜗 ③. 大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2)④视网膜 (3) ①. 肾上腺素 ②. 神经和激素
【解析】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瞳孔、③虹膜、④视网膜、⑤鼓膜、⑥耳蜗、⑦半规管、⑧听小骨、A大脑皮层。
【小问1详解】
听到裁判员发出指令声后,运动员迅速出发。这一反射活动属于反射类型中的复杂反射,此反射类型是人出生后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膜,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小问2详解】
观图可知,滑雪时,图中运动员手臂处于屈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当看到比赛终点的标志后,滑雪运动员加速向终点冲刺,这个过程中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为:④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传出神经→肌肉。
【小问3详解】
当出现情绪激动,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这是由于在紧张状态下大脑高度兴奋,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并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作用部位,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33.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生理活动(①~⑥为生理过程,a、b、c代表物质)。据图回答。
(1)人体血液循环动力器官是______。
(2)①过程是______。b是______。
(3)a和b最终通过血液循环被送到组织细胞内,其中的a由血液中的______运输。
(4)人体排泄途径除了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外,还可以通过______(填器官)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少量尿素。
【答案】(1)心脏 (2) ①. 吸收 ②. 氧气
(3)血浆 (4) ①. ②⑥##⑥② ②. 皮肤
【解析】
【分析】图中的a营养物质、b氧气、c二氧化碳;①吸收、②肺泡里的气体交换、③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⑤排遗、⑥排尿。
【小问1详解】
在人体中,血液、血管和心脏构成了物质运输的循环系统。其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而血液就是它们运输物质的载体,它们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小问2详解】
①表示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b是氧气,通过呼吸作用b氧气进入肺泡。
【小问3详解】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激素。a是营养物质,由血液中的血浆运输。
【小问4详解】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的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人体的排泄途径在图中所示呼吸系统中②呼出气体和泌尿系统⑥排出尿液,还可以通过皮肤排出部分水和无机盐、少量尿素。
34. 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为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我国成功培训出第一批缉毒松鼠。经过训练,松鼠会使用抓挠的方式告诉训导员,此处可能存在毒品。研究人员训练松鼠的过程如下:
A.取相同纱布若干,进行如下分组。将4组纱布分别放入训练装置的4个旋转舱内(见图1),转动底座,只有松鼠选择带有毒品气味的纱布时,才给予食物奖励。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
B.取经四种毒品熏染过的4片纱布分别藏于4个旋转仓的小球下(见图2),当松鼠找到纱布时,给予食物奖励并记录找到毒品的种类。重新藏匿纱布进行训练。训练次数不低于30次。
表1步骤A实验现象记录表
表2步骤B实验现象记录表
(1)松鼠的嗅觉极好,图3为松鼠鼻腔内的嗅上皮,①为嗅觉神经元的______,其具有大量分支的意义是______。
(2)步骤A取相同纱布的目的是______。
(3)分析表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据此,下一步要加强对______(填毒品种类)的训练强度。
(4)进行多次训练后即使不给食物刺激,松鼠闻到毒品气味也会进行抓挠,说明已经建立起了______反射。
(5)后续将以毒品包代替纱布对松鼠开展实战训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______。
【答案】(1) ①. 突起(树突/短突起) ②. 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增加接受刺激的表面积/增加接受信息的表面积/更好接受刺激并传导神经冲动)
(2)控制无关变量(控制单一变量)
(3) ①. 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麻古的敏感度最低 ②. 麻古
(4)复杂##条件 (5)注意保护松鼠,不要让松鼠中毒(注意保护松鼠,不要让松鼠直接接触到毒品//不要让松鼠吸食到毒品等从保护松鼠的角度表达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图中①树突、②轴突。
【小问1详解】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观图可知:①为嗅觉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有大量的分支,增加与气味分子的接触面积。由此推理松鼠嗅觉好于人类的原因可能是树突的数量多于人类或嗅觉神经元的数量多于人类。
【小问2详解】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步骤A取相同纱布的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
【小问3详解】
根据数据分析:大麻找到概率为65.0%;冰毒找到概率为20.0%;海洛因找到概率为15.0%;麻古找到概率为0%,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松鼠对四种毒品的敏感度不同,对大麻的敏感度最高,麻古的敏感度最低。根据这个结论下一步训练的建议:对松鼠进行麻古气味的强化训练。
【小问4详解】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进行多次训练后即使不给食物刺激,松鼠闻到毒品味道也会进行抓挠,说明已经建立起了条件反射。
【小问5详解】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松鼠,不要让松鼠中毒(注意保护松鼠,不要让松鼠直接接触到毒品//不要让松鼠吸食到毒品等从保护松鼠的角度表达合理即可)。质控区(C)
T检测区(T)
结果
出现红色带
出现红色带
阴性
出现红色带
末显色
阴性
未显色
显色/末显色
无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组
熏染大麻的纱布
熏染海洛因的纱布
熏染冰毒的纱布
熏染麻古的纱布
对照组
未被熏染的纱布
未被熏染的纱布
未被熏染的纱布
未被熏染的纱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组
85.7%
73.2%
79.5%
89.2%
对照组
14.3%
26.8%
20.5%
10.8%
毒品种类
大麻
冰毒
海洛因
麻古
找到概率
65.0%
20.0%
15.0%
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反射,属于人类特有的是,健康人的尿液一般不含的成分是,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结构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下列疾病与其缺乏的营养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反射,属于人类特有的是,健康人的尿液一般不含的成分是,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结构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下列疾病与其缺乏的营养相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