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分章节同步讲练
- 区域与区域发展 精练-高二 试卷 1 次下载
-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讲义-高二 学案 1 次下载
-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精练-高二 试卷 1 次下载
-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讲义 学案 1 次下载
-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精练-高二 试卷 1 次下载
区域与区域发展 讲义-高二
展开
这是一份区域与区域发展 讲义-高二,共4页。
区域与区域发展 讲义[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1.多种多样的区域(1)不同类型的区域①概念: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②区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明确,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③区域的类型:按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按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按综合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按行政管理目标划分,如行政区。(2)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①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②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③同一尺度的区域,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思考 “用区域的方式认识世界”是区域认知的重要表现,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其认识方式应有所不同。你认为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认知方式有什么区别?答案 一般来说,大尺度区域关注整体性,忽略细节,并注重一般规律及“普适性”;小尺度区域则关注具体,注重细节,尤其关注“普适性”基础上的“特殊性”。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1)区域整体性①区域要素构成: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②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③整体性的形成: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①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②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①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②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③因地制宜是发展变化的: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以及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的。思考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 ①可以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③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④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特征的分析思路答题指导 区域特征描述(区域差异分析)1.地理位置特征2.自然要素特征3.人文要素特征针对训练1.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中乙地对应的气候资料图。材料二 甲城市既有“月亮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又有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名称。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该地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特征。(4分)(2)根据乙地气候资料图,分析该地气候特征的成因。(4分)(3)说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所反映的甲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4分)(4)分析甲城市成为“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的主要天气优势。(4分)答案 (1)四周高,中间低;中部为盆地,西部以高原为主,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北部以山地为主。(2)纬度较低,谷地不易散热,夏季,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高温多雨;冬季,北部高大地形对寒冷干燥的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形成温和少雨的特征。(3)“小春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四季如春,气候温和。“攀西聚宝盆”:自然资源(尤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4)海拔高,晴天多,云雾量小,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位于谷地,风力适中,对航天器发射的影响小。角度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绝对位置根据经纬度来确定该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半球(东、西、南、北);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极地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特殊经纬线(如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等)穿过海陆位置根据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区域的位置××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地处××内部等相对位置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区域的位置位于×山的东(西、南、北)坡、阴(阳)坡、迎风坡(背风坡);靠近×河,位于×河的×岸,位于×河上(下)游,位于干支流交汇处等政治地理位置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区域的位置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等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区域的位置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等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地形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分布在××方位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海岸线平直或漫长曲折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冬)汛;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欠缺)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水系形状,如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如荒漠化、水土流失;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类型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雪)、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水文灾害,如洪涝、凌汛;生物灾害,如虫灾、生物入侵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农业农业类型以××(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劳动力(数量充足、价格低、素质高)、土地价格低廉、科技发达其他一年××熟,以××作物为主,以水田(旱地)为主工业工业生产特征集中分布在××区域,沿××分布;主要工业部门有××,以新兴工业(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发达(基础好),技术水平高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原料充足、水源充足、燃料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劳动力(数量充足、价格低、素质高)、土地价格低、科技发达、环境优美城市城镇化水平(高、低)、城市集中分布在××区域,沿××分布交通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与××方式联运,路网稠密(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