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巫山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巫山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共存物、过氧化氢、氮气B.二氧化锰、酒精、水银
C.洁净的空气、干冰、液态氧D.食盐、铁钉、石灰石
2.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B.氮C.碳D.氢
4.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木炭用作燃料
C.铜用作导线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5.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6. “墙内开花墙外香”,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
C.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B.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变成液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10.已知:①2Na+Cl2 2NaCl ②2Mg+CO22MgO+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CO2不适合于所有可燃物燃烧的灭火
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D.反应①②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11.如图A、B、C是三个与磷燃烧有关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实验二中,既可利用玻璃管引燃红磷,又可用气球缓冲瓶内压力
C.实验三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②③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实验三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①②对比说明两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12.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C.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生成盐和水的变化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3.我国已经立法规定“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O2B.H2OC.SO2D.CO2
14.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棉线织布C.冶炼金属D.烧制陶瓷
15.物质M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B.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继续蒸发2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为5g
D.最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下列A—E为气体发生装置,F—G为气体收集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选用B作为该反应发生装置时,为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选填“a”、“b”或“c”)。
(3)用装置C制气体时,液体药品要加到使仪器②的下端形成液封,目的是___________。
(4)H2O2溶液加入MnO2中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较快,发生装置适宜选择_________(填字母)。
(5)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使反应停止的便捷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6)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①实验室也是用调节旋钮后制氧气的B装置制氨气,由此可推知,制氨气的反应物是_______态的,且反应需要在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发生。
②收集氨气只能用G装置而不能用F装置,说明氨气________。用G装置收集时,氨气应从_______(填“m”或“n”)导管口进入,理由是________。
1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伸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需要对该装置进行的改动是_____。
(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_____时开始收集。
(4)若用D装置收集一瓶某气体,则该气体不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CO2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氢气、点燃氢气,并收集氢气燃烧后的产物。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为了实验安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为便于收集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液珠,可在②处添加_____(填仪器名称);要使制取氢气的反应停止,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是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和上图提供的信息可知,此实验中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除了水之外还有_____。
(6)已知该实验状态时,氢气的密度为0.09gL,求至少需要多少升氢气燃烧才可以生成4.05g水。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19.用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1)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
(2)通过什么现象能验证(1)题中的燃烧条件?_____。
(3)烧杯中水的作用是_____。
(4)请指出图中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8分)化学兴趣小组欲用石灰石(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21.(8分)在进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前,化学老师预计本次实验共需要收集45瓶氧气,通过计算得知:这些氧气的总质量约是16g。请计算要想制取足够的氧气,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克高锰酸钾? _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2.(9分)氮化铝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新型陶瓷材料,下图是工业上用高纯铝粉和氮气制备氮化铝的工艺流程,请回答:
(1)NH4Cl作为添加剂,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可促进铝的氮化,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在高温条件下,铝粉和氮气在氮化炉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反应前先通N2,目的是____。
(3)上左图是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合成产物XRD图谱,_____℃时,产物中AlN纯度最高。上右图是不同保温时间下合成产物中的含氮量,可以推断最佳保温时长为____小时,理由是____。
(4)某温度下,某一时段后,产物中的含氮量为28%,则产物中AlN的质量分数是___。
23.(10分)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______;
方案二:根据如图2装置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CO气体应由______(填a“或“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①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②________
方案三:测定某钙片(主要成分CaCO3)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3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1)小明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______
(2)该实验中,如果装置中不加固态干燥剂(干燥剂的作用:吸水但不吸二氧化碳),则最终所算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C
2、C
3、A
4、C
5、C
6、B
7、D
8、C
9、A
10、D
11、C
12、B
13、B
14、B
15、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锥形瓶 a 防止气体逸出 D 注射器活塞向下拉 固 加热 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n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从n口入
17、酒精灯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连续且均匀冒出的气泡 ab
18、长颈漏斗 Zn+2HCl==ZnCl2+H2↑ 验纯 漏斗 关闭活塞 H2O2 5L
19、温度达到着火点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叙述合理且将二者都答出来才得分) 两支试管口没有堵橡胶塞或系上气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1)4.4(2)7.3%
21、158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2、NH4ClNH3↑+ HCl↑ 2Al + N22AlN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铝粉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杂质) 1000 3 保温3小时后,合成产物中含氮量不会再明显增加(或变化不大),继续保温,浪费能量 82%
23、 一氧化碳没有完全反应,同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 通过观察两种气体的气泡数量可以判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37.5% 偏大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区名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涪陵区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秀山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氯酸钾可用于制备火箭燃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