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四季之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则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同时本单元也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围绕这样的学习任务,教材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和三篇散文。其中第21课的《古诗词三首》与日积月累中的《渔歌子》相呼应,引导学生借助诗句中的画面,初步感受动态、静态描写,同时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特色。三篇散文则分别从动态描写、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描写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情感,即形成由“言”生“象”,由“象”到“意”的诗歌散文品鉴能力。
本文作者是日本平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其作品的特点是所写景致不多,却能营造出美的氛围。本文围绕题目仅仅用了四个自然段,就写出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美,展现出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文字中想象画面是中年级已具备的阅读能力,但在本课学习中由于文字意韵深远,学生很难全面感受文字中的画面美。帮助学生完成由文字到画面的转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通过体会文字中的画面美来感悟独特韵味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重难点呢?我们首先遵循阅读散文的规律,反复朗读课文,在情景、上下文、时代三重语境中,引导学生寻着“言象意”的相互关系,品文字读出画面,想画面读出韵味。我们更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用已有阅读散文的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初步建立文字(言)与画面(象)的关系。根据学生真实需要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字中的动态美,完善从“言”到“象”的转化,再通过朗读感受品味,完成从“象”到“意”的转化。教的本质是教会学生生活,教学中我们力求让散文学习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作者的生活中去,再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
4.初步培养品鉴散文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本课时及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抓住文本独特结构,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迁移运用《古诗词三首》中想象画面的方法,通过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读出画面美,感受独特韵味。
3.能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初步感受课文的表达特色,习得初步品鉴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读出画面美,感受独特韵味。
(三)教学准备
教师:PPT
学生:熟读课文、提前学习本单元前一课《古诗词三首》
(四)教学过程
1.整体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结构。
(1)读课题,初步了解作者是一千多年前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
(2)初读课文,整体入手,借助本文独特的结构、语言特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学文,应该关注篇章,从篇章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符合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认知过程。本文结构简单清晰,教学应顺应学生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已有经验初步感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2.品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读出画面美,感受独特韵味。
(1)借助微课回顾学习《山居秋暝》时读出画面的方法——顺着文字想完整,关注动态描写。
(2)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文字中的画面美。
①学生活动:用上这样的方法多读几遍,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交流、朗读、引导
第一层:顺着文字将画面的完整,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在动”。
第二层:通过抓关键字词,想象理解“怎么动”,结合背景映衬感受“在哪里动”,分层综合体会语句中的动态描写。
第三层:在感情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文字中会动的画面和蕴含的独特韵味。
(3)迁移运用,自主阅读课文1、2自然段,读出春、夏独特的韵味。
①自读感悟。
②交流、朗读汇报,感受独特韵味。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要找准学生的学习难点,搭建有效支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困难的是理解重点语句,体会画面中的动态美及其背后的独特韵味。教学中先利用微课,借助上一课读古诗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迁移运用。然后从“什么在动”“怎么动”“在哪里动”三个层次,引导学生从关注表层语言,到抓住重点词深入理解,再到结合背景映衬分步、深入、综合地体会语言中的动态描写。而后,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其独特韵味。】
3.再次整体读1—3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家作品与文化相通相融。
(1)整体读1—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独特韵味。
(2)链接作者资料,走进作家生活,感受作者闲适的心境。
(3)回扣《山居秋暝》,结合语文园地的《渔歌子》,体会文化的相通相融。同时,联通《山居秋暝》、本课、语文园地的《渔歌子》,形成单元整体学习的概念。
【设计意图:散文不仅蕴含作者个人心灵的密码,还蕴含着文化密码。《四季之美》在日本文学史上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清少纳言表达视角,与日本平安时代的审美、文学背景,与我国唐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联通《山居秋暝》、本课、语文园地的《渔歌子》,不仅为本文的学习创设了情景语境和时代语境,还体现了当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也破译文本文化密码,提升学生文学品鉴能力与精神的成长。】
4.总结回顾,引发学习期待。
(1)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第四自然段及《枕草子》的愿望。
(2)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用笔记录生活。
【设计意图: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生活,教学中我们力求让散文学习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作者的生活中去,再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来。】
附:板书设计(后面加上去)
四季之美
画
(相机板书独特韵味)
动态描写
小学人教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深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写作顺序,课堂练习,总结这节课,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抓住题目,破题引入,初读感知,体会不同,合作共读,提炼写法,读写结合,升华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