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反思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213280/0-17051319330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梅兰芳蓄须》一课,我借鉴了朱煜老师执教的方式,梳理每件事情的时间,梅兰芳遇到的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再串联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梳理内容的过程中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在教学的时候,有几个有趣的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是“蓄须”。
在读课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小朋友其实不理解什么是蓄须。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一对比,大家才明白了,蓄须原来是留胡子的意思。课堂上我们讲了“巾帼不让须眉”,“须眉”指的就是胡须和眉毛。古时候女子为了好看也会把眉毛剃掉,通过画眉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美。所以虽然女生有眉毛,但是也好像没有一样。古人就用“须眉”来指代男子。“巾帼”就是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的的装饰物。用来指代女子。从“蓄须”引入,讲述了“巾帼不让须眉”这个词语,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第二呢,对于京剧的介绍,要用有效的方式。
课堂上我先出示了这一幅图,这是梅兰芳先生本人的剧照。当时的想法是,呈现一个刚讲过的诗句中的人物(之前刚刚讲过了《夏日绝句》)。在我看来这张图片非常的有代表性。这身段,这眼神,这手势,梅兰芳先生的女生扮相还是非常不错吧。
正当我觉得小朋友会很有兴趣的时候,谁曾想,一个嘴快的家伙说,这也太可怕了吧。
这句话把我搞懵了?啊?可怕,哪里可怕?
他接着大声说,旁边这个黑白脸的很可怕。
哦,这个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哎,小家伙们对京剧本来就不熟悉,贸贸然出现一个大花脸,图片又是黑白色,看起来还那么凶,确实会把他们吓一跳。
看起来文字介绍也好,图片介绍也好,还是要用小朋友了解、喜欢的方式,不然准备越多,反而适得其反。如果换成下面这幅不就挺好的吗?
第三是联系实际让他们懂得梅兰芳遇到的诱惑有多大,也很重要。
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开始的时候,大家对这个词一点感觉都没有。我问了一句,知道二十两黄金今天价值几何吗?
好多小朋友都摇头。我一一说,二十两就是一公斤,就是1000克,按照1克黄金500元计算,你看看,签约能给他带来多少受益?这下大家才发现,这个诱惑并不小。
第四是史实的补充也非常重要。起初小朋友们对梅兰芳冒死打针这件事不太理解,感觉他可以装生病,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打针,也能骗过日本人。后来补充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出示了文字资料,日本占领南京前几天犯下的罪行),小朋友们才发现,日军实在是太恐怖,太残忍了。如果梅兰芳不是冒死打针,真的发烧,可能会因为不合作被日军残忍杀害。结合史料,他们也才真正懂得了中国人受到的屈辱,前一课提到的“中华不振”,以及梅兰芳先生的了不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及反思,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