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热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0月热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中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100°E)点火发射(图),约577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航天员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塔架的影子朝向( )
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
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 )
A.处于白天B.处于黑夜C.处于6月5日D.处于6月6日
3.航天员从进入天和核心舱到进入问天实验舱期间,天宫空间站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 )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B.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
C.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D.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
5.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B.纬度C.海拔D.洋流
6.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 )
A.德雷克海峡B.威德尔海C.罗斯海D.别林斯高晋海
“城市干岛”是伴随城市化出现的一种现象,在城区空气的相对湿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地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该气温条件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饱和水汽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小于郊区时形成,一年四季都存在。云南C市是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其城市干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近年来总体呈增强趋势。下图示意云南省C市城市干岛强度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云南省C市夏季干岛效应最强的主要原因是城区夏季( )
A.蒸发量较大B.近地面空气中水汽不足
C.降水量较小D.土壤和植被吸收水分多
8.近年来C市城市干岛效应呈增强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A.建成区面积扩大B.城市化速度快
C.植被覆盖率降低D.热岛效应增强
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 )
A.地面径流B.下渗C.地面蒸发D.地下径流
10.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 )
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持续减少D.持续增大
11.中小雨量(28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 )
A.林木低矮B.郁闭度大C.树种丰富D.冠层更厚
1998年福建某河流干流上S水库落成,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距离入海口最近的水库。为研究水库对河床的影响,水文部门在库区下游设立了两个监测点,监测点I距离库区2km,监测点II靠近入海口。1998~2021年河床变化倾向如下图所示,两个监测点泥沙平均粒径均有所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代表2021年监测点I河床状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3.监测结果表明S水库能够( )
A.降低下游方向的径流量B.降低下游方向径流的季节变化
C.减少上游方向的水土流失D.拦截上游方向输送的泥沙
14.图示期间监测点II河床受到的主要作用是( )
①河流侵蚀
②河流沉积
③海浪侵蚀
④海浪沉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
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16.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
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希提岛是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群岛118个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为一火山岛,面积1042平方千米,人口12.27万。该岛南部湿润,年降雨量2500毫米以上;北部较干燥,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全岛大部分降雨在12月至次年3月。下图示意塔希提岛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
(1)分析塔希提岛降雨南部多于北部且集中于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的主要原因。
(2)简析塔希提岛的地形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速海平均深度7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这里海洋生物丰富,冬季冷空气不断侵袭,多大风,在西北部海区掀起巨浪。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
(1)分析亚速海冬季北部多巨浪的主要原因。
(2)比较亚速海和黑海的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3)简析亚速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分水岭盆地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南部地区,平均的海拔约2100米。盆地内年平均降水量120~300毫米,浅水湖面年平均蒸发量大于750毫米。地质历史时期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盆地,盆地内发育河流R(现为时令河),R河向东通过垭口注入北普特拉河;冰川期的北普特拉河源头山区冰川广布。气候转暖期冰川大规模消融,北普特拉河径流量剧增;地壳运动使R河出口处的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河流无法外泄)。近1万年来,大分水岭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大分水岭盆地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冰川消融期造成大分水岭盆地封闭的内、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
(3)分析沙丘广泛发育对阻止R河外流的作用。
(4)大分水岭盆地自封闭以来,盆地底部地表物质中的盐类含量逐渐增加。请说明这些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发生的北京时间为6月5日10:44,而当地的经度约为100°E,当地的地方时约为9:28,此时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南方向,则塔架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故选B。
2.答案:C
解析:发射的北京时间为6月5日10:44,此时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4:44,所以新的一天(6月5日)约占全球的15/24(不到15/24),所以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处于6月5日,少部分地区处于6月4日,C正确,D错。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就整个地球而言,始终是一半白天,一半黑夜,AB错。故选C。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时间信息可知,航天员从进入天和核心舱到进入问天实验舱期间,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经过了远日点(7月初到达远日点附近,此时公转线速度和公转角速度最小),所以这期间,天宫空间站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先减小,后增加,故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高压的形成原因。读图可知,图中M处气压最高,为极地高压带所处位置,其分布位置北移,此时应为南半球冬季,南极地区气候酷寒。该地为极地高压带所处地区,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的,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高压。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区域气压分布特征的因素。由图可知,南极大陆总体上随着纬度降低,气压降低,所以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为纬度因素,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的判断。读图,罗斯海附近等压线密集,且位于低压槽附近,容易产生狂风暴雪天气,故选C。其余海域附近等压线相对稀疏,风力较小,A、B、D错误。
7.答案:B
解析:夏季的气温最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含量最大。相较于其他季节,夏季虽然降水最多,但相对于郊区,由于城区的主体为连片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水大部分形成径流经管道迅速排走,缺乏郊区天然地面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因此城区近地面的空气难以像郊区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汽补给,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不足,加上热岛效应,相对湿度明显低于郊区,干岛效应最强,B正确;城市的蒸发量较小,A错误;城市与郊区的降水量基本一致,C错误;城市土壤和植被吸收的水分少,D错误。所以选B。
8.答案:B
解析:受城乡间经济差异大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城市化速度较快,导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进而导致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饱和水汽含量增大,但空气中水分的实际含量相对较低,使城市干岛效应增强,ACD错误,B正确。所以选B。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减少了,对下渗、地面蒸发、地下径流会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影响,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0.答案:C
解析: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注意题目问的是率不是量,根据两条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是变小的,降水量在增加,但截留量的增加速度不如降水量增加速度快,说明截留率在持续减少,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1.答案:B
解析:中小雨量(28mm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是因为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郁闭度大,但林木不一定低矮。而天然林树种丰富,高低错落,冠层更厚,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监测点I距离库区2km,监测点Ⅱ靠近入海口。监测点Ⅱ靠近入海口,应该河床更低,③④应该是监测点Ⅱ,C、D选项错误。监测点I距离库区2km,河床应该更高,①②应该是监测点I。1998~2021年间两个监测点泥沙平均粒径均有所增大,①泥沙粒径大于②,因此①应该是2021年的河床状态,②应该是1998年的河床状态,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A。
13.答案:D
解析:1998年福建某河流干流上S水库落成,根据图中河床监测结果信息可知,水库建成后,河床高度下降,泥沙平均粒径增大。水库建设对年径流量大小影响较小,丰水期截留水减小下游方向径流量,枯水期放水增加下游方向径流量,A选项错误。水库建设可以降低下游方向径流的季节变化,但是与图中的河床监测结果关系不大,B选项错误。水库建设对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影响小,C选项错误。根据监测结果,水库拦截上游方向输送的泥沙,使河床高度下降,D选项正确。故选D。
14.答案:C
解析:图示期间,水库建成后,洪峰到来时水流的速度大大降低,冲刷河床能力和以前相比大大降低,因此修建水库后河流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而从图中泥沙平均粒径增大,河床降低可知,河流水位降低,海水侵蚀作用增加,粒径较小的泥沙被海水侵蚀带走,因此图示期间监测点Ⅱ河床受到的主要作用是河流沉积和海浪侵蚀,②③正确,故选C。
15.答案:C
解析:读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图可知,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C正确;并非所有大洲的中纬度大陆西岸、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都有温带雨林分布,AB错误;南半球温带雨林分布区为寒流流经地区,D错误。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所处纬度偏高,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冬季气温偏低,生物种类少,B正确;温带雨林分布地区自然条件较好,A错误;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分布区云雾和降水少,C错误;由材料可知,温带雨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生物量大,有机质来源较多,D错误。故选B。
17.答案:(1)从纬度位置看,塔希提岛可受东南信风影响;塔希提岛以山地为主,其南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饱含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北部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为塔希提岛的夏半年,因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可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降水丰富。
(2)希提岛地形格局是中部为山地,沿海为狭窄的平原,海拔由中部向四周降低,河流受其影响,形成放射状水系;由于山岭阻隔,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河流穿行于山地,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受山地束缚,河床下切作用显著,多“V”形河谷。
解析:(1)塔希提岛降水的原因及季节差异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及地形角度分析。从经纬度看,塔希提岛位于南半球的信风带,盛行东南信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南部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水汽在沿山地抬升的过程中,容易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较多;而北部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的过程中,难以凝结,所以降水较少。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为塔希提岛的夏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该地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2)塔希提岛的地形对河流水系的影响主要从地形对河流流域面积、水系及水能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塔希提岛地形格局是中部为山地地形为主,沿海地区为狭窄的平原地形,所以该地的海拔由中部向四周降低;河流受其影响,由中心流向四周,形成放射状水系;由于山岭阻隔,河流的汇水面积相对较小,导致河流流域面积较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流的流程较短,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受山地束缚,河流的侧蚀作用微弱,主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床下切作用显著,多“V”形河谷。
18.答案:(1)冬季受到极地高压的影响,风力强劲;北部温度低气压高,南部温度高气压低,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山地地形使得盛行风急速下泄,风力加剧;地表植被缺乏,风力强劲;亚速海较浅,强风掀起巨浪。
(2)亚速海盐度较低。理由:亚速海周边河流较多,大量淡水汇入;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封闭,难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
(3)浅海,光照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亚速海较浅,温度适宜,有较为广泛的生存空间;淡水水域,有利于鱼类生存;有众多河流注入,带来陆地上大量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充足;冬季风力强劲,亚速海海水扰动,深层营养物质被带到海水表层,饵料充足。
解析:(1)由材料“冬季冷空气不断侵袭,多大风”可知,亚速海冬季受到极地高压的影响,风力强劲;亚速海北部纬度高,温度低,气压高。南部纬度低,且为海域,温度高,气压低,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山地地形使得盛行风沿坡面急速下泄,风力加剧,地表水在风力作用下易形成大浪;周围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地表植被缺乏,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小,风力强劲;亚速海较浅,强风易掀起巨浪。
(2)由图可知,亚速海周边河流较多,大量淡水汇入,对盐分起到稀释作用;相对于黑海,亚速海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水量蒸发少,盐度偏低;亚速海有半岛与黑海隔离,地形封闭,难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保持盐度较低的状态,故亚速海盐度较低。
(3)根据材料“亚速海平均深度7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可知,亚速海为浅海,光照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亚速海较浅,水温适宜,且面积较大,有较为广泛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该海域盐度较低,为淡水水域,有利于鱼类生存;海域四周有众多河流注入,从陆地上带来大量的盐类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鱼类食物充足:冬季风力强劲,亚速海海水扰动,深层盐分物质被带到海水表层,使鱼类饵料充足。
19.答案:(1)(内力作用)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使大分水岭盆地封闭;(外力作用)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较少,且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
(2)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
(3)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程,进一步阻碍流水外泄;沙丘增大地表水下渗损失,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侵蚀能力,使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
(4)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蒸发旺盛,地下水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降水稀少,盐分难以向下迁移(或淋溶);盆地封闭,盐分无法排泄。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盐类在地表的富集过程等相关知识。由材料可知,冰川消融期,大分水岭盆地出口处地壳抬升,海拔逐步升至1990米,大分水岭盆地出口被封闭;其后,由于盆地内地势较低,冰川分布少,冰川融水补给量较少,盆地内地势平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无法切穿原出口处的高地,所以,大分水岭盆地由外流盆地演变为内流盆地并一直保持封闭状态。
(2)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的原因可从气候、植被、土壤和地形方面分析。从气候来看,由于山脉阻挡盛行西风气流,降水少,蒸发能力强。从植被来看,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从土壤来看,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由于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作用强,沙源丰富。从地形来看,盆地内部地势平坦,堆积空间广阔,所以,盆地内沙丘广泛发育。
(3)读图可知,盆地东北侧的沙丘覆盖,增大了地表高度,进一步阻碍河水外流,由于沙丘面积的增大,使地表水下渗损失增多,减少了地表的径流量,降低了流水的侵蚀能力,导致流水切穿原出口处高地的可能性降低,从而阻止R河外流。
(4)大分水岭盆地底部盐类物质的富集过程可以从地表径流、蒸发和降水等方面分析。大分水岭盆地内部的地表径流不断从四周将盐分带到盆地底部。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在蒸发过程中不断将地下的盐分带到表层,导致盐分在地表积聚。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盐分难以下移,从而导致盐类物质在地表富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周日限时训练(2)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周日限时训练(1)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