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7)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6)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4)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3)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5)
展开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宓子贱治亶父①,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②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节选自《吕氏春秋·具备》)
材料二: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热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③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节选自贾谊《新书·审微》,有删改)
【注】①宓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文称为“宓子”,曾担任亶父宰。亶父:单父,在今山东菏泽单县。②刑:通“型”。③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巫马旗短褐A衣弊裘B而往观化C于亶父D见夜渔者E得F则舍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在文中是“返回”的意思,与《大道之行也》中“女有归”的“归”的词义不一样。
B.报,在文中表示“答复,给回信”的意思,与《报任安书》中的“报”的词义不一样。
C.钺,斧状兵器,多用于仪仗,也用于砍杀,《苏武传》“虽蒙斧钺汤镬”即指砍杀极刑。
D.曾,在文中有“竟然”义,与《赤壁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词义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宓子贱通过对官吏“掣摇其肘”,意在讽劝鲁君支持自己独立进行决断,以做对亶父有利的事情。
B.宓子贱注重施行严刑约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鱼也不敢贪求多得,独自做事也不会为非作歹。
C.鲁君虽后知后觉,但能及时醒悟自己一定多次干扰过宓子贱而及时改正,这正是他的贤明处。
D.季孙质疑宓子贱的做法,但宓子贱认为如果百姓有随意据财为己有的想法,一定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
(2)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
5.在亶父,宓子贱为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BDE
2.B
3.B
4.(1)我曾经跟他说:“自己内心赤诚,就能给别人做榜样。”宓子一定是在亶父实行这个主张了。
(2)百姓们出城自行把靠近外城的麦子收割回来,可以借此增加粮食储备,并且不会让齐国入侵者得到粮食。 5.①注重谋略,以讽劝获自决权;②强调精诚,着意于率先垂范;③着眼长远,尤重视日常教化。
【解析】1.句意:巫马旗穿着粗劣的衣服,到亶父去考察(宓子)推行教化的情况,看到有夜里捕鱼的人,捕到鱼后扔回水里。
“短褐衣弊裘”指穿着粗劣的衣服,作“巫马旗”的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后面B处断开;
“于亶父”是“往观化”的后置状语,状语后D处断开;
“夜渔者”是“见”的宾语,宾语后E处断开。
2.A.正确。返回;女子出嫁。句意:就告辞请求回到鲁君身边去。/女子有归宿。
B.“在文中表示‘答复,给回信’的意思”错误。禀报,告知;答复。句意:两个官吏回去后向鲁君禀报说。/答复任安的书信。
C.正确。句意:危险的斧钺出现在身后,不知道厌恶。/即使(我)受到被刀斧砍杀或被汤镬蒸煮这样的极刑。
D.正确。句意:竟然连自己种的麦子都吃不上。/那么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竟然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3.B.“宓子贱注重严刑约束”错误,由原文“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可知,他让百姓在独自做事时,就好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会为非作歹),是好像有严刑于旁,而不是真的严刑约束。
4.(1)“诚”,赤诚,真诚;“刑”,通“型”,榜样,这里是动词,做榜样;“必行此术于亶父”,状语后置,应为“必于亶父行此术”。
(2)“刈”,收割;“附郭”,靠近外城;“益”,增加;“资寇”,帮助入侵者。
5.由原文“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和“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可知,他注重谋略,以讽劝获自决权;
由原文“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和“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可知,他强调精诚,着意于率先垂范;
由原文“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可知,他着眼长远,尤重视日常教化。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宓子贱将去治理亶父,担心鲁国国君听信那些说自己坏话的人,就会让自己没有机会实行自己的主张。将要告辞离开时,宓子贱向鲁君请求安排国君亲近的两个官吏跟自己一起去。到了亶父,亶父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让那两人作记录。正要开始写,宓子贱从旁边时常拉动摇晃他们的胳膊肘。官吏写得不好,宓子贱为此而发怒。官吏非常担忧这件事,就告辞请求回到鲁君身边去。宓子贱说:“你们写得很不好,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官吏回去后向鲁君禀报说:“宓子贱这个人不能给他作记录。”鲁君问道:“原因是什么呢?”官吏回答说:“宓子贱让我写,却时常拉动摇晃我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又大发脾气,亶父的官吏们都因此笑话宓子贱。这就是我们要告辞离开的原因。”鲁君长叹道:“宓子是用这样的方式对我的不足(缺点)进行劝谏啊!我扰乱宓子,导致宓子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出现过了。假如没有你们两个,我几乎要犯错误了!”于是就派自己喜欢的人,让他到亶父去,告诉宓子说:“从今以后,亶父不归我掌握,归您掌握。有对亶父有利的事情,您自己决断去实行吧。五年以后向我报告施政的要点。”宓子恭敬地答应了,这才有机会在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
过了三年,巫马旗穿着粗劣的衣服,到亶父去考察(宓子)推行教化的情况,看到有夜里捕鱼的人,捕到鱼后扔回水里。巫马旗就这种情形发问说:“捕鱼就是为了得到鱼,现在您得到了鱼却又把它扔回水里,这是为什么呢?”捕鱼的人回答说:“宓子不想让人们捕小鱼。我扔回水里的,都是小鱼。”巫马旗回去后,告诉孔子说:“宓子的德政达到顶点了。他让百姓在独自做事时,就好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会为非作歹)。冒昧地请教您,宓子是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境界的?”孔子说:“我曾经跟他说;‘自己内心赤诚,就能给别人做榜样。’宓子一定是在亶父实行这个主张了。”宓子有机会实行这个主张,(是因为)鲁君后来领悟到了这一点。鲁君之所以后来能领悟到这一点,是因为宓子事先有了准备。事先有人有准备,难道就一定能领悟吗?这就是鲁君的贤明之处啊。
三个月大的婴儿,华美的车子和礼服出现在面前,不知道羡慕;危险的斧钺出现在身后,不知道厌恶;面对慈母的爱却能明白,(这是因为)内心赤诚啊。所以赤诚而又赤诚才合乎真情,精微而又精微才与天性相通。与天性相通,水、木、石的本性都可以改变,更何况有血气的人呢?因此但凡劝说别人和施行政务所追求的,没有什么能像赤诚一样(重要)。
材料二:
宓子治理亶父。齐国人攻打鲁国,将要取道亶父。起初,亶父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向宓子)请求说:“麦子已经成熟了,现在麦田靠近齐国入侵者(经过的地方),百姓们出城自行把靠近外城的麦子收割回来,可以借此增加粮食储备,并且不会让齐国入侵者得到粮食。”多次请求,宓子都没有听从。不久,麦子全都被齐国入侵者收走了。季孙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派人责备宓子说:“难道不是值得悲哀的事情吗!那些百姓啊,寒天耕地,热天锄草,竟然连自己种的麦子都吃不上。(先生)要是事先不知道,还能让人理解;听到消息后就有人把这件事告诉您,但是先生您却不接受!(这没法让人理解)”宓子吃惊地说:“今年没有收获麦子,明年还能够种。如果现在百姓中有人不劳作却可以(借此情势)有收获,他们就会乐意看到有敌寇入侵这样的情况出现。况且,一年的麦子,对鲁国而言,收获了也不能因此就更强大,失去了也不会因此更弱小。如果百姓们萌生了可以随意据财物为己有的想法,它带来的伤害一定好几年也不会停止。”季孙听到这些话,惭愧地说:“假如有一个洞穴可以钻进去该有多好啊,我怎么好意思再见到宓子啊!”
二、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作者梦中游历天姥山,他迷恋着花,依倚着石,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
(2)古代诗歌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感情,如杜甫《登高》中“ , ”的两句。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说明空有一番壮志却不做好准备是不可能实现的。
【答案】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4):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4),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2):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2),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 这是一份高三语文天天练(试卷含答案) (1),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