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2021年1月10日,当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黎明,居民纷纷涌向开阔的地方迎接太阳的升起,日照时间不到27分钟。当太阳出现在地平线时,一位细心的居民看了下自己的腕表,记下了这一时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这位细心的居民记下的时刻是( )
A. 11:47B. 12:48C. 12:35D. 12:48
2. 摩尔曼斯克市冬半年极夜持续的时间大约为( )
A. 20天B. 30天C. 40天D. 50天
【答案】1. C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日照时间不到27分钟”,按日照时间26分钟计算,当地时间11:47太阳升起,又因“摩尔曼斯克市(69°N,33°E)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33°E与45°E之间相差12°,时间相差48分钟,故当太阳刚刚升起时,这位细心的居民的腕表时刻为12:35。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1月10日,当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黎明”,摩尔曼斯克市极夜结束的日期为1月10日,约为北半球冬至日后的第19天,则极夜开始为冬至日前的第19天。由此得出,摩尔曼斯克市极夜持续时间大约为40天。C正确。故选C。
【点睛】莫斯科时间是俄罗斯莫斯科市、俄罗斯西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圣彼得堡所采用的时区。“1月10日,当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次黎明”说明当地极夜结束。
石冰川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蠕动的冰岩混合体,表面覆盖有隔热性较好的岩石碎块。其最低海拔下限与区域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下限相一致,是典型的冰缘地貌。四川西部的大雪山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其石冰川分布存在坡向差异。下图示意大雪山各坡向石冰川前缘的最低海拔下限。完成下面小题。
3. 石冰川中的岩石碎块( )
A. 分选性好B. 磨圆度好
C. 多为流水搬运堆积D. 多为基岩风化崩解
4. 大雪山南北坡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存在较大差异,是因为北坡( )
A. 降水较多B. 气温较低C. 坡度较陡D. 风力较大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石冰川分布区海拔高,冻融作用强烈,其裸露的基岩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逐渐崩解,形成大小不一的岩石碎块,分选性差,A错误,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体组成的混合体,岩石碎块棱角磨圆度相对较弱,棱角不分明,B错误;构成石冰川的岩石碎块主要是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移动,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由材料可得,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下限与区域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下限相一致,气温越低,其海拔下限越低,因此大雪山不同坡向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下限的主导因素是温度,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下限更低,B正确;而降水、坡度和风力对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的影响相对较小,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降水因素: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千湖沙漠”由众多4~8米高的白色沙丘和2~5米深的蓝色湖泊组成,雨季一过,湖水水位以每月1米的速度下降。沙丘沙源主要是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左图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右图示意圣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千湖沙漠”雨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压控制B. 东南信风影响C. 暖流增温增湿D. 飓风频繁登陆
6. 观赏“千湖沙漠”沙丘与湖泊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
A. 3~4月B. 6~7月C. 9~10月D. 11~12月
7. “千湖沙漠”的沙源主要来自( )
A. a河B. b河C. c河D. d河
【答案】5. A 6. B 7.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6-7月份雨季还未结束,湖水水位较高,晴朗天气多,因此是最佳的观赏季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千湖沙漠的傻子主要来自于b河,相对于其他河流,b河水系发达,流经地区人类活动频繁,且流域面积较大,泥沙来源较广,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亚马孙有着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主要原因是喇叭状的地形向大西洋敞开,最大限度地接纳东北信风带来的大西洋的水汽,加上洋流的作用,降水多。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该气候类型( )
A. 气温逐月升高B. 气温季节变化小
C. 9~12月降水最多D. 降水季节变化小
9. 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可能是( )
A. 9~12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9~12月西风带控制
C. 5~8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 5~8月东北信风控制
10. 该图示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布在我国省区( )
A 琼B. 川C. 冀D. 辽
【答案】8. B 9. C 10.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图中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气温累计曲线呈倾斜直线,逐月增加值接近,说明气温较稳定,气温季节变化小,A错误,B正确;9~12月降水量累计曲线呈水平直线,逐月增加值为0,降水少,C错误;5~8月降水量累计值增长较快,降水多,9月~次年4月降水量累计值均为0,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读图分析,9~12月降水量累计曲线呈水平直线,逐月增加值为0,降水少,AB错误;5~8月降水累计值增长较快,降水多,该地年降水总量超过2000mm,根据各月温度均匀,累计总量达到350℃,可计算得月平均气温约为29℃,因此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5~8月降水多的原因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成西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C正确,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由小题2分析可知,该图示代表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在我国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省区,海南(简称琼)属于热带季风气候,A正确;四川(简称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河北(简称冀),辽宁(简称辽)为温带季风气候,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候类型成因: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2)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受单一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1)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2)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3)地中海气候—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3、受季风影响的气候:(1)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替控制)。
读某大洋环流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图判断,该大洋可能位于( )
A.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B. 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
C. 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D. 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
12. 图中最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3. 下列与图中大渔场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 寒、暖流交汇B. 东南信风
C. 上升流D. 营养物质上涌
【答案】11. B 12. A 13. A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海区以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属于中低纬度,CD错误;位于中低纬度海区,且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可判断为南半球,可能为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B正确,A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该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①处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流,海底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渔业资源丰富,易形成大渔场,A正确;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暖流,④为西风漂流,都不易形成渔场,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而图中洋流位于南半球,无寒、暖流交汇,因此寒、暖流交汇与图中大渔场形成无关,A符合题意;该图中渔场是在东南信风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而形成的渔场,与东南信风、上升流、营养物质上涌有关,BCD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渔场形成的条件: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饵料丰富;上升补偿流使海水上泛,将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河流入海口处,河流从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大陆架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丰富;岛屿众多,利于鱼类栖息和繁殖。
下图为2022年武汉各地樱花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其他地方相比,影响甲地樱花初花期不同的因素最可能是( )
A. 城区B. 地形C. 洋流D. 纬度
15. 甲地的樱花观赏时间特点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 垂直分异规律C.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樱花初花期为3月下旬,晚于其他三地,最可能是因为甲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升温较慢,B正确;四地均位于城区,由此引起的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武汉市并不位于沿海地区,不受洋流影响,C错误;四地纬度基本相同,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甲地樱花观赏时间较其他三地晚是由局地性的地形因素导致的,因此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纬度地带性主要表现为热量差异引起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变化,A错误;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高山地区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B错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水分差异引起的沿海到内陆的变化,C错误。故选D。
【点睛】地方性分异是中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北京(40°N)某校地理组与国外两所联谊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存。下图是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以及乙、丙两所学校该日地方时9:00-15:00期间同一高度旗杆影长及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次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此日过后,北京昼夜长短的变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3)甲校位于丙校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4)若三校利用白昼进行信息交流,最适宜的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
A. 6-8时B. 12-13时C. 16-17时D. 20-21时
(5)在右上图中,作出甲校此日当地时间9:00-15:00旗杆顶端的影子轨迹。
【答案】(1) ①. 丙 ②. 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北京时间12时
(2) ①. 23.5°(23°26') S ②. 昼渐长,夜渐短 (3)西南 (4)C
(5)如图(采分点:一是曲线开口向下;二是曲线顶部在中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甲、乙、丙三条曲线中,表示北京某校的是丙,判断的依据是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
【小问2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日丙(北京)正午太阳高度为26.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纬差计算可得,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是23.5°(23°26' )S,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京昼夜长短的变法趋势是昼渐长,夜渐短。
【小问3详解】
丙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时,甲正午太阳高度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23时,说明丙在东,甲在西。甲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影长为零,说明甲在南回归线,丙地为北京,可知甲在丙之南。综合以上分析甲校位于丙校的西南方向。
【小问4详解】
由“某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图”可知,三所学校所在地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的交集部分,即为三校皆为白昼的时间段。所以若三校利用白昼时间进行信息交流,最适宜的时间段约为北京时间16-17时。
【小问5详解】
甲校此日当地时间9:00-15:00旗杆顶端的影子轨迹如图(注意:曲线开口向下且曲线顶部在中心)。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12大岛,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西南海岸多峡湾地貌,峡湾内多瀑布。南岛农业以牧业为主,粮食需要从他国进口。图1示意南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图2示意峡湾地貌形成过程。
(1)描述南阿尔卑斯山的地形特征。
(2)说明西南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3)从地貌的角度解释西南海岸峡湾内多瀑布的原因。
【答案】(1)海拔较高(1500米以上);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较陡峭,东南坡较和缓;冰川地貌广布。
(2)在冰期,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水从谷地下游入侵,形成峡湾。
(3)峡谷两岸多悬崖峭壁,河水跌落,形成众多瀑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西兰为区域设置试题,涉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地貌形成过程及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分析,主要从山脉的海拔、走向、分布,地势特点,海岸线以及特殊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示可知,南阿尔卑斯山多在1500米以上,海拔较高;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较陡峭,东南坡较和缓;由图可知该地冰川地貌广布。
【小问2详解】
根据图2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冰期时,西南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小问3详解】
瀑布的形成通常需要两个条件:其一,需要有河流发育,其二,地势要有落差。结合图示可知,新西兰南岛西南部海岸地势落差较大,且有河流发育,峡谷两岸多悬崖峭壁,因此形成众多瀑布。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奈是水危机严重的城市。作为印度的第四大城市,金奈建于海滩上,沿海岸延伸约15千米,最高点海拔仅7米,面积130平方千米。1901年仅有51万人口,2019年达到1064万人,由于城市建设的扩张,金奈的湿地数目已经由650下降到27个。下左图为印度半岛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为金奈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1)推测金奈10—12月降水较多主要原因。
(2)指出金奈水危机在自然灾害方面的表现,并说明原因。
(3)结合金奈水危机的时空特点,说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1)西南季风背风坡,6到9月降水少,10—12月盛行东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
(2)自然灾害:干旱、洪涝。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再加上海拔低,人口数量大,需水量大,导致旱季出现旱灾,雨季易出现洪涝。
(3)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增加人工湿地和植物面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金奈是水危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自然灾害及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金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根据印度地形可知金奈西南侧海拔高,阻挡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6到9月降水少;金奈东北侧对应海洋,东北季风可以带来大量水汽,10—12月降水较多。
【小问2详解】
当金奈盛行东北风时,降水多,再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洪涝灾害;当地夏季西南季风对金奈影响小,降水少,出现干旱,当地人口增长快,工业、农业、生活需水量大,进一步加剧干旱。
小问3详解】
运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监测;修建水库,削峰补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增加人工湿地和植物面积,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城市建设渗水砖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雨林地区多雾,80%的雾发生于旱季。近年来,西双版纳雨林面积锐减,雾日减少。西双版纳是亚洲象在中国的唯一栖息地,被称为“断鼻家族”的北上象群于2020年3月离开西双版纳,于2021年6月抵达昆明市境内。左图为北上亚洲象迁移路线图,右图为西双版纳雨林的垂直结构。
(1)指出象群北上迁移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2)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
(3)推测西双版纳雾日减少对雨林内部气候的影响。
【答案】(1)地形(山地)阻挡;地质灾害多发(滑坡、泥石流等);河流阻隔;暴雨山洪影响。
(2)雨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江河众多,水汽充足;群山环绕,风速较小;旱季多晴天,夜间气温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3)雾日减少,雨林内部(灌木、草本区)日照时间增加;水汽减少,气候更干燥;白天温度升高,夜间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双版纳为材料,主要涉及区域地理特征、雾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西双版纳位于横断山脉南端,象群北上迁移过程中会受到地形(山地)的阻挡;山区地形崎岖,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里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受到河流阻隔;暴雨时容易受山洪影响。
【小问2详解】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这里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山河相间,江河众多,水汽充足;群山环绕,风速较小,雾形成之后不易被吹散;旱季时多晴天,夜间气温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有利于雾的凝结等。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