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名句默写,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如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字母,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时,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
阅读下面这几段文字,完成1-4题。
传统节日,是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是文化基因的表征。中秋的静谧圆月,承载着人们对“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希冀。千百年来,中秋文化持续棉延、代代流传,浓缩于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光中,展现在质仆纯粹的民俗仪式上,成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使国人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信心深度觉醒。
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始终是流淌于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万里无云镜九州岛,最团圆夜是中秋。”今年,中秋假期与国庆假期相遇,与杭州亚运会赛期相叠,让这个中秋不仅有家的韵味,更有国的情怀。在这个祈愿人间万般围满的节日里,我们借空灵的月光,企盼生活静好,品味文化韵味,厚植家国情怀,收获更多幸福烂曼。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B.希冀(jì) C.流淌(tǎng) D.企盼(qí)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 )
A.棉延 B.质仆 C.纯粹 D.烂曼
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神采奕奕 B.油然而生 C.花团锦簇 D.截然不同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故事新编》。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D.古人重礼仪,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例如“尊君”与“家君”,前者用于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用于谦称自己的父亲。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月四日风雨大作》)
(5)《观沧海》中动静结合,表现大海波澜壮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
【活动一】
①阅读;是我们丰富精神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书籍,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在我们迷惑与彷徨时指引前进方向,在狂喜与得意时及时过滤躁动,为生活勾勒出超凡脱俗的娴静;涤荡浮躁的尘埃污秽,生出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气;涵养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②你的班级即将召开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好书分享,请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7.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则宣传标语。
8.这则材料画线部分有两处错误,请任选一处并加以改正。
我选第__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9.《朝花夕拾》中“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句话描写的是( )
A.藤野先生 B.范爱农 C.寿镜吾 D.陈莲河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唐僧收徒弟和白马的地方?( )
A.鹰愁涧 B.高老庄 C.狮驼岭 D.流沙河
11.如果《朝花夕拾》的作者要为书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那些让我怀念的人”。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衍太太 阿长 范爱农
三、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月亮看成传递情谊的使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关切之情。
D.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3-17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13.下列选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志:明确志向
B.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振奋精神
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理
D.年与时驰 驰:迅速逝去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诸葛亮给诸葛瞻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乙】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②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③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方引:正带着 ②遽:立即 ③悖:违反
16.对文中画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B.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C.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D.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17.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①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②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③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④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⑤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⑥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⑦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⑧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⑨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⑩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⑪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⑫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⑬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⑬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⑮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选自《猫》)
18.依据选文中“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变化过程,完成填空。
( )——愤怒——( )
19.选文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能否改为:“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为什么?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1.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为什么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
人生的掌声
林清玄
①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
②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母亲用半月形的小刀把芋梗采下,我蹲在一旁看着,想起芋梗油焖豆瓣酱的美味。
③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山上。
④我站起来,望向雷声的来处,发现天空那头的乌云好似听到了召集令,同时向山头的顶端飞驰去集合,密密层层地叠成一堆。雷声继续响着,仿佛战鼓频催,一阵急过一阵,忽然,有人喊了一声:“冲呀!”
⑤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撒豆成兵一样。我站在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旧,母亲也没有要跑的意思。
⑥“妈妈,雨快到了,下很大呢!”
⑦“是太阳雨,不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
⑧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雨就到了,有如机枪掠空,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那一刹那,我的全身已经湿透,那雨滴的巨大也超乎我的想象,炸开来几乎有一个手掌,打在身上,微微发疼。
⑨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丝恍如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⑩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事实上空旷的田野也无处可躲,她继续把未采收过的芋梗采收完毕。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雨就停了,我随着母亲沿田埂走回家,看到充沛的水在圳沟里奔流,可见这雨虽短暂,却是多么巨大。
⑪太阳依然照着,好像无视于刚刚的一场雨,我感觉自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地蒸发,田地上也像冒着腾腾的白气。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土地上则充满着生机。“这雨是很肥的,对我们的土地是最好的东西,我们做田人,偶尔淋几雨,以后风呀雨呀,就不会轻易让我们感冒。
⑫回到家,我身上的衣服都干了,在家院前我仰头看着刚刚下过太阳雨的田野远处。看到一条圆弧形的彩虹,晶亮地横过天际,天空中干净清朗,没有一丝杂质。
⑬大风大雨在某些时刻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启发,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情。
⑭我时常忆起那骤下骤停,一边下大雨一边出太阳的“太阳雨”。“太阳雨”是人生的一个谜题,使我难以明白,问了母亲,地三言两语就解开这个谜题,地说:“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总有一个顶点;河流再长,总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永远活着;雨也是这样,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远下着……”
⑮在过程里固然变化万千,结局也总是不可预测的,我们可能同时接受着雨的打击和阳光的温暖,我们也可能同时接受阳光无情的曝晒与雨水有情的润泽,山水介于有情与无情之间,能适性地、勇敢地举起脚步,我们就不会因自然轻易得感冒。
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心里存有浩然之气的人,千里的风都不亦快哉,为他飞舞,为他鼓掌!这样想来,生命的大风大雨,不都是我们的掌声吗?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24.用“人生的掌声”做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四、写作
25.喝彩是真心喜欢,是情不自禁的赞美,是对所见之人和所遇之事的肯定。请不要吝惜对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发出赞美,这个世界需要喝彩。
请以“这一刻,我为_________喝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标题补充完整之后作文;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等级对应的分值:A:85~100;B:75~84.5;C:60~74.5;D:0~59.5
一、积累(本大题共6小题,第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8分,共18分)
1.根据实际抄写水平给分即可 2.D 3.C 4.B 5.C
6.(1)江春入旧年 (2)夕阳西下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二、活动(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7.例:阅读,悦心,约未来;浸润书香校园,共享“悦”读时光等。
8.①“获取知识”与“丰富精神世界”调换顺序②“分享”后面加“活动”。
9.B 10.C
11.衍太太不能入群。衍太太虽外表和蔼可亲,实质上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的市侩小人,她对孩子们的危险或不良行为进行“鼓励”。
三、阅读(共32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2分)12.D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第14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2分)
13.C
14.(1)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自律、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德的。
(2)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困守在狭小的穷家破舍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15.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险躁,让他的儿子懂得恬淡寡欲,要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16.B
17.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或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改变了,相对应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写出一点即可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第18题、第19题、第22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共18分)
18.(2分)厌恶(漠视)愧疚(自责悔恨)
19.(2分)不能。这是作者的主观判断,突出了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枉它而感到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1分)颠倒语序将“我以为”单独放在后面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1分)
20.(3分)比喻,将猫的无抵抗的逃避与“我”的暴怒虐待作强烈对比,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1分)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1分)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痛悔的心情。(1分)
21.(3分)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体现了作者误认为第三只猫是凶手后的自责、愧疚和良心的谴责,所以作者结尾说永不养猫,(2分)在结构上首尾呼应。(1分)
22.(2分)幼时和母亲去劳作,遇到“太阳雨”,(1分)母亲和我没有躲雨,雨停后看到彩虹,感受到生命的大风大雨都是给我们的掌声(1分)。
23.(3分)拟人的修辞,将乌云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乌云急剧聚拢,又厚又密的特点,(1分)为下文雨势之大作铺垫。(1分)
24.(3分)将“生命中的大风大雨”比作“人生的掌声”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生命中面对风雨一样的挑战要内心坦然,存浩然之气,积极乐观,那么挑战和困难就会变成对我们的鼓励和喝彩;(2分)题目暗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1分)
四、写作(共40分)
25.(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请你参与互动,回答问题,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