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时练习
展开(同步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B.熔化C.液化D.升华
2.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
A.屋檐下的冰凌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旷野上的白雾 D.植物上的露珠
3.如图所示为2022年冬奥会赛区工作人员进行“人工造雪”的作业情景,其过程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颗粒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落地前凝结成小冰粒,就是人们看到的人造雪花,“人工造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是( )
A.凝华,放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吸热
4.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等于660℃的铝,其状态为(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5.把一盆0℃的水放到﹣5℃的房间里,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 )
A.等于﹣5℃ B.等于0℃ C.介于0~﹣5℃之间 D.无法确定
6.根据如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39℃的水银一定是固态
B.酒精的凝固点低于﹣117℃
C.用铝锅可以将铁块熔化成铁水
D.气温达到﹣50℃时,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
7.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起程,历时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余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
A.酒精有较高的凝固点B.酒精有较低的凝固点
C.酒精有较高的沸点D.酒精有较高的熔点
8.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坐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就会慢慢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时不需要吸热
B.坐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C.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
D.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冰、橡胶、铁块B.铜块、固态水银、金条
C.玻璃、沥青、石蜡D.萘、松香、海波
10.市场上有简约美观的玻璃工艺品,这些玻璃被加热时由脆硬变软到完全变为液态有一个相当大的温度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 B.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C.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 D.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1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12.如图所示,把温度为10℃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30℃ B.镓的熔化时间为16min
C.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1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14.小伟和朋友们在实验室探究了某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甲图是实验装置图,乙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停止加热时,此物质的温度马上下降
B.实验使用水浴法,主要是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
C.AB段体现的是该固体物质的熔化过程
D.BC段,该物质温度不变是因为没有吸热
1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的该物质可以是液、固、固液共存任一种物态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16.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17.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18.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内,盛有一些0℃的水,如果将容器内的空气迅速抽去,那么发生的现象是( )
A.一部分水结成冰,冰和水均为0℃
B.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不变
C.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减小
D.容器内只有0℃以下的冰,水全部被抽走
19.某同学在做萘的熔解[熔化]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如果记录和作图没有错误,则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2时刻又开始加热
B.在t=0的时刻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
C.在0~t1的时间内含有萘的放热过程
D.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
20.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盛有质量完全相等的水。其中甲容器内的水温为80℃以上,乙容器内的水温在10℃左右。现将两只盛水容器同时放入温度略低于0℃的恒温箱内。关于两只容器内的水完全结成冰所需时间的先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比甲先完成结冰B.甲比乙先完成结冰
C.甲、乙同时完成结冰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我市居民区道路由水泥路改成了沥青路。在夏天烈日暴晒下,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由此可知,沥青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22.疫情期间为保存疫苗,设计如图所示的冷藏盒,使在运输的疫苗处于0℃以下,保温瓶内的制冷剂应选用 (选填“碎冰块”或“碎盐冰块”),而且它应放置于疫苗 (选填“上方”或“下方”)。
23.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中,“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的场景。造雪机工作时,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把机器内的水吹成微小的水雾并抛射到空中,经过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过程形成白雪,地面上方空气温度会 (升高/不变/降低)。
24.如图所示,雨雪天气中,路面极易结冰,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能尽快地融雪,而盐水在﹣20℃以下才能结冰,这说明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 (选填“升高”或“降低”)。冬天,温度长时间低于0℃时,积雪也会逐渐减少,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5.如图是某种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2)在第12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0min时的内能。
26.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7.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
(1)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温度计的原理是 ;
(2)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为 (选填“①”或“②”);
①熔化 ②凝固
(3)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 。
28.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29.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可知这种材料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气温高时, ;气温低时, 。
30.在研究海波熔化实验时,根据海波的温度变化与加热情况,已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由此可看出:
(1)海波的熔点是 ℃;
(2)海波整个熔化过程加热了 分钟;
(3)第3分钟末,海波是属于 态;
第5分钟末,海波是属于 态;
第7分钟末,海波是属于 态;
(4)图中BC段是海波的 过程,此时海波要 ,但温度 。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3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该实验应选用 (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有同学认为用甲装置比乙装置冰熔化的快,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
(4)有同学认为丙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 。
3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 。
(2)在BC段,锡处于 态;在DE段,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态。
33.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图甲中组装器材的顺序是 (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待温度升高到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经历了 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液态时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水的温度 (填“低于”或“高于”)晶体的温度,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3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4)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5.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它表示固体此时温度是 ℃;
(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丙中BC段物体是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36.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100g的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中对试管中的冰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
(3)由图乙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同时还得出了冰熔化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冰块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当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6)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试管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37.小虹同学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熔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此时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选填“较大”或“较小”),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才会出现此现象。
38.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错误”)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 (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39.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为了能够给药品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不知道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答: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1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从第 分钟开始凝固,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5%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0.(一)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或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甲所示:
(二)(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温度是 ℃,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2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特点是 ;冰熔化一共持续了 min。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2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形成的。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0
10
0
10
0
40
标准大气压
物质
熔点/℃
固态酒精
﹣117
水银
﹣39
铁
1535
铝
660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同步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每年4月,随着气温转暖,青海湖的冰层开始消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开湖”。其中“冰层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汽化B.熔化C.液化D.升华
【答案】B
【解析】解:“冰层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B正确。
故选:B。
2.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
A.屋檐下的冰凌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旷野上的白雾 D.植物上的露珠
【答案】A
【解析】解:A.屋檐下的冰凌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先熔化后凝固,故A正确;
B.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旷野上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飘散在空气中出现的现象,故C错误;
D.植物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为2022年冬奥会赛区工作人员进行“人工造雪”的作业情景,其过程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颗粒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落地前凝结成小冰粒,就是人们看到的人造雪花,“人工造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是( )
A.凝华,放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吸热
【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颗粒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落地前凝结成小冰粒,说明这个过程是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雪,这个过程是凝固,凝固放热,故B正确。
故选:B。
4.铝的熔点为660℃,则温度等于660℃的铝,其状态为( )
A.固态B.液态
C.固液共存态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答案】D
【解析】解:铝是晶体,在熔点660℃时,铝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把一盆0℃的水放到﹣5℃的房间里,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 )
A.等于﹣5℃B.等于0℃
C.介于0~﹣5℃之间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解: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水完全结成冰之前,这盆冰水的温度是0℃。
故选:B。
6.根据如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39℃的水银一定是固态
B.酒精的凝固点低于﹣117℃
C.用铝锅可以将铁块熔化成铁水
D.气温达到﹣50℃时,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水银的凝固点是﹣39℃,﹣39℃的水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体、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图可知,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则酒精的凝固点也是﹣117℃,故B错误;
C、由图可知,铝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如果用铝锅来熔化铁,则铁还没有熔化铝锅已经熔化了,故C错误;
D、由图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气温达到﹣50℃时,酒精还是液态,可以作为测温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7.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起程,历时3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26000余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
A.酒精有较高的凝固点B.酒精有较低的凝固点
C.酒精有较高的沸点D.酒精有较高的熔点
【答案】B
【解析】解:由于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所以当南极的气温很低时,酒精仍不会凝固;所以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南极的温度。
故选:B。
8.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坐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就会慢慢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时不需要吸热
B.坐垫内物质是非晶体
C.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
D.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解:A、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故A错误;
B、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故B错误;
C、冰凉坐垫,坐垫内物质熔点低于人体温度,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从人体吸收热量熔化,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故C正确;
D、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冰、橡胶、铁块B.铜块、固态水银、金条
C.玻璃、沥青、石蜡D.萘、松香、海波
【答案】B
【解析】解:A、冰、铁块是晶体,橡胶是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铜块、固态水银、金条都是晶体,故B符合题意;
C、玻璃、沥青、石蜡都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萘、海波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市场上有简约美观的玻璃工艺品,这些玻璃被加热时由脆硬变软到完全变为液态有一个相当大的温度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 B.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C.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 D.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答案】D
【解析】解:玻璃在被加热时由脆硬变软到完全变为液态有一个相当宽的温度范围,熔化时没有确定温度,即没有熔点,熔化过程要吸热,符合非晶体的特征,是非晶体。
故选:D。
11.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解:AB、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知,该物质从第10分钟刚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12.如图所示,把温度为10℃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30℃ B.镓的熔化时间为16min
C.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解:AB、由图乙可知,2min至6min是镓的熔化时间,为4min,镓熔化时温度不变,镓的熔点为30℃,故A正确,B错误;
C、由题意知,给镓加热的水的温度为50摄氏度,镓的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与水的温度相同,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判断此时镓是否达到沸点温度,故C错误;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知,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则该物质的凝固点为45℃,故A错误。
B、该物质在BC段,即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熔化结束,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由图知,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故C正确。
D、在EF段,该物质处于凝固阶段,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4.小伟和朋友们在实验室探究了某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甲图是实验装置图,乙图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温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停止加热时,此物质的温度马上下降
B.实验使用水浴法,主要是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
C.AB段体现的是该固体物质的熔化过程
D.BC段,该物质温度不变是因为没有吸热
【答案】B
【解析】解:A、酒精灯停止加热时,此物质继续吸热,它的温度不会马上下降,故A错误;
B、实验中加热方式为水浴法,好处是使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
C、BC段该物质温度不变,体现的是该固体物质的熔化过程,故C错误;
D、BC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的该物质可以是液、固、固液共存任一种物态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C.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答案】A
【解析】解:A、由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晶体在80℃时可能处于固态、液体或固液共存态,故A正确;
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物质在15~20min内为熔化过程,要持续吸热,故C错误;
D、本实验是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有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故选:A。
16.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答案】B
【解析】解: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D错误。
故选:B。
17.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答案】B
【解析】解: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
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
故选B。
18.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内,盛有一些0℃的水,如果将容器内的空气迅速抽去,那么发生的现象是( )
A.一部分水结成冰,冰和水均为0℃
B.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不变
C.容器内只有0℃的水,水的质量减小
D.容器内只有0℃以下的冰,水全部被抽走
【答案】A
【解析】解:用抽气机迅速抽去容器内的空气,造成容器内气压下降,凝固点升高,水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即表面的水从内部的水吸热,造成内部的0℃水放热而凝固为0℃的冰,但水的快速蒸发造成液面上气压变大,快速蒸发不再继续,因而容器内有一部分水结成冰,冰和水的温度均为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某同学在做萘的熔解[熔化]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如果记录和作图没有错误,则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2时刻又开始加热
B.在t=0的时刻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
C.在0~t1的时间内含有萘的放热过程
D.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解:A、这个图显示的应该是萘从固液混合态慢慢冷却之后又加热的过程。所以“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2时刻又开始加热”的前半句是错误的。
B、0到t1是萘正在结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液态的萘不断变成固态的萘,但因为是晶体而不会有温度变化,但熔化过程肯定是放热的,当然是不需要加热的。所以“在t=0的时刻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
C、“在0~t1的时间内含有萘的放热过程”是正确的;
D、t1到t2的时间段里,萘已经全部是固体了,但由于温度还比常温高,所以仍在放热冷却,所以“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正确。
故选:A。
20.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盛有质量完全相等的水。其中甲容器内的水温为80℃以上,乙容器内的水温在10℃左右。现将两只盛水容器同时放入温度略低于0℃的恒温箱内。关于两只容器内的水完全结成冰所需时间的先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比甲先完成结冰B.甲比乙先完成结冰
C.甲、乙同时完成结冰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解:(1)盛有初温10℃冷水的容器,结冰要很长时间,因为水和容器都是热传导不良的材料,液体内部的热量很难依靠传导而有效地传递到表面。容器里的水由于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集结在表面。所以水在表面处最先结冰,其次是向底部和四周延伸,进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冰壳”。这时,内层的水与外界的空气隔绝,只能依靠传导和辐射来散热,所以冷却的速率很小,阻止或延缓了继续下降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水结冰时体积要膨胀,已经形成的“冰壳”也对进一步结冰起着某种约束或抑制作用。
(2)盛有初温80℃热水的容器,冷冻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看到的现象是表面的冰层总不能连成冰盖,看不到“冰壳”形成的现象,只是沿冰水的界面向液体内生长出针状的冰晶(在初温低于12℃时,看不到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冰晶由细变粗,这是因为初温高的热水,上层水冷却后密度变大向下流动,形成了液体内部的对流,使水分子围绕着各自的“结晶中心”结成冰。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我市居民区道路由水泥路改成了沥青路。在夏天烈日暴晒下,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由此可知,沥青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答案】熔化;不是。
【解析】解:夏天,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发生熔化现象,说明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故答案为:熔化;不是。
22.疫情期间为保存疫苗,设计如图所示的冷藏盒,使在运输的疫苗处于0℃以下,保温瓶内的制冷剂应选用 (选填“碎冰块”或“碎盐冰块”),而且它应放置于疫苗 (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碎盐冰块;上方。
【解析】解:在运送疫苗时要求须在0℃以下的低温存放,则所选制冷剂的熔点应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保温瓶内的制冷剂应选用碎盐冰块;空气的温度越低,密度越大会向保温瓶下方移动,所以要使药品处于低温环境,碎盐冰块应放置于疫苗上方。
故答案为:碎盐冰块;上方。
23.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中,“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的场景。造雪机工作时,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把机器内的水吹成微小的水雾并抛射到空中,经过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过程形成白雪,地面上方空气温度会 (升高/不变/降低)。
【答案】凝固;升高。
【解析】解:微小的水雾是液态,雪是固态,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会放出热量,使地面上方空气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凝固;升高。
24.如图所示,雨雪天气中,路面极易结冰,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能尽快地融雪,而盐水在﹣20℃以下才能结冰,这说明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 (选填“升高”或“降低”)。冬天,温度长时间低于0℃时,积雪也会逐渐减少,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降低;升华。
【解析】解: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积雪中加入了杂质,从而降低了雪的熔点,更容易熔化;
温度长时间低于0℃时,积雪也会逐渐减少,是固体雪直接变成了气体,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降低;升华。
25.如图是某种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2)在第12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0min时的内能。
【答案】(1)晶体;(2)固液共存;(3)大于。
【解析】解:(1)由图象知,该物质在凝固时,有一个放热且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所以这种物质是晶体。
(2)晶体在凝固的过程是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该物质在第4min时的内能大于第10min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晶体;(2)固液共存;(3)大于。
26.小刚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即该物质的熔点是80℃;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该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变大;在加热6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80;不变;固液共存态。
27.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欣丽同学在学习物质熔化和凝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做了探究“某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甲和乙所示。
(1)甲图中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温度计的原理是 ;
(2)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为 (选填“①”或“②”);
①熔化 ②凝固
(3)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 。
【答案】(1)96℃;液体的热胀冷缩;(2)②;(3)85℃。
【解析】解:(1)甲图中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以上,它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9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由图象可知:物质降温,是物质的凝固过程,乙图所代表的物态变化过程为凝固,故选②;
(3)由图知,该物质为晶体,原因是这种物质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约为85℃。
故答案为:(1)96℃;液体的热胀冷缩;(2)②;(3)85℃。
28.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答案】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解析】解: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
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29.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可知这种材料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气温高时, ;气温低时, 。
【答案】非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析】解:(1)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说明聚乙烯材料没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即没有熔点,所以聚乙烯材料是非晶体。
(2)聚乙烯材料凝固时放出热量,使室温升高;聚乙烯材料熔化时吸收热量,使室温降低。
故答案为:非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0.在研究海波熔化实验时,根据海波的温度变化与加热情况,已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由此可看出:
(1)海波的熔点是 ℃;
(2)海波整个熔化过程加热了 分钟;
(3)第3分钟末,海波是属于 态;第5分钟末,海波是属于 态;第7分钟末,海波是属于 态;
(4)图中BC段是海波的 过程,此时海波要 ,但温度 。
【答案】(1)50。(2)4。(3)固;固液共存;液。(4)熔化;吸收热量;不变。
【解析】解:(1)固态的海波从20℃开始加热,加热3min(从0min﹣3min),温度达到50℃时温度保持不变,故该温度即是海波的熔点。
(2)海波从3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完全熔化完了;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从3min﹣7min)。
(3)刚开始熔化时,即第3分钟末海波还是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即第5分钟末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当熔化结束即第7min末,海波处于液态。
(4)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此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50℃不变。
故答案为:(1)50。(2)4。(3)固;固液共存;液。(4)熔化;吸收热量;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3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该实验应选用 (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有同学认为用甲装置比乙装置冰熔化的快,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
(4)有同学认为丙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 。
【答案】(1)热胀冷缩;(2)碎冰块;(3)乙,冰块受热更均匀;(4)不正确,因为冰从水中吸收热量。
【解析】解:(1)实验室常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效果更好些;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中的碎冰块受热均匀,而且碎冰块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4)图丙中用水浴法给试管内的冰块加热,冰块熔化时,冰从水中吸收热量,故他的想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碎冰块;(3)乙,冰块受热更均匀;(4)不正确,因为冰从水中吸收热量。
3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 。
(2)在BC段,锡处于 态;在DE段,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态。
【答案】(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解析】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230℃。
(2)在BC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锡处于降温过程中,所以处于液态。
(3)由图可知锡从3分钟开始熔化,到7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33.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图甲中组装器材的顺序是 (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待温度升高到50℃,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经历了 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液态时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水的温度 (填“低于”或“高于”)晶体的温度,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答案】(1)从下至上;(2)80;15;小于;(3)高于。
【解析】解:(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从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如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熔化从第10min开始到第25min结束,总共持续了15min;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固态时的图象的倾斜程度要大于液体时图象的倾斜程度,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固态时的温度变化大,吸热能力强,所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3)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晶体的熔点,两者存在温度差,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从下至上;(2)80;15;小于;(3)高于。
3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4)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碎冰块;(2)晶体;(3)减少;(4)不变。
【解析】解:(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更容易搅拌;
(2)由冰熔化图像发现,冰熔化时温度有一段保持不变,说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即为晶体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3)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减少,质量越少,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更快;
(4)由冰的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不变。
故答案为:(1)碎冰块;(2)晶体;(3)减少;(4)不变。
35.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它表示固体此时温度是 ℃;
(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丙中BC段物体是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答案】(1)物体的受热比较均匀;﹣7;(2)晶体;(3)固液共存;不变;液化。
【解析】解:(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受热比较均匀,温度变化也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由甲图读数可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内液面处于0刻度下方,此时温度为﹣7℃;
(2)从冰的熔化图像上判断,冰在BC段一直吸热,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的熔化特点;
(3)图丙中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小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答案为:(1)物体的受热比较均匀;﹣7;(2)晶体;(3)固液共存;不变;液化。
36.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100g的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中对试管中的冰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
(3)由图乙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同时还得出了冰熔化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冰块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当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5)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6)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试管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
【答案】(1)较小;(2)使冰块均匀受热;(3)晶体;不变;(4)10,固液共存态;(5)不会;(6)错误。
【解析】解:(1)应选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更均匀;
(2)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并便于观察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3)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4)由图可知实验进行到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时熔化结束,故熔化时间为10min,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5)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6)该同学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此时未用酒精灯加热,但此时空气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此时冰块可以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从而熔化。
故答案为:(1)较小;(2)使冰块均匀受热;(3)晶体;不变;(4)10,固液共存态;(5)不会;(6)错误。
37.小虹同学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熔化;在没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此时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
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中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选填“较大”或“较小”),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才会出现此现象。
【答案】(1)正确;凝华;放出;(2)较大;低于;正确;C;(3)晶体。
【解析】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0℃;故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
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白霜,同时会放出热量。
(2)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
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泡沫的密度,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实心铁块的质量大于泡沫块,则其重力也大于泡沫块,对冰块的压力也大,
因此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和丙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增大,当冰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从而说明猜想B是正确的;
甲的厚度大于丙的厚度,冰层的厚薄跟熔点没有关系,故C错误;
(3)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冰是晶体。
故答案为:(1)正确;凝华;放出;(2)较大;低于;正确;C;(3)晶体。
38.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盐水的凝固点为 ℃.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错误”)的,严寒的冬天,地面上的积雪不能及时熔化,会影响交通安全。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 (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10;(2)不变;(3)﹣2;正确;降低;(4)变多。
【解析】解:(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
(2)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所以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人们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可使雪在较低气温下熔化。原因是:在雪上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使雪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尽快熔化;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2)不变;(3)﹣2;正确;降低;(4)变多。
39.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为了能够给药品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不知道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答: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1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从第 分钟开始凝固,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4)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5%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0℃,不在0℃~102℃量程内;(2)5;固液共存;5;﹣6;(3)先降低后升高;(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5)变多。
【解析】解:(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由图象可知,小红所测盐水从第5分钟开始凝固,在第6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凝固过程用了5分钟,凝固点是﹣6℃。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4)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5)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0℃,不在0℃~102℃量程内;(2)5;固液共存;5;﹣6;(3)先降低后升高;(4)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5)变多。
40.(一)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或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甲所示:
(二)(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 。
(2)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温度是 ℃,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2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时温度的特点是 ;冰熔化一共持续了 min。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2丁所示的烧杯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形成的。
【答案】(一)(1)0;固液共存状态;(2)不变;(3)CD;(二)(1)使蜡和冰均匀受热;(2)39;非晶体;(3)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4)不正确;液化。
【解析】解:(一)(1)从图中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其熔点是0℃。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态。
(2)该物质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
(3)由题意知,该物质在AB段是冰,在CD段是水,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所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水吸收的热量多。
由图中可知CD段加热时间长,所以CD段吸热多。
(二)(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与冰均匀受热;
(2)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3)分析图象可知,冰达到一定温度开始熔化,故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丙知,冰由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完全熔化完,用了3min;
(4)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会从室温吸收热量熔化;
冰块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感觉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一)(1)0;固液共存状态;(2)不变;(3)CD;(二)(1)使蜡和冰均匀受热;(2)39;非晶体;(3)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4)不正确;液化。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0
10
0
10
0
40
标准大气压
物质
熔点/℃
固态酒精
﹣117
水银
﹣39
铁
1535
铝
660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熔化和凝固综合训练题</a>,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测评</a>,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一课一练,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