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语文 二轮复习之阅读专项突破 专题09 文言文综合阅读(练习)(原卷版)
展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下列句子中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咸集 咸:全,都
B.此地有崇山峻岭 崇:高
C.茂林修竹 修:修长
D.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喝酒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事:侍奉
B.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
C.臣等不肖 不肖:不孝顺
D.顾吾念之 顾:但是,不过
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皆以美于徐公 美:认为……美
C.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D.皆朝于齐 朝:朝见
2.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同步精练
(一)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③出袴下,蒲伏④。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改动)
【注】 ①蓐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②漂:读piǎ,漂洗衣服。③俛:通“俯”。④蒲伏:通“匍匐”,在地上爬行。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为具食 具食:准备吃饭的器具
B.坐法当斩 坐:犯罪
C.又不能治生商贾 治:从事,做
D.何曰:“幸甚!” 幸甚:好得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B.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C.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D.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韩信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①常从人寄食饮 ②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
③信仗剑从之 ④次至信,信乃仰视
⑤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⑥能用信,信即留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4.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凌虚台记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节选自《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丽:美丽
B.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特:只
C.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 寻:寻找
D.公曰:“是宜名凌虚。” 名:名字,名称
2.下列关于凌虚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部分点明修凌虚台的原因,在这个地点能登高眺远,“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B.“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这是凌虚台得名的原因。
C.凌虚台的修筑是先用挖水池出来的土筑成高台,然后在台上修筑有高高飞檐的房屋,以便登高远眺。
D.凌虚台上可以眺望到的秦汉隋唐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成荒草野田,引起了苏轼的感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从记叙凌虚台入手,娓娓而谈,引人入胜,接着抒发议论,发出“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的感叹。
B.苏轼看似在记凌虚台,实则提醒太守物极必反的道理,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
C.苏轼借着小小的亭台而感怀古今,以小见大,抒发了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的感慨,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D.文章结尾处写道“盖世有足恃者”,但不直接点出究竟什么是“足恃”的东西,这就使文章更为含蓄而耐人寻味。
4.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三)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⑦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注】 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粗布鞋。⑤涂潦: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锸:锹。⑧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⑨岁夫:明年的夫役。⑩虞:戒备。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庐于城上 庐:房屋
B.河势益暴 暴:凶猛
C.增筑故城为木岸 故:老
D.富民若出 若:如果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禁军宜为我尽力 士卒多为用者
B.公庐于城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心乃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虞水之再至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 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宠幸B.悉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 国:国都
D.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 卒:最终
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之
⑥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①②③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4.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语文 二轮复习之阅读专项突破 专题10 古诗词鉴赏(练习)(原卷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语文 二轮复习之阅读专项突破 专题10 古诗词鉴赏(练习)(原卷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语文 二轮复习之阅读专项突破 专题09 文言文综合阅读(讲义):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语文 二轮复习之阅读专项突破 专题09 文言文综合阅读(讲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能正确翻译文言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语文 二轮复习之阅读专项突破 专题09 文言文综合阅读(练习)(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中职语文 二轮复习之阅读专项突破 专题09 文言文综合阅读(练习)(解析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