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测试卷)
第九章 压强 单元测试卷(试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九章 压强 单元测试卷(试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共10页。
第九章 压强 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以下情境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 2.下列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B.用高压锅煮食物C.茶壶的壶盖留有小孔D.火车站台设置安全线3.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4.同学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敞口塑料瓶侧壁上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圆孔a、b,注入水,水从两个小圆孔喷出。在某一时刻,从两个小圆孔喷出的水分别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两处,其中d离塑料瓶远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B.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C.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D.在相同的时间内a孔喷出水的质量比b孔喷出水的质量多5.小玥同学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70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B.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C.若把此装置从底层乘电梯带到95楼顶层,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增大D.若换用密度比水银小的液体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液柱的高度会增大6.已知等量的气体通过横截面积越小的位置时,其流速越大。如图所示,A、B管与一粗细不一的管子相连,A、B管里面有部分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风环境下,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B.在管子左端往管内吹气时,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C.在管子左端往管外抽气时,A管液面低于B管液面D.在管子右端往管内吹气时,A管液面低于B管液面7.如图所示,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B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下列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pA=pB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甲、乙两个容器,容器中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ρ甲GB,而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FA>FB。A和B是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故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SℎgS=ρgh,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8.B 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深度相同,观察题图可知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因为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ρ=mV知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A错误;甲、乙两个容器中液体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底面积和质量相同,故对桌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相等,由p=FS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故B正确;由图知,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且ρ甲>ρ乙,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由F=p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故C、D错误。9.太阳帆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光的压力为9×10-4 N解析 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帕斯卡(Pa)”。10.(1)老鼠怎么被吸进去了 用力吹气,使罩内的气体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小于罩外的大气压,压力差使老鼠被吸进去了 (2)连通器解析 (1)甲图考查的是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故就此提出问题并解答。(2)乙图是连通器问题,茶壶是连通器的应用。11.(1)减小 (2)7 (3)9×105解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海拔升高时,大气压随之减小,即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海拔3 km处的大气压值为70 kPa;根据p=ρgh可知,产生这么大压强的水柱的高度为h=pρg=7×104Pa1.0×103kg/m3×10N/kg=7 m;(3)海拔1 km处的大气压为p'=90 kPa;可知,10 m2水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F=p'S=9×104 Pa×10 m2=9×105 N。12.变小 变小 B解析 汽车急速行驶时,汽车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汽车在压强差作用下受到向上的升力,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减小,小于汽车的重力。车对地面压力减小,使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有些跑车为了提高“抓地力”,即为了增大车对地面的压力,在车尾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其外形应与汽车外形相反,即选用图乙中的B。13.大于 小于解析 切去上面部分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F甲剩=F乙剩;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F=G=mg=ρgV可知:ρ甲ghS甲=ρ乙ghS乙①;即ρ甲S甲=ρ乙S乙②。假设未切割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为F乙,根据p=ρgh和F=pS可知:F甲-F乙=ρ甲g(h甲切+h)S甲-ρ乙g(h乙切+h)S乙=(ρ甲gh甲切S甲+ρ甲ghS甲)-(ρ乙gh乙切S乙+ρ乙ghS乙)③,由①③式可得:F甲-F乙=ρ甲gh甲切S甲-ρ乙gh乙切S乙④;由②④式可得:F甲-F乙=ρ甲S甲g(h甲切-h乙切);由题图可知,h甲切>h乙切,所以F甲-F乙>0,即F甲>F乙,可推知G甲>G乙,所以m甲>m乙。由于ρ甲S甲=ρ乙S乙,则:ρ甲gh甲×h甲=ρ乙gh乙×h乙;由于h甲>h乙,则ρ甲gh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