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一)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O-16 Na-23 P-31 C1-35.5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 天然气B. 地热能C. 石油D. 煤
【答案】B
【解析】
【详解】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而地热能属于新能源,故选B。
2. 鱼头豆腐汤的味道很鲜美,其主要食材鱼和豆腐中都含有丰富的
A. 糖类B. 维生素C. 油脂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鱼属于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豆腐属于豆制品同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选D。
3. 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A. K2SO4B. CO(NH2)2C. KNO3D. Ca(H2PO4)2
【答案】A
【解析】
【分析】含有钾元素的化肥是钾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是磷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是氮肥。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含有两种的化肥是复合肥。
【详解】A. K2SO4属于钾肥,此选项符合题意;
B. CO(NH2)2属于氮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KNO3属于复合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Ca(H2PO4)2属于磷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满架蔷薇一院香”,从微粒的角度解释此现象,合理的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B. 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的质量很小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答案】C
【解析】
【详解】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B、“满架蔷薇一院香”,不能得出分子的体积很小,不符合题意;
C、“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D、“满架蔷薇一院香”,不能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取用氯化钠B. 称量氯化钠
C. 量取所需的水D. 溶解氯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用药匙取药品,故选项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选项操作正确;
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操作错误;
D、溶解氯化钠时,为了加速其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故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C。
6.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苹果汁:2.9~3.3B. 葡萄汁:3.5~4.5
C. 牛奶:6.3~6.6D. 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
【详解】碱性pH>7,酸性pH<7,显碱性的是D. 鸡蛋清7.6~8.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pH的应用。
7.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 水B. 金刚石C. 氧气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D、氯化钠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故选B。
8. 空气中的氦气常用于填充探空气球,主要利用的氦气性质是
A. 无色B. 难溶于水C. 不能燃烧D. 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密度比空气小,能用来填充气球或气船。故选D。
9. 在做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集气瓶中通常不加水或细沙的是
A. 硫磺B. 红磷C. 铁丝D. 木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硫污染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五氧化二磷,为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吸收五氧化二磷,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者细沙,故C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不需要用水吸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延长其保质期
C. 若家中煤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 直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此选项错误;
B. 甲醛溶液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此选项错误;
C. 若家中煤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此选项正确;
D. 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进入会有窒息的危险,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需先做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直接进入,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1. 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流通硬币B. 青花瓷瓶
C. 纯棉T恤D. 塑料滑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见的合成材料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素等。
【详解】A、流通硬币是由合金制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青花瓷瓶是由泥土烧制而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纯棉T恤是由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C错误;
D、塑料滑板是由塑料制成,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 可矿泉水B. 冰水混合物C. 碘酒D. 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可溶性矿物质离子,属于溶液;
B、冰水混合物只由水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C、碘酒中的溶质为单质碘,溶剂为酒精,属于溶液;
D、生理盐水,为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溶液;
故选B。
13. 对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
B. 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
C.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要把干燥的试纸放在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答案】A
【解析】
【详解】A、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会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B、用量筒量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要把干燥的试纸放在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选项正确;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4.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气体a为氢气
B. 为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直接用于浇灌农田
C. 为鉴别软水和硬水,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
D. 净水过程中可加入明矾来吸附水中的杂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其中气体a为氢气,此选项正确;
B. 为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可用于浇灌农田,此选项错误;
C. 为鉴别软水和硬水,可向两种等量的水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此选项正确;
D.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净水过程中可加入明矾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5.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 只有燃烧才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 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降低煤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燃烧的定义、使燃料充分燃烧的原理等进行分析解题。
【详解】A、比如常温下铝与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但不燃烧。燃烧的定义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B、燃烧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但并不是唯一化转变途径。如金属的腐蚀也可以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错误;
C、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之一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可改变。错误;
故选C。
16. 我国科学家实现了由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个关键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丙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B.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丙物质的一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减少,故B错误;
C、反应物中有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甲>乙
B. t2℃时,30g甲物质溶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C.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溶剂提纯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溶解度:甲>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甲>乙,但是溶液状态未知,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该温度下,30g甲物质溶于50g水中,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50g=80g,符合题意;
C、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涤纶,可以鉴别,故正确;
B.盐酸能与适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D.气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均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A。
19. 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及其类别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W物质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X物质
B. X物质在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C. Y物质可用于金属除锈
D. Z物质一定是Na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X物质是二氧化硫,W物质是硫,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W物质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X物质,此选项正确;
B. 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高,X物质是二氧化硫,所以X物质在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此选项正确;
C. Y物质是硫酸,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此选项正确;
D. Z物质是硫酸盐,可能是Na2SO4,此选项错误。
故选D。
20. 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于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输出的电能)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常用电池的比能量大小关系为: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其中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电池。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大,性能下降。为此,某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LiFePO4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含有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
B. 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 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
D. 由图可知,电池性能最佳的时刻是B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常用电池的比能量大小关系为:锂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其中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故A说法正确;
B、LiFePO4中两种金属元素锂元素与铁元素的质量比为7:56=1:8,故B说法错误;
C、石墨烯是单层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故C说法正确;
D、根据文中信息: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所以图示中LiFePO4粉末电阻最小时,表示电池性能最佳,即为B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21. 2022年8月9日,国内首条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在赣州兴国县首发,该列车使用了钕铁硼稀土类永磁体,这种永磁体因其优异的磁性而被称为“磁王”。
(1)稀土元素是钪、钇等十多种元素的总称,这些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兴国号”攻克了薄壁铝合金车体焊接技术,焊接时用氩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
(3)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钕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你还能从中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已知氯化钕的化学式为NdCl3,则Nd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4)镓(Ga)也常用于磁性材料等领域。镓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3价,镓能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镓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21.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22. 稳定
23. ①. 60 ②. 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 ③. +1
24.
【解析】
【小问1详解】
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则这些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小问2详解】
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可作保护气。
【小问3详解】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钕原子的质子数为60;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4.2,且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钕元素的符号为Nd等。
氯化钕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钕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1)=0,解得x=+1。
【小问4详解】
镓和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镓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高能的清洁能源。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________。
②3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
③氢氧根离子_______。
(2)工业上通过热化学循环用硫化氢气体(H2S)制取氢气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产品室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②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③在一定条件下用硫化氢气体制取氢气时可生成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22 ①. 2H ②. 3H2O2 ③.
23. ①. 分解 ②. H2SO4、I2 ③. H2SH2+S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过氧化氢分子表示为3H2O2。
③由离子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氧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2详解】
①产品室中是碘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碘,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②在流程图中,H2SO4、I2既是流程中某个反应的反应物,也是流程中另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可循环利用,所以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SO4、I2。
③在一定条件下用硫化氢气体制取氢气时可生成两种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
23. 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的序号填空。
A.浓硫酸 B.氯化钠 C.氢氧化钙
①可用作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
②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③可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
(2)氢氧化钠可用于去除油污,这是因为_______。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与滴加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Y溶液是_______。
②图2中c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有同学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的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再将稀盐酸逐滴加入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已知:酸碱中和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答案】23. ①. A ②. C ③. B
24.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发生反应
25. ①. 氢氧化钠溶液##NaOH溶液 ②. Na+、H+##H+、Na+ ③. 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故选A;
②酸性土壤一般用碱性物质中和,氢氧化钙是碱性物质,所以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C;
③氯化钠氯化钠无毒有咸味,是家庭厨房常用的调味品,所以氯化钠可作调味品,故选B;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可用于去除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发生反应;
【小问3详解】
①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7,显碱性,为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是将稀硫酸(X)滴入氢氧化钠溶液(Y)中;
②图中c点溶液的pH<7,显酸性,说明加入的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Na+、H+;
③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出热量,饱和石灰水的温度上升,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所以石灰水变浑浊。
24.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化”说中国古代炼“金”术。
①《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等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_______。
②《抱朴子内篇》中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青铜是铜的合金,其硬度比铜_______(填“大”或“小”)。将铜片和锡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没有,说明锡的金属活动性_______(填“>”或“<”)铜。
(3)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铜
B.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不含硝酸银
C. 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
D. 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只含硝酸锌
【答案】24. ①. 延展 ②. 氧气和水 ③.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涂油等 ④.
25. ①. 大 ②. > 26. CD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铁有良好的延展性,能拉成铁丝;铁丝"日久起销",由题意,销是铁锈,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活中常见的防锈措施有刷漆等;
②“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涂铁”后的反应原理为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青铜是铜的合金,其硬度比铜大;将铜片和锡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没有,说明锡的金属活动性>铜;
【小问3详解】
一定量的锌粉加到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锌没有剩余;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故错误;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硝酸锌,因为不知道锌的量,所以无法确定是不是含有硝酸银,故错误;
C、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的溶质还一定含有硝酸铜,故正确;
D、若滤液为无色,说明铜已经被完全置换,那么银早已被完全置换,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硝酸锌,故正确, 故选CD。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25. 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3)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先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一段时间,然后点燃装置A处的酒精喷灯和装置C、D处的酒精灯。
①装置C中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装置B、D的作用是否相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答案】25. 水槽 26. ①. ②. E 27. a
28. ①. 黑色固体变红色 ②. 不同 ③. 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为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为检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水槽。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选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其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则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小问4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黑色的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则装置C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色。
②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装置B、D的作用不同,其中B的作用为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而D的作用为检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26. 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后的灾区需要大量的消毒剂、漂白剂和清洁剂等,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分析思考】
(1)过碳酸钠是一种多用途的清洁剂,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外观为白色固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中能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B. 二氧化锰C. 氢氧化钙溶液D. 氯化钡溶液
【实验探究1】探究过碳酸钠溶于热水后生成的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1】
(2)猜想一:_______。猜想二:O2。
【实验验证1】
(3)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打开橡胶塞,向其中伸入_______,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证实猜想二正确。
【实验探究2】探究过碳酸钠溶于热水后得到的无色溶液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2】猜想一:NaOH;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2CO3和NaOH。
(4)【实验验证2】
【反思与评价】
(5)小红认为通过操作①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
【知识拓展】
(6)过碳酸钠在保存时要注意_______。
【答案】26. ABCD
27. CO2 28. 带火星的木条
29. ①. 红 ②. 二
30. 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1. 密封保存
【解析】
【小问1详解】
A. 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能使过碳酸钠失效,此选项符合题意;B. H2O2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迅速发生反应生成水、氧气,能使过碳酸钠失效,此选项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能使过碳酸钠失效,此选项符合题意;D. 氯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反应,能使过碳酸钠失效,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BCD。
【小问2详解】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猜想一:CO2。
【小问3详解】
取少量该清洁剂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不是二氧化碳。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打开橡胶塞,向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实猜想二正确。
【小问4详解】
操作: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实验结论是猜想一成立。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滴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猜想二成立。
【小问5详解】
小红认为通过操作①证明猜想一正确的说法不科学,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小问6详解】
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所以在保存时要注意:密封保存。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包含1个小题,共6分)
27. 氢氧化铁可用来做砷的解毒药。实验室可用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3。某同学取50g FeCl3溶液于烧杯中,加入50g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称得滤液的质量为89.3g。请计算:
(1)产生Fe(OH)3的质量为______g。
(2)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方程式:】
【答案】(1)10.7
(2)解:设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2g
则该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NaOH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4%。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前两溶液的总质量为50g+50g=100g,已知发生的反应为,则过滤后所得难溶性固体的质量即为产生Fe(OH)3的质量,已知滤液的质量为89.3g,则m(Fe(OH)3)=100g-89.3g=10.7g。
【小问2详解】
详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适量铁粉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D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_______色
猜想一成立
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滴入过量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无色
猜想________成立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二):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卷(二),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卷 (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卷 (四)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卷 (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卷 (一)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