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复习练习题
展开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梳理】
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8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步长0.5m
4.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要放正,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分(min)时(h)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机械停表的使用:上紧发条,注意调零;按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读取时间;
4.时间估测:唱一次国歌约50s;呼吸一次约2s;眨一次眼睛约0.1s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受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的影响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用更精密的仪器
【易错点】
长度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从其他整刻度线测量起的长度测量,一定要减去初始刻度值。
在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时,计算结果的位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原本就是估读数字,取更多的位数没有意义。通常平均值的位数要与每次测量值的位数相同,因此计算平均值时要多取一位,再将这一位四舍五入。
【规律总结】
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1)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2)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2.化曲为直法
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铁路长
用细铜线(或细棉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3.平移法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典例分析】
1.(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_____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_____s,停表读数是 _____s。
【思路小结】长度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利用停表进行时间测量时,首先要看清楚中间的小盘中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一半刻度,如没有超过则按照小于30s读数,如超过一半则按照大于30s读数。
【夺冠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吉林长春·一模)中学生用的课桌的高度接近( )
A.1cmB.1dmC.1mD.1km
2.(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因其仅在我国分布,所以也被称为“中国虎”。如图所示是一只成年华南虎,其体长约为2.2m,后腿长约为70cm。请你估测该华南虎的尾巴长度约为( )
A.50mmB.80cmC.2mD.2dm
3.(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B.C.D.
4.(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以下长度单位中,比米大的单位是( )
A.千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5.(2021·黑龙江·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7.6m=7.6×100cm=7.6×102cmB.7.6m=7.6m×100cm=7.6×102cm
C.7.6m=7.6m×100=7.6×102cmD.7.6m=7.6×100=7.6×102cm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ecnd),符号是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0.1h=600minB.10min=600sC.1h=60sD.10min=360s
7.下面四个测量数据中,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是 ( )
A.0.00158千米
B.5.0米
C.7.26分米
D.32毫米
8.下列测量矿泉水瓶盖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B.
C.D.
9.(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10.(2022·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二、填空题
11.(2022·河南·模拟预测)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68________;该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3.5________。
12.(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单位换算: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 =______mm;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绕地一周需时间约1.5h =______s。
13.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
14.苏欣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用了以下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 把这段导线盘绕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 40 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_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_mm。
15.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______(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______cm。
16.(2022·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图中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s和______s。
17.(2022·广东汕头·模拟预测)如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物体长度为_______cm。
18.(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小华将一根较长的头发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40圈头发的宽度d=3.5mm,则头发的平均直径用公式表示为D=________(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若在数头发缠绕圈数时少数了2圈,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若在缠绕头发时缠得不紧密而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9.某同学测得一本书的厚度是8.0毫米,他数了一下,封面和插页共为5张纸,正文部分没有数。他翻到最后看了一下,正文共150页。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______毫米,相当于______微米。
20.(2022·广西桂林·八年级期末)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记为15.65cm、15.64cm 15.85cm和15.66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剔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记为______cm。
三、实验题
21.(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小江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小江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22.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45cm。
(1)“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_______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8”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_______;
②算出车轮的_______;
③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_______;
④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梳理】
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8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步长0.5m
4.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要放正,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分(min)时(h)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机械停表的使用:上紧发条,注意调零;按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读取时间;
4.时间估测:唱一次国歌约50s;呼吸一次约2s;眨一次眼睛约0.1s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受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的影响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用更精密的仪器
【易错点】
长度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从其他整刻度线测量起的长度测量,一定要减去初始刻度值。
在运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时,计算结果的位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原本就是估读数字,取更多的位数没有意义。通常平均值的位数要与每次测量值的位数相同,因此计算平均值时要多取一位,再将这一位四舍五入。
【规律总结】
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1)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2)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2.化曲为直法
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铁路长
用细铜线(或细棉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3.平移法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典例分析】
1.(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_____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_____s,停表读数是 _____s。
【答案】 2.50 0.1 338.5
【解析】
[1]如图甲,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2.50cm。
[2]如图乙,为秒表,秒针盘每1s平均分成了10等分,故分度值为0.1s。
[3]如图所示,5min过半,说明秒表盘读第二圈,读30s开外,故读数为5min38.5s,合338.5s。
【思路小结】
长度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利用停表进行时间测量时,首先要看清楚中间的小盘中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一半刻度,如没有超过则按照小于30s读数,如超过一半则按照大于30s读数。
【夺冠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吉林长春·一模)中学生用的课桌的高度接近( )
A.1cmB.1dmC.1mD.1km
【答案】C
【解析】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与1m最接近。不可能是1cm、1dm,太低了;也不可能是1km,因为那就太高了,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因其仅在我国分布,所以也被称为“中国虎”。如图所示是一只成年华南虎,其体长约为2.2m,后腿长约为70cm。请你估测该华南虎的尾巴长度约为( )
A.50mmB.80cmC.2mD.2dm
【答案】B
【解析】
借助后腿长度对比,估测该华南虎的尾巴长度约为80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不是从0开始,而是从1.00cm处作为测量的起始端,读出末端的示数为4.90cm,因此橡皮擦的长度为
故选B。
4.(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以下长度单位中,比米大的单位是( )
A.千米B.分米C.厘米D.毫米
【答案】A
【解析】
因1m=0.001km,1m=10dm,1m=100cm,1m=1000mm,故比米大的单位是千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黑龙江·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合理的是( )
A.7.6m=7.6×100cm=7.6×102cmB.7.6m=7.6m×100cm=7.6×102cm
C.7.6m=7.6m×100=7.6×102cmD.7.6m=7.6×100=7.6×102cm
【答案】A
【解析】
A.因为1m=100cm,所以7.6m=7.6×100cm=7.6×102cm,进率及过程正确,故A符合题意;
B.换算过程中出现m和cm两个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换算过程中
7.6m×100=7.6×102m
不等于7.6×102cm,故C不符合题意;
D.换算过程中缺少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ecnd),符号是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0.1h=600minB.10min=600sC.1h=60sD.10min=360s
【答案】B
【解析】
常用时间单位的基本关系是1h=60min,1min=60s,所以 0.1h=6min ,10min=600s ,1h=3600s ,10min=600s,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下面四个测量数据中,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是 ( )
A.0.00158千米
B.5.0米
C.7.26分米
D.32毫米
【答案】A
【解析】
A.因为
0.00158千米=1.58米
所以“5”对应的单位是dm,即最小刻度为1dm,故A符合题意;
B.5.0米,“5”对应的单位是米,即最小刻度为1m,故B不符合题意;
C.7.26分米,“2”对应的单位是cm,即最小刻度为1cm,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
32毫米=3.2厘米
所以“3”对应的单位是cm,即最小刻度为1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测量矿泉水瓶盖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
AB.在测量矿泉水瓶盖直径时,应采用平移法,图中A和B选项测量的长度不一定是直径,故AB错误;
C.图中使用的是平移法,矿泉水瓶盖直径的长度为两侧三角尺对应刻度值的差值,故C正确;
D.图中使用的是平移法,选项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和桌面对齐,故D错误。
故选C。
9.(2022·辽宁葫芦岛·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解析】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A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误差的大小由测量的工具和测量的人所决定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C错误;
D.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10.(2022·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答案】D
【解析】
A.由记录的结果可以看出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相差较多,所以它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故A错误;
B.长度的记录的数值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两部分,刻度尺读数应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C错误;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不是减小,故C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2022·河南·模拟预测)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68________;该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3.5________。
【答案】 m s
【解析】
[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8cm=1.68m
左右。
[2]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3.5s。
12.(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单位换算: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100nm =______mm;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绕地一周需时间约1.5h =______s。
【答案】 1×10-4 5400
【解析】
[1]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2]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绕地一周需时间约
13.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__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s。
【答案】 0.1cm或1mm 2.50cm 337.5
【解析】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1cm分为10小格,每小格表示0.1cm=1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或1mm。
[2]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是2.50cm。
[3]由图可知,秒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小盘指针的读数为5min;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s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所以一份是0.1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1s,所以大盘指针的读数为37.5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
14.苏欣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用了以下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 把这段导线盘绕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 40 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_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_mm。
【答案】 2.37 0.6
【解析】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导线圈的左边对应刻度值为0.00cm,导线圈的右边对应刻度值为2.37cm,则导线圈的长度为
L=2.37cm-0.00cm=2.37cm
[2]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15.请同学们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下列测量工具: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______(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记为______cm。
【答案】 乙 2.74
【解析】
[1]甲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分度值更小,故使用乙刻度尺更精确。
[2]乙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70与2.80cm之间,所以物体的长度估读为2.74cm。
16.(2022·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图中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s和______s。
【答案】 32 223.32
【解析】
[1]机械秒表中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1大格是1min,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即30s,左图中小圈中指针指在0~1min中间的小格处,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机械秒表示数大于等于30s,大圈中指针指在“2”处,应读30s以后的值,因此机械秒表的示数为32s。
[2]对于电子秒表示数为3min43s32,即为
17.(2022·广东汕头·模拟预测)如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物体长度为_______cm。
【答案】 1mm 2.65
【解析】
[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示数为6.6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18.(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小华将一根较长的头发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40圈头发的宽度d=3.5mm,则头发的平均直径用公式表示为D=________(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若在数头发缠绕圈数时少数了2圈,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若在缠绕头发时缠得不紧密而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 大 大
【解析】
[1][2][3]采用累积法测量头发的平均直径,由题意可知,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圈头发的宽度d,则头发的平均直径用公式表示为
若在数头发缠绕圈数时少数了2圈,d值不变而n值变小,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若在缠绕头发时缠得不紧密而留有间隙,d值变大而n值不变,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19.某同学测得一本书的厚度是8.0毫米,他数了一下,封面和插页共为5张纸,正文部分没有数。他翻到最后看了一下,正文共150页。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平均厚度为______毫米,相当于______微米。
【答案】 0.1 100
【解析】
[1][2]书本的张数为
n=+5=80
每张纸的厚度为
L==0.1mm=100μm
20.(2022·广西桂林·八年级期末)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记为15.65cm、15.64cm 15.85cm和15.66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剔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记为______cm。
【答案】 0.1cm 15.65
【解析】
[1]根据题意,长度测量的过程中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度值为0.1cm。
[2]根据测量记录结果,15.65cm、15.64cm和15.66cm,准确值为15.6cm,而15.85cm中准确值为15.8cm,其结果错误,应去掉,该物体的长度记为
三、实验题
21.(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小江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
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2)小江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答案】 BDAC(或BADC) AC
【解析】
(1)[1]测量铜丝直径的正确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计算出金属丝的直径d=,故正确的顺序为BDAC(或BADC)。
(2)[2]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
A.在绕线的时候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
B.数圈数时由于粗心,数错了圈数,属于测量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
故选A。
22.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45cm。
(1)“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_______m;
(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8”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
①用卷尺测出_______;
②算出车轮的_______;
③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_______;
④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0.637 自行车轮的直径D 周长C=πD 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 s=nπD
【解析】
(1)[1]由题意可知:“26”型号车直径即为26英寸,英寸与cm的换算关系是
1英寸=2.45cm=2.45×10-2m
所以“26型号车的车轮直径
d=26×2.45×10-2m=0.637m
(2)[2][3][4][5]学校跑道的长度比较大,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自行车进行测量;用卷尺测量出自行车轮的直径,记为D;算出车轮的周长C=πD;在自行车上绑一个红布条,推着自行车,数出绕操场一圈自行车轮胎转动的圈数n(可以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带着另一个人,后面的人数圈数);则跑道长度为
s=nπD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光的反射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光的反射巩固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光的反射,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线,光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课后测评,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快与慢,平均速度,常见的速度值估测,5m/sB.1,2km/h,4 大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课时作业,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动与静,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