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练习,文言文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诗词练习。
(一)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下面的字词。
(1)映: (2)山郭:
2.首句中的“ ” 词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3.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
A.南宋 B.北宋 C.南唐
2.写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三)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天涯”的意思是 。
2.诗中哪两句描写了黄河的全貌?
3.诗中哪两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解释下面的字词。
(1)翻墨: (2)遮:
2.诗歌分别从“ ”“ ”“ ”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 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 心情。
4.写出“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所描绘的画面。
(五)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1)泊: (2)移舟: (3)旷:
3.诗中的对偶句是:
4.写出古诗的意思。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 (2)逶迤:
(3)磅礴: (4)开颜:
2.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走出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
(七)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②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饰物。下文的“雪柳”“黄金缕”也是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 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是 。
2.这首词以元夜的 反衬“那人”的孤寂,表达了作者 的高洁品性。
3.写出你积累的有关节日的一首诗。
二、文言文练习。
(一)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好书画”中“好”的读音是 ,“好”在文中的意思是 。
2.解释下面的字词。
(1)掉尾: (2)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4.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1)鼓: (2)善哉: (3)少选:
2.翻译句子。
(1)汤汤乎若流水。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知音”指的是 。
“高山流水”比喻 。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1.“没于河”中“没”的读音是 ,意思是 。
2.“徐去其土”中“去”的意思是 。
3.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四)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的字。
(1)席而啖菱 啖: (2)欲以去热也 去:
2.翻译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口语交际与习作检测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口语交际,,习作园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句子检测卷(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给下列句子选择适当的描写手法,给下列句中的标点选择恰当的解释,句子乐园,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句子赏析并完成习题,根据语境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5——文言文阅读,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诗词曲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