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宿豫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宿豫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性
D.验满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铜离子:3Ca2+
B.两个氢分子:2H2
C.氧化铁:FeO
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A.红磷
B.木炭
C.硫磺
D.铁丝
4.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是对我省杜康酒的赞美。“酒越陈越香醇”是指酒在存放过程中可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C4H8O2),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B.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未发生改变
D.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54.5%
5.近日,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用从甲烷气体中分裂出的碳原子“种”出了钻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钻石的成分是金刚石
B.钻石是由碳原子构成
C.钻石的结构如图所示
D.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6.对于人体,铁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B.铁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为26
C.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Fe+2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7.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把食盐放在右盘里,把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65.5g(1g以下用游码),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65.5gB.64.0gC.65.0gD.64.5g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颜色变化B.沉淀生成C.气体生成D.新物质生成
9.铁粉加入盛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亚铁
B.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和硝酸铜
C.滤渣里只有铜和银
D.滤渣里只有有铜和铁
10.文明柘城从我做起,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寻找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鼓励多乘坐公交倡导绿色出行
C.可向空气中洒水解决粉尘污染
D.用工业废水解决农业灌溉问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 +CO2+H2O=CaCO3↓+2HClO,次氯酸钠与此反应类似,试写出次氯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2.通过学习,我们对于水及水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1)自然界中的水几乎都属于混合物。
(2)有时我们在野外可以看见清激的山泉水,泉水虽清澈,它也不能直接饮用,因为有可能是硬水,我们可用_______________进行鉴别,在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对于“既浑浊又恶臭”的脏水,我们也可将其变成纯净物。其步骤主要有:①静置沉淀 ②加明矾 ③过滤 ④吸附 ⑤蒸馏,这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将其变为较纯净的水,在步骤②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③中,会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烧杯、________、玻璃棒,这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③后,所得液体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a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 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 滤纸破损
13.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油锅一旦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立即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翻,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泼灭
C 实验室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都要略向下倾斜
D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下列逃生措施:
①迅速坐电梯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其中正确的是(_____)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5)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变化Ⅰ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化学”),原因是_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
(2)第三个方框的物质属于_______(填序号: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氧化物)。
(3)变化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6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
(2)B操作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__________。
(3)C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D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E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6.(6分)根据图 1 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________。
(2)写出以纯净物为原料用装置A制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用 G 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NH3,氨气应从 ________口进(选“b”或“c”),若检验 NH3 是否集满,需将湿润的________色石蕊试纸放在 ____________管口。
(4)医用H2O2 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需要控制该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__(填装置序号)。
某学生利用烧杯、球形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等组成制取氢气的装置(如图 2),根据图2回答以下问题。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6)实验前,该装置 B 处应放的药品是 ____________。
(7)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只需回答一点)。
(8)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写出操作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8分)下面是小华同学和小组同学的学习过程:
(1)小华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图的知识整理,则性质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小组同学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氢气、水、铁这六种物质,以CO2为起点进行了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实现一步转化时花束就可以进行传递,使花束能从起点CO2传到E。已知位置A的物质具有毒性,请把上述除CO2以外的其余物质分别安排在A~E的位置上,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位置A和D的化学式A_____D_____。
②写出上图转化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道: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填序号):_____。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③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⑤上述循环体系中包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缓解困扰人类的什么难题?_____(写出1个即可)
18.(8分)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探究燃烧条件(B中盛木炭粉)
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
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
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
结论: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 ;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
结论: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②、 ③可知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炼铁原理( B中盛氧化铁粉末)
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一-氧化碳反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请按要求填空:
(1) 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气体作为反应物
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防止C中的溶液倒吸人B中
(3)为了回收利用一氧化碳,需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D处可连接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最为合理。
实验三、探究蔗糖的组成(B中盛蔗糖)
[查找资料]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产生葡萄糖( C6H12O6),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
[做出猜想]蔗糖的组成可能含有碳、氢元素或碳、氢、氧三种元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将实验一图C装置进行了一些改动, 用来探究蔗糖的组成。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再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加强热。
(1)观察到干冷的小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蔗糖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残留有黑色固体,经证明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拓展交流] (1)实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用定量方法准确测量出17.1g蔗糖与足量氧气反应后生成26.4g-二氧化碳及9.9g水,则蔗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据此可推测蔗糖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C6H5NO2
B C8H18O6
C C12H22O11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9.(10分)现有1000t含Fe2O380%的赤铁矿石(杂质中不含铁元素),试计算:
(1)该赤铁矿石含Fe2O3的质量是_____t;
(2)该赤铁矿石含铁元素的质量是_____t;
(3)理论上能得到含杂质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t(计算结果精确到0.1t)。
20.(12分)测定大理石含CaCO3的质量,取大理石样品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2)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D
2、B
3、C
4、B
5、C
6、B
7、D
8、D
9、A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2NaClO+CO2+H2O=Na2CO3 +2HClO
12、肥皂水 煮沸 吸附杂质,并使杂质沉降 铁架台(带铁圈) 漏斗 引流 c、d
13、隔绝空气(或氧气) D CD B Al2O3
14、物理 该过程中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而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① 2H2+O22H2O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炸裂瓶底(合理即可,下同) 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压破试管或折断导管或刺破手 引流 石蕊小干花喷水的部分变红 与未喷水的部分形成对比(或形成对照实验)
16、长颈漏斗 2 KMnO4K2MnO4 + MnO2 + O2↑ c 红 b 2 H2O2 2H2O + O2↑ C Zn + H2SO4 = ZnSO4 + H2↑ 锌粒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将B提起来或关闭止水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CO2+Ca(OH)2=CaCO3↓+H2O CO H2O Fe+H2SO4=FeSO4+H2↑(或铁和HCl,或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D 减缓温室效应(解决能源短缺)
18、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①②③ c 质量守恒定律 内壁有水珠出现 排尽空气,防止对氢元素、氧元素的探究产生影响 72:11 C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19、(1)800;(2)560;(3)608.7
20、4.4g;10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宿豫区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淮安区五校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如皋市南片区八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下列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