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215700/0-17052056665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题狂练:高三语文天天练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6)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5)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3)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2)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4)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4),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头二句为全词定下高昂的基调,“一漏天”“似乘船”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人困室内的情状,写出贬谪之地环境恶劣。
B.上阕后三句写久雨放晴,又逢佳节,蜀江畔畅饮狂欢,“及至”“也”二词充分体现出词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C.本词通过重阳即事感怀,借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淋漓尽致地表现词人豪爽的气概。
D.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全篇布局上一抑三扬,语意疏宕,笔力遒劲,意境开阔。
2.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而情感上“出于苏”。请对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分析本词下阕在情感上“出于苏”的具体表现。
【答案】1.A 2.①苏词中词人“多情应笑我”,接受年华老去,慨叹人生如梦,虽有坦然,然亦含落寞(或失意)的怅惘;而黄词中“莫笑”华颠簪菊,不服老(或不改壮心,不向命运屈服);与苏比,胸怀更博大,精神更乐观奋发,此为“出于苏”。②苏词中词人遥想公瑾年轻有为,仰慕周瑜而自嘲自伤华发早生功业未成;而黄词追忆两谢,赋诗驰射,自负堪与古人比肩,豪情满怀;与苏的“仰慕古人”(或自嘲自伤)比,更有豪情、精神更出一筹,此亦为“出于苏”。(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1.A.“开头二句为全词定下高昂的基调”说法有误。本词前两句为“抑”,调子应是“低沉”。
2.“出于苏”是指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中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塑造出周瑜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青年英雄形象。反观词人,被贬黄州,处境坎坷,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词人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词人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表达了苏轼有志报国却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
本词中,“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是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全是自负口吻。最后三句“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抒发了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所以说情感上“出于苏”。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 ”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 ”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2)在《燕歌行》中,“ , ”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鼓角齐鸣、旌旗招展的宏大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了伏笔
(3)“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 , ”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答案】 蝉蜕于浊秽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三、语言文字运用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反智论”下一个定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循,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人我们可以叫他作“反智性论者”。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我们称他们作“反知识分子”。必须指出,“反智性论者”和“反知识分子”之间的区别主要只存在于概念上,而在实践中这两者则有时难以分辩。
“反智论”
【答案】“反智论”是一种涵盖文化和政治领域,对“智性”本身憎恨和怀疑,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轻鄙以至敌视的态度。
【详解】根据“‘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可知“反智论”是一种态度;
根据“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可循,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可知“反智论”涵盖文化和政治领域;
根据“‘反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另一方面则是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可知“反智论”包含两种态度,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和怀疑,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表现一种轻鄙以至敌视。
最后用下定义的表达式“‘反智论’是……的态度”整合表述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4),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2),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