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240633/0-17054880352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240633/0-17054880353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240633/0-17054880353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生日》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
展开课题
栽蒜苗(一)
学习
目标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能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
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体会和理解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量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导入
1.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展示半个月以前亲手栽的蒜苗。
教师提问:14天前我们栽的蒜苗生长得如何呢?你们做记录了吗?
课件出示:
再问: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观察记录和方法。
二、教师谈话: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
学生彼此之间交流各自蒜苗14天的生长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指名回答。
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一些实践活动,在教材中纳入一些活动性的课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有益的。
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可以获得同步发展。
讲授新课
一、学习新课。
1、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陈述:你我们将每个人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可是应该如何整理数据?
先自己思考一下,再把你的过程说给本小组的同学听。派一个代表分享你们的结论。
课件出示:
2、教师提问:统计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情况有点麻烦,所以我们来记录下蒜苗14天后的高度。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谁想汇报蒜苗第15天生长的高度?
3、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你能尝试着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吗?
课件出示:
教师陈述: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当格子不够用时,我们可以增加格子,但是数据太大时,这不是最理想的方法。我们可以用1格子代表2个单位或3个单位。
4、教师提问
提问:我们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不光要会画图,还要会看图,通过刚刚整理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5、课件出示:
教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很强,下面请同学们尝试着做一做这个问题。
5、巩固新知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统计蒜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共同归纳:
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可以竖着画,也可以横着画。如果直条较长,且图中直条相差较大就可以横画。横着画时横轴上要写清数量、单位。
2、出现格子不够的情况下,1格需要表示2个或多个单位。
二、课堂练习。
1、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2、2012年某城市3月至8月月平均降水情况如下表。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
(1)上图中的1个 代表多少毫米的降水量?
(2)完成上图。
3、先完成条形统计图,再与同伴交流。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
页4图1中制成统计图。
拓展提高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是喜欢吃茄子的4倍,喜欢吃白菜的有多少人?
(2)完成统计图。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3、看下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 是多少毫米?
(2) 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
4、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六年级某班学生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图
(1) 哪个次数段的人数最多?
(2) 哪个次数段的人数最少?
(3) 跳119次以上的有多少人?
(4) 不满70次的有多少人?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展示汇报。
学生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剖析理由。
学生根据各自蒜苗第15天生长的高度回答。
同学们展示各自整理的上表
学生兴趣盎然地拿笔画统计图。
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
根据讨论结果,学生自己完善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让学生上黑板演示。
指名让学生板演过程,下面的同学自己在本子上解答,最后根据两名同学的板演情况集体订正。
学生之间讨论,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归纳问题。
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讲解。
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指名让学生板演过程,下面的同学自己在本子上解答.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讲解。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最后根据两名同学的板演情况集体订正,集体纠错讲解。
学生独立试做。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讲解。
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指名让学生板演过程,下面的同学自己在本子上解答.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讲解。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的信心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发现、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全方位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形成牢固的知识网。
这一环节在解决矛盾冲破中建构知识网,在对比发现中拓展学生思维。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通过讨论总结出课堂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与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与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后作业
配套练习完成
课堂小结
1、条形统计图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在绘制统计图时,要写清标题,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对象,确定纵轴1格所代表的单位,并注意直条间的间隔。
2、学会绘制“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
板书设计
栽蒜苗(一)
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可以表示1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还可以表示2个或多个单位。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教师谈话,拓展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共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仔细读图,深入探究,实际应用,理解方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