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末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末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 )
A. 植树造林B. 不随意丢弃垃圾
C. 过量开垦土地D. 节约用电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例如,不乱扔垃圾,绿色出行,保护花草树木等。
【详解】A.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
B.不随意丢弃垃圾,有利于人体健康、人身安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不符合题意。
C.过量开垦土地可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蚯蚓活动的地方土壤疏松,肥力强,这现象说明( )
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D. 环境适应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详解】蚯蚓在土壤中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同时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因此,蚯蚓活动的地方土壤疏松,肥力强,这现象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 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叫( )
A. 染色体B. 细胞C. 细胞核D. 基因
【答案】D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解析】
【分析】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
【详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主要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可以分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份就称为一个基因,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控制性状。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血友病B. 新冠肺炎C. 坏血病D. 佝偻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详解】A.血友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A符合题意。
B.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是遗传病,B不合题意。
CD.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造成;儿童缺钙或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故坏血病、佝偻病都不是遗传病,CD不合题意。
故选A。
5. 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莓,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如下图)。草莓的这种生殖方式是:( )
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植物嫁接D. 种子繁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是无性生殖,B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
6.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种现象属于
A. 过度繁殖B. 生存斗争C. 遗传与变异D. 自然选择
【答案】D
【解析】
【详解】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7. 许多鸟类都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动物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
A. 适应是普遍的B. 被捕食的鸟警惕性不高
C. 适应具有相对性D. 适应是绝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详解】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如鱼有鳃适应水中生活,但是当水葫芦疯长时一些鱼就会死亡是因为不在适应这里的环境了。许多鸟类都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动物所捕食,这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即适应具有相对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I级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滇金丝猴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 制定法律,禁止人们狩猎或买卖
B. 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迁出原地,在动物园中保护
D. 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滇金丝猴的意识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相关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滇金丝猴,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B。
9. 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是( )
A. 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B. 外界环境的变化
C. 物种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D. 物种产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详解】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所以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是产生了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如果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又从儿子传给孙子,那么你可以推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于( )
A. 常染色体上B. X染色体上C. Y染色体上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详解】从分析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如果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又从儿子传给孙子,可以推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Y染色体上。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在某生态系统中,蘑菇、食虫鸟分别属于( )
A. 生产者、消费者B. 生产者、分解者
C. 分解者、生产者D. 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详解】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食虫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下列对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要经过受精卵、幼体、蛹、成体等四个阶段B.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上差异很大
C. 幼体和成体在生理机能上有很大区别D. 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别
【答案】A
【解析】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上差异很大,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像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可见A错误。
故选A。
13. 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A.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C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D.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代表岩石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代表大气圈。
故选A。
14.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生成的场所是( )
A. 原始陆地B. 原始大气C. 原始海洋D. 原始河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详解】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氨基酸分子则是在原始大气中,经过反应形成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 “破茧成蝶”描述了蝴蝶的( )
A. 有性生殖B. 蜕皮现象C. 变异现象D. 变态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详解】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是一个细胞,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的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破茧成蝶”描述了蝴蝶的变态发育。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6. 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桃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______和______两个生理过程。
(2)在受精的鸟卵中,______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可以发育成雏鸟,里面含有______。
(3)人的胚胎发育在______内完成,所需要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______从母体获得。
【答案】(1) ①. 传粉 ②. 受精
(2) ①. 胚盘 ②. 细胞核
(3) ①. 子宫 ②. 胎盘、脐带
【解析】
【分析】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如图:
果实种子形成过程如图:
【小问1详解】
桃花开放后,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由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桃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小问2详解】
鸟卵的结构中相当于卵细胞的结构是胚盘、卵黄和卵黄膜。其中胚盘里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可以发育成雏鸟。
【小问3详解】
卵细胞从卵巢产生,精子由阴道进入,在输卵管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胎儿发育至38周,通过阴道娩出,形成婴儿。因此,人的胚胎发育在子宫内完成,所需要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17. 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蛇和鹰之间存着______关系和______关系。
(3)能量流动和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1) ①. 三 ②. 青草→田鼠→蛇→鹰
(2) ①. 捕食 ②. 竞争
(3) ①. 物质循环 ②.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小问1详解】
图中的条食物链有:青草→田鼠→蛇→鹰、青草→田鼠→鹰、青草→雀鸟→鹰,共计三条。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青草→田鼠→蛇→鹰。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中的蛇以鹰为食,它们是捕食关系,蛇和鹰都以田鼠为食,它们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中的蛇和鹰之间存着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小问3详解】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8. 大鼠和小鼠是常用实验动物,其中大白鼠是褐家鼠的白化种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鼠和小鼠不是同一物种,科学家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受精卵内,培育出了超级鼠,这项现代生物技术是______。
(2)大鼠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同,决定雌鼠性别的是______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______组成。
(3)让一只野生褐家鼠和一只白化鼠杂交,子代都是褐色,如果用A、a表示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则对应的亲代鼠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子代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答案】(1)转基因技术
(2) ①. X ②. DNA
(3) ①. AA ②. aa ③. Aa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大鼠和小鼠不是同一物种,科学家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受精卵内,培育出了超级鼠,这项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小问2详解】
大鼠性别决定与人类相同,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因此,决定雌鼠性别的是X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小问3详解】
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让一只野生褐家鼠和一只白化鼠杂交,子代都是褐色,可以推断褐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化则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为:
由此可以看出,对应的亲代鼠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子代鼠的基因组成是Aa。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人员将刚结出的球形西瓜幼果放进方形透明盒中让它继续生长,原本球形的西瓜会长成正方体形。这种“方形西瓜”受到了某些人的喜爱。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将普通西瓜的种子送上太空,返回后再进行栽培选育,培育出含糖量高、纤维少、个头大的太空西瓜。
(1)“方形西瓜”的变异属于_____的变异。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_____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_____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_____的变异。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①. 不可遗传 ②. 圆(或”球“) ③. 基因 ④. 可遗传 ⑤. 基因 ⑥. 环境
【解析】
【分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1)“方形西瓜”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若从“方形西瓜”中取出种子播种,使其自然生长,会结出圆形的西瓜。
(2)太空西瓜含糖量高、果实大,其根本原因是普通西瓜种子的基因在太空条件下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
(3)这两个材料说明,生物的变异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睛】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20. 空心菜具有较强的污水净化能力。为研究空心菜与环境的关系,某研究小组在年最高温度的某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探究“空心菜对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甲的实验中,除______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尽量相同。在生物学上,这个影响因素称为______因素。
(2)分析图甲结果可知:四组实验中,在______℃条件下,空心菜植株增长最快;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______。
(3)实验二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______。
(4)分析图乙可知,空心菜能够______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答案】(1) ①. 温度 ②. 非生物
(2) ①. 35 ②. 增加
(3)作对照 (4)降低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图甲的实验中,实验目的为探究“温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变量为温度,因此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尽量相同。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生物学上,温度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甲结果可知:四组实验中,在35℃条件下,空心菜植株增长最快;因此可得出结论:空心菜的植株增长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小问3详解】
对照实验要遵循对照性原则。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二设置“不种植空心菜组”的目的是作对照。
【小问4详解】
分析图乙可知,种植空心菜组的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有所下降,得出空心菜能够降低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