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高三(上)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高三(上)期末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安培分子环流假说解释了磁现象的电本质,按照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也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引起的,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流方向的是( )
A. B.
C. D.
2.某同学搬运如图所示的磁电式电流表时,发现表针晃动剧烈且不易停止。按照老师建议,该同学在两接线柱间接一根导线后再次搬运,发现表针晃动明显减弱且能很快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未接导线时,表针晃动过程中表内线圈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B. 未接导线时,表针晃动剧烈是因为表内线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C. 接上导线后,表针晃动过程中表内线圈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D. 接上导线后,表针晃动减弱是因为表内线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3.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上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可以在斜面体上匀速下滑,现用大小为F的力沿斜面向下作用于木块,使木块加速下滑,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csα
B. 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sinα
C. 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Fcsα
D. 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4.关于图中四个演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将平行板电容器左侧极板向左平移,验电器张角减小
B. 乙图中阴极射线向下偏转,说明U形磁铁靠近镜头一端为N极
C. 丙图中随着入射角增加,反射光线越来越弱,折射光线越来越强
D. 丁图中静电平衡后,用手触碰导体A端,A端不带电,B端带正电
5.某交流发电机产生交变电流的装置如左图所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0时,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位置,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B. 线圈通过中性面时,交变电流不改变方向
C. 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00sin50tV
D. 如果仅使线圈的转速加倍,则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分别变为200V、0.02s
6.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图所示的消声器可以用来削弱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波长分别为0.6m和1.0m的两列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在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列波,这两列波在B处相遇时,消声器对这两列波都达到了良好的消声效果。消声器消除噪声的工作原理及A、B两点间弯管与直管中声波的路程差至少为( )
A. 波的衍射1.5mB. 波的衍射3mC. 波的干涉1.5mD. 波的干涉0.9m
7.如图所示的天平可用来测定磁感应强度B。天平的右臂下面挂有一个电阻为R的矩形线圈,线圈宽为L,共N匝,线圈的下部悬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当线圈中通有电流I时,在天平左、右两边加上质量各为m1、m2的砝码,天平平衡。当电流反向(大小不变)时,右边再加上质量为m的砝码后,天平重新平衡。若在此时剪断细线,矩形线圈将由静止下落,经一段时间,线圈的上边离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前瞬间的速度为v,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大小为(m1−m2)gNIL
B. B大小为mg2NIL
C. 剪断细线后,线圈上边刚离开磁场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
D. 线圈离开磁场前瞬间,感应电流的电功率P=(BLv)2R
8.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以初速度v从M 点竖直向上运动,通过N 点时,速度大小为2v,方向斜向下,且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45°(图中未画出),则小球从M 运动到N 的过程
( )
A. 重力势能增加12mv2B. 重力势能减少12mv2
C. 电势能增加12mv2D. 电势能减少12mv2
9.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与储罐外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C置于储罐中,电容C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S与电感L或电源相连。当开关从a拨到b时,由电感L与电容C构成的回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现知道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一定、两极板间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当两极板间充入电介质时,电容增大。在该LC振荡电路中,某一时刻的磁场方向、电场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电容器正在充电
B. 振荡电流正在减小
C. 当储罐内的液面高度降低时,LC回路振荡电流的频率升高
D. 当开关从a拨到b时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电感L上的电流第一次达到最大,则该LC回路中的振荡周期为2t
10.在A、B两点放置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其形成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为A、B连线的中点,D是AB连线的中垂线上的另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1q2,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画出过C点等势线如图中的黑色线,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故A错误B正确;
CD.如果q1=q2,则AB连线的中点C点的电势等于无穷远点的电势即都是零,而现在q1>q2,且q1为正电荷,所以AB连线的中点C点的电势大于无穷远点的电势即大于零,因此将一正电荷从C点移到无穷远点,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
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C点的电势大于D点的电势,由Ep=φq可知,负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荷电势能增大,故CD错误。
11.【答案】B
【解析】解:C、线框进入磁场前做自由落体运动,线框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v= 2gh,由于h乙>h甲,乙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比甲线框进入磁场时速度大,即v乙>v甲,线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感应电流I=ER=BLvR,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F=BIL=B2L2vR,乙在进入线圈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较大,因为两个线圈完全相同,安培力对乙做的负功多,产生的热量多,重力做的功一部分转化为导线框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导线框穿过磁场产生的热量,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甲落地速度比乙落地速度大,故C错误;
D、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ΔΦΔt,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E−R,通过线框导线的电荷量q=I−Δt,解得:q=ΔΦR,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ΔΦ相等,则甲线框中通过的电荷量等于乙线框,故D错误;
AB、以向下为正方向,线框下落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得:mgt−I安=mv−0,线框穿过磁场时,安培力的冲量为I安=BLI−⋅t=BLq,线框穿过磁场中通过的电荷量相等,故甲乙两过程安培力的冲量相等,又因为甲落地时间的速度大于乙落地时的速度,说明甲重力作用的时间更长,则乙先落地,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线框进入磁场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求出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应用E=BLv求出感应电动势,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感应电流,根据安培力公式求出安培力大小,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线框落地时速度大小;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与电流的定义式求出通过线框的电荷量;应用动量定理求出线框运动时间。
根据题意分析清楚线框的运动过程是解题的前提,应用运动学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可以解题。
12.【答案】A C E 电流表采用内接法 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 增大 0.49
【解析】解:(1)灯泡额定电压是3.8V,电压表应选择A;灯泡额定电流为0.3A,电流表应选择C;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择E。
(2)由欧姆定律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UI=3.80.3Ω≈12.7Ω,由题意可知,RVRL>RLRA,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电压与电流应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由图甲所示实物电路图可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都是错误的。
(3)I−U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由图乙所示图象可知,随工作电压增大,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斜率的倒数增大,则灯泡电阻增大。
(4)把灯泡直接接在电源上,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U+Ir,代入数据整理得:I=0.5−18U,
在灯泡I−U图象坐标系内作出电源的I−U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示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电压为:U=2.04V,电流为:I=0.242A
灯泡功率为:P=UI=2.04×0.242W≈0.49W;
故答案为:(1)A;C;E;(2)①电流表采用内接法;②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3)增大;(4)0.49。
(1)根据灯泡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根据灯泡额定电流选择电流表,为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
(2)根据题意确定滑动变阻器接法,根据电表内阻与灯泡电阻的关系确定电流表接法,然后分析电路图答题。
(3)根据图示图线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灯泡电阻如何变化。
(4)作出电源I−U图线,求出灯泡电压与电流,然后由P=UI求出灯泡功率。
要掌握实验器材的选择原则:安全性原则、精确性原则、方便实验操作原则;根据图示图象判断灯泡电阻随工作电压如何变化时要注意是I−U图象,不是U−I图象。
13.【答案】解:①由题知,波从波源传到P点的距离为:△x=3m
用时:t=0.3s
则波的传播速度为:v=Δxt=10m/s
②周期为:T=0.4s
当图中波谷传到Q点时Q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所用时间为:△t′=xv=810s=0.8s
设再经过时间△t,位于x=8m处的Q点到达波谷,则有:△t=0.8+nT=0.4(2+n)s(n=0,1,2…)
答:①波的传播速度是10m/s;
②再经过0.4(2+n)s(n=0,1,2…)时间,位于x=8m处的Q点到达波谷。
【解析】①根据波从波源传到P点的距离与时间,由v=Δxt求波的传播速度;
②由图确定出波的周期,当图中波谷传到Q点时Q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结合波的周期性求解。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波的形成过程,知道波的周期性,利用波形平移法分析Q点形成波谷的时间。
14.【答案】解:(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
水平方向:d=v0t
竖直方向:23d=12gt2
tanθ=gtv0
解得
tanθ=43
(2)因tanθ=43可知θ=53°,从A点射到水面的光线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i=90°−θ=37°,则由折射定律可知
n=sinαsini
解得
α=53°
由几何关系可知
Htan37°+23dtan53°=d
解得
H=4d27
答:(1)tanθ的值为43;
(2)B位置到水面的距离为4d27。
【解析】(1)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解答;
(2)根据折射定律结合几何关系解得。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解题关键掌握折射定律与平抛运动的综合运用,注意几何关系的寻找。
15.【答案】(1) vA=3m/s , Ep=24J ;(2) Q=32J ;(3) x=2.4m
【详解】(1)设A、B与弹簧分离瞬间的速度分别为以 vA 、 vB ,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mBv=mAvA+mBvB
A向N运动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
−μmAgs=0−12mAvA2
细线断裂瞬间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为
Ep=12mAvA2+12mBvB2−12mA+mBv2
解得
vA=3m/s
vB=−3m/s
Ep=24J
(2)滑块A在皮带上向右减速到0后向左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之后随传送带向左离开,设相对滑动时间为 Δt ,滑块A有
μmAg=mAa
加速度大小为
a=2.5m/s2
由运动学公式得
−v1=vA−a⋅Δt
xA=vA+−v12⋅Δt
x带=−v1⋅Δt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相对滑动路程为
s1=xA−x带
在相对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
Q=μmAgs1
由以上各式得
Q=32J
(3)设A平抛初速度为 v2 ,平抛时间为 t ,则
x=v2t
h=12gt2
解得
t=0.4s
若传送带A顺时针运动的速度达到某一临界值 vm ,滑块A将向右一直加速,直到平抛时初速度恰为 vm ,则
μmAgL=12mAvm2−12mAvA2
解得
vm=6m/s
若传送带顺时针运动的速度 v2=6.5m/s ,则A在传送带上向右一直加速运动,平抛初速度等于 vm=6m/s ,水平射程
x=vmt=2.4m
【解析】见答案
16.【答案】(1) πm3qB ;(2) 1+ 3d ;(3) 0.5Nq ;(4)见解析
【详解】(1)根据
qvB=mv2r
得
r=mvqB=d
如图
当粒子与收集板相遇位置在粒子源正下方A点时,弦长最短,圆心角为最小为 60∘ ,时间最短,即
tmin=60360T=162πmqB=πm3qB
(2)粒子与收集板相遇的最左端B和最右端C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收集板上能接收到粒子区域的长度为
L=d+ 3d=1+ 3d
(3)由图可知,粒子源所发射的粒子中,有一半的粒子到达收集板,则单位时间内收集板收集的粒子电荷量,即电流表示数为
I=0.5Nq
(4)粒子源左右两侧的粒子不可能都逆时针转动且垂直到达收集板,所以两侧需要存在不同方向的匀强磁场。使粒子垂直到达收集板的条件是:粒子射出磁场时的方向与收集板垂直,出射点的集合为半径为d的圆形,故磁场区域为半径为d的圆形区域,即粒子源两侧磁场面积均为 πd2 ,且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垂直纸面向右。如图所示
【解析】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二(上)期末迎考物理试卷(A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高二(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检测物理试卷(12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