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单元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单元测评试题鲁教版必修第二册,共11页。
第二单元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传统村落形态丰富、千变万化。下图示意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回答1~2题。1.图示传统村落( ) A.沿山麓呈带状延展B.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C.在平原地带横向展开D.沿公路松散分布2.图示传统村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建设难度最小B.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C.距离较近,方便旅游开发D.地形封闭,确保村落安全下图为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布示意图,该城市农业经济较发达。据此回答3~4题。3.图中①②③④( )A.①为居住区 B.②为商业区C.③为仓储区 D.④为文化区4.甲地付租能力较低,其最适合发展( )A.物流业B.化工厂C.电子芯片研发中心D.农家乐下面左图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下面右图是该城市地价分布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据此回答5~6题。5.上面右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B.城市风向频率大小的影响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D.人口密度大小的影响6.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选择是( )A.① B.② C.③ D.④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上海开埠以来全国闻名的生产资料经营一条街,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面临产业低效老旧、风貌破碎缺失、配套活力不足等问题。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建立了内外互联,河街互通的“金街、银岸、坊巷”的综合更新体系。下图示意北京东路地区城市更新项目。据此回答7~8题。7.图示区域规划合理的是( )A.金街—建设中心商务区B.银岸—建设别墅度假区C.特色坊巷—发展高档居住区D.苏州河—增建矿石码头8.北京东路地区“金街、银岸、坊巷”综合更新利于( )A.降低工业成本,促进产业的升级B.提升交通便捷度,增加土地价值C.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区域竞争力D.延长工业产业链,增加常住人口下面两图分别示意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威利斯大厦。读图,回答9~10题。9.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D.西欧地质条件差10.我国文化具有内向性。下列关于其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筑有围墙B.园林忌直求曲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D.建筑物线条简洁民居的屋顶是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屋顶的外在形式是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南方民居屋顶被设计为坡度较大的斜顶,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斜坡屋顶景观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屋内保暖B.便于通风散热C.增加受光面积D.便于雨季排水12.南方民居屋顶房檐较长,有利于( )A.春季减轻风沙影响B.夏季减少雨水溅淋C.秋季室内通风D.冬季提高室内温度瓜岭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初年,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落水道环绕,荔枝林、古榕、香蕉树、祠堂分布有序。从瓜岭村流过的瓜洲河之上有一碉堡,叫宁远楼,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瓜岭村众多华侨集资修建,楼高四层,三层以上的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因而被称作是四角碉楼。下图为宁远楼景观图。据此回答13~14题。13.瓜岭村最可能位于(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洛阳14.宁远楼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的目的是( )A.利于楼内通风 B.便于观察敌情C.便于楼宇修建 D.利于楼内采光下图为纽约市1870—2040年人口数量及累计10年增速图(含预测)。纽约中心城区生活成本持续上升,目前仅有31%的租客可以在中心区租到拥有阳台、后院等户外空间的公寓。近期,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斥资数十亿美元,在纽约市中心城区建设高新技术园区。据此回答15~16题。15.推测纽约市1910—1950年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出 B.地价昂贵C.经济下行 D.出生率下降16.1980—2010年纽约市经历的城市发展阶段是( )A.城镇化 B.逆城镇化C.再城镇化 D.滞后城镇化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据此回答17~18题。17.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A.处于空间集聚阶段B.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C.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D.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18.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A.城乡二元体制被彻底打破B.核心区房价的大幅下降C.农村土地升值空间较大D.边缘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下图为1950—2030年(含预测)中国、日本和韩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19.由图可知,2010—2030年( )A.我国城镇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B.我国大部分城市出现逆城镇化C.韩国城镇化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D.日本城镇化进程开始进入后期阶段20.与韩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城镇化( )A.起步时间较早B.目前发展速度较快C.发展质量较高D.城市人口数量较少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回答21~23题。21.图示反映该城市( )A.人口不断减少 B.规模不断扩大C.环境污染加剧 D.经济不断衰落22.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核心区教育、医疗条件越来越差B.近郊区经济更发达,吸引大量人口C.核心区房价高,城郊间交通条件改善D.近郊区人口出生率高,核心区人口死亡率高23.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A.核心区基本建设落后于郊区B.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C.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D.城郊之间气温差异减小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1)指出图例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6分)(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6分)(3)图中①②③三地中,①地最适合修建高级居住区,请说明原因。(6分)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乡个性的重要体现。列举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6分)(2)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6分)(3)列举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6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盲目扩张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规模、增大经济总量,以至于超出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物理极限,“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弊端日渐显露,例如:大跨度的调水、输电、输气,治污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成本越来越高;水及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等等。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化模式,通过规划和立法确保城乡平等发展;资源的二次分布;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均衡;行政机构的分散化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等途径,推动了区域间及城乡间的等值化发展,防止了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度集中,在城市病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下图为德国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分布图。(1)简述目前我国“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好处。(6分)(2)对比我国“集中式”的城镇化特点,推测德国的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城镇化模式的优点。(6分)(3)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化模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6分)第二单元测评1.A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聚落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呈带状分布,该处为山麓地带。故选A。第2题,传统村落选址在山麓地带建设难度比在平原地区大;山区平地少,建在山麓地带可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和旅游开发、村落安全关系不大。故选B。3.C 4.D 解析 第3题,居住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和郊区工业区之间,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大,①位于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②为居住区;仓储区对交通条件要求高,一般位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附近,③应为仓储区;文化区占地面积较小且分散,④应为农业区。故选C。第4题,物流业需要便捷的交通,图中甲地交通通达度较低;化工厂应布局在水源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甲地附近河段为上游河段;电子芯片研发中心应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甲地农业经济发达;农家乐应布局在环境优美的郊区,甲地有果园、湖泊、河流。故选D。5.C 6.C 解析 第5题,城市地价受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大。受与市中心的距离影响,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地价等值线在交通干线处向低值方向凸出。故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受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大。故选C。第6题,钢铁厂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且位于郊区,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从风频图上看,当地最大风频为西南风,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所以选址于③处不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且③处位于卫星城市边缘,基础设施完善,C正确;①虽位于城区东北方向,但位于热岛环流内,还是会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A错误;②位于城区的西南方向,也就是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容易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B错误;④虽位于与最大风频垂直的郊外,但风频也较大,也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且相比③而言,没有靠近卫星城,基础设施不完善,会造成工人上下班不方便,D错误。故选C。7.A 8.C 解析 第7题,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且商业经营历史悠久,相关商业基础好,所以适宜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A正确;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地价高,不适宜布局度假区,B错误;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的老城区,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不适宜发展高档居住区,C错误;上海缺少矿产资源,且现代上海的发展方向也不是以重工业为主,所以不适宜增建矿石码头,D错误。故选A。第8题,北京东路地区城市更新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产业低效老旧、风貌破碎缺失、配套活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有利于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区域竞争力,C正确;北京东路地区的产业类型是第三产业中的商业服务业,不是工业,A、D错误;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并没有改建交通线路,不能通过提升交通便捷度来增加土地价值,B错误。故选C。9.C 10.D 解析 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对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因此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发达国家众多,经济也比较发达,A错误;与西欧城市相比,美国城市用地并不算紧张,B错误;西欧地质条件并不差,D错误。故选C。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内向性。故选D。11.D 12.B 解析 第11题,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与保暖、通风散热关系不大,A、B错误;斜坡设计且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会导致檐下房间受光面积有所减小,C错误;南方地区降水多,斜顶便于雨季排水,D正确。故选D。第12题,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春季受风沙影响小,A错误;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屋顶房檐较长可以减少檐下的墙壁受雨水溅淋,B正确;房檐较长对气流起阻挡作用,不利于室内通风,C错误;房檐较长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不利于冬季提高室内温度,D错误。故选B。13.A 14.B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村落水道环绕,荔枝林、古榕、香蕉树、祠堂分布有序”可知,瓜岭村纬度较低,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瓜岭村最可能位于广州;上海、北京、洛阳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合荔枝树、香蕉树的生长。故选A。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宁远楼是一碉堡,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是为了便于观察四周的敌情;读图可知,每个小碉堡的窗口较小,不利于楼内通风和采光;由图可知,宁远楼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增加了楼宇修建的难度,修建不便。故选B。15.B 16.C 解析 第15题,读图可知,1910—1950年纽约市人口尽管增速下降,但总量在增多,说明城市总人口为迁入,人口分布变化主要是从城区迁往郊区,A错误;此时纽约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因为中心城区的地价上涨而向郊区蔓延,B正确;纽约市1910—1950年没有出现经济下行,C错误;材料未体现1910—1950年纽约人口出生率,但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判断,纽约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口迁移,D错误。故选B。第16题,1980—2010年纽约市人口出现增长并基本保持稳定,是再城镇化过程。故选C。17.A 18.C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根据城镇化进程可判断,Ⅰ阶段为城镇化,Ⅱ阶段为郊区城镇化,Ⅲ阶段为逆城镇化,Ⅳ阶段为再城镇化。Ⅱ阶段,也就是郊区城镇化过程中,都市边缘区人口变化率为正值且最大,说明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相继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处于空间集聚状态,A正确;人口涌入,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因都市边缘区土地面积大,不一定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B、C错误;都市边缘区经济增长不仅依靠工业的迁移,还有居民消费、服务业等增长带动的经济增长,D错误。故选A。第18题,阶段Ⅲ为逆城镇化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是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镇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最可能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C正确;现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并未被彻底打破,A错误;核心区房价并未大幅下降,B错误;Ⅲ阶段都市边缘区开始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说明边缘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D错误。故选C。19.C 20.B 解析 第19题,读图可知,2010—2030年我国城镇化速度较快,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极少城市出现逆城镇化现象;2010—2030年韩国城镇化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从1970年开始城镇化水平变化不大,开始进入城镇化进程的后期阶段。故选C。第2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韩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时间较晚,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质量不高,城市人口数量较多。故选B。21.B 22.C 23.D 解析 第2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人口减少,但是近郊区人口增加,且增加的比重远超市中心人口减少的比重,说明该城市人口在往郊区迁移,属于郊区城镇化阶段,该阶段人口不断增加,A错误;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处于郊区城镇化阶段,表示该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在郊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有很多,如产业转移、城区劳动力过剩、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C错误;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说明郊区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B。第22题,核心区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等问题,A错误;近郊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环境良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不是经济更发达,B错误;核心区人口减少的原因是住房紧张、房价高涨,城郊之间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核心区人口迁往郊区创造了条件,C正确;近郊区与核心区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第23题,核心区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应该是最好的,A错误;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比重超过核心区人口减少的比重,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错误;人口和产业迁往郊区能促进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可能包括绿化等,因此近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说法太绝对,C错误;核心区的人口和产业迁往近郊区,会导致郊区热量增加,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差减小,热岛效应减小,D正确。故选D。24.答案 (1)甲:工业区。乙:居住区。丙:商业区。(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邻近工业区,仓储量大。(3)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邻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任答3点)25.答案 (1)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城市历史文物、旧时典型街区景观、古建筑、古树、老字号、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地方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装饰与服饰、著名的学校、博物馆和展览馆等。(2)保存城乡发展的轨迹,留存人类的记忆,继承历史,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是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3)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严格的法律、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26.答案 (1)布局紧凑,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投资;相关配套设施集中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人口集中分布,方便生产协作。(2)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城市规模小、数量多,分布相对均衡。优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问题;产业、教育等均衡分布,利于各地经济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便治理环境污染,利于整体生态的保护;就地城镇化,降低了居民的部分生活成本(房租、交通等),竞争压力小,利于生活质量提高。(3)国家可通过立法来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新城;政府可通过规划来均衡城乡各种资源的二次分布,避免因资源的倾斜而引起人员的流动;完善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生活和出行;引导产业和企业分散布局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增加中小城镇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为中小城镇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二单元测评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传统村落形态丰富、千变万化。下图示意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回答1~2题。1.图示传统村落( ) A.沿山麓呈带状延展B.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C.在平原地带横向展开D.沿公路松散分布2.图示传统村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平坦,建设难度最小B.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C.距离较近,方便旅游开发D.地形封闭,确保村落安全下图为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布示意图,该城市农业经济较发达。据此回答3~4题。3.图中①②③④( )A.①为居住区 B.②为商业区C.③为仓储区 D.④为文化区4.甲地付租能力较低,其最适合发展( )A.物流业B.化工厂C.电子芯片研发中心D.农家乐下面左图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下面右图是该城市地价分布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据此回答5~6题。5.上面右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B.城市风向频率大小的影响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D.人口密度大小的影响6.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选择是( )A.① B.② C.③ D.④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上海开埠以来全国闻名的生产资料经营一条街,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随着时代变迁,面临产业低效老旧、风貌破碎缺失、配套活力不足等问题。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建立了内外互联,河街互通的“金街、银岸、坊巷”的综合更新体系。下图示意北京东路地区城市更新项目。据此回答7~8题。7.图示区域规划合理的是( )A.金街—建设中心商务区B.银岸—建设别墅度假区C.特色坊巷—发展高档居住区D.苏州河—增建矿石码头8.北京东路地区“金街、银岸、坊巷”综合更新利于( )A.降低工业成本,促进产业的升级B.提升交通便捷度,增加土地价值C.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区域竞争力D.延长工业产业链,增加常住人口下面两图分别示意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威利斯大厦。读图,回答9~10题。9.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D.西欧地质条件差10.我国文化具有内向性。下列关于其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筑有围墙B.园林忌直求曲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D.建筑物线条简洁民居的屋顶是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屋顶的外在形式是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南方民居屋顶被设计为坡度较大的斜顶,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斜坡屋顶景观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屋内保暖B.便于通风散热C.增加受光面积D.便于雨季排水12.南方民居屋顶房檐较长,有利于( )A.春季减轻风沙影响B.夏季减少雨水溅淋C.秋季室内通风D.冬季提高室内温度瓜岭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初年,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落水道环绕,荔枝林、古榕、香蕉树、祠堂分布有序。从瓜岭村流过的瓜洲河之上有一碉堡,叫宁远楼,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瓜岭村众多华侨集资修建,楼高四层,三层以上的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因而被称作是四角碉楼。下图为宁远楼景观图。据此回答13~14题。13.瓜岭村最可能位于(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洛阳14.宁远楼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的目的是( )A.利于楼内通风 B.便于观察敌情C.便于楼宇修建 D.利于楼内采光下图为纽约市1870—2040年人口数量及累计10年增速图(含预测)。纽约中心城区生活成本持续上升,目前仅有31%的租客可以在中心区租到拥有阳台、后院等户外空间的公寓。近期,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斥资数十亿美元,在纽约市中心城区建设高新技术园区。据此回答15~16题。15.推测纽约市1910—1950年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出 B.地价昂贵C.经济下行 D.出生率下降16.1980—2010年纽约市经历的城市发展阶段是( )A.城镇化 B.逆城镇化C.再城镇化 D.滞后城镇化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据此回答17~18题。17.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A.处于空间集聚阶段B.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C.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D.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18.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A.城乡二元体制被彻底打破B.核心区房价的大幅下降C.农村土地升值空间较大D.边缘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下图为1950—2030年(含预测)中国、日本和韩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19.由图可知,2010—2030年( )A.我国城镇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B.我国大部分城市出现逆城镇化C.韩国城镇化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D.日本城镇化进程开始进入后期阶段20.与韩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城镇化( )A.起步时间较早B.目前发展速度较快C.发展质量较高D.城市人口数量较少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回答21~23题。21.图示反映该城市( )A.人口不断减少 B.规模不断扩大C.环境污染加剧 D.经济不断衰落22.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核心区教育、医疗条件越来越差B.近郊区经济更发达,吸引大量人口C.核心区房价高,城郊间交通条件改善D.近郊区人口出生率高,核心区人口死亡率高23.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A.核心区基本建设落后于郊区B.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C.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D.城郊之间气温差异减小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1)指出图例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6分)(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6分)(3)图中①②③三地中,①地最适合修建高级居住区,请说明原因。(6分)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是城乡个性的重要体现。列举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6分)(2)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6分)(3)列举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6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盲目扩张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规模、增大经济总量,以至于超出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物理极限,“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弊端日渐显露,例如:大跨度的调水、输电、输气,治污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成本越来越高;水及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等等。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化模式,通过规划和立法确保城乡平等发展;资源的二次分布;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均衡;行政机构的分散化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等途径,推动了区域间及城乡间的等值化发展,防止了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度集中,在城市病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下图为德国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分布图。(1)简述目前我国“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好处。(6分)(2)对比我国“集中式”的城镇化特点,推测德国的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城镇化模式的优点。(6分)(3)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化模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6分)第二单元测评1.A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聚落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呈带状分布,该处为山麓地带。故选A。第2题,传统村落选址在山麓地带建设难度比在平原地区大;山区平地少,建在山麓地带可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和旅游开发、村落安全关系不大。故选B。3.C 4.D 解析 第3题,居住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和郊区工业区之间,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大,①位于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②为居住区;仓储区对交通条件要求高,一般位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附近,③应为仓储区;文化区占地面积较小且分散,④应为农业区。故选C。第4题,物流业需要便捷的交通,图中甲地交通通达度较低;化工厂应布局在水源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甲地附近河段为上游河段;电子芯片研发中心应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甲地农业经济发达;农家乐应布局在环境优美的郊区,甲地有果园、湖泊、河流。故选D。5.C 6.C 解析 第5题,城市地价受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大。受与市中心的距离影响,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地价等值线在交通干线处向低值方向凸出。故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受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大。故选C。第6题,钢铁厂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且位于郊区,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从风频图上看,当地最大风频为西南风,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所以选址于③处不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且③处位于卫星城市边缘,基础设施完善,C正确;①虽位于城区东北方向,但位于热岛环流内,还是会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A错误;②位于城区的西南方向,也就是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容易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B错误;④虽位于与最大风频垂直的郊外,但风频也较大,也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且相比③而言,没有靠近卫星城,基础设施不完善,会造成工人上下班不方便,D错误。故选C。7.A 8.C 解析 第7题,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且商业经营历史悠久,相关商业基础好,所以适宜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A正确;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地价高,不适宜布局度假区,B错误;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的老城区,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不适宜发展高档居住区,C错误;上海缺少矿产资源,且现代上海的发展方向也不是以重工业为主,所以不适宜增建矿石码头,D错误。故选A。第8题,北京东路地区城市更新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产业低效老旧、风貌破碎缺失、配套活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有利于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区域竞争力,C正确;北京东路地区的产业类型是第三产业中的商业服务业,不是工业,A、D错误;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并没有改建交通线路,不能通过提升交通便捷度来增加土地价值,B错误。故选C。9.C 10.D 解析 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对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因此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发达国家众多,经济也比较发达,A错误;与西欧城市相比,美国城市用地并不算紧张,B错误;西欧地质条件并不差,D错误。故选C。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内向性。故选D。11.D 12.B 解析 第11题,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与保暖、通风散热关系不大,A、B错误;斜坡设计且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会导致檐下房间受光面积有所减小,C错误;南方地区降水多,斜顶便于雨季排水,D正确。故选D。第12题,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春季受风沙影响小,A错误;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屋顶房檐较长可以减少檐下的墙壁受雨水溅淋,B正确;房檐较长对气流起阻挡作用,不利于室内通风,C错误;房檐较长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不利于冬季提高室内温度,D错误。故选B。13.A 14.B 解析 第13题,根据材料“村落水道环绕,荔枝林、古榕、香蕉树、祠堂分布有序”可知,瓜岭村纬度较低,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瓜岭村最可能位于广州;上海、北京、洛阳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合荔枝树、香蕉树的生长。故选A。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宁远楼是一碉堡,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是为了便于观察四周的敌情;读图可知,每个小碉堡的窗口较小,不利于楼内通风和采光;由图可知,宁远楼四隅各置1个小碉堡增加了楼宇修建的难度,修建不便。故选B。15.B 16.C 解析 第15题,读图可知,1910—1950年纽约市人口尽管增速下降,但总量在增多,说明城市总人口为迁入,人口分布变化主要是从城区迁往郊区,A错误;此时纽约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因为中心城区的地价上涨而向郊区蔓延,B正确;纽约市1910—1950年没有出现经济下行,C错误;材料未体现1910—1950年纽约人口出生率,但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判断,纽约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口迁移,D错误。故选B。第16题,1980—2010年纽约市人口出现增长并基本保持稳定,是再城镇化过程。故选C。17.A 18.C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根据城镇化进程可判断,Ⅰ阶段为城镇化,Ⅱ阶段为郊区城镇化,Ⅲ阶段为逆城镇化,Ⅳ阶段为再城镇化。Ⅱ阶段,也就是郊区城镇化过程中,都市边缘区人口变化率为正值且最大,说明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相继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处于空间集聚状态,A正确;人口涌入,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因都市边缘区土地面积大,不一定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B、C错误;都市边缘区经济增长不仅依靠工业的迁移,还有居民消费、服务业等增长带动的经济增长,D错误。故选A。第18题,阶段Ⅲ为逆城镇化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是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镇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最可能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C正确;现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并未被彻底打破,A错误;核心区房价并未大幅下降,B错误;Ⅲ阶段都市边缘区开始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说明边缘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D错误。故选C。19.C 20.B 解析 第19题,读图可知,2010—2030年我国城镇化速度较快,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极少城市出现逆城镇化现象;2010—2030年韩国城镇化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从1970年开始城镇化水平变化不大,开始进入城镇化进程的后期阶段。故选C。第2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韩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时间较晚,目前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质量不高,城市人口数量较多。故选B。21.B 22.C 23.D 解析 第2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人口减少,但是近郊区人口增加,且增加的比重远超市中心人口减少的比重,说明该城市人口在往郊区迁移,属于郊区城镇化阶段,该阶段人口不断增加,A错误;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处于郊区城镇化阶段,表示该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在郊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有很多,如产业转移、城区劳动力过剩、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C错误;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说明郊区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B。第22题,核心区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等问题,A错误;近郊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环境良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不是经济更发达,B错误;核心区人口减少的原因是住房紧张、房价高涨,城郊之间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核心区人口迁往郊区创造了条件,C正确;近郊区与核心区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第23题,核心区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应该是最好的,A错误;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比重超过核心区人口减少的比重,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错误;人口和产业迁往郊区能促进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可能包括绿化等,因此近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说法太绝对,C错误;核心区的人口和产业迁往近郊区,会导致郊区热量增加,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差减小,热岛效应减小,D正确。故选D。24.答案 (1)甲:工业区。乙:居住区。丙:商业区。(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邻近工业区,仓储量大。(3)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邻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任答3点)25.答案 (1)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保护的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城市历史文物、旧时典型街区景观、古建筑、古树、老字号、名人故居、革命纪念地、地方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装饰与服饰、著名的学校、博物馆和展览馆等。(2)保存城乡发展的轨迹,留存人类的记忆,继承历史,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是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3)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严格的法律、法规、条例作为保护的依据,新旧城协调、同步发展;分类、分区保护;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物,协调配置新老建筑;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26.答案 (1)布局紧凑,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投资;相关配套设施集中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人口集中分布,方便生产协作。(2)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城市规模小、数量多,分布相对均衡。优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问题;产业、教育等均衡分布,利于各地经济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便治理环境污染,利于整体生态的保护;就地城镇化,降低了居民的部分生活成本(房租、交通等),竞争压力小,利于生活质量提高。(3)国家可通过立法来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新城;政府可通过规划来均衡城乡各种资源的二次分布,避免因资源的倾斜而引起人员的流动;完善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生活和出行;引导产业和企业分散布局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增加中小城镇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为中小城镇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