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核心素养】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案(共19份)
冀人版 (2017)四年级下册11 呼吸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冀人版 (2017)四年级下册11 呼吸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究与发现,应用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
《呼吸》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低年级时认识了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之后,进一步认识人体用于呼吸或摄取养分的器官及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本课按照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体验呼吸”目的是通过测量、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与胸廓变化之间的关系。活动2“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作用,理解氧气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活动3“认识呼吸器官”目的是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掌握呼吸器官的作用。应用与拓展“制作肺呼吸的模型”目的是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呼吸的过程及呼吸器官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呼吸过程和作用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呼吸的过程和作用、理解氧气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呼吸系统是由执行人体和外界之间气体交换任务的器官组成的,可分为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呼吸道的壁内有骨或软骨支撑以保证气流的通畅。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运动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方式,学生对于呼吸非常熟悉。学生能够联系游泳、憋气时的生活感受体验到呼吸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在课前通过课外阅读等途径,已经了解了人体需要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这些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课奠定了认知基础。
核心教学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1)体验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变化。
(2)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认识呼吸器官,了解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4)学习制作呼吸模型。
2.学习分析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低年级时认识了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之后,进一步认识人体用于呼吸或摄取养分的器官及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本课按照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体验呼吸”目的是通过测量、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与胸廓变化之间的关系。活动2“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作用,理解氧气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活动3“认识呼吸器官”目的是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掌握呼吸器官的作用。应用与拓展“制作肺呼吸的模型”目的是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呼吸的过程及呼吸器官的作用。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呼吸过程和作用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认识呼吸器官,了解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软尺、烧杯、澄清石灰水、吸管、广口瓶、木条、火柴。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不止,呼吸不息
摄取营养,消化第一
饮食合理,运动积极
健康生活,爱护身体
爱护身体,我们就从呼吸开始吧,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有什么作用呢?你知道哪些器官参与呼吸吗?
出示课题:呼吸
二、探究与发现
1.体验呼吸
一个学生用力吸气,再用力呼气,另一名学生用软尺测量其胸围并记录下来,观察胸围的变化
现象: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
原因:呼吸时,气体进出肺,使胸廓扩大和缩小。
那么,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2.探究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一:向两个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用针筒向其中一个烧杯中打气,用吸管向另一个烧杯中吹气,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提示:要用干净卫生的吸管、瓶子和水,严禁将水吸入口中。
现象:用针筒打气的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而用吸管吹气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二:用广口瓶收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向两个广口瓶中放入点燃的木条,观察并记录木条的变化。
提示:收集呼出的气体时,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现象:点燃的木条插入空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插入呼出的气体中,点燃的木条熄灭。
解释:氧气可以助燃,实验说明空气中含氧气较多,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
综合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体通过呼吸,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同时排出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思考:人是通过哪些器官来完成呼吸的呢?这些器官在呼吸过程中有哪些作用呢?
3.认识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鼻: 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前部长有鼻毛,能阻挡吸入空气里的灰尘。鼻腔表面有一层粘膜,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粘膜还能分泌粘液(就是平常所说的“鼻涕”),使鼻腔保持湿润,粘住吸入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着清洁的作用。
咽: 咽位于口腔后部,分为鼻咽(与鼻腔相对)、口咽(与口腔相对)、喉咽(在喉的后部)三部分。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
喉: 在颈的前部,气管的上端,食管之前,是呼吸的通道和发音的器官。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是圆筒形的管道,上端接喉的下方,可用手摸到,下端在胸腔内分为左、右支气管,全长约12厘米。支气管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树枝状的细支气管,最后通入肺泡。
肺: 呈半圆锥形,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细支气管最后形成肺泡管,每一肺泡管附有很多肺泡。人的肺泡估计总数有7.5亿个。这样多的肺泡使呼吸面积非常广阔,以保证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肺泡表面缠绕着毛细血管网。吸气时,空气进入肺泡,其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里;同时,血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中。呼气时,二氧化碳由肺泡经支气管和气管排出体外。
三、应用与拓展
制作肺呼吸的模型
工具:一个塑料瓶,两个小气球,一根橡胶管,一把剪刀,一卷胶布、一块橡胶皮膜、一个三通玻璃管。
制作步骤:
将大塑料瓶底部剪掉。找一个与瓶口相等的橡胶塞(或软木塞)。
将橡胶管、小气球绑在三通管上,橡胶管经瓶塞通道瓶外。
将橡胶皮膜蒙在剪开的饮料瓶底部,用胶带粘好即可气球相当于肺,瓶底的橡胶皮膜就相当于人的隔膜,瓶子相当于胸廓。
当你向下拉动皮膜时,就像当于在吸气(此时,隔膜下降,肋骨抬升,使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所以气球膨胀。
当将皮膜松开时,就像当于呼气(此时,你的隔膜上升,肋骨下降,使胸腔容积变小,气压增大,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所以气球缩小。
板书设计
呼吸
呼气、吸气--胸廓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中选取。
教学反思
亮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3.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4.教学内容丰富,联系实际,拓展恰当。
不足之处:1.课堂细节讲解不够。2.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3.整个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的兴奋度还不高,上课有点放不开。
课堂教学建议:1.用好主题图展开学习活动。2.引导学生对“呼吸”进行概括总结。3.以“问题”引导学生整理总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三年级下册生物的相互影响11 喜鹊筑巢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获取新知,实践运用,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四年级下册11 呼吸一等奖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究与发现,应用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四年级下册15 生态建筑优秀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探究与发现,应用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