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精品专题】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讲 第六单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244719/0-17055672578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套精品专题】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讲 第六单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244719/0-170556725788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套精品专题】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讲 第六单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244719/0-17055672579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精品专题】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讲 第六单元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人类过度捕捞 ③鱼的产卵量过低 ④鱼的食物短缺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人类乱砍滥伐、滥捕乱杀、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环境污染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流入水体,造成水污染导致多种水生动物死亡;人类过度捕捞也造成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
2.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可能引起胃癌,对这种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孢子繁殖B.有真正的细胞核
C.没有细胞壁D.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
【答案】D
【解析】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等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自养,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分裂生殖、而且繁殖速度非常快。
3.三峡大坝修建后,人们将坝区的很多稀有物种迁出了原地,这是为了保护( )
A.生态系统多样性B.基因多样性C.环境多样性D.物种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含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人们将坝区的很多物种迁出原地,是为了异地保护,因此属于保护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4.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猕猴向游客讨要食物B.导盲犬的引路行为
C.黑猩猩堆叠木箱摘香蕉D.刚出生的婴儿会吃奶
【答案】D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猕猴向游客讨要食物、导盲犬引路行为和黑猩猩堆叠木箱摘香蕉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刚出生的婴儿会吃奶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5.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哪一项是科学的?( )
A.全面禁止砍伐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林木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环境的主体,是大自然的调节器,爱护植被,并不是禁止砍伐,对森林资源要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大面积种植一种树,虽然整齐美观,但会造成生态系统物种单一,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态平衡;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会导致害虫的天敌死亡,同时农药通过食物链危害其他生物和人类自身健康。
6.2019年北京世园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国际支持最多的一届,本次办会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将受到严重的危害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C.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D.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如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答案】B
【解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受到的危害最严重。某些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适应当地环境、缺少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当地农作物、生物争夺生存空间、营养物质等,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不利于保护和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提高人们珍惜资源节约意识,提高资源保护法和法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做到对自然资源的权衡利弊、科学合理的利用。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提高大众节约意识,节省土地资源,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可减少对植物的砍伐。
7.有关“引体向上”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
C.需要多系统的配合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A
【解析】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做“引体向上”时,不仅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还有骨骼、关节参与,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8.海洋中生活着海带、带鱼、梭子蟹、对虾等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种类)多样性 B.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形态结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海洋中生活着带、带鱼、梭子蟹、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体现了海洋环境中物种多样性。
9.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
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B
【解析】社会行为指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成员内部还形成等级。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攻击行为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生存空间而发生争斗的行为,繁殖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一系列与繁殖有关的行为,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体现蚂蚁的社会行为。
10.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A是单细胞酵母菌, B是噬菌体病毒, C单细胞草履虫,D是单细胞衣藻。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组成,在活细胞中寄生生活。植物、动物、真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11.下列与脊椎动物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类主要用鳃呼吸,体温恒定 B.两栖类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C.爬行类是真正适应陆生环境的脊椎动物 D.只有鸟类的卵才具有坚硬的卵壳
【答案】C
【解析】鱼类主要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两栖类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爬行类和鸟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卵都有卵壳包被。
12.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依靠肌肉收缩和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B.鸟发达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D.人体的运动依赖骨、关节和肌肉
【答案】B
【解析】蚯蚓主要靠体壁肌肉的收缩与刚毛的辅助完成运动。鸟发达的胸肌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收缩才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运动。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大脑也越发达,其学习行为越复杂。人体的运动靠运动系统进行,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
13.黄鼠狼在受敌害的威胁时会释放臭气,这种行为属于( )
A.捕食行为B.节律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
【答案】C
【解析】捕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节律行为是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变动的行为;防御行为是不同种动物在争斗时为了保护自己做出的自救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黄鼠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臭气属于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个体繁衍有关的一系列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14.下列有关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彻底消灭有害动物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答案】B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护动物多样性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不能彻底消灭有害动物;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会使人类的活动加剧,影响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15.中学生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 )
A.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B.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
C.吃饭常用一次性餐具D.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
【答案】C
【解析】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节约粮食;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使用一次性餐具,既浪费能源也增加污染;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有利于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
16.动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交流( )
A.运动、食物和形象 B.动作、声音和气味 C.地点、时间和空间 D.电话、雷达和信号弹
【答案】B
【解析】动物通讯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之间传递信息靠特殊的语言:1.声音语言,许多动物会发出声音,成为动物之间交流信息的方式。2.气味语言,有些动物常以特殊的气味(信息素)来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目标、鉴别敌友、发出警报、标明地点、集合或分散群体等目的。3.动作语言,有些动物运用各种动作行为来表达信息。4.色彩语言,雄孔雀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用来向雌孔雀炫耀雄姿美态达到求偶目的。5.超声语言,如蟋蟀、蝗虫和老鼠等动物用超声波进行交流。
17.下面动物中①对虾、②梭子蟹、③海蜇、④乌贼、⑤扇贝、⑥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对虾、梭子蟹属于节肢动物;海蜇属于腔肠动物;乌贼、扇贝、鲍鱼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包被,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有肉质的足,属于软体动物。
18.家鸽的内脏器官之间分布着大量的气囊,其在家鸽飞行中的作用不包括( )
A.储存、软化食物B.辅助呼吸
C.散发体内的热量D.减轻身体的比重
【答案】A
【解析】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19.马蜂在遭受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出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B
【解析】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各项活动;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可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是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是社会行为。
20.下列植物中,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有( )
A.人参和银杏B.水杉和珙桐C.睡莲和金花茶D.黄莲和鹅掌楸
【答案】B
【解析】我国珍稀裸子植物:银杉、水杉、银杏;珍稀被子植物:珙桐(鸽子树) ;珍稀鱼类:中华鲟;珍稀爬行动物:扬子鳄;珍稀鸟类:朱鹗、丹顶鹤;珍稀哺乳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活化石又称子遗生物,指某些在地质年代中曾繁盛一时、广泛分布、而现在只限于局部地区、数量不多、有可能灭绝的生物,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有:水杉、银杏、银杉、珙桐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下面是与运动有关的形态结构图,请分析回答:
(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例如,①鱼类可依靠尾部的摆动和[ ]____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②昆虫大多依靠翅飞行,依靠足爬行,有的还能跳跃;③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 ]______________,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④人类主要依靠__________、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精细而灵活的动作。⑤图示所指代动物中无脊椎动物有__________、脊椎动物有__________。
(2)动物的运动器官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例如,①多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能为运动提供动力、图中7是_________;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______________,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骨骼;③多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节和支点,如蝗虫的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 ]________。
(3)动物的运动器官与生存环境形成了很好的适应。例如,多数鱼类的鳍、鸟类的翼、昆虫的翅,都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有利于划水游泳或扇动空气飞行。
(4)动物的运动对其生存有重要意义。对于各种动物来说,运动都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因而也就增大了其________、逃避敌害和繁殖后代的机会。
答案:(1)[3]鳍 [5]翼 骨 蝴蝶 鱼、家鸽和人
(2)肌肉 肱二头肌 外骨骼 [8]关节
(3)表面积
(4)获取食物
【解析】(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图中的鱼类可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蝴蝶等昆虫依靠足爬行和跳跃,依靠翅飞行。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是飞行的主要器官。人类主要依靠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图中无脊椎动物有蝴蝶、脊椎动物有鱼、家鸽和人。
(2)不论动物依靠哪种器官运动,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结构特征。例如,①多具有发达的肌肉,为运动提供动力,图中7为肱二头肌;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外骨骼,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骨骼;③多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节和支点,如蝗虫的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关节。
(3)动物的运动器官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如大多数鱼类的鳍、鸟类的翼、昆虫的翅都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各种运动。
(4)动物的运动都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因而也就增大了其获取食物、逃避敌害和繁殖后代的机会。
22.为验证果实表皮的保护作用,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苹果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3个干净消毒的塑料袋,分别标上1、2、3号,把三个完整新鲜的苹果洗干净,将其中一个苹果放入1号袋内,密封。
②另取一个腐烂苹果,用消毒牙签刺入腐烂处,拔出后轻轻在第二个苹果表面划动,但不划破表皮;重复三次,装入2号袋内,密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入3号袋内,密封。
④将3个塑料袋放在温暖、黑暗的环境中,每天观察,连续三天。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2)实验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
(3)该小组在步骤④观察的现象是 。请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4)若实验现象为1号和2号袋内苹果不腐烂,而3号袋内苹果腐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结论是否可靠?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消毒牙签刺入腐烂处,拔出后在第三个苹果表面划破表皮;重复三次
(2)1号袋和2号袋、2号袋和3号袋
(3)苹果是否腐烂(苹果腐烂程度)
(4)果实表皮有保护作用
(5)否 苹果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解析】(1)本实验中包含2组对照实验:1号袋和2号袋,变量是果皮上是否接种微生物;2号袋和3号袋,变量是果皮是否划破。
(2)1号袋的处理是果皮外没有接种微生物,2号袋的处理是果皮外接种微生物,所以3号袋的处理应该是果皮内接种微生物,可使用消毒牙签先刺入另一个苹果腐烂处,拔出后划破3号苹果表皮。
(3)在温暖、水分适宜、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微生物会大量生长繁殖,引起苹果腐烂,所以我们可根据苹果的腐烂程度来推断果皮的作用。
(4)若1号袋和2号袋内的苹果不腐烂,3号袋内的苹果腐烂,可说明果皮具有保护作用。
(5)实验用的苹果太少,偶然性太大,结论不可靠,为了增强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可以多用几个苹果进行重复实验。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21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又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乙酸(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项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1)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相当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作用,植物进行该生理活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
(2)与材料中合成乙酸不同的是,传统制作食用醋利用的是________(填“乳酸杆菌”或“醋酸杆菌”)发酵,该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2021年4月施行的《生物安全法》。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遭受了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当年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3)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写出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式:_______,通过反应式还知道植物对自然界还有哪些作用:
①为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__________、②促进生物圈的__________。
(4)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最主要是落实保护_____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同时《生物安全法》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多种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________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5)材料三中告诉我们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6)实现“碳达蜂”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人人参与。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请至少写出三种做法)
【答案】(1) 光合 叶绿体
(2) 醋酸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3) 光合作用 营养物质和能量 水循环
(4) 生态系统 基因
(5) 过度放牧
(6) 植树造林、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电
【解析】碳达峰是指在某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2)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如用酵母菌制馒头、面包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和泡菜,用醋酸杆菌制醋,用曲霉制酱,用棒状杆菌制味精,利用青霉提取青霉素等。醋酸杆菌属于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细胞核构成,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为植物本身和其它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还通过根吸收水分、气孔蒸腾水分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4)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最主要是落实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多样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我国主要落实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同时《生物安全法》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多种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基因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5)由材料三可知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
(6)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餐具、节约用电等。
1号袋
2号袋
3号袋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10现代生物科技专题B真题专练(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植物有A、B两品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4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能力提升练(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专题12 实验与探究 专题能力提升练b(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