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1. 下列生物全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大肠杆菌、蘑菇、眼虫B. 草履虫、立克次氏体、支原体
C. 酵母菌、发菜、蓝藻D. 念珠藻、衣原体、大肠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蘑菇是一种真菌,眼虫是原生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支原体、立克次氏体都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念珠藻、衣原体、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2.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 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 若乙图中的细胞正沿着视野边缘顺时针移动,实际中细胞也在顺时针移动
D. 若a与d的放大倍数相差4倍,则整个视野中细胞的数目也相差4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分析乙图:图乙是甲图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
【详解】A、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错误;
B、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B错误;
C、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若乙图中的细胞正沿着视野边缘顺时针移动,实际中细胞也在顺时针移动,C正确;
D、若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a与d的放大倍数相差4倍,则d视野中的细胞数理论上是a视野的16倍,D错误。
故选C。
【点睛】
3. 下列各组元素全部都是微量元素的是( )
A. Na K Cl S OB. Mn Fe Zn Cu
C. Mg M P ZnD. M Ca Cu Mg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Na、K、Cl、S、O全部是大量元素,A错误;.
B、Mn、Fe、Zn、Cu全部是微量元素,B正确;
C、Mg、P是大量元素,M、Zn是微量元素,C错误;
D、Ca、Mg是大量元素,M、Cu是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4. 细胞内存在一类物质,能参与催化、运输、防御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这类物质属于( )
A. 脂质B. 蛋白质C. 核酸D. 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如作为酶参与催化作用,载体蛋白具有运输作用,抗体具有防御作用,胰岛素等蛋白质类激素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胡萝卜不适宜用做还原糖的检测材料是因为其含有的果糖不属于还原糖
B.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颗粒需用显微镜
C. 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必须现用现配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先后分别使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胡萝卜不适宜用做还原糖的检测材料是因为其本带有颜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A错误;
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颗粒需用显微镜,B正确;
C、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C正确;
D、鉴定蛋白质需要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D正确。
故选A。
6. 下列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转运蛋白参与的是( )
A. 二氧化碳B. 甘油C. O2D. 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自由扩散能量和载体都不需要。
【详解】ABC、二氧化碳、甘油、氧气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载体)协助,ABC错误;
D、氨基酸进出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载体),D正确。
故选D。
7.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 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 若③是多聚体,可能为D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含C、H、O、N,可能为氨基酸或蛋白质等;②④含C、H、O,可能为脂肪、固醇、糖类等;③含C、H、O、N、P,可能为磷脂、核酸等。
【详解】A、①为单体,最有可能是氨基酸,聚合形成蛋白质,A正确;
B、②存在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最可能是脂肪,B正确;
C、④在人体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可能是肝糖原或肌糖原,C正确;
D、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8.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A. 糖类和蛋白质B. 蛋白质和核酸C. 糖类和脂质D. 脂质和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分析】分析题中的实验结果,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物质的溶剂溶解,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细胞膜还能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蛋白质。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9.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B. 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C.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 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可能缩短其寿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也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少量的ATP;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有物质运输、能量交换的功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膜上的多糖和蛋白质可以结合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润滑等作用,A正确;
B、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可以产生少量的能量,B错误;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若完整性被破坏,会导致细胞寿命缩短,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盐酸处理人口腔上皮细胞后,再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B. 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叶绿体中的基粒和两层膜
C. 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 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到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实验操作:制作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结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详解】A、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因此不需要用盐酸处理人口腔上皮细胞,A错误;
B、叶绿体中的基粒和两层膜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B错误;
C、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正确;
D、.藓类叶片薄而小,由单层细胞构成,可直接放在滴加清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 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 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精子与卵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光面内质网发达,B错误;
C、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先进入内质网结构形成一定空间结构蛋白质,再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C正确;
D、生物膜结构相似,可以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
12. 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 加热可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B. 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分解
C. 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 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使用可提高洗涤效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A、加热可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其原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而不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与题意相符,A正确;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原因是其中的过氧化氢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题意不符,B错误;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原因是其中的FeCl3溶液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题意不符,C错误;
D、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使用可提高洗涤效果,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A。
13. 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五种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 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和乳酸菌
C. 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
D. 既有DNA,又有RNA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植物组织中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无纤维素。
【详解】A、糖原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因此若组织中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A正确;
B、病毒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因此如果样品中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该样品只能是T2噬菌体,不能是乳酸菌,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如果生物组织中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该组织是玉米,C正确;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既含有DNA,也含有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若生物组织中既有DNA,又有RNA,该组织可能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以及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将病毒与细胞结构的生物的比较,对题目进行解析时要把知识归纳到细胞结构在化学组成上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上,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掌握。
14. 白细胞能吞噬并消化病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细胞吞噬病菌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在白细胞吞噬并消化病菌中起重要作用
C. 病菌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白细胞,该过程需要能量
D. 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作胞吞。
【详解】A、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胞吞过程,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在白细胞吞噬并消化病菌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病菌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白细胞,该过程需要能量,C正确;
D、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病菌,D正确。
故选B。
15. 如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中应用了差速离心的实验方法
B. 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
C. 步骤②的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D. 步骤③、④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图解:实验①步骤中用14C标记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涨破;步骤③、④的目的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
【详解】A、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法和差速离心法,A正确;
B、14C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B正确;
C、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涨破,破坏细胞膜,C错误;
D、步骤③、④的目的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C。
16. 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A. ≤0.15 ml/LB. ≤0.2 ml/LC. ≥0.15 ml/LD. ≥0.2 ml/L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植物A在浓度为0.15 ml/L的溶液浓度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2 m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不能正常生存。
【详解】细胞液浓度范围在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即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15~0.2 ml/L。因此,为保证植物移植后能正常生存,不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0.15 ml/L。
故选A。
17. 图表示某细胞部分结构,甲、乙为细胞器,a、b为膜上的物质或结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溶酶体,其内可合成多种酸性水解酶
B. 若乙是线粒体,则葡萄糖可通过a进入
C. 若乙是线粒体,则ATP都在b处合成
D. 若该细胞是神经细胞,则Na+转运出细胞需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的是某细胞部分结构,甲、乙为具膜细胞器,该细胞的细胞膜外没有细胞壁,所以可判断此细胞为动物细胞,乙含有双层膜,且能形成ATP,可推断乙为线粒体。
【详解】A、若甲是溶酶体,其内部含多种酸性水解酶,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
B、若乙是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B错误;
C、若乙是线粒体,则ATP可以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处)产生,C错误;
D、若该细胞是神经细胞,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则Na+需要逆浓度梯度转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18. 小麦旗叶是位于麦穗下的第一片叶子,小麦子粒中的有机物约50%来自旗叶。科学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小麦旗叶提供14CO2,子粒中的淀粉都14C
B. 为小麦旗叶提供H218O,子粒中的淀粉会含18O
C. 旗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有4种,其中胡萝卜素约占1/4
D. 若去掉一部分籽粒,旗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的效率会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而旗叶是位于麦穗下的第一片叶子,因此光照强度不是其限制因素。
【详解】A、籽粒中的有机物只有50%来自旗叶,给小麦旗叶提供14CO2,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只有一部分含有14C,A错误;
B、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和产物,为小麦旗叶提供H218O,该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18O2,再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因此籽粒中的淀粉会含18O,B正确;
C、旗叶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有4种,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约占色素总含量的1/4,C错误;
D、去掉一部分籽粒,旗叶产生的淀粉输出减少,导致旗叶中有机物积累,因此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效率会下降,D错误。
故选B。
19. 现有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假设初始时装置中两溶液液面相平,如图所示。溶液中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漏斗中溶液液面稳定后假设液面高度差为H1。后来将长颈漏斗向下压至液面与烧杯液面重新相平,假设漏斗中溶液液面再次稳定后液面高度差为H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第一次液面稳定后S1溶液的渗透压与S2溶液的渗透压应当相同
B. 第二次平衡时液面高度差比第一次平衡时的高度差低,即H2
C. 两次达到溶液平衡后都没有水分子经过半透膜
D. 用S2溶液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细胞不会出现质壁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将长颈漏斗向下压至液面与烧杯液面重新相平”,可推知,第一次达到渗透平衡时,漏斗内液面高于烧杯内,可知起始时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
【详解】A、第一次液面稳定后由于存在高度差,S1溶液的渗透压仍大于S2溶液的渗透压,A错误;
B、液面高度差与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呈正相关,发生第一次渗透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大于发生第二次渗透时,故第二次平衡时液面高度差比第一次平衡时的高度差低,即H2C、水分子发生扩散,两次达到溶液平衡后仍有水分子经过半透膜,C错误;
D、用S2溶液浓度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关系未知,故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细胞不一定是否出现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B。
20. 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 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D. 该植物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时刻是c时刻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分析题干曲线图,a点之前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是相等的,是植物的光补偿点,b点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且大于呼吸作用,ce段由于中午温度过高,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所下降。
【详解】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等,A错误;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造成的,B正确;
C、二氧化碳释放减少说明出现光合作用,所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ah,C错误;
D、该植物一天中,只要CO2吸收量大于0(在上半轴时),就说明有有机物的积累,所以积累有机物最多时刻是g时刻,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 如图示科学家进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本实验可视为_______个对照实验,在c与d对照实验中,d是________组,在d与e对照实验中,d是________组。
(2)变形虫切割后的无核部分(a)几天后死亡,钩出的细胞核很快死亡,体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__________关系。
(3)科学家的这些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3 ②. 实验 ③. 对照
(2)相互依存(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变形虫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有细胞核的变形虫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因此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小问1详解】
该实验中,分割后的变形虫有核部分和无核部分形成了对照;有核部分(c)钩出细胞核前后形成了对照,钩出细胞核的部分(d)植入细胞核前后也形成了对照,故可视为3个对照实验。在c与d对照实验中,d是钩出细胞核之后的细胞,则c是对照组,d是实验组;在d与e对照实验中,e是植入细胞核后的组,则d是对照组,e是实验组。
【小问2详解】
变形虫切割后的无核部分(a)几天后死亡,说明细胞质离不开细胞核;钩出的细胞核很快死亡,说明细胞核离不开细胞质,故体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小问3详解】
实验中有核的变形虫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重新植入细胞核的变形虫也能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实验事实说明细胞核对变形虫的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和决定作用,即变形虫的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细胞核对生物的遗传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且对于细胞的生存有直接影响。
22.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一般采用________法。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提供。
(2)能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是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它也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以及细胞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据图分析,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会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1) ①.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②. 线粒体
(2) ①. 内质网 ②. 细胞器膜 ③. 核膜
(3) ①. 高尔基体 ②. 具有一定流动性 ③. 受体##特异性受体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2、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如下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了细胞内有稳定的环境;(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小问1详解】
为了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小问2详解】
内质网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细胞器膜、核膜以及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将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3. 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大量的Na+进入植物根部细胞,会抑制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碱蓬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如图是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其根细胞生物膜两侧H+形成的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____,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
(2)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以____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主动运输的意义是____。
(3)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
(4)有人提出,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高。请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
【答案】23. 细胞液浓度
24. ①. 协助扩散 ②. 细胞膜和液泡膜 ③. 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是生命活动的需要
25. 细胞膜两侧、液泡膜两侧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26. 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细胞质基质中pH为7.5,而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pH均为5.5,细胞质基质中H+含量比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低,H+运输到细胞膜外和液泡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SOS1将H+运进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NHX将H+运入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运输到液泡内,即钠离子的排出消耗的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
【小问1详解】
盐碱地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故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
【小问2详解】
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图示H+浓度的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SOS1和液泡膜上的NHX,且同时实现钠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保证了盐分的排出和盐分集中到液泡中的过程,结合图示各部分的pH可知,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主动运输的意义是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是生命活动的需要。
【小问3详解】
根据各部分的pH可知,H+借助转运蛋白SOS1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液泡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这一转运过程可以帮助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从而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可见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的过程中消耗了细胞膜两侧、液泡膜两侧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小问4详解】
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高。实验设计时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去培养各自的根细胞,观察比较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其实验设计思路是: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24. 研究发现,光照过强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Ⅱ反应中心(图1) 造成损伤,使PSⅡ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细胞可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PQ)耗散部分光能,减少对PSⅡ的损伤,如图2所示。
(1)PSⅡ反应中心位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具体场所),产生的 NADPH 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有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些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其原理是___________。
(3)据图2 推测,在光照强度及其他环境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状态③比状态①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
(4)已知M 蛋白有修复损伤的PSⅡ和降低 NPQ强度两个功能。科研人员利用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照射野生型和M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且强光对二者的 PSⅡ均造成了损伤,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比较出该实验中突变体与野生型的 PSⅡ活性强弱,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作为还原剂和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 ①. 叶绿素 ②. 类胡萝卜素 ③. 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反之则慢)
(3) ①. 小 ②. 从状态③NPQ 未完全关闭, 会耗散部分吸收的光能, 用于光反应的光能比状态①少,为暗反应提供的 NADPH 和 ATP较少,暗反应速率减慢,光合速率变小
(4) ①. 不能 ②. 突变体 PSⅡ系统损伤小但不能修复, 野生型光 PSⅡ系统损伤大但能修复
【解析】
【分析】1、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
2、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小问1详解】
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Ⅱ反应中心 造成损伤,使PSⅡ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光反应产生的 NADPH 可以为暗反应C3的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小问2详解】
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四种,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用纸层析法对色素提取液进行分离是因为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小问3详解】
光照强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状态③中虽然NPQ受到抑制,但是关闭比较缓慢,仍然有少部分光能被转化成热能散失,使其光反应减弱,最终导致状态③比状态①的光合作用强度弱。由于NPQ机制关闭过程缓慢,导致色素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导致NADPH下降,以及ATP的合成量下降,由于部分光能仍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小问4详解】
M 蛋白有修复损伤的PSⅡ和降低 NPQ强度两个功能,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照射野生型和M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且强光对二者的 PSⅡ均造成了损伤,野生型光 PSⅡ系统损伤大但能修复,突变体 PSⅡ系统损伤小但不能修复,因此不能比较出该实验中突变体与野生型的 PSⅡ活性强弱。
25. 包括细胞膜在内生物膜系统都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水溶性的,但是磷脂双分子层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的通过。所以,人们猜测在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运送水分子的通道蛋白。回答下列问题并补全实验步骤:
(1)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分子完成的,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通道蛋白。实验原理和用具、实验假设和预期(略)。
实验步骤: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水解酶,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处理的蛋白水解酶做对照;
③在不影响细胞其它功能的前提下,处理适当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④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________变化。
(3)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水解酶处理细胞目的是_________,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________。
(4)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
②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答案】25. ①. 蛋白质 ②. 选择透过性
26. ①. 生理盐水 ②. 体积(形态)
27 ①. 去除通道蛋白 ②. 变性(空间结构改变)
28. ①. 2号红细胞体积大于1号 ②. 两组红细胞体积无差异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运送水分子的蛋白质)的协助,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水通道蛋白,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的吸水程度,可以用动物细胞的体积大小反应。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按照实验设置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探究过程如下: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处理,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然后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活性蛋白酶,水解水通道蛋白,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下失活的蛋白酶作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盖片时应将盖玻片一侧(或边缘)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放平,以避免产生气泡;
④先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的形态,然后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加等量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将红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换成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小问3详解】
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除去水通道蛋白,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变性(空间结构改变),设置B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小问4详解】浓度(m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态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D、用S2溶液浓度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关系未知,故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细胞不一定是否出现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B。
20. 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 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D. 该植物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时刻是c时刻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分析题干曲线图,a点之前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是相等的,是植物的光补偿点,b点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且大于呼吸作用,ce段由于中午温度过高,气孔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所下降。
【详解】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等,A错误;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造成的,B正确;
C、二氧化碳释放减少说明出现光合作用,所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ah,C错误;
D、该植物一天中,只要CO2吸收量大于0(在上半轴时),就说明有有机物的积累,所以积累有机物最多时刻是g时刻,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 如图示科学家进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本实验可视为_______个对照实验,在c与d对照实验中,d是________组,在d与e对照实验中,d是________组。
(2)变形虫切割后的无核部分(a)几天后死亡,钩出的细胞核很快死亡,体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__________关系。
(3)科学家的这些探究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3 ②. 实验 ③. 对照
(2)相互依存(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变形虫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有细胞核的变形虫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因此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小问1详解】
该实验中,分割后的变形虫有核部分和无核部分形成了对照;有核部分(c)钩出细胞核前后形成了对照,钩出细胞核的部分(d)植入细胞核前后也形成了对照,故可视为3个对照实验。在c与d对照实验中,d是钩出细胞核之后的细胞,则c是对照组,d是实验组;在d与e对照实验中,e是植入细胞核后的组,则d是对照组,e是实验组。
【小问2详解】
变形虫切割后的无核部分(a)几天后死亡,说明细胞质离不开细胞核;钩出的细胞核很快死亡,说明细胞核离不开细胞质,故体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小问3详解】
实验中有核的变形虫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重新植入细胞核的变形虫也能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实验事实说明细胞核对变形虫的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和决定作用,即变形虫的生命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细胞核对生物的遗传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且对于细胞的生存有直接影响。
22.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一般采用________法。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提供。
(2)能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是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它也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________、________以及细胞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据图分析,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会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1) ①.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②. 线粒体
(2) ①. 内质网 ②. 细胞器膜 ③. 核膜
(3) ①. 高尔基体 ②. 具有一定流动性 ③. 受体##特异性受体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2、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有如下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了细胞内有稳定的环境;(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小问1详解】
为了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显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小问2详解】
内质网能够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细胞器膜、核膜以及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将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3. 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大量的Na+进入植物根部细胞,会抑制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碱蓬等耐盐植物能够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如图是耐盐植物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其根细胞生物膜两侧H+形成的电化学梯度,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____,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
(2)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以____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主动运输的意义是____。
(3)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
(4)有人提出,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高。请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
【答案】23. 细胞液浓度
24. ①. 协助扩散 ②. 细胞膜和液泡膜 ③. 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是生命活动的需要
25. 细胞膜两侧、液泡膜两侧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26. 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细胞质基质中pH为7.5,而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pH均为5.5,细胞质基质中H+含量比细胞膜外和液泡膜内低,H+运输到细胞膜外和液泡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SOS1将H+运进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排出细胞。NHX将H+运入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将Na+运输到液泡内,即钠离子的排出消耗的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
【小问1详解】
盐碱地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蔫,故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
【小问2详解】
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根部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图示H+浓度的运输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SOS1和液泡膜上的NHX,且同时实现钠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保证了盐分的排出和盐分集中到液泡中的过程,结合图示各部分的pH可知,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主动运输的意义是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是生命活动的需要。
【小问3详解】
根据各部分的pH可知,H+借助转运蛋白SOS1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液泡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这一转运过程可以帮助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从而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可见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或液泡内的过程中消耗了细胞膜两侧、液泡膜两侧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
【小问4详解】
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高。实验设计时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去培养各自的根细胞,观察比较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其实验设计思路是: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24. 研究发现,光照过强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Ⅱ反应中心(图1) 造成损伤,使PSⅡ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细胞可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PQ)耗散部分光能,减少对PSⅡ的损伤,如图2所示。
(1)PSⅡ反应中心位于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具体场所),产生的 NADPH 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有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些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其原理是___________。
(3)据图2 推测,在光照强度及其他环境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状态③比状态①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小”或“相等”),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
(4)已知M 蛋白有修复损伤的PSⅡ和降低 NPQ强度两个功能。科研人员利用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照射野生型和M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且强光对二者的 PSⅡ均造成了损伤,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比较出该实验中突变体与野生型的 PSⅡ活性强弱,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作为还原剂和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 ①. 叶绿素 ②. 类胡萝卜素 ③. 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反之则慢)
(3) ①. 小 ②. 从状态③NPQ 未完全关闭, 会耗散部分吸收的光能, 用于光反应的光能比状态①少,为暗反应提供的 NADPH 和 ATP较少,暗反应速率减慢,光合速率变小
(4) ①. 不能 ②. 突变体 PSⅡ系统损伤小但不能修复, 野生型光 PSⅡ系统损伤大但能修复
【解析】
【分析】1、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
2、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小问1详解】
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光反应阶段的PSⅡ反应中心 造成损伤,使PSⅡ活性降低,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光反应产生的 NADPH 可以为暗反应C3的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小问2详解】
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四种,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用纸层析法对色素提取液进行分离是因为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小问3详解】
光照强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状态③中虽然NPQ受到抑制,但是关闭比较缓慢,仍然有少部分光能被转化成热能散失,使其光反应减弱,最终导致状态③比状态①的光合作用强度弱。由于NPQ机制关闭过程缓慢,导致色素吸收的光能减少,光反应减弱,导致NADPH下降,以及ATP的合成量下降,由于部分光能仍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使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小问4详解】
M 蛋白有修复损伤的PSⅡ和降低 NPQ强度两个功能,相同光照强度的强光照射野生型和M蛋白缺失突变体植株,且强光对二者的 PSⅡ均造成了损伤,野生型光 PSⅡ系统损伤大但能修复,突变体 PSⅡ系统损伤小但不能修复,因此不能比较出该实验中突变体与野生型的 PSⅡ活性强弱。
25. 包括细胞膜在内生物膜系统都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水溶性的,但是磷脂双分子层几乎阻碍所有水溶性分子的通过。所以,人们猜测在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运送水分子的通道蛋白。回答下列问题并补全实验步骤:
(1)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分子完成的,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通道蛋白。实验原理和用具、实验假设和预期(略)。
实验步骤: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水解酶,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处理的蛋白水解酶做对照;
③在不影响细胞其它功能的前提下,处理适当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④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等量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________变化。
(3)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水解酶处理细胞目的是_________,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________。
(4)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
②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答案】25. ①. 蛋白质 ②. 选择透过性
26. ①. 生理盐水 ②. 体积(形态)
27 ①. 去除通道蛋白 ②. 变性(空间结构改变)
28. ①. 2号红细胞体积大于1号 ②. 两组红细胞体积无差异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运送水分子的蛋白质)的协助,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水通道蛋白,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的吸水程度,可以用动物细胞的体积大小反应。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
【小问2详解】
根据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按照实验设置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探究过程如下: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处理,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然后分成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
②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活性蛋白酶,水解水通道蛋白,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下失活的蛋白酶作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盖片时应将盖玻片一侧(或边缘)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放平,以避免产生气泡;
④先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的形态,然后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加等量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将红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换成蒸馏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小问3详解】
在②中,A试管用蛋白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除去水通道蛋白,B试管高温处理会使蛋白水解酶变性(空间结构改变),设置B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
【小问4详解】浓度(m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态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