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docx、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科学而言,存在一种已经建立的框架,使得任何科学家都可以证明别人是错误的,而且能确保所有人都能够知道这一点。因此我觉得似乎是社会的混乱和人类的缺陷帮助了科学事业的存在与发展。
科学家有时也会犯错误,他们常会犯选择性观察的错误,因为他们有时过分主观,倾向于记住那些成功的经历而忽视了另外一些情况。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错误往往蕴含着正确的部分,或是能够激励其他人去发现真正正确的东西。弗雷德·霍伊尔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物理学家之一,他在恒星演化、宇宙学及其他许多问题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不少错误的古怪观点,以致观察人员与实验人员觉得必须去验证。尽管这些验证胜败交错,但几乎在每个问题上这些努力都将相应领域的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例如,他曾提出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来源于彗星,认为星际灰尘颗粒是些细菌。在论证或反驳其观点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丰富的和有意义的新知识,尽管最终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明这些特别的见解。
列出一些科学家犯错误的例子对科学家不无益处,揭去科学神秘的面纱将有助于启迪年轻的科学家。在历史上,即使是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曾犯过严重的错误。幸运的是,正因为科学事业是一种集体的事业,所以任何个人的影响和作用都不能超过集体。因此,即使那些最有才华的科学家犯了错误,这些错误也能被其他远不如他们的科学家发现并弥补。
不同的科学家有着不同的思考习惯,有一些可能更谨慎一些。如果科学家们不是彻头彻尾的教条主义者,而且各种新思想又都能够得到检验的话,那么,是不大可能对社会产生什么危害的。事实上,在这种提出思想和检验思想的过程中,科学将会产生显著的进步。在没有翔实的宇宙探测数据的条件下,我试图从一点点线索出发去了解遥远的世界,因而犯下了错误。而当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行星的探测数据时,就会发现许多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观点被新的事实推翻。
后现代主义者批评开普勒的天文学根源于他的中世纪的有关神论的宗教观,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被一种使他所属于的特权社会阶层永存的愿望驱使,或是出于证实他所提出的无神论的动机。如此种种,有些批评是正确的,而有些则失之偏颇。
但是,如果科学家们确实是审慎诚实的,而且其他具有不同观念和倾向的人又能够检验他们的工作,那么,他们在进行研究工作时带点个人的偏见和感情偏好又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肯定,没有人会争论说从保守的角度计算14和27的和不同于从自由的角度得到的结果,或者,一个函数的导数是它本身,这样的函数在北半球是指數函数,而在南半球却是另一个函数。数学也许会受到毁誉参半的评价,但不可否认它对于任何种族、文化、语言、宗教和意识形态都是同样正确的。
(摘编自卡尔·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科学,照亮黑暗的蜡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何科学家都可以证明别人是错误的,这是基于在科学领域已经建立起来的一种框架。
B.卡尔·萨根认为,正是社会的混乱和人类的缺陷,才帮助了科学事业的存在与发展。
C.科学家有时过分主观,记住成功经历而忽视另外一些情况,导致犯选择性观察的错误。
D.对前人观点的验证尽管胜败交错,但这一过程使研究人员获得 了丰富和有意义的新知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了多位科学家的例子证明,即使伟大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也曾犯过严重的错误。
B.文章提及弗雷德·霍伊尔,证明了对前人观点的验证,几乎都将相应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了。
C.科学事业是一种集体的事业,因而任何个人的影响和作用都不能超过集体的影响和作用。
D.获得的探测数据越多,就越容易发现、推翻原来错误的观点,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当我们抬头瞩目明亮的金星和赤红的火星,或是在望远镜里遥望木星的大红斑时,不由会觉得,它们美得简直让人窒息。然而,若我们有一天能够走近这些行星,一定会有完全相反的感受。在这些行星的表面,只有恶劣的大气环境和贫瘠的地面——甚至在木星这样的气态行星上,我们似乎连大气和地面的分界线都找不到。单调,是这些行星的共同特征。实际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是在太阳系外,绝大多数行星也都会是相似的模样。早期的地球大概也是如此,如今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换言之,各种各样的生灵,都依赖地球独特的环境生存。
面对此情此景,人们猜测,地球最初就好比一个大熔炉,不同的物质在合适的介质中不断碰撞,终于产生丰富的分子种类,提供生命起源最初的原料。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介质就是水。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以至于泰勒斯最初将它作为物质的唯一起源,泰勒斯并没有错得很离谱,对于地球而言,很多分子的起源确实有赖于水。
通常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几乎没有任何竞争的选项,人类以水作为标准物质设置了最通用的温度标定方式——在摄氏度的规定中,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零摄氏度,同时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平均切分100份,就可以得到每一摄氏度。和类似的物质相比,水在地球上保持液态的区间实在是大得出奇。其他一些分子,如甲烷分子(CH4),它从固态变成液态再到气态,只有21摄氏度的区间;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与三个氢原子构成,它的区间是44摄氏度;二氧化硫中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它的区间是56摄氏度……这些分子的元素组成都很简单,它们和水还有二氧化碳一样,都是地球形成初期的大气层中就已经存在的物质。
可见,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表上流淌的这些初始原料中,水分子维持液态的能力最强。得益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恰当的距离,这颗星球表面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保持在0-100摄氏度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地球上可以出现很大体量的水世界,它们不断地融合交汇,形成大大小小的系统——如今我们称之为江河湖海。尽管现代科学还不能完美地解释生命的起源过程,但是液态水的存在和能量的供给,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两大基础要素。直到地球上出现生命以后,才出现了更多液态区间很大的物质——乙醇,也就是酒精,它的液态区间将近200摄氏度,至于各类植物油,甚至普遍可以超过200摄氏度。只不过,如果没有最初的液态水,又何来生命,何来乙醇或油脂这样的分子呢?
如今,当我们从水龙头下接上一碗水时,或许并不会在意这碗水中的水分子,更难得去猜测除了水分子以外还有些什么物质。然而,这碗平平无奇的水,还有其中所谓的杂质,却书写了极不寻常的物质演化史。
当流经岩石之时,活跃的水分子会萃取出其中的矿物质,包括钠、钾、钙、镁以及氣、磷在内的各种元素离开岩石,转而在水中富集。这个过程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歇,雨水冲刷着世界各地的山体和土壤,然后带着这些矿物质,一路奔流到海,于是海水中的矿物质就越来越多。不只是岩石,地球早期大气层中的成分同样也会被水吸收,氨气与水的亲和力惊人,海水中因此拥有了大量的氮元素。不断喷发的火山不断释放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又为海水提供了丰富的硫元素和碳元素。总之,当水覆盖地表大部分面积之时,它其实早已成为“浓汤”,其中混合了各式各样的元素,其复杂程度远甚于我们从水龙头下接的这碗水。
(摘编自孙亚飞《给青少年讲物质科学》)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对于地球而言,很多分子的起源有赖于水,泰勒斯认为水是物质的唯一起源,作者对此表示赞同。
B.行星的表面只有恶劣的大气环境和贫瘠的地面,似乎连大气和地面的分界线都找不到,但当我们抬头瞩目时会感觉美得简直让人窒息。
C.水分子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维持液态的能力最强,所以地球上可以出现很大体量的水世界,它们不断融合交汇,形成江河湖海。
D.从水龙头接的一碗水看似普通平常,其实当它混合了各种元素并覆盖地表大部分面积时,水已经历了极不寻常的物质演化史。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绝大多数行星表面的共同特征是单调,唯独地球却因其独特的环境滋养各种各样的生灵,到处生机勃勃。
B.为了说明很多分子起源于水,作者将甲烷分子、氨分子等与水相比,证明水分子维持液态的能力最强。
C.第四段指出酒精和各类植物油的液态区间在200摄氏度左右,是为了证明生命的起源不,只是水。
D.地球表面温度大部分时间里可以保持在0—100°之间,主要取决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恰当的距离。
6.为什么“水是生命的起源”,请根据本文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夏天里的水袖 宋晓斌
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看到了那个二夹弦剧团的身影。有不少人正从一辆货卡上卸下巨大的木箱,这个来自山东菏泽的一个县剧团,落脚在黄河故道的南岸、植物园旁简陋的露天剧场里。
我扶着祖父,比别人更早地走进露天剧场,这是我第一次在剧场里看二夹弦,这个剧种的名字和它的曲调都是如此别致。我陪着祖父在那个露天剧场里看过好多戏,豫剧、曲剧、越调、四平调、柳琴戏,但没有一场能超越那场二夹弦给我的记忆深刻。
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剧场,嘈杂的人语中,我能听见从舞台的帷幕里传出的断断续续的乐音,乐师们在调试着乐器,乐音的细碎是如此诱人。
一个年轻的女演员上场了。她的水袖那样的长,戏衣也有些宽大,身体与戏服之间似乎塞着拘谨与羞怯,这个演员似乎是第一次登台,连我也能看出来,舞台经验的匮乏使她的身体和嗓音都在耀眼的灯光下轻微颤动。
戏是让人“听”的。祖父曾这样对我说。祖父的确是在“听”, 剧场里所有的人都没有他那样痴迷于“听”。祖父的眼疾很严重,明亮的舞台在他眼前仍是一片朦胧的昏黄。舞台上这个年轻的闺门旦是那么柔弱,在台下无数目光的压逼下,她犹如大雨里的一只飞蛾,总让人担心会被某种事物,比如被紧张、怯弱击垮,她能挺过来吗?
戏台下的祖父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专注,他先是以一种僵硬的面孔面对色彩斑斓的舞台,我知道他几乎什么也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是月色下黄蒙蒙的亮光。他面部肌肉时而紧张地抽动一下,时而又松弛出一个宽宥的笑。
这舞台就是她一生的宿命,她逃避不了,也无处可逃。注定要承受那么多的审视与挑剔,而后是适应,最后是将所有的审视与挑剔都藐视成一片虚无。祖父在我身边这样说。如水似波的月光让舞台上的闺门旦沉静下来,抑或舞台下那些仰望着她的善意与宽容的面孔渐渐溶解了她的拘谨,她最初涣散与迷乱的眼神有了神韵,身段由最初的僵硬渐渐变得丰盈与曼妙。
她的表演里渐渐展现出韧性,紧张和怯弱被她抛出去的水袖一点一点慢慢甩远了。她的眉目开始变得轻盈,嗓音由紧涩变得舒朗,她如一朵花在舞台上逐渐绽放。一颦一笑有了自信的影子。夜色中,她渐渐带给人一种别致的新鲜,她的音城相当宽,独具韵味的音质如流动在荷叶上的水滴、融化的蜡烛般绵软顺滑,细腻与温润的质地是她音色里最动人的部分。
祖父听得那样入迷,仿佛忘了周围的世界,完全沉浸在二夹弦独有的韵味里——它的每一句唱词后面都绵延着悠长的余音,时而尖细,时而转换成为更为深沉的鼻音,它醇厚、婉转,像抿下去的一口老酒,一缕余香仍在人的心头氛氲。
二夹弦,品的就是这个味道。祖父在我身边如释重负地这样说,他将紧紧攒住我的手从黑暗中抽回,手心潮湿得如被雨淋。不是因为天热,是缘于紧张与担忧。祖父对这出戏、对这个二夹弦剧团表现出的异常热情和关注,让我隐约感到,祖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戏迷,他与台上这些演员们肯定有一种秘而不宣的关联。
戏终人散。我们并没有像其他观众一样走出剧场,祖父依然显得意犹未尽。他让我引领着他,穿过昏暗的水泥座位,摸索着走向露天剧场的后台。
剧场的后台成了那部戏的余韵,我第一次深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里,五颜六色的油彩,幽暗的穿衣镜,乐器盒子上破旧的绸面,满架稍显凌乱的戏衣,来回走动着还没有卸妆的演员,他们有的穿着戏衣,捧着茶杯在咕咚咕咚喝水,一面有裂纹的镜子里映出一只竖在夏夜里的冰棍和不停吸吮着的舌头,乐师坐在装戏服的木柜边小心收起乐器,那个刚谢完幕的女演员就站在大落地扇前,飞旋的气流几乎要把她浸透了汗水的裙袂吹飞。我身边满是被风扇扰动起来的汗味、烟草味,和红色、水绿色、绛色戏衣里浮动着的绵软的暗香。
几个演员在情绪饱满地跟祖父说话,仿佛多年不见的老友。我不清楚,祖父为何跟他们如此熟稔,他们在相互探讨着这场戏,交流着剧情和演出的效果。我突兀地置身在一个陌生的空间里,被闷热和疲倦突然间击中了。我拉了拉祖父的衣襟,提醒祖父应该与他们告别,与那场戏和那个夜晚做最后的告别。
那是一个奇妙的夜晚。一个曲调别致的小剧种,一个鲜为人知的剧团,他们沉积在时光的深处,被人清晰或模糊地记着,抑或早已被人和时间遗忘。在后来那么长的时光里,我再也没有在那个剧场里听过二夹弦,似乎他们就来了那么一次,抑或他们在第二年的初夏又来的时候,我已在一个遥远城市里上着大学。
那座曾经每晚都拥挤喧嚣、人头攒动的露天剧场,早已从世界上消逝,被拆得了无痕迹。这座城市里,几乎整个老城区因高铁的建设而被夷为一片平地,它像一个时光的容器,盛着时间,盛着月光,被老人回忆,被从岁月之河流淌出来的记忆缅怀。它像遗落在时光隧道里的一叶扁舟,在我记忆之河里随波漾。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F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闺门旦,指戏曲中未出阁的闺女少女,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形象,有别于正旦,《窦娥冤》中的窦娥属于正旦。
B.祖父“听”戏时面部表情很丰富,时而紧张地抽动一下,时而又松弛出一个宽宥的笑,这些表情是祖父看戏时的心理变化。
C.年轻的女演员“独具韵味的音质如流动在荷叶上的水滴、融化的蜡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她唱得绵软顺滑。
D.戏散场后,眼疾严重的祖父让我领着他走到后台,与演员们热情地交流剧情和演出效果,表明祖父一向喜欢这部戏和这个剧团。
8.文本开头提到“但没有一场能超越那场二夹弦给我的记忆深刻”,为什么那场二夹弦给作者留下深刻的记忆?请结合原文分析。(6分)
9.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中君曰:“君有将乎? ”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贏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贏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瘺也;呜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愿有问君而恐固。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春申君曰:“先生过矣,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 ”春中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终言之。君之贤实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
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伫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厄于州部,掘穴穷巷,沈污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拔仆也,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中阪A迁延B负辕C不能D上E伯乐F遭之G下车H攀而哭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B.引,即拉弓,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赵使者蔺相如”的“引”意思不同。
C.春申君,即楚相国黄歇。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并称战国“四君子”。
D.请,即请求,请对方做某事。与成语“投笔请缨”“不情之请”的“请”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得知春申君要派临武君担任抗拒秦国的大将时,魏加便以惊弓之鸟的故事为喻,说明即使打过胜仗的临武君也可能一触即溃。
B.汗明等候三月得以见到春申君与他交谈,汗明托尧假舜,说明圣尧贤舜三年方得以相知,春申君于是对他礼待有加,五日一见。
C.汗明以良马遇伯乐的故事向春申君阐明一个道理: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还要理解和珍惜人才。
D.从“候问三月”到“五日一见”,汗明一步步接近春申君,都是为了向春申君推荐自己,希望能在春申君的帮助下施展才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2)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贏以虚发而下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感遇三十八首① (其三十五)
陈子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②。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③。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亡祸,磨灭成尘埃。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第一次出征边塞时,诗人目睹了西北边塞形势,向武则天呈上书表,揭露边塞上“主将不选,士卒不练”“故临阵对寇,未尝不先自溃散,遂使夷狄乘利”等实情,发出了“匈奴不灭,中国未可安卧”的慨叹。②蒿莱,喻指民闻、草野。③丁零塞、单于台,皆指北方边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两句表现自己的胸怀志向和行动,“拔”“起”极具动感,显示出诗人的勃勃英姿。
B.五、六句中“西驰”“北上”互文,勾勒出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富于牺牲精神的英雄身影。
C.诗人通过书写自己从军所见,委婉含蓄地表达志向,寓意深远,针对性极强,具有现实意义。
D.本诗叙事、抒怀、议论相结合,语言朴实无华,风格刚健有力,堪称边塞诗的佳作。
15.前人评此诗“慷慨沉郁”,你从诗歌中读出了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 , ”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莫存非分之想。
(2)杜鹃,又名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如白居易《琵琶行》和李白《蜀道难》分别有“ ”和“ ”。
(3)班主任发现小明最近学习动力不足,情绪低落,成绩下滑,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鼓励他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17.下列句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
B.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祖父给翠翠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箪城。”
D.我们举办了诗词大会,参赛的同学们准备充分,热情高涨,展现了良好的诗词底蕴。
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因为海岛挡住了它的转动,它不断冲击着岛屿。它更兴奋,更用劲了。”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分 )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手机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交友的模式,但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生活便捷的同时,① 。夜间关灯看手机,手机屏幕光亮和周围环境光差异明显,更容易造成视
疲劳,引起干眼症。② ,眼表包括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泪膜组织,关灯看手机极大可能会影响泪膜的稳定以及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关灯看手机反复地干眼,还会出现我们的眼睛角膜干燥、结膜充血等情况,角膜干燥、结膜充血使得角膜上皮产生脱落,角膜上皮脱落就好比皮肤表层被擦伤了一样,虽然很快就能自行复原,但是角膜上皮脱落和皮肤表层擦伤会造成烧灼感、刺痛等,破坏眼表正常结构。
睡前一到两个小时应该停止使用电子屏幕,以减少蓝光暴露造成入睡困难的影响。③ ? 因为夜间看手机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可能会使得大脑以为现在是白天,
从而停止产生褪黑激素(睡眠激素),这也是夜间看手机越来越清醒的原因。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95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在刚刚落幕的“两个亚运”中,智能技术与竞技体育交相辉映,自主创新与时代发展携手共进。科技自立自强的背后,归根到底是创新的驱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任正非说,不要盲目创新,因为盲目创新会分散公司的投资与力量。非主航道的业务,还是要认真向成功的公司学习。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pdf、陕西省宝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