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培优练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共10页。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2023昆山中学期中]河南省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为9941.2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约40万人,常住人口排在广东省、山东省之后,居全国第三位。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1.河南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成为我国人口大省,其主要原因是(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B.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C.人口政策宽松,出生率高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2.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C.水资源 D.矿产资源3.甲地区的人口比较稀疏,主要分布在(  )A.矿区 B.河谷C.草原 D.湖区[2023徐州一中期中]下面两图分别为美国本土沿37°N的地形剖面图(局部)和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与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不同,美国本土的人口密度分界线大致呈“U”形。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关于美国本土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部沿海地区人口稀少B.广大内陆地区人口稠密C.西南部人口稠密D.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5.与乙地相比,甲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高原,地势平坦B.沿海地区,气候湿润C.开发较晚,环境优美D.纬度较低,气候温暖[2023沭阳高中期中]埃塞俄比亚是东北非第一人口大国,但经济落后,国内冲突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外迁。埃塞俄比亚东部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外迁人口通过吉布提港口向外迁移。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人口主要迁入国。据此回答6~8题。6.沙特阿拉伯有大量埃塞俄比亚人迁入,主要是由于该国(  )A.自然环境优越 B.宗教信仰接近C.经济收入高 D.国内政局稳定7.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相邻,但迁入吉布提的人口数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治 B.交通C.语言 D.自然环境8.埃塞俄比亚大量人口迁往美国,可能会使美国(  )A.人均收入增加 B.政局陷入混乱C.城市数量增加 D.劳动力成本下降[2023河北沙河二中期中]下图为我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居住地工作、生活的行为)。据此回答9~11题。9.由图可知(  )A.返迁人口中男性人口年龄小于女性B.同年龄段男性返迁人口比女性少C.流动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多于女性D.同年龄段女性流动人口比男性多10.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明显偏小,主要原因是(  )A.教育需求增加 B.人口素质提高C.经商机会增多 D.婚姻家庭需要11.人口流动对我国的影响是(  )A.人口分布更加均匀B.解决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问题C.加大了城乡贫富差距D.劳动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2023宿迁高一期中]每年春运期间返乡人流大增,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度增加,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成新风尚。“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一些交通部门也对反向票价给出较大折扣。下图为一线城市2017—2019年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对比图。据此回答12~13题。12.据图中数据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一线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13.“反向过年”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①避开春运高峰,错峰出行 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③文化观念的变化 ④返乡交通成本较高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023镇江中学高一期中]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14~15题。14.据图分析,下列四省级行政区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广东 B.湖南 C.福建 D.湖北15.图中N省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 B.河流 C.光照 D.土壤真题实战练[2023山东卷]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回答16~18题。16.下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7.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A.老年人口比重大B.老年人口数量大C.劳动人口比重大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18.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似的(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2023浙江6月卷]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比2010年增长约70%,其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比为33.2%(比2010年下降5.6%)。流入(出)率为流入(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统计表。据此回答19~20题。19.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20.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新疆 B.乙—安徽C.丙—浙江 D.丁—吉林[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21~23题。21.“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京、沪 B.黑、吉C.粤、鄂 D.渝、黔2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2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据此回答24~25题。2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25.甲省人口流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1江苏卷]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6~28题。26.同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27.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具有明显的(  )A.地域性 B.等距性C.均衡性 D.同向性28.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2021山东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29~31题。29.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30.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31.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A.采矿业 B.旅游业C.制造业 D.物流业[2021浙江6月卷]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据此回答32~33题。32.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33.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单元培优练1.A 2.C 3.B 解析 第1题,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A正确;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小,出生率高的原因并不是人口政策宽松,B、C错误;矿产资源丰富不是人口丰富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第2题,图中的乙地为我国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山麓绿洲和内流河沿岸,C正确;地形、气候、矿产资源对人口分布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第3题,图示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城市的形成和发展,B正确;青藏高原上的矿产丰富区多位于干旱的柴达木盆地,不适宜人类居住,A错误;青藏高原上的草原地区位于偏东部的高原面上,由于海拔高,寒冷缺氧,不适宜人类居住,C错误;青藏高原的湖区多湿地沼泽,不适宜人类居住,D错误。故选B。4.D 5.B 解析 第4题,据图可知,美国本土东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比较稠密,A错误;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分界线(“U”形线)以内的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稀疏,B错误;美国本土西南部人口稀疏,C错误;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D正确。故选D。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乙地位于大盆地,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A错误,B正确;一般来说,开发历史越悠久,人口密度越大,因此,甲地开发较晚不是其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C错误;据图可知,甲、乙两地纬度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B。6.C 7.A 8.D 解析 第6题,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由于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收入高,吸引大量埃塞俄比亚人迁入,C正确;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自然环境较差,A错误;宗教信仰、国内政局稳定等不是最主要的原因,B、D错误。故选C。第7题,埃塞俄比亚国内冲突战乱不断,且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相邻,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迁入到吉布提的人口数量少,A正确;吉布提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并不是因为交通因素导致迁入吉布提的人口少,B错误;两地位置邻近,语言以及自然环境等差异不是很大,C、D错误。故选A。第8题,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劳动力数量多,工资低,使得美国劳动力成本下降,人均收入降低,并不会导致美国政局动乱或使美国城市数量增加。故选D。9.C 10.A 11.D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返迁人口男性集中在35岁至55岁,女性集中在35岁至45岁,所以返迁人口年龄男性大于女性,A错误;同年龄段男性返迁人口基本大于女性,B错误;流动人口男性占比多于女性,C正确;同年龄段男性流动人口占比基本高于女性,D错误。故选C。第10题,近年来因为人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变高,子女随父母流动到父母所在地求学人口大量增加,A正确;人口素质提高与流动人口年龄关系不大,B错误;人口流动大多数不是为了经商,而是以务工为主,C错误;婚姻家庭需要不会使人口年龄明显偏小,D错误。故选A。第11题,人口流动使我国人口分布更不均匀,A错误;人口迁入使迁入地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会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而不是解决迁入地劳动力不足问题,B错误;人口流动主要是从乡村流向城市,在城市获得经济收入后把资金带回乡村,这样会缩小城乡贫富差距,C错误;人口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迁出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旺盛,人口流动使迁出地和迁入地劳动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D正确。故选D。12.C 13.B 解析 第12题,图中信息表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广州、北京、深圳、上海的城市春节黄金周接待人数情况。其中广州接待游客人数远多于其他城市,春运期间人口的主要流动方向是由一线城市流向其他地区,流向一线城市的主要是“反向过年”的父母和孩子,因此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城市是广州。故选C。第13题,“反向过年”的出行方向与春运的主流出行方向相反,出行人数较少,避开了出行高峰,实现了错峰出行,①正确;“反向过年”的兴起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关系不大,②错误;春节的传统习俗是回家走亲访友,“反向过年”与这个传统习俗相反,说明文化观念出现了变化,③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一些交通部门对反向票价给出了较大折扣,与返乡相比,“反向过年”交通成本更低,④正确。故选B。14.A 15.A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四省级行政区中广东的人口密度最大,说明广东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故选A。第15题,根据图中信息,N省级行政区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具有高寒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故选A。16.A 17.C 18.B 解析 第16题,读图对比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流出地级市的人口数量较多)。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合题意,B错误;③④图中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增幅较大,流出地级市的人口数量较少,不符合题意,C、D错误。故选A。第17题,该市的市辖区相对于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而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大规模减少,说明市辖区经济比其他县级行政区发展更好,有一定的拉力,导致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人口迁入,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会使市辖区劳动人口比重增加、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减小、老年人口比重降低,A、D错误,C正确;其他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C。第18题,该市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大量外迁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少,而市辖区经济虽然比其他县级行政区经济发达,但与市辖区以外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拉力较弱,故导致本市人口大量外迁,出现此种人口迁移格局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发展趋势。故选B。19.C 20.D 解析 第19题,影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我国省际产业转移主要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伴随着产业转移,会给欠发达地区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使我国流入发达地区的人口减少,C正确;我国沿海地区正进行产业升级,经济增速没有下降,A、B错误;省际交通条件改善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D错误。第20题,结合表格数据可得出,甲省流入率低于流出率,为人口净流出省,且流出人口数最大,应为我国人口大省,且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应为安徽,A错误;乙省流入人口数较大且流入率高于流出率,为人口净流入省,为经济发达的省份,应为浙江,B错误;丙省流入人口数和流出人口数较小,为人口净流入省,目前我国正在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丙应为新疆,C错误;我国东北地区正经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缓慢,流出人口数较大,丁为吉林,D正确。21.C 22.D 23.A 解析 第2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鄂两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故选C。第2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六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故选D。第2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我国人口主要向东部地区迁移,B错误;图中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故选A。24.B 25.A 解析 第24题,根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但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第25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故选A。26.C 27.A 28.C 解析 第26题,据图可知,同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安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区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由国家统一指导,三个省区差异较小;浙江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了其他地区大量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故选C。第27题,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人口省区主要为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省区,具有地域性;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外来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区,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区,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故选A。第28题,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将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上升,B、D错误。故选C。29.B 30.D 31.C 解析 第29题,2016年户籍人口为200.9万,2019年户籍人口达到251.1万,增长幅度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可以判断该地为经济发达地区,外来人口多,故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常住人口。故选B。第30题,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应该是该市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小。故选D。第31题,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支柱产业应该为制造业。故选C。32.C 33.D 解析 第3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移民意愿是实施生态移民需考虑的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故选C。第3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人口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对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错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故选D。 省(区)流入人口/万人流入率/%流出人口/万人流出率/%甲155.12.51152.118.9乙1618.725.1236.23.7丙339.113.160.32.3丁100.24.2241.410.0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