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石家庄新乐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245181/0-1705571321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石家庄新乐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245181/0-17055713215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石家庄新乐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245181/0-17055713215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河北石家庄新乐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石家庄新乐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拼音写字词,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 我会查字典, 补充下列名句,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8分)
1. 根据拼音写字词。
2020年初,一场hǎn见的新guān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全民联动,共克时艰。各省医liá队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或cí别diē娘、qī儿,或yán迟hūn期,奔赴武汉,lǚ行救死fú伤的庄严承nuò。教师gé空授课,fèng xiàn 不quē xí。公务人员深入社qū,消shā、排查、走fǎng,zhù牢安全防线……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冠、辞、履、隔、奉献、缺席”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
举世闻名 山乡村野 不可估量
难以置信 心旷神怡 众星拱月
2022年的冬奥会给崇礼的____________带来的巨大变化令人____________。太子城冰雪小镇的风景让人____________,景观湖形态独特,众多的建筑群如____________般环绕周围。这里的变化翻大覆地,这里未来的发展潜力____________,这里将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乡村野 ②. 难以置信 ③. 心旷神怡 ④. 众星拱月 ⑤. 不可估量 ⑥. 举世闻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举世闻名,意思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
山乡村野是一个组合词,意思是山区乡村田野。
不可估量,意思是难以估计。
难以置信,意思是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心旷神怡,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众星拱月,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结合句意,应该是2022年的冬奥会给崇礼的山乡村野带来了让人出乎意料的变化,故第一空为:山乡村野,第二空:难以置信。从“太子城冰雪小镇的风景”可知第三空是心旷神怡;从“环绕周围”可知第四空是:众星拱月;结合句意,这里的发展潜力难以估计,第五空应为:不可估量,第六空:举世闻名。
3. 我会查字典。
“慕”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还可以用_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__,再查_________画。“慕”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羡慕,仰慕;②思念。在词语“爱慕”中,“慕”应选择第_________种解释。
【答案】 ①. M ②. mù ③. 部首 ④. 艹 ⑤. 11 ⑥. 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和词语解释。
“慕”用部首查字法,应查艹部,再查11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M,再查音节mù。
爱慕,意思是喜爱仰慕。慕:羡慕,仰慕。故选①。
4. 根据下面的描述,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__________》
(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
(3)官逼民造反,聚义到梁山。《__________》
(4)师徒去西天,取得真经还。《__________》
【答案】 ①. 三国演义 ②. 红楼梦 ③. 水浒传 ④. 西游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1)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说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个英雄初次会面,相见恨晚,于桃园中结为金兰之好。当时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刘关张三人也不甘寂寞,欲与群雄共谋其鹿,更是斩黄巾首战告捷,由此拉开了出生入死、南征北讨打江山的序幕。
(2)该句意思是看起来满篇都是荒唐的言辞,字里行间浸透着辛酸的眼泪。此诗见于《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是《红楼梦》的缘起诗,它道出了作者的思想与苦衷,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3)出自《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4)出自《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5. 补充下列名句。
(1)老师看到同学们经常倒掉大量饭菜、扔掉半新的衣物,十分忧心。他引用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纯的名言教育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粮食,衣物都来之不易,大家要懂得珍惜呀!”
(2)诗词包罗万象。深挚的家国情怀感人肺腑,陆游临终嘱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林升的质问“_______________”是对不思收复失地的当政者的激愤。四时之景灵动,春有桃花流水—“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秋有明月清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书有感(其一)》中,朱熹以水喻书,告诫人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一粥一饭 ②. 当思来处不易 ③. 半丝半缕 ④. 恒念物力维艰 ⑤. 王师北定中原日 ⑥.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⑦.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⑧. 桃花流水鳜鱼肥 ⑨. 明月松间照 ⑩. 清泉石上流 ⑪. 问渠那得清如许 ⑫.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的理解记忆能力。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解释:出自清代朱柏庐(朱用纯)《治家格言》,用于教育人要节俭。一点粥饭也不能浪费,要知道来得不容易;半根丝线也不能糟蹋,要想到来得很艰难。
(2)《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原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诗人对不思收复失地的当政者的激愤的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原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3)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二部分:阅读乐园(32分)
阅读理解。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________________
(2)非问无以广识 广:________________
(3)舍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________ 决:________________
7. 请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文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 ①. 喜欢,喜爱 ②. 使……广,增广,增加 ③. 放弃,舍弃 ④. 判断,解决
7.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8.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9. 君子之学必好问。
10. 不提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增加知识。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好:喜欢,喜爱。
(2)句意为: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增加。
(3)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奚:何,怎么 。 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 。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 决:判断,解决。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
故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君子之学必好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即可,注意结合“非问无以广识”、“君子之学必好问”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阅读理解。
枫桥夜泊
, 。
, 。
11. 把古诗补充完整。
12.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边的_________,描绘了枫桥一带的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11.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2. ①. 唐 ②. 张继 ③. 所见所闻所感 ④. 夜景 ⑤. 愁苦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愁苦之情。
阅读理解。
高明的老师
春秋时期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 作)了一首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首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访 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 燥)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忽然 果然 居然)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 夸耀)说:“好,好,好极了!”
13. 用“/”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词。
14.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做 仿 燥 忽然 居然 夸耀
14. ①. 本义指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文中指山峰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
②. 本义用来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 多指激动人心。文中指阵阵松涛声感染力强,牵动人心。 15 ①. 大自然 ②. 要善于向大自然学习
16. 一个人学习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要老师像讨债的人一样去管我们的学习。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上下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词语完成,做此题,首先要知道词语的原义,再放到文中的句子中来体会。从上下文中找相关语句结合起来理解,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选的词语是什么,不正确的词是什么。
创作,意思指创造文学艺术作品。故划去:做。
拜访,意思是一指短时间看望,二指敬词,看望并谈话。故划去:仿。
烦躁,指烦闷急躁。故划去:燥。
忽然,词义为“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词性为副词。果然,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居然,释义为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根据“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可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应用“果然”,划去:忽然、居然。
夸奖,赞美;称赞。夸耀,意思是指向人炫耀自己的长处、优势、功劳等,属于贬义词。结合“好,好,好极了!”。故划去:夸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先理解词的原义,再联系句子的含义来进行,可以结合语境,词语的理解最好做得词不离句。
高耸入云,意思是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结合“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可知答案。
扣人心弦, 用来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 多指激动人心。结合“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可知答案。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做此题,要联系全文,从课文中可知,“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和“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可知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大自然,文中“老师的用意”是要善于向大自然学习。【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讲了,春秋时候,成连先生让俞伯牙到海岛上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去修改不够完善的《高山流水》。结果受到老师连连夸奖。成连先生让俞伯牙从大自然中领悟到的感情融入到音乐之中。老师是想让他明白只有身临其境,用心灵弹奏才会出来真正好的作品。
学生可从老师的角度、俞伯牙的角度作答均可,注意写出自己的收获。
示例:从俞伯牙的角度,一个人的学习除了靠自己的努力,还要多去吸取新东西,要多向“大自然”这样的老师多学习。
第三部分:习作乐园(30分)
17. 习作。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人为你提供过无私的帮助,有的人与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你选择一位,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习作,通过具体的事例、场景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
要求:有真情实感,叙事清楚,4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答案】范文:
我真佩服他
夜空中,总有颗最闪亮的星星。花丛中,总有朵最漂亮的花朵。沙滩上,总有个充满阳光的贝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明。
小明今年十一岁了,和我同岁。他长得还挺英俊:黝黑的皮肤,浓黑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热情的光芒,透着机敏和灵气。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为人。 他学习不算好,但他乐于助人。假如你忘记带什么东西了,他准会在第一时间内借给你。他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唯一的英语书借给别人,自己却甘愿受罚。而我对他的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件事。
那一回,是下课时间。我正做着老师布置的习题,突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令人恶心的“香”味。我放下笔,寻找气源,哦!原来是一位同学吐了,呕吐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些呕吐物不堪入目,我们班的班长问:“谁去收拾一下?”大家都无动于衷,这时,有的同学鬼鬼祟祟地溜了出去,有的同学面面相觑,还有的同学若无其事。身为班干部的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的心里很矛盾,这时,小明站了出来,把拖布和簸箕拿了出来,把呕吐物一点一点装进簸箕,倒进厕所,又坦然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他做得是那样轻松,那样自然,没有一点儿嫌弃的意思。顿时,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我由衷地佩服他!
【解析】
【详解】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写人作文。
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特点的人,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最有特点,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我们选一个人来写一写吧,介绍时注意抓住人物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保定易县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看拼音,写字词, 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按要求完成句子, 口语交际, 请将原文空白处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邯郸永年区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沧州任丘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读拼音,写词语, 读拼音,写同音字, 补全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下列诗句表述的节日依次是,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口语交际, 精彩回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