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4.《穷人》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246444/0-17056207299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4.《穷人》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246444/0-17056207300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① 在明确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跳读文章,分析桑娜夫妇的人物形象。
② 结合写作背景,探究题目深意,深化对桑娜夫妇美好善良精神的认识。
③ 学习桑娜夫妇“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至善,仁爱。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理思路,初感知
速读课文,回答:
1. 本文中谁是穷人?
2. 作者围绕他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环节:析人物,品精神
1.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笔墨用在谁身上较多?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塑造这个人物的?其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找到第⑩段)
具体过程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 请大家齐读。
(2) 这段文字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桑娜的心理?(明确:忐忑不安)
(3) 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再进行朗读(先指名读、再齐读)
(4) 桑娜把孩子抱回来了,本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明确:“穷” 聚焦1-2段,勾画“穷”
思考:吃得差、住得差就如此忐忑吗?
出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帆。
钟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丈夫出去打鱼,她自己也干活儿,还只能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是黑面包,菜有鱼。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家吃得差、住得差,差到什么程度呢?
出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
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作者用这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桑娜一家 的生活。(饥寒交迫、捉襟见肘、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
补白练习:抱回这两个孩子,也许,从今天起,孩子们会 。
抱回这两个孩子,也许,从今天起,渔夫会 。
抱回这两个孩子,也许,从今天起 。
抱回这两个孩子,对于这个饥寒交迫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桑娜抱这两个孩子的时候,她犹豫了吗?抱回来,她后悔了吗?
明确:抱孩子时: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提问:这样做: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母性的本能)
明确:抱孩子回家后: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坚定、毫不犹豫)
(5)既然认识到家庭的极度贫困,内心对抚养两个孩子依然坚定,为什么桑娜还如此忐忑呢?
明确:因为这是她一个人的决定,她不知道丈夫回来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丈夫是家里的支柱,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丈夫说这件事。
这怎么能不纠结、不忐忑呢?
谁能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6)这短短的一段文字,表现了桑娜如此复杂的心情。你从中感受到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别人遇到困难,如果力所能及,及时伸出援手,这叫善良;可是,当力所不能及时,还能坚定的、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别人,哪怕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这就是一种植根于人性的大爱、至善、仁爱了。
(7)这一段心理描写把桑娜的心理表现得如此精彩,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明确:省略号的反复使用)
(8)你能不能根据我们刚才的解读把作者通过运用省略号想体现出来内容补充一下?(提示:小组合作;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补充)
小组交流、讨论、展示。老师归纳总结。
2.桑娜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丈夫回来了,这个为了家庭的生存而冒着生命危险打渔的渔夫面对这件事,又会是什么态度呢?聚焦22-28段的对话,分析渔夫的形象。
改成对话的形式,出示(分角色读):
桑娜:“你知道吗?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渔夫:“哦?什么时候?”
桑娜:“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渔夫:“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提问:桑娜直接跟丈夫说这件事情了吗?为什么不直接说?
明确:(没打到鱼,网撕破了,命还差点儿丢了)这让桑娜更难开口了。
提问:渔夫对这件事什么态度呢?
明确:提出抚养两个孩子。
提问:他一听说这件事就提出要抚养两个孩子了吗?
出示:
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搔搔后脑勺
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明确:渔夫有一个前后思考的过程,他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在想 。
他搔搔后脑勺,他在想 。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这么想的,桑娜也不知道渔夫在想什么。这是一个思考的信号,更是一个让人担忧的时刻。
他询问妻子的意见,他劝说自己的妻子,他用了一个“ ”字表现了他虽艰难,却内心坚定,他做好准备去 ,他做好准备去 。他催促着妻子去抱两个孩子, 看见妻子不动,他甚至有点儿着急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渔夫。
桑娜、渔夫的共同点:仁爱、至善。
第三环节:思题目,探目的
1.提问:这么善良、富有同情心、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两个人,作者为什么称他们为“穷人”?
明确:物质生活穷苦,通过对比,突出精神的高尚。
2.提问:这篇小说改编自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作者为什么把题目改成《穷人》呢?
你觉得《穷人》好,还是《可怜的人》好?
明确:可怜:值得怜悯。
“穷人不穷,值得学习”
3.提问:列夫 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出示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明确: 渔夫夫妇不仅仅是故事中的人物,他们更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他们生活贫穷,但是他们相互扶持,互相温暖,他们就是沙皇冷漠统治中仅有的一丝温情,一抹亮色。他们就像一颗颗金子,闪耀着人性之美的光。即使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瓦解的边缘,但是只要有这样的人在,国家就有希望。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小人物来反映当时的大社会背景。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第四环节:谈认识,学品质
1.想想你的身边,你能举一个例子吗?你愿意做这样的一个“穷人”吗?
2.拿起你手中的笔,也来写一个小故事,以《穷人》为题目,写写你身边的“穷人”,写写他身上闪耀着的人性之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再读课文,找重点句段,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不“穷”,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十自然段,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共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