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七年级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
A.赤道B.南回归线
C.北极圈D.北回归线
2.地球仪上有一个P点,下列关于P点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在赤道上B.P点在晨昏线上
C.P点在南极圈上D.P点在南回归线上
3.观察地球仪,从南极到北极,纬线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
A.越来越短B.由长变短再变长
C.越来越长D.由短变长再变短
读“某地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地理坐标为(60°N,30°W)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东半球和高纬度B.乙地位于西半球和低纬度
C.丙地位于北半球和中纬度D.丁地位于南半球和低纬度
6.甲地位于丙地的( )
A.东北B.西北C.正东D.正西
下图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B.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
8.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其位于(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9.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更是我们外出旅行不可缺少的伙伴。图3中甲图是中国地图,乙图是北京市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滴滴出行”是手机“打车神器”,司机能够准确接送乘客由出发地去目的地,通常会选择使用( )
A.中国政区图B.当地地形图
C.当地景区导游图D.电子地图
11.甲图与乙图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B.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C.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D.乙图中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
12.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
A.明天大风降温B.四季如春
C.终年高温多雨D.长冬无夏
13.下列措施中,有益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是( )
A.发展私家车B.使用燃煤
C.增加植被D.焚烧落叶
读 “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4.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B.5月C.8月D.10月
15.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
A.5℃B.10℃C.20℃D.30℃
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B.北美洲C.亚洲D.欧洲
17.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现象,这些国家和地区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
A.就业困难B.交通拥堵C.住房紧张D.劳动力不足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此区域聚落分布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团块状 气候因素B.团块状 河流因素
C.条带状 河流因素D.条带状 地形因素
19.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0.小明业余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国际竞争激烈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道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0月26日 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级版”舱外作业将带来全新挑战。
材料二 地球公转示意图。
(1)从“空间站”看到的地球形状是 。
(2)神十七乘飞组赴苍穹这天,地球公转到图中的 段,此时长春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从发射成功到春分这段时间,白昼时间长短变化趋式是 (填字母)。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先变长再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3)当天,长春与北京相比,日出较早的是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地球 引起的。
(4)长春(约北纬43°~45°之间)位于五带中的 带,四季明显。神十七发射成功时,长春当地的农民在 (填字母)。
A.准备春天播种事宜 B.忙于夏季田间除草
C.收获金色的秋天 D.赋闲欣赏冬季雪景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学校秋游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同学们从甲村出发,设计了三个秋游活动方案。方案1:攀登山峰,锻炼体质。方案2:观赏瀑布,感受自然。方案3:游览民俗村,体验文化。
(1)方案1对应图中路线 (a/b/c),这条路线主要沿 (山体部位)前进。
(2)方案2的同学在沿河行走过程中,看到该河流的流向是 。
(3)三个方案中,你建议体力欠佳的同学选择方案 ,原因是 。
(4)傍晚,部分同学登上了①山峰,其海拔大于700米,小于 米。大家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当时的风向是 风。
23.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受到环境的影响,身体逐渐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黑种人多分布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白种人多分布在较寒冷的地区,黄种人多分布在温带。根据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所在的大洲是 ,该地区主要分布的是 人种。
(2)图中B所在的大洲是 ,该地区主要分布的是黄色人种,当地是三大宗教中 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3)图中C地区和D地区分布着肤色相同的 人种,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D所在国家美国属于 国家,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24.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导致③、④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甲图中①景观图属于 聚落,这种民居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在乙图中对应的字母是 。
(3)人口与聚落的分布密不可分,图中②地区人口和聚落数量较 ,③地区人口和聚落分布较 (稠密/稀疏)。
(4)根据丙图,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有: , 。(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2.B 3.D
【解析】1. 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4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称为赤道,由图可知,P点不在赤道上,故A错误;在地球仪上,回归线和极圈通常用虚线表示,由图可看出,P点不在虚线上,故CD错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由图可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P点在分界线上,即在晨昏线上,故B正确,故选B。
3.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4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故从南极到赤道,由短变长;从赤道到北极,由长变短;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相互平行,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南、向北逐渐变短;纬度的划分是:人们规定赤道为0°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北极和南极各为90°。
4.B 5.C 6.D
【解析】4.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乙点的经纬度是(60°N,30°W),B正确。甲(40°N,0°),A错误。丙(40°N,45E°),C错误。丁(20°N,30°E),D错误。故选B。
5.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剩余部分为西半球。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东半球和中纬度,A错误。乙地位于西半球和中高纬度分界线上,B错误。丙地位于北半球和中纬度,C正确。丁地位于北半球和低纬度,D错误。故选C。
6.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丙地的正西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拨】纬度数值向南增加是南纬,南纬都属于南半球;纬度数值向北增加是北纬,北纬都属于北半球。
7.A 8.C 9.B
【解析】7.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面积陆地,又包括大面积海洋。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8.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C正确,BCD错误,故选C。
9.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故A错误;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是海洋变成陆地,故B正确;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故C错误;涨潮和落潮的原因与月亮和太阳有关,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点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0.D 11.B
【解析】10.电子地图是将传统地图、遥感图像等经过信息化处理制成的,具备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优点,广泛用于定位、导航、交通管理、个人出行等方面。网约车用到地图就是电子地图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D正确;与政区图、地形图、导游图无关,排除ABC;故选D。
11.甲图的比例尺为1:80000000,乙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故A错误,甲乙两幅地图图幅相同,甲地图比例尺小,范围大,B正确;乙地图内容更加详细,C错误;乙图比例尺为1:4000000,即中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D错误。选择B。
【点拨】1.地图的分类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1)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新型地图:电子地图、遥感地图。2.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12.A
【解答】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四季如春、终年高温多雨和长冬无夏都属于气候,故BCD错误;明天大风降温属于天气,故A正确,依据题意,故选A。
13.C
【解答】发展私家车,排放的有害气体会增加,不益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故A错误;焚烧落叶,使用燃煤,会形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故BD错误;增加植被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故C正确;依据题意,故选C。
14.C 15.D
【分析】14.由气候类型图可知,图中曲线表示气温,条形柱状表示降水,8月份的条形柱状最高,故选C。
15.由图形可知一月份的气温最低是-5℃,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温度是25℃,所以气温年较差为30℃,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图的判断。
16.A 17.D
【解析】16.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读图可知,非洲、北美洲、亚洲、欧洲中,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8%-1.4%=2.4%,最高,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人口负增长的国家,人口总数减少,劳动力短缺,容易就业,故A错误;人口总量减少,会导致交通不拥堵,故B错误;人口减少,住房不紧张,故C错误;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不足,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D。
【点拨】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18.C 19.A
【分析】18.读图可知,该区域的聚落呈条状沿和分布,因为河流沿岸地区水源充足,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河流。故根据题意选C。
19.读图可知,聚落分布在河流交汇处,交通更便利,水源更充足。所以甲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故选A。
【点拨】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等,在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
20.B
【解答】题干说明了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财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显著。使得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故B正确。故选:B。
21.(1)球体/椭球体
(2) ④ 昼短夜长/夜长昼短; D
(3) 长春 自转
(4) 北温 C
【分析】本题以天空课堂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航天员从“空间站”看到的地球形状类似球体。
(2)神十七乘飞组赴苍穹这天10月26日处于北半球的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所以地球公转到图中的④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处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所以北半球的长春昼短夜长,且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3)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日出早,长春位于北京的偏东方向,所以长春比北京日出时间早。
(4)五带的划分为66.5°N一90°N之间为北寒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从长春所处的纬度看,属于北温带,10月份处于春季,准备春天播种事宜为春季,忙于夏季田间除草是夏季,收获金色的秋天为秋季,赋闲欣赏冬季雪景为冬季,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
22.(1) a 山脊
(2)西北流向东南
(3) 3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可以节省体力。或者地形较为平坦,可以节省体力。(意思对即可)
(4) 800 东南
【分析】本大题以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判读、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解答】(1)读图分析可知,方案 1 为攀登山峰,对应图中路线a,这条路线主要沿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前进。
(2)读图分析可知,方案 2为观赏瀑布,对应图中路线b;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同学们在沿河行走过程中,看到该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三个方案中,体力欠佳的同学建议选择方案3游览民俗村,体验文化,原因是方案3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可以节省体力。
(4)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①山峰,其海拔大于700米,小于800米,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部分同学登上了①山峰,看到阵阵炊烟从甲村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可判定,当时的风向是东南风。
23.(1) 非洲 黑色
(2) 亚洲 佛
(3) 白色 发达 英语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种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三大人种的分布、语言及宗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答】(1)由图可知,图中A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所在的大洲是非洲,该地区主要分布的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由图可知,图中B亚洲的东部所在的大洲是亚洲,该地区主要分布的是黄色人种,当地是三大宗教中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3)由图可知,C地区是指北非地区,这个地区的人种是白色人种,D地区是北美洲的中南部,人种也是白色,所以C地区和D地区分布着肤色相同的白色人种。但C、D两地区居民使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差异很大。C地区的居民是阿拉伯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D地区所在国家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主要使用英语,信仰基督教。
24.(1) 温带大陆性气候 纬度位置
(2) 乡村 B
(3) 稀疏 稠密
(4) 气候适宜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分析】本题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聚落的类型、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解答】(1)读图对比图例可知可知,亚欧大陆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位于北纬30°左右,属于温带,④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两者位置一南一北,故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位于中南半岛,房屋稀少,规模较小,周边为植被,故属于乡村聚落;根据图例,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图乙中A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为热带季风气候,C为热带沙漠气候,D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图乙中的B。
(3) 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终年炎热,人口和聚落数量较稀疏;③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稠密。
(4)由图可知,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
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雄安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