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统编版 初中历史 九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236548/0-17054844102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练】统编版 初中历史 九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236548/0-17054844103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练】统编版 初中历史 九年级下册 同步练习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练习(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236548/0-17054844103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测试题
展开知识点1 新经济政策
1.(2022山东郯城二模)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一年后,列宁解决老农问题的办法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征收粮食税
C.实行按劳分配制 D.粮食可自由支配
2.【历史解释】【新独家原创】列宁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交纳了这样多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激化了国内矛盾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缓解了国内危机 D.发展了商品经济
知识点2 苏联的工业化
3.(2022陕西中考)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
A.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C.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4.(2023山东济南期末)如图是苏联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示意图。以下对此图的解读合理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经济结构平衡发展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国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知识点3 农业集体化
5. (2021江苏南京中考改编)“初期的强制措施给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粮食总产量在1931—1932年出现下降,经历1933—1937年的增长,在1937年达到俄国历史上的最高点。从1938年又开始下降,1940年的总产量比1928年仅有10%的增长。”材料体现的是( )
A.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与意义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C.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与效果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成效
知识点4 苏联模式
6.(2023山东东营中考)确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的事件是( )
A.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
B.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C.1936年新宪法公布
D.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7.(2023山东长清二模)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这段话强调了( )
A.斯大林的功绩 B.苏联的军事实力
C.苏联的建设成就 D.苏联模式的两面性
能力提升全练
8.(2023山东济宁中考改编,20,★☆☆)“面对经济瘫痪,1921年春天,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反的政策。新的政策……允许农民以自由市场价格出售他们的剩余产品。”材料中的“他”是指( )
A.列宁 B.斯大林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9.(2023山东李沧二模,37,★★☆)1921年列宁强调,“目前俄共在经济方面的基本任务,就是领导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工作: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系统的、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下列内容与此相符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加速苏联工业化建设
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10.【历史解释】(2023湖北武汉中考,27,★★☆)下图是某同学学习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笔记,可见该政策的实施,苏维埃俄国( )
A.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 B.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11.(2023安徽中考,15,★★☆)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制约了产业转型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突破了发展困境 D.遵循了经济规律
史料拓展全练
主题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2.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选集》(第四卷)
史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政策。
——摘编自《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
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史料二中提到的“列宁的政策”是指哪一政策?结合所学,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素养探究全练
13.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给世人留下许多经验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解释 新政策】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围攻”所采取的政策并简述这一政策的内容。
【历史解释 工业化】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
——摘编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
文件汇编(第二个五年计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工业化之路”的主要措施及成就。
【唯物史观 新模式】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式”经济模式存在的弊端。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由材料时间信息“1920年”可知,一年后指的是1921年。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B。
2.C 根据材料信息“粮食税”“农民暴动……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缓解了国内危机,故选C。
3.D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显著。
4.C 观察示意图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重工业增长达到143%,而“二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增长为139%,这说明苏联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均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
5.C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集体化就是将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导致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6.C 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选C。
7.D 题干“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反映了苏联模式促进了苏联经济、军事的快速发展;题干“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说明苏联模式成为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因此这段话强调了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和弊端。故选D。
能力提升全练
8.A 据所学可知,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故选A。
9.C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故选C。
10.D 据所学可知,材料与消灭了外国的干涉势力无关,排除A;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革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B;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是在1937年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以后,排除C。故选D。
11.A 据材料“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集约化轨道”可知,苏联模式制约了产业转型。故选A。
史料拓展全练
12.新经济政策。改变:由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直接过渡;由计划和市场并行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 第一小问据史料一“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可知,“列宁的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考查“变化”,回答“由……到……”,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素养探究全练
13.(1)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2)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影响了苏联的发展;等。
解析 (1)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及其内容,抓住关键词“1921年”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据材料二数据可知,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有关。(3)本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分层概括即可。据材料三“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式”经济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据材料三“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付出代价”可知,“苏联式”经济模式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据材料三“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可知,“苏联式”经济模式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影响了苏联的发展;等。
措施
作用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迅速缓解了危机
③巩固了工农联盟
④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引入外资,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
产值
5
3
2
2
1
机器
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
10
7
4
3
2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精品课堂检测,共9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优秀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认为,【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精品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史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