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PPT全套
《古诗词诵读》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古诗词诵读》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共60页。
古诗词诵读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出身贫寒。南朝宋文学家。因向宋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受到赏识,被任为国侍郎。文帝时迁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鲍照又任前军参军,所以世称鲍参军。后临海王谋反,鲍照死于乱军之中。他生活在南北中国分裂、门阀士族当权的时代,一生关心国家命运,对刘宋王朝的政治深为不满。但由于“家世贫贱”而在宦途上饱受压抑。鲍照是南朝宋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内容较丰富,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对于唐代诗人产生过重要影响。今传《鲍参军集》十卷。作者简介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门志士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写作背景这首诗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来几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思想主旨思路结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 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诵读节奏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人心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触?不敢出声,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参考译文1.比兴手法。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奇的气势。艺术手法2.在音节上有独到之处。它采用长短相间的杂言体。本诗头上六句正是巧妙地运用了五言七言句式的交错,建构起一短一长、一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以半吐半吞、欲说还休的语感。而到了结尾处,则又改为连用七言长调,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闸门,形成了情感的高潮。后人评价1.下列各句中的“复”字与例句中“复”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解析 D项与例句中的“复”都是副词,“又,再”;A项,动词,恢复;B项,形容词,重复;C项,动词,报复。D随堂学习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C.通过“酌酒”“吞”“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解析 C项,“情感琐事”错误。作者所忧的是在黑暗社会制度下,寒门志士所遭遇的不平。C3.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C.诗人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郁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D.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解析 C项,“一直在直接诉说”错。C4.作者前面说“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6分) 答案 不是。诗人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从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5.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①对不公平门阀制度的不满。②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③世路艰难忍气吞声的无奈与悲哀。 6.情境默写。(8分)(1)《拟行路难(其四)》中“ ? ”两句将作者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3)作者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 !”(4)作者在《拟行路难(其四)》中,用比兴的手法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 , 。”答案 (1)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2)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3)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4)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客 至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住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自称少陵野老。又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作者简介此诗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在诗人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写作背景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思想主旨思路结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诵读节奏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群鸥日日结队飞来。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草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的菜肴实在简单;家境贫寒,只有陈年浊酒招待。若乐意与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把这残酒一起喝完。参考译文1.寓情于景。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做了铺垫。2.诗歌风格浅切平易。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余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语言平实感人。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艺术手法3.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尾联写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浦起龙《读杜心解》:首联兴起,次联流水入题,三联使“至”字足意,至则须款也。末联就“客”字生情,客则须陪也。谭宗《近体秋阳》:无意为诗,率然而成。却增损一意不得,颠倒一句不得,变易一字不得。此等构结,浅人既不辨,深人又不肯,非子美,吾谁与归!李沂《唐诗援》:天然风韵,不烦涂抹。陆时雍《唐诗镜》:村朴趣,村朴语。后人评价1.下列对这首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B.“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也是过于单调么?C.“无兼味”“只旧醅”含有寒酸之意,作者感到羞愧不已,只好向客人道歉。D.“呼取”有“叫过来”之意。诗人与客人喝到酣畅时,忍不住隔篱呼叫邻翁作陪。C随堂练习解析 C项,“作者感到羞愧不已,只好向客人道歉”错。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应是表现自己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羞愧”“道歉”词意过重。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交代了户外环境,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B.颔联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通过扫花径、开蓬门的行为增强了生活实感。C.颈联描绘了待客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主客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融洽气氛。D.尾联呼邻共饮的细节描写别开生面,尤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解析 D项,没有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D3.下列选项中与“舍南舍北皆春水”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3分)A.清泪恰同春水涨。拭尽重流,触事如何向。 (赵长卿《蝶恋花·闲上西楼供远望》)B.一溪春水送行舟。无情月,偏照水东楼。 (宋丰之《小冲山》)C.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王安石《北陂杏花》)D.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温庭筠《杨柳枝》)解析 A、B、D三项从意境的角度来看,都带有明显的忧愁、忧伤。C项写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跟例句的意境相似。C4.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环境?颔联的写景角度有何变化?(6分)答案 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群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做了铺垫。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5.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 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示例:①“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嘉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虚写客至。②“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分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6.情境默写。(8分)(1)《客至》中表现寂寞之中嘉客临门而喜出望外的句子是 “ , ”。(2)《客至》中写招待寒酸简单但却满蕴真情的句子是“ , ”。(3)《客至》中“ ”一句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一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4)诗人在《客至》中以“ , ”两句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答案 (1)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2)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3)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4)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登快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作者简介黄庭坚被任命为吉州太和县知县后,于元丰四年(1081)到达任所。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即将其所见所感写入了《登快阁》这首诗。写作背景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此诗写了诗人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思想主旨思路结构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诵读节奏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晖里倚栏远眺。落尽千山树叶,天空更显高远辽阔;澄江一道静静流淌,月色多么分明。朱琴早已因知己不在而停奏,唯有美酒值得加以青眼。真想乘上归隐的船,吹着笛子漂流而去;我这颗归隐之心只能与白鸥订盟。参考译文巧用典故。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名句。前句用“伯牙绝弦”的典故。《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烘托了出来。艺术手法方东树: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昭昧詹言》卷二十)胡晓明、秦静梅: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宋代诗歌评点》)后人评价1.下列对《登快阁》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了作者公务之暇登快阁眺望。 “痴儿”是作者的自嘲,但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及赏晚晴两重意思。B.颔联描写出自己登快阁后的所见。这一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江”“月”等景物,气象阔远,寄托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大自然的向往。C.尾联不说自己“想弃官归隐”,而是用了“归船”“长笛”“白鸥”等词语,这是将“想弃官归隐”这种抽象的思想感情用形象的东西表达出来,增加了诗歌的形象之美。D.诗人在结尾处为排遣烦忧的“归船”“白鸥”之想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解析 B项,句中并未抒发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B随堂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能引人入境,通俗浅近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了却”与“快阁”之“快”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描写作铺垫。C.颔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的高远壮阔,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D.尾联以景结情,因眼前“归船”“白鸥”之景抒情寄慨;全诗体现出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解析 D项,“以景结情”有误,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且“归船”“白鸥”是想象之景。D3.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分析其表达作用。(6分)答案 颔联描绘了一幅江山广远、景物清幽的暮秋景色图。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对比,尽情表达了诗人了却官场事务、有空闲登快阁欣赏美景的快意。4.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答案 颈联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绝弦”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感叹自己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姑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5.尾联写“归船”“白鸥”流露出诗人的什么愿望?(3分)答案 想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愿望。6.情境默写。(8分)(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 , ”。(2)《登快阁》中“ , ”两句透露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3)《登快阁》中“ ,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4)《登快阁》中“ , ”两句道出了作者的希望与向往。答案 (1)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2)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 (3)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4)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临安春雨初霁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 300多首,是中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作者简介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词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陆游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1178年)由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下伏,艰难何啻剑头炊”的处境,和在王炎手下得以重用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写作背景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思想主旨思路结构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诵读节奏近年以来人世情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城作客。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写几行草书;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事毕后返回,还来得及在清明节到家。参考译文1.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诗人心中蕴含的无限愁绪。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时,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艺术手法2.讽喻手法。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作客呢!这正是讽喻的笔法。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待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样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清·舒位《书剑南诗集序》:小楼深巷卖花声,七字春愁隔夜生。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后人评价1.下列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世味”指人世情味,“京华”即京城,这里指临安。B.“矮纸”句意思是闲来无事把一张短纸作春草来把玩。C.“晴窗”句中的“细乳”是指茶中的精品。一说指烹茶时浮起的乳白色泡沫。D.“素衣”句的意思是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犹及”即还来得及。解析 B项,“作草”指写草书。B随堂练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薄似纱”一句运用了比喻,本体是“世味”,意为时俗不好,人情淡薄。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解析 B项,不是“江南农村”,应是江南市镇;不是“早春”,应是暮春。B3.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哪些?请找出并加以分析。(6分) 答案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出诗人为排遣胸中郁闷而随意写字、悠闲煎茶的生活细节,特别是“闲”“戏”二字,寄托了诗人心情的无聊,貌似轻松的情调中寄寓了沉重的郁闷。4.“素衣莫起风尘叹”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 诗人反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含意,告白家人,也是告白世人,自己的品格不会受到京城坏风气的影响,从而表明自己不会苟同世俗的坚贞品格。5.情境默写。(8分)(1)《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且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2)《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人世情味淡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答案 (1)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2)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3)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4)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