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预测卷(二)++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预测卷(二)++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不属于光污染的是,岩石的内部结构与它的有直接关系,下列化石属于古生物遗迹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 五年级上册科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最先发现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
2.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 )现象。
A.直线行进B.反射C.折射
3.下列不属于光污染的是( )。
A.一些大酒店、大商场的广告牌将夜间照射得如同白日
B.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反射光
C.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
4.奇奇把热水倒在不锈钢杯子和塑料杯里,过一会,奇奇尝到不锈钢杯里的水的温度刚刚好可以喝,而塑料杯里的水依旧有点烫嘴,原因是( )。
A.热的良导体散热快,水温下降得快
B.热的不良导体散热快,水温下降得快
C.热的良导体散热慢,水温下降得快
5.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要把一壶水烧开,必须在水的下方加热,这利用了( )的热传递方式。
A.对流B.热辐射C.热传导
6.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会发现( )。
A.小金鱼会立刻死掉B.短时间内小金鱼没有生命危险C.小金鱼会向加热的地方游动
7.岩石的内部结构与它的( )有直接关系。
A.形成过程B.形成时间
8.地壳由坚硬的岩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 ),陆地部分厚。
A.厚B.深C.薄
9.下列化石属于古生物遗迹的是( )。
A.猛犸象牙齿化石B.霸王龙的脚印化石C.远古人类的粪便化石
10.在秋天的早晨,我们经常会看到植物叶子上有一些小水珠,人们称它为( )。
A.雨B.雪C.露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雨是自然现象,人为不可干预
B.合理的人为手段干预降水有利于人们的生存
C.雪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季
12.雾是悬浮在低空中的( )。
A.小水滴
B.水蒸气
C.小水滴或小冰晶
13.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需求B.时间的演进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4.神经中枢由哪两部分组成( )。
A.大脑和脊髓B.大脑和小脑C.脊髓和小脑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的形式各种各样,特征也都不一样
B.速度的单位只有米/秒,千米/时
C.整理数据时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
二、填空题
16.皮影戏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
17.当 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 、 、 、 、蓝、靛、 等各种颜色的光。
18.热在固体中是以( )的方式传递的。
19.暖气片主要是通过 让房间变暖的。
20.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 ,火山岩是优质的 ,火山频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 。
21.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坡度的大小,( ),( )等。
22.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 ,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 ;在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 。
23.脑包括大脑、( )和脑干等部分。
24.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 和脑干等部分。
25.( )是制作仿生建筑模型的主要过程。
三、判断题
26.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成七色光。( )
27.教室的日光灯装上灯罩,是为了让灯光反射使教室更明亮。( )
28.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 )
29.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里也能进行。( )
30.羊毛和石头的传热性能都差。( )
31.花岗岩是由长石、石墨和黑云母组成的。( )
32.现在人们用气象卫星观测天气情况。( )
33.水蒸气由水分蒸发而来。( )
34.锻炼身体会使心跳加快,不利于身体健康。( )
35.玩魔方可以锻炼、开发大脑。( )
四、连线题
36.请将下列地形与其特点用直线连起来。
高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平原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盆地 海拔较高,地形开阔
丘陵 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地 坡度较缓,海拔不高
37.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和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
听神经 收集声波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耳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鼓膜 传递振动
听小骨 产生振动
五、简答题
38.神经系统加工外界信息时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39.地震形成的原因?
六、实验题
区分铝棒和铁棒。
实践任务:请运用“热”单元的知识,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火柴1盒、蜡烛1支、一端带蓝标签的金属棒1根、一端带红标签的金属棒1根、凡士林1瓶感温粉末1瓶、铝箔纸2张、试管夹1个、小杯子1个、棉签2根。
实验提示:①可将凡士林和少量感温粉末在小杯子里搅拌混合均匀,做成一种可涂抹的感温材料。
②操作时,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即可停止实验。
安全提示:①使用火柴和蜡烛时。注意自身安全,并保护好试题卷;
②加热时,请使用试管夹,并防止试管夹被点燃;
③加热后不能马上触碰被加热物体,以防被烫伤;
④所有实验材料均不能带离考场,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收回。
40.利用现有材料,请你设计一个能区分铁棒和铝棒的实验方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要地记录在方框中(图文结合、文字表述等)。
41.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你认为该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
42.我观察到 (写实验现象),依此判断出这根金属棒是 (填“铝棒”或“铁棒”),我的理由是: 。
4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加热杯中的水直至沸腾。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 。
(2)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 (选填“降低”或者“升高”),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 (选填“变大”或者“变小”),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
(3)这是模拟自然界中 (选填“雨”或“雪”)的形成。
(4)根据实验和自己的理解,描述雨的形成过程。
七、综合题
44.请你用画图的方式解释一下士兵在水下是怎样使用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情况的。这利用了什么原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最早发现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科学家是牛顿。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用三棱镜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几种颜色的光谱带,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故B正确,AC选项错误。
2.A
【详解】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做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我们看到的像是与实物相符,但像是倒立的。根据对小孔成像实验的认识,小孔成像是倒立的,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C
【详解】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反射光、一些大酒店、大商场的广告牌将夜间照射得如同白日都属于光污染,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属于噪音污染。
4.A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不锈钢杯为热的良导体散热快,水温下降得快。塑料杯为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所以A符合题意。
5.A
【详解】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在通常情况下,物体传热是一种方式为主,多种方式共同进行的(如烧火煮饭)。水中传热,主要靠对流的方式;太阳的热主要是靠辐射方式传递到地面。水在茶壶里被烧开,主要依靠的热传递方式是对流。
6.B
【详解】短时间内,金鱼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因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上部加热,传到下部的速度很慢,所以上部的水开了,下部的水还不烫,鱼儿还游得很欢,短时间内不会有生命危险。
7.A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而岩石的内部结构与它的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
8.C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比较薄,陆地部分比较厚,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左右。
9.B
【详解】遗迹化石主要是动物在生命活动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或遗物,脚印化石、羽毛化石是遗迹化石。所以霸王龙的脚印化石属于古生物遗迹;猛犸象牙齿化石、远古人类的粪便化石属于实体化石。
10.C
【详解】在秋季的早晨,我们经常会看到植物的叶子上有一些小水珠,人们称它为露,它们的成因是凝结,凝结是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温度越低,凝结速度越快。
11.A
【详解】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加快增大,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下雨。人工降雨更适宜在云量较大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人为手段干预降水有利于人们的生存,雪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季说法正确。
12.A
【详解】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所以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
13.C
【详解】房屋的发展变化: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4.A
【详解】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15.B
【详解】选项A运动的形式各种各样,特征也都不一样,正确;
选项B速度的单位只有米/秒,千米/时,错误;常用的速度单位是米/秒,千米/时,还有其他的速度单位;
选项C整理数据时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正确。
16.直线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皮影戏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不透光的物体会产生影子,影子的形状在光屏上能够显示出来。
17. 白光 红 橙 黄 绿 紫
【详解】太阳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或水棱镜时,光的前进方向会发生改变,把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7种不同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18.热传导
【详解】热传导是指沿着固体物体进行热量传递的方式,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热在固体中主要是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19.空气对流
【详解】暖气使它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补充过来,补充过来的冷空气又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又会补充过来,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得整个室内的空气变暖。暖气片主要是通过空气对流让房间变暖的。
20. 矿物质 建筑材料 地热资源
【详解】尽管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石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如日本的富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长白山等。
21. 降雨量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详解】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和土地坡度的大小等。有植物覆盖,降雨量较小,土地坡度较小时,土壤被侵蚀程度最小。
22. 蒸发 雾 云
【详解】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雾,在高空遇冷就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了云,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形成径流,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下渗以及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叫做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
23.小脑
【详解】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等部分。脑与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24.小脑
【详解】身体的“总指挥”是脑,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25.设计
【详解】设计是制作仿生建筑模型的主要过程。我们可以根据收集的信息,根据设计要求,从材料、模仿原型和工程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用概念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6.√
【详解】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
27.√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照明灯上安装灯罩是为了增强反光的效果,会起到增强亮度的作用。
28.√
【解析】略
29.√
【详解】根据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即使在真空里也能进行,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0.√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羊毛和石头都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性能都差。
31.×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题目观点错误。
32.√
【详解】气象卫星的应用使得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这是现在人们获取天气情况的主要渠道。
33.√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4.×
【详解】锻炼身体会使心跳加快,不利于身体健康。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说明经常锻炼身体,能使心肺功能增强;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身体健康。
35.√
【详解】大脑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语言、运动、听觉、视觉、情感表达等。玩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对开发大脑有帮助。
36.
【详解】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高原:海拔较高,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37.
【详解】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外耳道的作用是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再通过中耳的耳骨等组织把声音传入内耳,内耳听觉神经最后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上传入脑内相关中枢形成听觉。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38.答:(1)感觉器官感受到刺激,产生“感觉信息”;
(2)“感觉信息”沿神经进入脊髓或大脑;
(3)脊髓或大脑通过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动作指令”。
(4)“动作指令”沿神经到达相应的运动器官。
(5)运动器官做出必要的反应。
【详解】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五个阶段:(1)感觉器官感受到刺激,产生“感觉信息”;(2)“感觉信息”沿神经进入脊髓或大脑;(3)脊髓或大脑通过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产生“动作指令”。(4)“动作指令”沿神经到达相应的运动器官。(5)运动器官做出必要的反应。
39.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缘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析】略
40.将两根金属棒不带标签的一端用铝箔纸包裹起来;将凡士林和温感粉末混合成的温感材料涂抹在两根金属棒带标签的一端;用试管夹将金属棒的铝箔纸部分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41.温感材料在两根金属材料上涂抹的位置和面积都要相同;铝箔纸要均匀包裹两根金属棒;加热时要在铝箔纸的中间部分加热 42. 带蓝标签(或红标签)的金属棒上的温感材料先发生变化 铝棒 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强
【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40.将粗细相同,长短相同的三根铁棒、铝棒同时插在铁架台上两个相应的孔中;在两根金属棒上都均匀涂上一层感温油墨,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热量传递的快慢,颜色越先发生变化的,说明导热性越 强。
41.我们在做“不同金属的传热性能实验”时,应选用相同长短、粗细的铜棒、铝棒、铁棒进行比较,只改变材料的种类,其他条件比如温感材料在两根金属材料上涂抹的位置和面积都要相同;铝箔纸要均匀包裹两根金属棒;加热时要在铝箔纸的中间部分加热。
42.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铝棒的导热性要比铁棒强,所以带蓝标签的铝棒上的温感材料先发生变化。
43.(1)小水珠
(2) 降低 变大
(3)雨
(4)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0℃时)。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形成雨。(合理即可)
【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详解】(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会在底部。
(2)用冰降温的原理是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吸热,自然使得温度下降,从而达到制冷的作用。所以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
(3)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实验模拟的是自然界中雨的形成。
(4)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
44.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详解】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士兵在水下使用潜望镜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预测卷(二)++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是,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预测卷(二)++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粤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动物,不是胎生的,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预测卷(二)++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属于直线运动的是,物体在斜面,橡皮筋动力小车能运动是因为,电工为了保证安全,应该使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