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医务工作者使用的下列防护材料中,其主要成分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口罩鼻夹——铝条B. 医用手套——合成橡胶
C. 防护服面料——聚丙烯塑料D. 护目镜——有机玻璃
2.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可以导电的是
A. B. 液态C. 熔融D. 溶液
3.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B. 浓盐酸需密闭保存
C. 硫酸亚铁溶液保存时放入铁钉D. 过氧化钠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
4.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A. B. C. D.
5. 下列物质反应有关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产生白雾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火焰,且有白色固体生成
C. 铁在氯气中燃烧——棕色的烟,加水后形成黄色溶液
D. 铜在氯气中燃烧——棕黄色的烟,加水后形成蓝绿色溶液
6.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属于酸性氧化物B. 属于酸
C. 属于碱D. 属于盐
7.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的消毒液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该消毒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混合物B. 有效成分为NaCl
C. 暴露空气中会变质D. 杀菌消毒时体现有效成分的强氧化性
8.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
C. 、、、D. 、、、
9. 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B. 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C. 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
D. 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做还原剂
B. 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
C. 金属阳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
D. 某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11.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结构式B. 分子的电子式:
C. 结构示意图:D.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12.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碱性:B. 酸性:
C. 还原性:D. 热稳定性:
13.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B.
C. D.
14. 下列铝和其它化合物之间转化不可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15. 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 将NaHCO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
D. 工业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16.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
B.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
C. 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D. Y的氢化物受热分解过程中,极性共价键断裂,非极性共价键生成
17. 和呼气试验都是检测幽门螺杆菌常用且较为敏感的测试方法。下面有关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位素B. 与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C. 与质子数相同D. 与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18. 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失去电子的数目为
B.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C. 含有的电子总数为
D. 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是
20. 某同学配制的植物营养液中有4种离子,其中所含的Mg2+、、K+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 ml∙L-1、0.3 ml∙L-1、0.4 ml∙L-1,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2 ml∙L-1B. 0.25 ml∙L-1C. 0.3 ml∙L-1D. 0.35 ml∙L-1
21. 在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时,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 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 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 澄清石灰水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D. 硫酸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2. 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的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23. 某小组同学探究和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实验如下(夹持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Ⅰ,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实验Ⅱ,方框中的试剂a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实验Ⅱ中,一段时间之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细小晶体析出
D. 等物质的量的、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更多
24. 历史上曾有化学家用以下方法制取氯气,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Ⅱ属于置换反应
C. 是整个过程的催化剂,是中间产物
D. 该方法制氯气主要原料是和水
25. 向100mL氢氧化钾溶液中通入Cl2,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l2和KOH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发生不同反应
B. 第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为Cl-
C. 反应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03ml
D. 原氢氧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
二、填空题
26. 现有下列4种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物质:①碳酸氢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氧化铁 ④碱石灰。
(1)常用作油漆、涂料的红色颜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2)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可用作干燥剂的_______(填序号)。
(4)能做潜艇供氧剂的是_______(填序号)。
27. 实验室欲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 ml·L-1的氢氧化钠溶液500mL:
(1)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__。
(2)计算实验需要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g。
(3)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B. 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 使用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
28. 覆铜板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广泛,常用为基材制作印刷线路板。
(1)生产过程中通常以为腐蚀液,与覆铜板上的反应完成蚀刻。写出蚀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工业上也可以用和盐酸的混合液作为蚀刻液与反应。蚀刻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如下所示:
A. B.
蚀刻一段时间后,加入溶液将蚀刻废液中的转化为,实现蚀刻液的循环利用,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9. 如图是元素①~⑥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1)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②形成单质的电子式是_______。
(2)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①和③可以形成化合物,请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形成的过程_______。
(3)③、④、⑤、⑥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非金属性:②_______③(填“>”或“<”),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5)⑤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可以与⑥的单质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下列关于①的说法正确是_______。
a.在同主族元素中,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b.①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产物是过氧化物
c.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7)已知电负性的数值表示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以下是几种原子的电负性数值:
x的范围是_______。请根据以上数据推测,在目前已知的118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30. 为测定Na2SO4、FeCl3、AlCl3三种物质组成的固体粉末中各组分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试剂X后得到红褐色沉淀C,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沉淀C加热后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写出加热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样品含AlCl3_______ml。(已知:Na2SO4的摩尔质量:142 g∙ml-1;FeCl3的摩尔质量:162.5 g∙ml-1;AlCl3的摩尔质量:133.5 g∙ml-1)
31. MnO2是实验室常用试剂,可用于制备多种气体。
Ⅰ.利用MnO2制备氯气。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的装置如图。
(1)实验室制取Cl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除杂装置②中的试剂是_______。
(3)检验尾气处理装置中含有的Cl-的方法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_______。
(4)氯气溶于水形成氯水,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瓶中,因为光照条件下容易变质。用传感器分析氯水在光照过程中微粒成分的变化,得到以下图像,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
A. B. C. D.
Ⅱ.利用制备氧气
(5)实验室加热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制取O2,同时生成KCl,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6)用该方法中得到的O2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反应生成了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MnO2=K2Mn2O8+Cl2↑+O2↑。该反应每转移1m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_______L。
32. 某小组在探究性质的实验中观察到异常现象。
资料:(红色),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1)实验Ⅰ体现了的_______性,请写出与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
聪聪、明明两位同学首先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猜想:
进行实验Ⅱ:将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Ⅱ得出结论是: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了实验Ⅲ。
实验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4)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使红色溶液褪色
B.实验Ⅰ中红色褪去与的氧化性有关
C.通过实验Ⅲ推出实验Ⅰ中氧化的只有
33. 某磁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xS(S为=-2价),磁黄铁矿中既含有二价铁又含有三价铁。将一定量的该磁黄铁矿与盐酸完全反应(注:矿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生成1.6g硫单质、0.45mlFeCl2和一定量H2S气体,且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血红色。请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二价铁)与Fe3+(三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该磁黄铁矿FexS中,x=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答案】A
【解析】
【详解】铝条属于金属材料,合成橡胶、聚丙烯塑料、有机玻璃都不是金属材料,故A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属于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态属于电解质,溶于水才能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
C.熔融属于电解质,能导电,故C符合题意;
D.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A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易挥发,会污染环境,需密闭保存,B符合题意;
C.硫酸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硫酸亚铁溶液保存时应放入铁钉,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需保持干燥密闭保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详解】A.的电子式为,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选项A正确;
B.H2O2的电子式为,只含共价键,选项B错误;
C.的电子式为,只含共价键,选项C错误;
D.MgCl2的电子式为,只含离子键,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5.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生成的HCl易溶于水,在集气瓶口遇到水蒸气产生白雾,A正确;
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有淡黄色固体生成,B错误;
C.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生成氯化铁,加水后得到氯化铁溶液,呈黄色,C正确;
D.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生成的氯化铜加水后溶解,形成蓝绿色溶液,D正确;
故选B。
6.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属于中强酸,故B正确;
C.电离出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属于碱,故C正确;
D.是氢化物,不属于盐,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据分析,制得的消毒液属于混合物,A正确;
B.该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具有强氧化性的NaClO,B错误;
C.NaClO暴露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见光分解的HClO而变质,C正确;
D.杀菌消毒时体现有效成分NaClO的强氧化性,D正确;
故选B。
8. 【答案】A
【解析】
【详解】A.、、、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含的溶液是蓝色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9.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体具有介稳性,胶粒所带的电性相同,相互间会发生排斥作用,所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A正确;
B.胶体对光能产生散射作用,而溶液中的离子和分子不能,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B正确;
C.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都小于滤纸的孔隙直径,它们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
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nm,小于100nm,D错误;
故选D。
10.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单质只能失电子不能得电子,所以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做还原剂,A正确;
B.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既可得电子,也可失电子,所以不一定做氧化剂,B不正确;
C.金属阳离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也可能失电子,如Fe2+与氯气等氧化剂反应,所以不一定做氧化剂,C不正确;
D.某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其可能失电子,也可能得电子,所以该元素不一定被氧化,D不正确;
故选A。
11. 【答案】C
【解析】
【详解】A.HCl分子是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H−Cl,A项正确;
B.分子的电子式为 ,B项正确;
C.的结构示意图为,C项错误;
D.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为,D项正确;
答案选C。
12.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Cs>Rb,碱性CsOH>RbOH,A项正确;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HCl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形成的酸,因此不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项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则其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SI,所以氰氢化物稳定性HF>HI,D项正确;
答案选B
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HClO4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A正确;
B.H2SO4为强酸,在水溶液中发生完全电离,,B正确;
C.Fe2(SO4)3为可溶性盐,属于强电解质,,C正确;
D.H2CO3为弱酸,在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D错误;
故选D。
1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溶性铝盐与足量氨水或适量强碱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铝,能一步实现,选项A不符合;
B.氧化铝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无法一步实现转化,选项B符合;
C.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能一步实现转化,选项C不符合;
D.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盐,能一步实现转化,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15.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2Na+Cu2++2H2O=2Na++Cu(OH)2↓+H2↑,A不正确;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钠等:,B不正确;
C. 将NaHCO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但全部转化CaCO3:,C不正确;
D.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D正确;
故选D。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则Z为Mg,W为Al,X为C,Y为N。
【详解】A.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故B正确;
C.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分别为CO、MgO,前者含共价键,后者含离子键,因此两者所含化学键类型不相同,故C错误;
D.氨气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Y的氢化物受热分解过程中,极性共价键断裂,非极性共价键生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7.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单质,不是原子,因此与不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与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其质量数都为14,故B正确;
C.与质子数相同,其质子数为6,故C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因此与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可能为CO2,也可能为SO2,所以该固体可能为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A不符合题意;
B.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表明生成Cu,发生置换反应,氧化性Cu2+>Fe2+,B不符合题意;
C.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可能原溶液中只含有Fe3+,C不符合题意;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表明发生反应2Fe3++2I-=2Fe2++I2,则氧化性Fe3+>I2,D符合题意;
故选D。
19.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中的两个氧,一个氧化合价升高,一个氧化合价降低,因此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失去电子的数目为,故A错误;
B. 在标准状况下是非气态物质,无法计算1ml水的体积,故B错误;
C.物质的量为1ml,1个氨气含10个电子,因此17g氨气含有的电子总数为,故C正确;
D.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是,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0. 【答案】B
【解析】
【详解】溶液呈电中性,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则2c(Mg2+)+c(K+)=c()+2c(),即2×0.2 ml∙L-1+0.4 ml∙L-1=0.3 ml∙L-1+2c(),c()=0.25 ml∙L-1,故选B。
21.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HCl+NaOH=NaCl+H2O,NaCl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始终较强,灯泡不会熄灭,A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生反应CuSO4+Ba(OH)2=Cu(OH)2↓+BaaSO4↓,当二者刚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灯泡熄灭,氢氧化钡过量时,灯泡又逐渐变亮,B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始终较大,灯泡不会熄灭,C不符合题意;
D.硫酸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MgSO4+2NaOH=Mg(OH)2↓+Na2SO4,溶液中离子浓度始终较大,灯泡不会熄灭,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试管中的FeCl2溶液没有液封,上部溶液可能溶有O2,且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液滴下落会接触O2,使得NaOH溶液溶有O2,因此不能制取纯净的沉淀,A错误;
B.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钾元素,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B错误;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
D.验证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之前,还需验证干燥氯气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D错误;
故选C。
23.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Ⅰ,A中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则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B那个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因此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
B.实验Ⅱ,由于盐酸易挥发,试剂a主要是除掉二氧化碳中的HCl,因此方框中的试剂a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B正确;
C.实验Ⅱ中,烧杯中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因此一段时间之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细小晶体析出,故C正确;
D.等物质的量的、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两者生成的一样多,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4.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Ⅰ中CuO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为复分解反应Ⅱ,A正确;
B.反应Ⅱ中氧气与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
C.CuCl2为中间产物,CuO为催化剂,C正确;
D.由Ⅰ、Ⅱ可知,总反应为HCI与氧气反应生成氯气和水,则该方法制氯气主要原料是HCl和氧气,D错误;
故选D。
25.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刚开始时,生成ClO-,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生成;因为反应放热,所以表明温度高时发生的反应与温度低时不同。
【详解】A.由分析可知,温度不同,Cl2和KOH发生的反应不同,常温下Cl2+2KOH=KCl+KClO+H2O,温度较高时3Cl2+6KOH=5KCl+KClO3+3H2O,A正确;
B.由Cl2生成ClO-、时,Cl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则第三种产物中含有价态低的氯元素,所以含氯元素的离子为Cl-,B正确;
C.反应中生成0.02mlClO-、0.01ml,则转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02ml×1+0.01ml×5=0.07ml,C错误;
D.依据得失电子守恒,Cl-的物质的量为0.07ml,则产物为0.07mlKCl、0.02mlKClO、0.01mlKClO3,原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为0.1ml,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l/L,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26.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因此常用作油漆、涂料的红色颜料的是氧化铁;故答案为:③。
【小问2详解】
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因此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是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故答案为:①。
【小问3详解】
碱石灰主要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因此可用作干燥剂的碱石灰;故答案为:④。
【小问4详解】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因此能做潜艇供氧剂的是过氧化钠;故答案为:②。
27. 【答案】(1)500mL容量瓶
(2)20.0 (3)B
【解析】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首先要依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择容量瓶,然后检查是否漏液。称量NaOH固体时,应放在小烧杯内;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在烧杯内加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内,然后洗涤、转移、定容。
【小问1详解】
配制500mLNaOH溶液时,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答案为:500mL容量瓶;
【小问2详解】
实验需要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 ml·L-1×0.5L×40g/ml=20.0g。答案为:20.0;
【小问3详解】
A.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则实际所称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不符合题意;
B.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未到刻度线,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B符合题意;
C.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则容量瓶内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前容量瓶中有少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均不产生影响,所配溶液的浓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答案为:B。
【点睛】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会腐蚀托盘,所以应放在烧杯内称量。
28.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有氧化性,Cu有还原性,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有氧化性,将氧化为,自身还原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9. 【答案】(1) ①. ②.
(2) ①. 第二周期第ⅥA族 ②.
(3)Al3+ (4) ①. < ②. N和O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O,原子半径N>O,则N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O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所以非金属性N<O
(5)2Al+2OH-+2H2O=2+3H2↑
(6)c (7) ①. 2.1<x<3.0 ②. F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Li、N、O、F、Na、Al元素。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①为Li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②形成单质为N2,电子式是。答案为:;;
【小问2详解】
③为O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①和③可以形成化合物Li2O,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为:。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小问3详解】
③、④、⑤、⑥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F-、Na+、Al3+,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但Al的核电荷数最大,所以半径最小的是Al3+。答案为:Al3+;
【小问4详解】
②、③分别为N、O元素,二者都位于第二周期,但O在N的右边,则非金属性:N<O,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N和O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O,原子半径N>O,则N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O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所以非金属性N<O。答案为:<;N和O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N<O,原子半径N>O,则N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于O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所以非金属性N<O;
【小问5详解】
⑤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可以与⑥的单质Al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3H2↑。答案为:2Al+2OH-+2H2O=2+3H2↑;
【小问6详解】
a.在碱金属元素中,Li的金属性最弱,则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最弱,a不正确;
b.Li的金属性不够强,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产物是氧化锂,b不正确;
c.Li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c正确;
故选c。答案为:c;
【小问7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x的范围是2.1<x<3.0。在目前已知的118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氟,则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F。答案为:2.1<x<3.0;F。
【点睛】锂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但比钠与水反应缓和。
30. 【答案】(1)Ba2++= BaSO4↓
(2) ①. Fe3++3OH-=Fe(OH)3↓ ②. Al3++4OH-=+2H2O
(3)2Fe(OH)3Fe2O3+3H2O
(4)0.02
【解析】
【分析】Na2SO4、FeCl3、AlCl3三种物质组成的固体粉末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为4.66g;所得溶液中加入试剂X,生成沉淀C为Fe(OH)3,此时Al3+与X反应后,产物易溶于水,则X为NaOH溶液,铝元素转化为NaAlO2;沉淀C为Fe(OH)3,加热分解生成Fe2O3的质量为3.20g。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反应②中,Na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等,离子方程式为Ba2++= BaSO4↓。答案为:Ba2++= BaSO4↓;
【小问2详解】
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试剂NaOH溶液,Fe3+转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Al3+转化为,则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Al3++4OH-=+2H2O。答案为:Fe3++3OH-=Fe(OH)3↓;Al3++4OH-=+2H2O;
【小问3详解】
沉淀C为Fe(OH)3,加热后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的Fe2O3,加热时的化学方程式:2Fe(OH)3Fe2O3+3H2O。答案为:2Fe(OH)3Fe2O3+3H2O;
【小问4详解】
n(Na2SO4)=n(BaSO4)==0.02ml,n(FeCl3)=2n(Fe2O3)=2×=0.04ml,则m(AlCl3)=12.01g-0.02ml×142 g∙ml-1-0.04ml×162.5 g∙ml-1=2.67g,n(AlCl3)==0.02ml,则样品含AlCl3为0.02ml。答案为:0.02。
【点睛】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31. 【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硫酸 (3)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B
(5)2KClO32KCl+3O2↑
(6)2.24L
【解析】
【分析】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下反应制取Cl2,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Cl2中混有HCl和水蒸气。用装置①中的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装置②中的浓硫酸干燥Cl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Cl2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l2,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除杂装置②用于干燥Cl2,所盛试剂是浓硫酸。答案为:浓硫酸;
【小问3详解】
检验尾气处理装置中含有的Cl-,可使用硝酸银溶液,方法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为: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小问4详解】
在氯水中,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A.随着氯水放置时间的不断增长,HClO不断分解,Cl2与水反应不断进行,最终氯水转化为稀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A合理;
B.在光照条件下,HClO不断分解,Cl2与水的反应不断进行,所以HClO的浓度不断减小,最终为0,氯水转化为稀盐酸,B不合理;
C.随着反应的进行,HClO不断分解生成O2,Cl2不断减少,O2不断增多,所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C合理;
D.随着反应的进行,氯水转化为稀盐酸,Cl-浓度不断增大,D合理;
故选B。答案为:B;
【小问5详解】
实验室加热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制取O2,同时生成KCl,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答案为:2KClO32KCl+3O2↑;
【小问6详解】
从化学方程式:2KClO3+2MnO2=K2Mn2O8+Cl2↑+O2↑可以看出,Cl元素从+5价降低到0价,Mn元素从+4价升高到+7价,O元素从-2价升高到0价,则可建立如下关系式:O2——10e-,该反应每转移1m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0.1ml×22.4L/ml=2.24L L。答案为:2.24L。
【点睛】处理氯气尾气时,可用使用碱性溶液,也可以使用还原性溶液。
32. 【答案】(1) ①. 还原 ②.
(2)被氧化了
(3)
(4)AB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Ⅰ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呈铁离子,,则体现了的还原性,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还原;。
【小问2详解】
①中现象说明不是将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②中现象说明被氧化了,③中说明被氧化呈了硫酸根离子,因此实验Ⅱ得出的结论是:红色褪去的原因是被氧化了;故答案为:被氧化了。
【小问3详解】
实验Ⅲ中说明氧气氧化了亚铁离子变为铁离子,其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4详解】
A.实验Ⅲ推出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使红色溶液褪色,故A正确;B.对比实验Ⅰ和实验Ⅲ,排出了铁离子反应,而是被氧化了,实验Ⅲ排出了生成的氧气氧化的可能,Ⅰ中红色褪去可以判断酸性条件下是氧化,故B正确;C.通过实验Ⅲ推出实验Ⅰ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亚铁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铁离子,故C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B。
33. 【答案】(1)7:2 (2)0.9
【解析】
【分析】磁黄铁矿FexS(S为=-2价)中,既含有二价铁又含有三价铁,则可认为其由FeS、Fe2S3构成。磁黄铁矿与盐酸反应可表示为:FeS+2HCl=FeCl2+H2S↑、Fe2S3+4HCl=2FeCl2+S+2H2S↑。
【小问1详解】
n(S)==0.05ml,则n(Fe2S3)= 0.05ml,n(Fe3+)=0.1ml,Fe2S3生成的FeCl2,其物质的量为n(FeCl2)=0.1ml,FeS生成的n(FeCl2)= 0.45ml-0.1ml=0.35ml,n(FeS)= 0.35ml,该磁黄铁矿FexS中,Fe2+(二价铁)与Fe3+(三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35ml: 0.1ml=7:2。答案为:7:2;
【小问2详解】
在磁铁矿中,n(Fe2S3)=0.05ml,n(FeS)=0.35ml,则n(Fe):n(S)=0.45ml:0.5ml=9:10,x==0.9。答案为:0.9。
【点睛】在进行化学计算时,也可使用电荷守恒法。
X
Y
Z
W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推理或结论
A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
铁粉加入CuSO4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性:Fe2+>Cu2+
C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Fe3+>I2
A
B
C
D
制取纯净的沉淀
检验化合物中是否含钾元素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验证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实验Ⅰ
实验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元素
铝
硅
磷
硫
氯
电负性
1.5
1.8
2.1
x
3.0
实验Ⅰ
现象
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
猜想
聪聪
价又被还原成价铁
明明
被氧化了
实验Ⅲ
现象
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不褪色。
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溶液
无白色沉淀产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汇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9ml/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的描述正确的是, 以下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下列关于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