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市新观察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市新观察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持续的时间为6min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2.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CB.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
3.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
A.B.C.D.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大地中传播比空气快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往暖瓶中灌开水时,可以通过声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高低
5.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6.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8.如图甲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 a、b、c, 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b、c、a
B.a、c、b
C.a、b、c
D.b、a、c
9.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变大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变大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10.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同学们都期盼举办体育艺术节。假如失去重力,下列比赛项目:①100m 跑,②举重,③跳水,④铅球,将无法进行的是( )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①②③④
11.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错误的是( )
A.在电阻不变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研究气体分子模型时将操场上的同学想象成气体分子,运用了模型法
C.通过磁体周围的小磁针指向发生变化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运用了转换法
D.通电导线的磁场十分弱,利用通电螺线管可以增强电流的磁场,运用了缺点列举法
12.有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取等质量或等体积混合后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ρA大于ρBB.ρA小于ρB
C.ρA等于ρBD.ρA和ρB大小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前段时间江淮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成为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_____大量的热(填放出、吸收),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为降雨创造条件。
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分度值是_____cm。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PM2.5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即_____m的颗粒物。
15.常见的视力缺陷类型有近视眼和远视眼,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______,要矫正他的视力缺陷应配带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6.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行驶的运动图像,由图像可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相对于甲车的运动状态是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经过5s后甲、乙两车相距____m。
三、实验题(共12分)
17.(4分)在图“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请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当水温升高到8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下表:
①第4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_℃;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则该地水的沸点为96℃,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1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但水的温度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5)如果要适当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18.(4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中心、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
(4)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2cm刻度线处,小明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从透镜左侧观察 D.取走光屏,直接从透镜右侧通过透镜观察
19.(4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眼睛的成像原理进行探究。
(1)实验前,图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光屏的______(填“位置”或“高度”)。调整后恰好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_____的原理(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图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光屏相当于眼睛的____。(两空均选填“晶状体”或“视网膜”)
(3)随后,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
(4)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填“不完整”或“完整”)的像。
四、作图题(共16分)
20.(8分)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出图中的入射光线。
(__________).
21.(8分)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点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A'。
(____)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分)有一块金属,质量是81g,体积是30cm3,求金属的密度?
23.(12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水的质量;
(2)瓶子的容积;
(3)液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B
2、B
3、D
4、D
5、C
6、B
7、B
8、D
9、C
10、D
11、B
12、B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升华 吸收
14、0.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5×10-6
15、近视眼 凹透镜
16、静止 10
三、实验题(共12分)
17、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 96 a 见解析所示 小于 不变 适当减少水量(或用热水、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加盖)
18、10.00 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左 缩小 完整的像 上 D
19、高度 缩小 照相机 晶状体 视网膜 凹 近视 完整
四、作图题(共16分)
20、
21、
五、计算题(共22分)
22、2.7×103kg/m3
23、 (1)250g;(2);(3)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观察2023-2024学年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市新观察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