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31361/0-17054657363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31361/0-17054657363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31361/0-17054657364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请使用0,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 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考场、座号填写清楚。
2.答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纸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临夏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结晶。以下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泥土加工B. 陶坯成型C. 器物装饰D. 入窑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泥土加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陶坯成型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器物装饰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入窑烧制有燃烧等的发生,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3年4月临夏州出现了扬沙或浮尘天气。扬沙或浮尘天气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硫B. 可吸入颗粒物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扬沙或浮尘天气,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沙尘,沙尘天气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故选B。
3. 和政啤特果是临夏的独特山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维生素和钾、铁等。这里的“钾”指的是
A. 钾原子B. 钾单质C. 钾元素D. 钾分子
【答案】C
【解析】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详解】和政啤特果是临夏的独特山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维生素和钾、铁等。其中的钾、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4. 临夏州正向“绿”而行,打造生态优美的幸福之城。下列做法符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是
A. 垃圾发酵制取燃料B. 露天焚烧垃圾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提倡私家车出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A、垃圾发酵制取燃料,减少了垃圾本身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属于“绿色化学”,故A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垃圾,会污染空气,不属于“绿色化学”,故B不符合题意;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燃煤增加会加剧空气污染,不属于“绿色化学,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发展私家车,会增加尾气的排放,加大环境污染,不属于“绿色化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 太阳能B. 煤C. 风能D. 地热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阳能、风能、地热能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煤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B符合题意。
故选B。
6. 甘肃省博物馆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曾通过实验证实,马家窑文化黑彩漆黑发亮的原因是黑彩制作中使用了锌铁尖晶石(ZnFe2O4),则锌铁尖晶石中 Fe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B. +2C. +3D. +4
【答案】C
【解析】
【详解】ZnFe2O4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总价代数和为零原则,﹙+2﹚+2x+﹙-2﹚×4=0,x=+3。
故选C。
7.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大理石D. 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闻气体的气味是用手在集气瓶口部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进入鼻孔即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不能引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倾斜,瓶口与试管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8. 每年临夏州都举办河州牡丹文化节,到处弥漫着牡丹花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A. 分子分解成原子B. 分子的体积变大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C
【解析】
【详解】到处弥漫着牡丹的花香,能闻到花香,是因为牡丹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牡丹花香。故选C。
9.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 因为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于做烟花
B. 稀有气体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作电光源
C. 金刚石硬度大,常用于切割玻璃
D. 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则可用于做烟花,该选项因果关系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则可作电光源,该选项因果关系正确;
C、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可用于切割玻璃,该选项因果关系正确;
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该选项因果关系不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B. 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 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说法不正确;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D、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
故选B。
11. 2023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C. 黄河水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水D. 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代替漫灌可节约用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无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说法错误;
B、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不能缓解水资源短缺,选项说法错误;
C、自来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也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D、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代替漫灌可节约用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 “第四类新材料”玉米塑料是由乳酸(C3H6O3)合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乳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B. 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乳酸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乳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6:3=1:2:1,故说法正确;
B、乳酸由乳酸分子构成,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C、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所以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正确;
D、根据乳酸的化学式C3H6O3可知,它充分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C. 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 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是由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水的净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固体CO2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B.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红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通入二氧化碳的石蕊溶液,碳酸不稳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故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 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Li、C、O的个数分别是0、2、4,生成物中含Li、C、O的个数分别是4、2、8,故反应物中还应含4个Li、4个O,故X的化学式为:Li2O2。
故选:C。
16. 科学思维是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与守恒:依据质量守恒定律,64gCu和16gO2 充分反应可得到80gCuO
B. 模型与推理: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C. 宏观与微观:氧气和液氧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 探究与创新:探究氧化铜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铜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即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128份质量的铜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160份质量的氧化铜,所以64gCu和16gO2充分反应可得到80gCuO,故选项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有能量变化,但不是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分子构成相同,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分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需要验证氧化铜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了验证氧化铜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外,还需要验证其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近日,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如图为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钒原子的中子数为23B. 钒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D. V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钒原子的质子数为23,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钒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不符合题意;
D、V可以表示钒这种物质,钒元素,一个钒原子,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符合题意。
故选D。
18. 芯片蚀刻过程中,当物质NF3气体与硅反应时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物质丁的体积分数约为78%B. 上述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甲物质中含有氮、氟两个元素D.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丁是氮气,空气中物质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故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乙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的化学式为NF3,它是由氮、氟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A。
19. 某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的值等于 20B. 参加化学反应的X为 222g
C. 该过程中,Y与Q的质量比为17:2D. X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24+10+2=2+170+44+a,a=20,A正确;
B、参加化学反应的X为224g-2g=222g,B正确;
C、该过程中,Y与Q的质量比为(170g-10g):(20g-2g)=80:9,C错误;
D、X质量减少为反应物,Y质量增加为生成物,Z质量增加为生成物,Q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符合一变多,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X一定为化合物。
故选C。
20.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用于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此选项正确;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除去氧气带入二氧化碳气体,此选项错误;
C、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纸张中含有碳元素,此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此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空 1分,共 20 分)
2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
(2)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用符号表示)。
(3)在化学反应中,A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的微观粒子符号为________。
(4)A和D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________不同。
(5)由B和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答案】21. 原子 22. Ne
23. Li+ 24. 质子数
25. Al2O3
【解析】
【小问1详解】
汞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①为原子;
【小问2详解】
在原子结构中,当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若电子层数目多于1,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才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则上图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C中质子数是10,为氖原子,化学符号为:Ne;
【小问3详解】
A的质子数是3,为锂原子,锂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锂离子表示为:Li+;
【小问4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和D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小问5详解】
B质子数为8,属于氧元素,E质子数为13,属于铝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22. 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金刚石、石墨是常见的两种碳单质,其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一带一路”伟大的倡议构想中,代表中国制造的高铁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的石墨性质是 (填字母)。
A 稳定性B. 滑腻感C. 还原性D. 导电性
(3)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重要承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碳”是指_____________。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途径之一是在保证发展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写出你所知道的一种化石能源: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3. C
24.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石油##煤##天然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小问2详解】
动车的运行是依靠顶部的石墨电刷与电线接触获取电能,使用石墨制作电刷不仅因为石墨能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滑腻感,还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与碳单质的还原性无关,故选C;
【小问3详解】
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化石能源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
23.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认识水。
(1)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宏观角度,水由____________组成;微观角度,水由__________构成。
(2)从变化的角度: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________(选填“a”或“b”)管中生成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3)从应用的角度:
①水在实验室里的应用:图2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图3 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在集气瓶内装少量水,水面上方空间均分为5等份,若装置气密性良好,最终集气瓶内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_______处。
②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某学校饮水处可以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处理步骤如图4所示。图4中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降过滤 D.蒸馏
【答案】23. ①. 氢、氧元素 ②. 水分子
24. b 25. ①.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②. 1 ③. A
【解析】
【小问1详解】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从宏观角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小问2详解】
电解水时负极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正极生成的是氧气,体积比为2: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所以是b管中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小问3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
紫外线有杀菌的作用,故③对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故选A。
24. 如图是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已知:●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B图所表示的微观意义是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2)变化Ⅱ属于________变化。
(3)变化Ⅰ属于化学变化,发生该变化时,元素种类___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 ①. A ②. 4个水分子 25. 物理 26. 没有
27. 变化Ⅰ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变化Ⅱ分子种类没发生变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有两种分子,表示混合物,B中表示的意义是4个水分子;
【小问2详解】
变化Ⅱ降温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故变化Ⅰ属于化学变化,发生该变化时,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小问4详解】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变化Ⅰ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变化Ⅱ分子种类没发生变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16 分)
25. 根据下列方框图解答。 已知: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B是沼气的主要成分;D与E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D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F含有A~E的所有元素。
(1)请推断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物质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写出物质E在生活、生产中 种常见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5. ①. CH4 ②. H2CO3
26.
27. ①.
②. 化合 28. 作燃料
【解析】
【分析】B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则B为甲烷;D与E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D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D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A能转化为氧气和C,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水;C和D能生成F,且F含有A~E的所有元素,则F为碳酸。
【小问1详解】
B为甲烷,化学式为CH4;F为碳酸,化学式为H2CO3;
【小问2详解】
A转化为C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D转化为E是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符合一变多,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4详解】
物质E为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26.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世界上首次使用零碳甲醇(CH3OH)作火炬燃料,实现了“零碳”排放。制备甲醇与甲醇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
I.甲醇的制备
甲醇易溶于水,熔点为-97.8 ℃,沸点为64.7℃,零碳甲醇是指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成的甲醇,甲醇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再生成甲醇,实现碳循环。
(1)制备甲醇的原料中,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捕集,氢气通过电解水获取,获取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制备甲醇的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加热反应后的液态混合物,可将甲醇与水分离,该过程中,先转化为气态的是_________ 。
(3)研究人员使用两种催化剂,探究了影响二氧化碳与氢气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反应效果可用甲醇的选择性衡量,数值越大反应效果越好,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影响二氧化碳与氢气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有催化剂的种类、_________(写一种)。上述因素中对反应效果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
Ⅱ.甲醇的应用
(4)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甲醇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从图1分析,亚运火炬能实现“零碳”排放的理由是_______。
【答案】26.
27. ①. 1:3 ②. 甲醇##CH3OH
28. ①. CO2和H2的比例 ②. 催化剂的种类
29. ①. 温室效应加剧 ②. 甲醇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再次被利用来生成甲醇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甲醇的沸点为64.7℃,甲醇的沸点小于水的沸点,故先转化为气态的是甲醇;
【小问3详解】
由上图可知,影响二氧化碳与氢气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有催化剂的种类、CO2和H2的比例、温度;
由图可知,上述因素中对反应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催化剂的种类;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由图可知,甲醇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再次被利用来生成甲醇,故亚运火炬能实现“零碳”排放。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 分,其余每空1 分,共 16 分)
27.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
(4)已知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以利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5)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 (填字母)。
A. 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B. 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C. 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D. 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
【答案】27. 试管 28.
29. ①. BC ②.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 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30. ①. A ②. D 31. D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a名称是试管;
【小问2详解】
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应选收集装置是C;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可以利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已知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应选收集装置是D;
【小问5详解】
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需要考虑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无需考虑;故选D。
28. 某研究小组同学对超市里的污渍爆炸盐产生了兴趣,污渍爆炸盐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如图)溶于水,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形成假设】
(1)①该气体可能是 CO2、O2、CO、H2、N2。
②根据爆炸盐的有效成分推测,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 N2,因为________。
③从使用安全角度考虑,不可能含有 CO 和H2,除其易燃易爆外,还因为CO 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 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施实验】
【形成结论】
(2)①由实验Ⅰ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二氧化碳,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否产生了O2,老师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爆炸盐溶于水前后容器内 O2 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证明该气体中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
【反思评价】
(3)实验Ⅱ中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28. ①. 污渍爆炸盐不含氮元素 ②. 有毒
29. ①. CO2+Ca(OH)2=CaCO3↓+H2O ②. 有
30. 氧气含量不足
【解析】
【小问1详解】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污渍爆炸盐不含氮元素,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N2;
③因为维C泡腾片是保健药品,不能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而一氧化碳有毒,H2易燃易爆,所以不可能含有CO和H2;;
【小问2详解】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是否产生了O2,老师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爆炸盐溶于水前后容器内O2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氧气含量随时间而增加,因此,证明该气体中含有氧气;
【小问3详解】
实验Ⅱ中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8分)
29. 临夏州北塬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智能化“玫瑰超级工厂”实现了玫瑰的四季出产,销往全国各地,畅销国际市场,使得玫瑰成为临夏新名片。玫瑰花中含有的香茅醇(化学式为C10H20O)具有芳香的气味。请计算:
(1)香茅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香茅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0.01%)。
【答案】29. 30:5:4
30. 76.92%
【解析】
【小问1详解】
香茅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0):(1×20):(1×16)=30:5:4;
【小问2详解】
香茅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 过氧化钠是一种供氧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一定量的加入到足量水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少了(水的挥发忽略不计),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__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
【答案】(1)3.2 (2)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x=15.6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15.6g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减少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24
10
0
2
反应后质量/g
2
170
44
a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B
除去氮气中少量的氧气
将气体通过红热的木炭
C
检验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 MnO2,观察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高氯酸钾可以用来制备火箭燃料,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九上化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如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