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33131/0-17054705520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33131/0-17054705521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33131/0-17054705521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2010年12月24日,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有3名儿童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被检出血铅超标(即血液中铅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值)。这里的“铅”指的是( )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2.某学校经过维修后焕然一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铺设台阶用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在校园内种植树木有助于提高校园内空气质量
C.铺设操场所用的沥青是煤加工而成的
D.校园的铁制栅栏不可能是纯铁制成的
3.葡萄糖存在于葡萄糖汁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里,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B.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D.葡萄糖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4.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5. “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产和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
B.开发回收和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C.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6.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NH4Cl+2MnO2=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
A.MnOB.Mn2O3C.Mn3O4D.HMnO4
7.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菜刀B.桑蚕丝围巾C.橡胶手套D.玻璃水杯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描述的物质性质与其对应用途不相符的是( )
A.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登山和潜水
B.干冰能升华,可用作制冷剂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D.甲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依次减小的是()
A.H2O,H2SO4,NaOH
B.Ca(OH)2,H2O,HCl
C.H2SO4,H2O,NaOH
D.HCl,CaO,H2O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其组成中一定含有C、H元素
D.石墨是一种碳单质,能导电,所以碳单质都能导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_____作用。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__。
(3)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______而减小。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5)二氧化碳是参与破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____,常用于人工降雨:海水能够吸收大量CO2,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但能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爱护水,从了解水开始。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B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C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可节约用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静置、过滤、吸附、蒸馏这些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检测净化后的水是否为硬水可用__________(填物质)。
(3)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_________极(填“正”或“负”),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5)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其中原因是__________。
13.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
(2)氖气_______________。
(3)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4)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与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14.电镀行业中经常用到钛、钌(Ru)等贵金属:
(1)现有5种含钌元素的物质:Ru、RuO2、Ru2O3、RuCl3、K2RuO4,回答下列问题:
①RuO2读作_____;上述5种物质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______种;
②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K2RuO4属于_____;(填选项)
A 化合物 B 单质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2)如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据图可判断出钛位于第_____周期,钛原子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其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装置_____组合来进行制取和收集。
(3)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①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反应后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_____。
③装置末端的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16.(6分)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实验要成功,生成平稳二氧化碳流很重要,下列方法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得到平稳的二氧化碳流。
①把石灰石加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
②把稀盐酸缓缓加入盛有石灰石的试管中。
(3)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B或C)。收集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4)装置D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A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
(5)采用E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请结合上图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8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填“导热”、“导电”或“延展”)。
(2)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水及_______(填化学式),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B_______;F______。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反应ll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96%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结果保留至0.1)。
18.(8分)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化学性质活泼,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能力提升]:(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除了生成碳酸钠(Na2CO3)还生成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定量计算]:(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 + 2H2O = 4NaOH + O2↑,已知10克含杂质的过氧化钠放入16.6克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溶液的质量为25克.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克
②求10克含杂质的过氧化钠中过氧化钠的含量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9.(10分)如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2PO3F,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单氟磷酸钠分子中钠原子与氟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若牙膏中其他成分不含氟,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Na2PO3F的质量为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0.(12分)向盛有20.0克稀盐酸的烧杯中倒入5克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称得未溶物质质量为2.4克,试计算:
(1)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是_____克;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C
2、C
3、B
4、B
5、A
6、B
7、C
8、A
9、B
1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乳化 隔绝空气 压强减小 1:2 干冰
12、A 蒸馏 肥皂水 负 D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大或氧气不易溶于水而氢气难溶于水
13、2H Ne NO3- Fe2+ Al2O3
14、二氧化钌 4 AC 四 22 47.87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酒精灯 长颈漏斗 BD 3CO+Fe2O32Fe+3CO2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会发生爆炸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点燃尾气中的CO,防止污染空气
16、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位置 ② B 木条熄灭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排水法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延展 MgCl2 Cu和Fe Fe2O3 CuO Fe +CuSO4 = FeSO4 + Cu 2715.4
18、 1.6 78%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9、(1)2:1;(2)23:24;(3)2.1g
20、(1)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能和硫酸反应的只有锌,铜不反应,所以锌的质量=5.0g-2.4g=2.6g;
(2)设:2.6g锌反应消耗的HCl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为y,氢气的质量为z
x=2.92g;
y=5.44g;
z=0.08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答:(1)该黄铜中锌的质量2.6g;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4.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玄武区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