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43298/0-17055479694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43298/0-17055479694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43298/0-17055479695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满分120 分,答题时间为 12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1-4题 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一千两百多年前,一场漫天大雪莅临湖南永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下了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儿时学课文时,被《江雪》的绝美所吸引——天地之间是如此纯净而(jìng mì),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净,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柳宗元被贬永州,而永州这场大雪, (掺和/夹杂)着他官场生涯中的“大雪”,纷纷扬扬,落成了《江雪》中的孤独。
所幸这份孤独没有摧毁柳宗元,相反,他在孤独里 (寻求/追求)到了解脱的方法。这份孤独变成了一团火:不论如何不幸都要认真活下去并实现价值。这团火,在给予柳宗元(ān wèi)的同时,也点亮了其他人的心灯。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ìng mì) ②(ān wèi)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莅临 ②摧毁
(3)从文段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分)
2.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以“龙标”称王昌龄。
B.安徒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C.《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D.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3.班级拟开展“创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共6分)
(1)宣传小组准备在校园内张贴一副对联,倡导大家都投身于文明校园的创建。请你根据他们拟写的上联,补写出下联。(2分)
上联:爱校园塑文明形象 下联:
(2)校园欺凌是校园中常见的一种不文明行为,调查小组准备对此展开有关校园欺凌情况的调查问卷活动,请你为这份调查问卷拟写两个问题。(4分)
【语文 第1页(共6页)】 ·24-CZ72a·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诗文画廊中,美无处不在。“ ① ,山岛竦峙”,美在自然风景中;“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 ”,美在对友人的关切里;“ ③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在乐学的愉悦中;“夜阑卧听风吹雨, ④ ”,美在陆游的报国之志里;“ ⑤ ,便引诗情到碧霄”,美在刘禹锡的豪壮情怀里;“河流大野犹嫌束, ⑥ ”,美在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中。
第二部分
(5—19题 50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 6分)
【甲】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
滞 雨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乙诗中“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展现的画面。(2分)
(2)请结合甲、乙两诗最后两句的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10题。(共 13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①其所欲,宜诫翻②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⑤。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④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⑤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⑥,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节选自颜子推《颜氏家训·教子篇》)
①恣:放纵,无拘束。②翻:反而。③尔:这样。④逮:及,等到。⑤楚:古代用的刑杖称为“楚”,这里指用刑杖打人。⑥谕:比喻。
【语文 第2 页(共6页)】 ·24-CZ72a·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非学无以广才 广: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3)宜诫翻奖 诫:
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B.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C.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D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9.你从甲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2分)
10.阅读乙文,说说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教育孩子。(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 题。(共 13 分)
陕 北 的 秋
崔子美
①立秋风爽,陕北大地开始变得丰饶而斑斓。
②清晨,白雾从山谷里升起,悄悄地蒸腾在梁峁之间,一团团地漫溢,犹如数不清的羊肚子手巾,绾在树的头上、山的头上、村庄的头上。 白得温润,纯得悦目,像是上天抖开的圣洁的衣裳。
③坐在硷畔上看缭绕的白雾,吃着玉米棒、甜南瓜、白洋芋、毛豆豆,秋的滋味便蔓延开来。栅栏上的牵牛花儿吹起了紫色小喇叭,飞来的蜜蜂一朵又一朵地仔细检阅;菜园里的黄瓜、白菜、茄子、辣椒、西红柿挂着露水,以新鲜的模样等待阳光抚摸;黑猫无声地走来,咪咪地叫着卧在了小凳旁;红的鸡、白的鸡,聚到草丛里咕咕地觅食;椋鸟在栅栏上翘起黄尾巴,叫出一串串花腔。
④日头升起几竿子高,雾气渐渐遁去了踪影,山上山下变得碧汪汪、亮晃晃的。田野上淡黄和深绿参差。穄子顶着卷发,谷穗儿低垂,玉米林站成了一个又一个方阵。鹞子飞起飞落,宽宽的翅膀把天空擦得异常清澈。
⑤走在馨风荡漾的山里,犹如踩在了花海之上。那黄格灿灿、蓝格英英、白格生生、紫格楚楚的花儿,铺在路边,绽在地畔,挂在塄上,一片片、一簇簇、一堆堆地妖娆着,绊着裤脚,挂着衣袖,拦着眼睛,牵着心魂,让人舍不得、离不开。举目远望,一坡又一坡粉红粉红的荞麦花儿,明
【语文 第 3 页(共6页)】 ·24-CZ72a·艳在山峁之上,美如锦缎。
⑥山里长满了树,秋风卷起哗哗声响。结满小红灯笼的是苹果树,绿玉般压弯枝头的是梨树,红唇点点、笑弯了腰的是桃树,碎玛瑙般一串串的是枣树。 看着眼馋,走到树下,揪几颗吃。转头之间,便有提了篮子的妇女走来,笑盈盈地说:“山里瓜果梨枣多,您尽管吃呀,不吃就烂在了地里。”
⑦相逢就是缘,上门便是客。无论是否相识,赶上饭点儿,山里人都会热情挽留。跟她绕过山坡,只见院子外的硷畔上灿烂着一大片格桑花。她赶走树下的小鸡,把饭桌支在阴凉儿里,端上瓜果,泡上茶水,唤来丈夫聊天作陪。窑洞里做饭的刀杖声响起,不一会儿就端上了一碗酸汤剁荞面。 酸汤浮了油花儿,飘出野葱野蒜特有的香;剁出的荞面条儿细长若芒,入口即化。 天上白云飘动,坡上林草葳蕤,院里花卉竞放,纯朴的民风,宁静的旷野,使人恍若身在世外桃源。我继续赶路,夫妻俩直把我送上山梁,目送我远去。
⑧黄昏来了,炊烟扶摇在村庄上空,牛儿羊儿从山道上成群结队地归来,夜色逐渐朦胧。我坐在土院子里,和山里人谈农桑光景。不知不觉间,银河已挂在空中,无名鸟儿时远时近地啼啭,四周溅起了虫儿们的低吟浅唱,在窗口边、门脚下、窑背上、院子外。
⑨睡在土窑洞里,有种安逸和踏实的感觉。靠着玻璃窗,看月儿一寸寸地爬上东山,看银辉泻在土炕上,给院子抹上霜白。蜘蛛在窑檐上编出了白丝大床,葡萄架上的蝈蝈还在嘶鸣,静谧里似有笛声穿梭,心思绵延,忽然就有信天游的歌声隐约传来:
三更子月儿树梢儿上动,
花棱儿窗子呀格外明,
小妹妹念想那心上人,
双手手点亮一盏平安灯……
(选自《光明日报》2022 年 10 月 21日,有删改)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12.本文调动了多种感官写景,请从文章中各找出一个例句。(找出三处即可)(6分)
13.文章以陕北信天游结尾,有何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7 题。(共 13 分)
学 猫 叫
孙道荣
①小区里忽然多出了几只猫。是流浪猫。我看它们的样子,应该流浪了很久,也许住过桥洞或废弃的小房子,还可能钻过某幢大楼,一定都过得很艰辛,不是挨饿,就是被人追赶。 最后,它们潜进了我们小区,发现有树可爬,有矮绿丛可躲,最关键的是,住在这个小区的人,大多热爱小动物,不赶它,不呵斥它,也不吓唬它,还有人定时定点,在小区的一个角落,给它们投食。 它
【语文 第4页(共6页)】 ·24-CZ72a·们决定就在此安家了,不再四处流浪。
②刚开始的时候,它们是胆怯的,见到人,或听到脚步声,就“刺溜”一下,钻进小区里的灌木丛。很快,这几只流浪猫就发现,这个小区,十分和谐,它们的胆子开始慢慢大起来,敢在小区的路上散步了,下雨的时候,甚至还敢到楼栋口躲躲雨。 有人进来了,它们弓起腰身,做出随时将自己像箭一样射出去的准备。 冒雨又进来了一对父女,爸爸进了楼栋口,用力地跺脚,猫赶紧拉满弓,将自己弹射了出去,在雨中惊恐地向楼栋口张望。小女孩见状,急得直跺脚,嗔怪爸爸:“你干吗跺脚啊?”爸爸解释说:“我是跺鞋上的雨水。”“可是,你吓着了小猫咪。”小女孩说出“小猫咪”这个名字时,温柔得就像呼唤最好的小伙伴。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也在跺脚,赶紧停了下来。她蹲了下来,噘起嘴,对着楼栋外的流浪猫:“喵,喵喵——”
③猫听到了“喵喵”的叫声。 它看着小女孩,它肯定看出来了,这声猫叫,是从小女孩的嘴巴里发出的。 一只猫,还能听不出真正的猫叫吗? 它在犹疑了片刻之后,还是回应了一声:“喵——”这声猫叫,被雨打湿,有一点点惊惶,还有一点点委屈。 得到了小猫的回应,小女孩很激动,继续跟它对话:“喵,喵——”感觉小猫可能听不懂自己的猫语,又加了一句:“别怕,小猫咪,你快进来呀!”
④那只猫,终于没敢再回到楼栋口去躲雨,它钻进了矮木丛中。 我在对面楼的阳台上,看到小女孩转身回家的背影,无比失落。之前,我一定听到过很多次猫叫,都没有在意。 这一次,小女孩蹲下身来,对着一只躲雨的猫,学它的叫声,这个画面钻进了我的心里。
⑤小区里的孩子,似乎都特别喜欢学猫叫。有一天黄昏,我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两三个孩童,蹲在一块灌木丛边上,轻轻地,温柔地,“喵喵”地叫着。 我散步了一圈,回到那儿,几个孩童,还在那儿“喵喵”地叫。我也蹲下来,向灌木丛里探望,我看到了几只小猫,藏在一片杂草背后,向这边张望。它们既不敢出来,也不愿意离开。 几个孩子最后将手中饼干,轻轻地放在了草地上。然后,退出几步,等猫自己出来取食。
⑥孩子们看到邻居遛的小狗,也会蹲下来,学小狗叫,遇到脾气不好的小狗,“汪汪”地回叫,吓孩子们一跳。狗的叫声里,往往是带有挑衅的,更像是一种宣示。 猫的叫声,则温柔得多,是一种呼唤,婉转的叫声里,带着一点惹人怜爱的乞求。
⑦儿子小的时候,我领他回乡下老家,他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帮奶奶喂鸡和鸭。手里抓一把稻谷,嘴里唤着“咯,咯咯——”或“呱,呱呱——”鸡和鸭听懂了似的,跟在他身后,来到喂食的场地。有时候他偏不在它们常觅食的地方投喂,而是要领它们去另一个隐秘的地方,吃一顿大餐,便一路“咯,咯咯——”或“呱,呱呱——”地召唤,浩浩荡荡,担当“鸡司令”或“鸭司令”的感觉,让这个生在城里的孩子,乐开了花。
⑧到了冬天,小区里的流浪猫,都躲到了地下车库。 有的猫会钻进车肚子下面,甚至排气管里,撷取残留的暖气,以熬过这漫长的冬天。早晨,我去车库开车,常遇见准备送孩子去上学的邻居一家,就算快要迟到了,邻家的小女孩也一定在上车之前,蹲下来,学几声猫叫“喵,喵喵——”,真是一个调皮而又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时间这么仓促了,还不忘跟猫咪打声招呼。她爸爸却告诉我,她是担心有猫咪藏在车轮子下面,或者排气管里,汽车起步了,会发生危险。
⑨我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我再听到那一声声童声版的“喵喵——”,如此温暖,如此好听。
(选自《新民晚报》2022 年 11 月 25 日,有删改)
【语文 第5 页(共 6页)】 ·24-CZ72a·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日录
公司
A.开头交代流浪猫安家在小区的原因,突出了小区“十分和谐”的环境。
B.画波浪线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小女孩此时焦急、无奈的心理。
C.文章围绕小区的流浪猫展开叙述,“流浪猫”是本文的线索。
D.文章以猫叫结尾,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赞美之情。
15.文章围绕“学猫叫”写了小区孩子们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3 分)
16.文章题目为“学猫叫”,为什么文中要写孩子们学狗叫和儿子小时候学鸡鸭叫的内容? 请简要分析。(4分)
17.文中的孩子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整本书阅读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18——19题。(共5分)
18.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名为“温馨的回忆”的朋友群,下面哪个人物不会入群? 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说明理由。(2分)
A.阿长 B.藤野先生 C.衍太太
19.鲁迅评价《西游记》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请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孙悟空的反抗精神。(3分)
第三部分
(20题 5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亮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意义:①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②比喻突出的优点。我们自己有亮点,别人也有亮点,身边发生的事也有亮点。你是否有发现亮点的经历呢?
围绕“亮点”这一话题,根据你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 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语文 第 6 页(共 6页)】 ·24-CZ72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1),共2页。
这是一份46,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深入语境,确定词义,理解对话,翻译句子,填写表格,完成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