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据“CCTV纪录微信公号”发布:2023年6月22日将上演“金火双星伴月”,8月13日将出现英仙座流星雨极大夜等美妙天文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②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③行星能自己发光,所以可见
    ④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④陨石
    ⑤流星体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
    3.材料中所述天文景象涉及的天体,属于行星的是( )
    A.金星、火星B.金星、月球C.月球、流星D.火星、流星
    4.按天体系统级别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地月系
    B.银河系—可观测宇宙—太阳系—地月系
    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地月系—太阳系一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5.关于地球普通性和特殊性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太阳系八颗行星自转方向具有同向性
    B.太阳系八颗行星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
    C.地球上适宜的温度和自转周期有关
    D.地球上适宜的大气和自身质量体积有关
    6.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其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距恒星近,表面温度高
    ④有液态水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
    C.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D.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
    8.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水能
    ④核能
    ⑤风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文中记载的现象是( )
    A.太阳黑子B.太阳耀斑C.日珥D.日食
    10.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色球层B.光球层C.日晕层D.日冕层
    11.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①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②两极地区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④江苏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2.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A~G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是( )
    A.AB.BC.DD.G
    14.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021年10月16号凌晨0点23分,神舟13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的3名航天员开启太空之旅,进入天宫空间站展开工作。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神舟飞船升空穿过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层大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影响无线电通信的电离层位于②层
    C.②层大气稳定,适宜航空飞行D.①层大气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
    16.神舟飞船经过的大气层②,影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二氧化碳B.地面辐射C.臭氧D.太阳辐射
    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它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元古代
    18.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19.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D.三叶虫→鱼类→恐龙
    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泸州市提前6秒预警,重庆市提前31秒预警,成都市提前49秒预警,为抗震救灾争取了时间。下图示意手机用户收到的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这次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次地震中,P(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B.这次地震中,P(纵)波的传播速度比S(横)波快
    C.在莫霍界面以下,P(纵)波和S(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D.在地下33千米处以下,P(纵)波完全消失,S(横)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1.为进一步减轻本次地震危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减少出行
    ②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教育
    ③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
    ④停止一切日常生产活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大气是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必要条件,读“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关于图中大气成分及其对地球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乙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丙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D.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23.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 )
    A.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B.火山喷发,引发森林大火
    C.围湖造田,水域面积缩小D.制冷剂使用,导致臭氧层空洞
    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B.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氩气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D.水圈是被陆地分割的不连续圈层
    25.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二、综合读图题
    26.下图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B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小行星带处于__________(填字母)和__________之间。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______。
    (4)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B属于__________行星,F属于__________行星。
    (5)此图反映出来的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注太阳大气层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规模最大、程度最为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__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__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__________,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现象。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__________、__________、电网、航空航天产生影响。
    28.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表示地震波,其中①表示__________波,②表示__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E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E表示__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该面以上A代表__________,该面以下B代表__________,C层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①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②速度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说明F界面以下的物质状态可能非__________态。
    (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29.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前寒武纪时期出现__________能够制造氧气。
    (2)古生代时期随着海洋面积缩小,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为一个整体称为__________;古生代早期,这时进化出能适应海洋环境的__________动物;古生代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__________动物,__________植物开始出现。
    (3)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恐龙在__________纪、__________纪达到了大繁荣,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____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地壳情况为__________。中生代__________植物兴盛,也是重要的煤矿形成期。在该时代末期,发生了__________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
    (4)新生代__________植物兴盛,__________动物快速发展。地壳情况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星云是基本天体,气体和尘埃组成,①正确;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②正确;行星不能自己发光,③错误;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如月球绕地球转,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地球是行星,是天体,①正确;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②错误;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属于天体,③正确;陨石已经落入地球,不是天体,④错误;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至沙尘,大至巨砾,成为颗粒状的碎片,是天体,⑤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3年6月22日将上演金火双星伴月,其中,金星、火星属于行星,A正确。月球属于卫星,BC错误。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层摩擦产生光亮,流星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天体,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天体系统中,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故D正确。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太阳系的金星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与其它行星不同,A错误,符合题意;太阳系八颗行星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因此宇宙环境比较安全,B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存在生命与适宜的温度和自转周期有关,自转周期过慢会导致昼温差过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上适宜的大气和自身质量体积,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C
    解析:根据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推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天体应距恒星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①④正确;体积和质量适中不是地球有生命的条件,②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太阳能量来源于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能是人们目前利用的能源之一,不是唯一能源;因水星、金星离太阳比较近,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地球要多。
    8.答案:D
    解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也是来源于太阳能;核能是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
    9.答案:A
    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大气光球层中磁场聚集之地,温度比周边略低,亮度下降,因此显得较暗一点,好似光亮的太阳上出现黑色斑点,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中的红色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提到太阳中有骏乌,应该是指太阳黑子,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由上题可知:该现象指的是太阳黑子,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光球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1.答案:B
    解析:黑子剧烈爆发时,即太阳活动较为活跃时,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①③正确;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在江苏不能看到;“南极冰山融化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是地球变暖,②④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由于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①正确;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②错误;由于海陆会随地壳运动而发生变迁,因此陆地地层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海洋地层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③错误;一定环境形成相应的生物,沉积形成相应岩层,因此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D。
    1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A-G地层中A地层位于最下层,含有的生物等级最低、最简单,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③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主要有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氮气和氧气只是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并非整个对流层大气的主要成分,A错误;②层为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即图中①层,B错误;②层大气为平流层大气,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适宜航空飞行,C正确;①层大气为高层大气,空气稀薄,大气并不复杂多变,D错误。故选C。
    16.答案:C
    解析: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热源来自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影响该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臭氧,二氧化碳、地面辐射以及太阳辐射并非主要因素,故选C。
    1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海王龙生活在7000万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时期盛行,C正确;古生代距今5.41亿年-距今2.52亿年,A错误;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B错误;元古代距今约25亿年到距今16亿年,D错误;故选C。
    18.答案:C
    解析:由上题可知,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在前寒武纪时期,A项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B项错误;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错误。故选C。
    1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在早古生代出现,鱼类在晚古生代出现,恐龙在中生代出现,D正确;蕨类植物在古生代出现,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出现,被子植物在新生代出现,A错误;两栖动物在古生代出现,爬行动物在中生代出现,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出现,B错误;石炭纪到二叠纪再到三叠纪,C错误;故选D。
    2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地震波的基本知识,P(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A正确,不符合题意;P(纵)波的传播速度比S(横)波快,B正确,不符合题意;在莫霍界面以下,物质的密度增加,P(纵)波和S(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C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地下33千米处(或地下平均17km处)以下,物质的密度增加,P(纵)波和S(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D错误,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2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进一步减轻地震危害,应发布预警,提醒市民迅速撤离到空旷安全地带,如果不能迅速撤出,要注意避险,而不是提醒市民减少出行,①错误;加大应对突发灾害宣传教育,达到避险和自救,可减轻地震危害,②正确;加强监测,提高地震预警能力,可以减轻地震危害,③正确;停止一切日常生产生活不现实,会加重社会恐慌,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答案:A
    解析:甲占干洁空气78%,是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正确;乙占干洁空气21%,是氧,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B错误;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丙占干洁空气0.93%,是氩,C错误;丁占干洁空气的0.038%,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D错误。故选A。
    23.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丁是二氧化碳,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与人类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就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A正确;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不是人为因素,B错误;围湖造田对二氧化碳含量影响很小,C错误;制冷剂的使用,其产生的氟利昂会影响臭氧层,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D错误。故选A。
    24.答案:A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A正确;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C错误;水圈是被陆地分割的不规则连续圈层,D错误。故选A。
    25.答案:C
    解析: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所以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误;岩石圈是指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所以岩石圈不仅仅包括上地幔一部分还包括地壳,B错误;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C正确;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所以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D错误。故选C。
    26.答案:(1)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2)金星;火星;D;E
    (3)太阳系;太阳
    (4)类地;巨
    (5)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1)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具有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绕日运行;轨道形态具有近圆性;轨道平面具有共面性。
    (2)依据所学知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显示B由里到外属于第二个,因此是金星;D为第四个,因此是火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对照八大行星由里到外顺序,图中小行星带位于D、E之间。
    (3)结合所学知识,天体系统由大到小为可观测宇宙(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包含地球和月球)。图中显示太阳系系统,里面包含地月系等其他行星系,因此共有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的是太阳系,且中心天体是太阳。
    (4)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由此可知,天体B即金星属于类地行星;天体F即土星属于巨行星。
    (5)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外部因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因素——适宜的温度、厚薄适中的大气层、液态水。由图可知: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适宜的热量,保障生命生存的温度;各个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且互相不干扰,因此造就了地球安全的宇宙环境,为生命存在提供安全保障。
    27.答案:(1)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11年;磁暴;极光;卫星导航;空间通信
    解析:(1)由图可知,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
    (2)规模最大、程度最为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是日冕物质抛射,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日冕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3)由图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周年,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和极光等现象。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产生影响。
    28.答案:(1)横;纵;同一深度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2)莫霍;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地壳;地幔;外核
    (3)消失;突然下降;固
    (4)上地幔顶部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①波传播速度较慢,②波传播速度较快,因为纵波速度大于横波,所以①波为横波,②波为纵波。
    (2)根据图中信息,E处为地球内部第一圈层和中间圈层的分界面,且以上圈层较薄为地壳,应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其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据图可知,横波和纵波通过C层时波速都明显下降且横波波速消失,C层应为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
    (3)据图可知,F处地震波①(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②(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由于横波只能在固体物质传播,其在F处消失说明C(外核)的物质状态可能非呈固态。
    (4)地球的岩石圈就是地球内部软流层以上的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它们基本都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
    29.答案:(1)蓝细菌
    (2)联合古陆;无脊椎;爬行类;裸子
    (3)侏罗;白垩;爬行动物;联合古陆解体;裸子;生物灭绝
    (4)被子;哺乳;形成现代海洋分布格局
    解析:(1)前寒武纪时期包括太古宙和元古宙,该时期地球上出现的生物主要是蓝细菌为代表的单细胞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2)古生代时期随着海洋面积缩小,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为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古生代早期,这时进化出能适应海洋环境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古生代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3)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恐龙在侏罗纪、白垩纪达到了大繁荣,这一时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地壳情况为联合古陆解体。中生代裸子植物兴盛,也是重要的煤矿形成期。在该时代末期,发生了生物灭绝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
    (4)新生代被子植物兴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地壳情况为形成现代海洋分布格局。
    地震预警15秒后地震波即将到达重庆长寿区预估烈度3.2预警震级震中
    震感强烈5.9四川泸县
    信息来源:成都防震减灾研究所/大陆地震预警中心
    安全提示:1.沉着冷静,迅速避险
    2.避开悬挂物
    3.不乘电梯
    4.躲在卫生间等安全空间
    5.注意保护头部

    相关试卷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选择题的作答,记载中所学的黑气是,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地球上的土壤相比,月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km2 C, 图中表示洼地的是,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水库建成后能够, “北京奥运星”的运行轨道介于,地球具有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黄赤交角为2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