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共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生物学部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此俗语中,柳树的繁殖方式是
A. 扦插B. 芽接C. 枝接D. 压条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柳树、杨树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关于扦插的知识。
点评:了解植物进行人工营养繁殖的几种方法,分别为:扦插、嫁接、压条等。
2. 以下是作物培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繁殖方式,其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利用枝芽繁殖蜜桃
B. 利用种子繁殖培育板栗
C.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月季
D. 利用分根法培育菊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利用枝芽繁殖蜜桃”、“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月季”、“利用分根法培育菊花”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而“利用种子繁殖培育板栗”需要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A. 受精卵B. 幼虫C. 蛹D. 成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详解】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是一个细胞,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的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因此,“毛毛虫”在蝴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幼虫”。故选:B。
4. 临朐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下列哪种生物的发育过程与之相同
A. 蝗虫B. 蟋蟀C. 果蝇D. 青蛙
【答案】C
【解析】
【分析】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详解】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果蝇的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与临朐家蚕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蟋蟀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主要指昆虫,青蛙是两栖动物,青蛙也是变态发育,但不符合完全变态及不完全变态的概念而已,因此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所以C正确。
故选C。
5. 下列能正确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
A.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 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 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D. 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答案】A
【解析】
【分析】青蛙的发展过程属于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详解】如图青蛙的发展过程:
可见,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外鳃→内鳃)→幼蛙→成蛙。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 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色觉正常,有的人却是色盲患者,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叫做( )
A. 基因B. 性状C. 遗传D. 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不符合题意。
B.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因此单眼皮、双眼皮、色盲、色觉正常等,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B符合题意。
C.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C不符合题意。
D.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兔的白毛与猫的白毛B. 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
C.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D. 金鱼的红眼与黑眼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兔的白毛与猫的白毛,是兔和猫,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兔的白毛与黑毛,或猫的白毛,都是相对性状,故A符合题意;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是人眼睑的形状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B不符合题意;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豌豆茎的高矮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C不符合题意;金鱼的红眼与黑眼,是金鱼眼睛的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8.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23对,23条B. 22对,22条C. 48对,48条D. 22对,23条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人的体细胞中包含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染色体的数目要减半,由23对减少为23条,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故选A
考点:人体的染色体的组成
9.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 )
A. 各地婚嫁风俗不同
B. 近亲结婚的夫妇双方患遗传病的概率很高
C. 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D. 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很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预防遗传病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
【详解】人类的遗传病有许多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近亲与非近亲相比,近亲之间携带相同的基因(包括致病基因)多,近亲结婚与非近亲结婚相比,后代患遗传病机率大大增加,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禁止近亲结婚的理由。
10. 下列生物获得的变异性状中,属于不可遗传的是( )
A. 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的性状
B. 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的性状
C. 经转基因形成的超级鼠体大、生长迅速的性状
D. 经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的性状”、“经杂交育种形成的奶牛产奶量高的性状”和“经转基因形成的超级鼠体大、生长迅速的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而“经充足光照形成的小麦穗大粒饱、产量高的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 人的体细胞中决定直拇指或背屈拇指这一相对性状的基本结构是()
A. DNAB. 基因C. 染色体D. 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起遗传作用是DNA分子,DNA是双螺旋结构,DNA是长链状的分子,每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或者是染色体上有许许多多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体色体是成对的并且数目是特定,基因也是成对的。人的体细胞中决定直拇指或背屈拇指这一相对性状的基本结构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2. 已知某夫妇都能卷舌,且基因组成都为Aa。从理论上推测,他们生一个孩子,能卷舌的可能性是
A. 25%B. 50%C. 75%D. 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的传递,解答时可以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以及它们控制的性状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方面来切入。
【详解】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基因组成都为Aa的一对都能卷舌夫妇,控制能卷舌与不卷舌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下图:
通过遗传图解可以得出后代子女出现能卷舌的可能性是75%,不卷舌的可能性是25%.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3. 正常女性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以表示为( )
A. 22条+XB. 22条+YY
C. 22条+XXD. 22条+XY
【答案】A
【解析】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卵细胞(或极体)中。因此,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22条常染色体+X,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
A. 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 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C.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 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详解】当人体局部发生炎症时,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白细胞是吞噬细胞的一种,因此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故选C。
【点睛】人体三道防线以及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5.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 将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 抑制食品内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C. 将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 杀死或抑制食品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品的腐败原因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注意食品保鲜的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详解】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食品的腐败原因。
16. 小明接种了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具备了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A.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特异性免疫D.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抗体均具有专一性,小明接种了乙肝疫苗,体内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因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 。
17.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 水传播和饮食传播B. 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C. 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D. 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答案】C
【解析】
【分析】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据此答题。
【详解】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以及流行环节。
18. 下列厨房调味品的生产中,没有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
A. 酱油B. 香醋C. 食盐D. 豆瓣酱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酱油要用到霉菌,制醋用醋酸菌,制豆瓣酱用霉菌;食盐与发酵无关。
【点睛】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19. 下列都属于毒品的一组物质是( )
A. 鸦片、咖啡、海洛因、冰毒B. 香烟、吗啡、鸦片、冰毒
C. 鸦片、大麻、可卡因、吗啡D. 大麻、海洛因、摇头丸、烈性酒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考点:本题考查是毒品的定义和种类
20. 有些药品的外包装上标有“OTC”字样,这些药品属于( )
A. 处方药B. 中药C. 非处方药D. 西药
【答案】C
【解析】
【分析】药品根据是否需要医师处方购买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详解】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1. 园艺工人将红色玫瑰的枝条接在黄色玫瑰的枝条上,使其开出两种颜色的花,这种无性生殖方式叫做_____。
【答案】嫁接
【解析】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可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详解】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因此园艺工人将红色玫瑰的枝条接在黄色玫瑰的枝条上,使其开出两种颜色的花,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嫁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点睛】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应用以及优点,既能解答问题。
22.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 ①. DNA ②. 蛋白质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3. 人的体细胞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_表示,女性性染色体用____________表示。
【答案】 ①. XY ②. XX
【解析】
【详解】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4.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有______和______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
【答案】 ①. 直系血亲 ②.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解析】
【详解】人类的遗传病有许多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近亲与非近亲相比,近亲之间携带相同的基因(包括致病基因)多,近亲结婚与非近亲结婚相比,后代患遗传病机率大大增加。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25.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______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发育称为______发育。
【答案】 ①. 生活习性
②. 变态
【解析】
【详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6.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_____、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答案】性传播
【解析】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详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缺陷病毒(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27. 遗传病是由于_______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_______所控制的疾病。
【答案】遗传物质;致病基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目前已知的遗传病已经超过一万种,例如:红绿色盲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遗传病。
考点: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28.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_______、切断________和保护_________。
【答案】 ①. 传染源 ②. 传播途径 ③. 易感人群
【解析】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切断传染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保护易感人群是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29.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由于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就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性性状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故题干说法错误。
30. 把马铃薯的芽切下后种在土壤中,将其培育成新植株,这种培育方式属于营养生殖。______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植物的根、茎和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可见,把马铃薯的芽切下后种在土壤中,将其培育成新植株,这种培育方式属于营养生殖,故题干观点正确。
31. 某同学因感冒而患肺炎,家人让其使用加大剂量的多种抗生素。______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用药要针对不同的病情,适当选用,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过量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可见,某同学因感冒而患肺炎,这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家人让其使用加大剂量的多种抗生素的做法是错误的。
32. 利用溶菌酶能够无限期地保存鱼、虾等水产品。______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溶菌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细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能够有效地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 但是,不可以无限期保存鱼、虾等水产品,故题干观点错误。
33. 即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因此称为两栖动物,故题干观点错误。
四、分析说明题(每空2分,共20分)
34. 两只白色家兔交配后,雌兔一生了四只小兔,其中三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毛色的白色和黑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家兔毛色的白色和黑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
(3)若家兔毛色中的显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那么雌兔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黑色小兔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答案】(1)相对性状
(2) ①. 白色
②. 黑色
(3)Dd
(4)dd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家兔毛色的白色和黑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小问2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干描述的遗传规律(亲代:白色×白色→子代出现:黑色),可推知家兔毛色中,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小问3详解】
白色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或Dd),黑色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黑色子代的基因组成是dd,一个d基因来自父方,一个d基因来自母方,因此白色亲代的基因组成为Dd和Dd。可见,雌兔的基因组成是Dd。
【小问4详解】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黑色是隐性性状,则黑色小兔的基因组成是dd。
35.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多在五岁以下的婴幼儿人群中发生。请根据所学的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预防该病,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的______。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作______;能引起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病原体叫作______。
(2)接种疫苗启动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该防线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1) ①. 保护易感人群
②. 抗体
③. 抗原
(2) ①. 免疫器官
②. 免疫细胞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1详解】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可见,为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预防该病,这属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作抗体;能引起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病原体叫作抗原。
【小问2详解】
人体的免疫依靠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其中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可见,接种疫苗启动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该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白银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白银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都能够分泌消化液的一组腺体是, 人体血液的主要功能包括, 手臂上的“青筋”属于, 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