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默写,综合读写,语言运用,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咄咄逼人 黄晕 吝啬 竦峙(zhì)
    B.蹒跚(mán) 匿笑 确凿 花团锦簇
    C.拈轻怕重 狭隘(yì) 恍惚 抽噎
    D.怂恿 蜷伏(quán) 大相径庭 怪延不经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阅读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3.小明同学的爷爷要过七十大寿,他决定写一副对联作为寿礼送给爷爷,但是只想出了上联:一家欢乐庆长寿。请你选出适合作为下联的项( )
    A.人如松柏长青B.七旬安康祝古稀
    C.七十耳顺贺新春D.寿比南山不老松
    二、默写(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4.按课文原文填空。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4)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5)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的两句是 , 。
    三、综合读写(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木,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轻风流水yìng 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 xù的绿色奉献给温晴济南;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的情景,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让枫树林里liú tǎng着源源不断的水_A_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彩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zī rùn心田。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近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6.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7.画线句子有病句,请写出修改意见。
    8.你所在中学将开展以“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校园读书节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宣传读书活动】
    (1)请你为本次校园读书节设计一则标语,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探讨读书方法】
    (2)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同学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分享读书成果】
    【甲】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乙】沙僧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3)甲文中,唐僧念咒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僧念咒的原因是
    (4)阅读《西游记》,你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语言运用(共1小题,满分4分,每小题4分)
    9.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12月9日下午,真正可以“手摘星辰”的“天上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天宫课堂”,宁夏不少中小学都自发组织学生观看直播,孩子们“不敢高声语”,认真听,仔细看,生怕错过精彩瞬间。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及天地互动交流,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一系列有趣又涨知识的实验,瞬间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求知的兴趣!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组织学生在校在线收看“天宫课堂”,还有一部分学生到宁夏科技馆设置的分课堂和全国多个分课堂学生一起观看“天宫课堂”,并且动手做实验,领略神奇的太空试验和太空现象。为了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航天员们穿的“企鹅服”,宁夏科技馆特意安排了3位工作人员身穿复制版的“企鹅服”来到课堂现场,引得学生们惊喜连连。“这些太空实验太有趣了,我学到了很多小知识。”兴庆区的孩子们不仅在线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还自发制作了内容丰富的手抄报,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节选自“宁夏教育厅”公众号,2021年12月10日)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0.请说说“轻烟老树寒鸦”中“寒”字的妙处。
    11.“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
    12.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3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请根据提示,围绕三次看花,概括文章内容。
    第一次:“我”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母亲劝“我”去看花。
    第二次:
    第三次:
    14.结合上下文,体会下面的句子里分别蕴含着“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①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15.请结合第⑦段中关于“菊花”的描写,谈谈结尾的“好好儿活”的丰富含义。
    阅读下面的童话,完成下面小题。
    满足的人的衬衫
    卡尔维诺(意大利)
    ①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②“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③“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④“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⑤“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⑥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⑦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⑧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⑨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⑩“很满足,陛下。”
    ⑪“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⑫“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⑬“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⑭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⑮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⑯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⑰“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⑱“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⑲“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⑳“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㉑“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㉒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㉓“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㉔“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㉕“什么东西,陛下?”
    ㉖“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㉗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16.故事中的神父、邻居国王,为什么满足不了国王的条件?原因分别是什么?
    17.作者在编创故事时,为什么不让国王一下子就找到小伙子呢,而是先后安排了找到神父、找到邻居国王的情节,这样不显得重复啰嗦吗?
    18.故事中的王子和小伙子都没有姓名,他们分别都代表了哪些类型的人呢?
    19.故事的结尾很有意味,请你谈谈这样结尾的好处吧。
    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
    20.命题作文
    父母、老师那暖暖的爱;朋友、同学那默默的关怀:一本好书带给感动或是袁隆平爷爷那浅浅的笑,都会在我们心中播下一粒粒种子……
    请以《我心中有一粒种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③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答】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蹒跚(mán)——pán;
    C.狭隘(yì)——ài;
    D.怪延不经——怪诞不经;
    故选A。
    2.B
    【解答】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是否”与“好作文”两面对一面,“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改为“一篇作文好坏的最基本的标准”即可;
    C.成分残缺,“通过”“使”同时运用,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D.“欢呼声”和前面动词“看到”属于搭配不当,删掉“欢呼声”或改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听到欢呼声”;
    故选B。
    3.B
    【解答】本题考查对联。
    A.字数与上联不一致;
    B.适合,“一家欢乐”是主谓短语,对“七旬安康”;“庆长寿”是动宾短语,对“祝古稀”
    C.“贺新春”与祝寿的语境不符;
    D.“寿比南山不老松”的词性与上联不对应;
    故选B。
    4. 千里共婵娟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直挂云帆济沧海 鸡声茅店月 在乎山水之间也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解答】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婵、茅、遣。
    5.应和 贮蓄 流淌 滋润 6.…… 7.把“想要”改为“能否”或将“是否”删去。
    【解析】5.本题考查字形。
    yìng hè(应和):应声唱和。
    zhù xù(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
    liú tǎng(流淌):液体流动。
    zī rùn(滋润):使水分多;使不干燥。
    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温晴济南;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的情景,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让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水”均为“我”在语文课本中见到的场面,此处用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还有许多并未列举。
    7.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画线句“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近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面对两面,应去掉“是否”,或把“想要”改为“能否”,这样句子前后才能对应。
    8.(1)示例1:与书香作伴,携快乐同行
    示例2:朗朗书声满校园,阵阵书香溢
    (2)A 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一定要有选择。经典名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筛选,我们应从阅读经典名著开始。
    B 同学们,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挤时间读好书。
    C 同学们,我们要注意读书方法,学会作读书笔记、摘抄等,将阅读与积累结合起来,印象会更深刻。
    (3) 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 为了分辨真假孙悟空
    (4)孙悟空由冲动、急躁、易怒变得日趋成熟、稳重、理性。
    【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答案不唯一。
    示例:阅读经典,提升品味。
    (2)本题考查拟写建议。答案不唯一。
    示例:读书应该有选择,从读经典开始。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甲】选段出自“三打白骨精”,此为第二次,白骨精化作老妇人,悟空识得她真身,将其打死,唐僧认为他不听劝说,接连打死两个凡人,是有心为恶,无心行善。所以念动紧箍咒对悟空进行惩罚。
    【乙】选段出自“真假美猴王”,为分辨真假悟空,唐僧念动咒语,哪知两个悟空都纷纷叫苦,仍是分辨不出。
    (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悟空初随唐僧,性格粗暴冲动,桀骜不驯,所以需要用紧箍咒来管束。后期悟空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做事思虑周全,故唐僧念紧箍咒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悟空成佛,已经不需要金箍儿来管束了。
    9.示例:“天宫课堂”带给宁夏中小学生神奇体验
    【解答】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导语“12月9日下午,真正可以“手摘星辰”的“天上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天宫课堂”,宁夏不少中小学都自发组织学生观看直播,孩子们“不敢高声语”,认真听,仔细看,生怕错过精彩瞬间”,结合第二段“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和“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湖畔分校组织学生在校在线收看‘天宫课堂’,还有一部分学生到宁夏科技馆设置的分课堂和全国多个分课堂学生一起观看‘天宫课堂’”等,可概括为:宁夏中小学生体验(或观看)神奇的“天宫课堂”、“天宫课堂”带给宁夏中小学生神奇体验等。
    10.“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 11.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解析】1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根据“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可知,其意思是: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可见,这里运用白描的手法,“寒”字,表现深秋的寒冷,渲染秋日秋景萧瑟、冷寂的气氛,表达诗人孤寂、惆怅之情。
    11.本题考查画面、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根据“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可知,其意思是: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可见,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诗人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描绘了: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展现了一派色彩绚丽、生机活力的秋景图。表达作者对秋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作者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点拨】参考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12.(1)C
    (2) 约定 离开 代词他,指故人 害怕,担心
    (3)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②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4)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A.句意:(他们)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本句省略主语“他们”,应在谓语“期”后断一处,故断为:期/日中。
    B.句意:(友人)对着孩子骂父亲。
    本句省略主语“友人”,应在状语“对子”后断一处;故断为:对子/骂父。
    D.句意: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
    主语为“故人”,状语为“至暮”,本句应在状语后断一处;故断为:故人至暮/不来。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③句意:才同他一起吃饭。之:代词,他,指故人。
    ④句意: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害怕、担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才。
    ②重点词:昔,从前。故人,老朋友。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根据甲文中“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知: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同行,但是友人却未在规定时间见面;此文借元方之口点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点明不遵守约定时间就是不诚信的行为;乙文写吴起宁肯自己不吃饭而等老友,可见吴起是守信之人。联系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乙文“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甲文陈太丘的友人不遵守约定,被七岁的元方批评,乙文吴起因为守信被军队信任;可见可见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应该信守承诺。
    【点拨】【甲】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参考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3. 第二次:秋天“我”看着窗外树叶飘落,母亲央“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 第三次:母亲去世后的一个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14.①为母亲的那时的坚强隐忍而心疼、悲痛,为自己对母亲的态度对母亲的忽视而自责、悔恨。
    ②为那时自己对母亲病情的忽视而愧疚,为再也没能见到母亲而深深的遗憾、悲痛。 15.作者笔下的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得风情各不相同,有的热烈,有的淡雅,有的高洁,但是都尽情的开出最美的自己。“好好儿活”,是指不同的生命可以有不同的姿态,但是都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繁盛和灿烂,活出最美的姿态。
    【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看花”是此文的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
    联系第③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求般的神色”可概括为:“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联系第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概括为: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14.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①句,母亲那时虽病情非常严重,但为了不让“我”伤心,母亲强忍着疼痛。结合句中的“一直”可知,表达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伤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严重的病情,事后回想时无比悔恨、自责的心情。
    ②句中的“绝”“竟”两个词语,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为再也见不到母亲而感到深深的遗憾、难过。
    15.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结尾句用“黄色”“白色”“紫红色”等词语,描写出了菊花的绚丽多彩;“泼泼洒洒”“烂漫”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景中有情,烂漫的菊花也是“我”心情的写照,表明“我”的心情由痛苦、无望变得明朗、坚强的变化;同时菊花蓬勃的生命力也象征了“我”对生命的珍惜与渴望。段中的“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应该像母亲那样坚强,像怒放的菊花那样,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以此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好好儿活”表达了“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要积极、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16.神父对现状表面上很满足但是内心还有欲望;邻居国王拥有一切但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内心满足。 17.神父、邻居国王的代表了不同身份但都有较高地位的人对生活不同的心态,但都不够满足,以此可以反映人心不足这一普遍人性;从神父到邻居国王再到小伙子,可以写出满足的人很难找这一现状,也可以表达人心不足这一普遍人性;神父、邻居国王的地位和身份正好可以跟小伙子形成对比,似乎在告诉读者物质、名利方面越是简单越容易满足的道理;从神父、到国王、到小伙子,故事情节大致相似,在反复中增加人们的期待,增强了故事的韵味。 18.王子代表了不需要努力就拥有一切但不快乐的人。小伙子代表了尽管物质清贫内心却满足快乐的劳动者。 19.没有衬衫,强调了这个小伙子在物质方面极度的清贫、简单,与内心的满足形成对比,引人深思。国王发现小伙子没有衬衫这一情节跟前面的情节构成了突转,给人心灵的震撼,使得故事意味深长。
    【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⑨到⑬段内容可知,这个神父一开始回答国王的时候,说自己现在很满足,可当国王想让他做自己的主教的时候,这个神父马上就表现出非常高兴的心情,这说明他神父对现状表面上很满足但是内心还有欲望;
    依据第⑮自然段中“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可知,邻居国王虽然拥有一切,但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
    所以,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内心满足。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7.本题考查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依据全文内容可知,文章①至⑮自然段,先后写神父、邻居国王这些身份、地位较高的人都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十六至文章未结尾,写国王终于遇到一个内心非常满足的乡下小伙。这是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将地位和身份高贵的神父、邻居国王同地位和身份低贱的小伙子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童话的寓意——物质、名利方面越是简单越容易满足的道理。
    同时,在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三个故事情节的叙述内容大致相似。其目的是在反复表述中增加读者的期待,从而增强了故事蕴含的意味。
    18.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①至⑥自然段“‘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可知,国王代表了不需要努力就拥有一切但不快乐的人。
    依据第⑯自然段“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⑰自然段“‘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⑲自然段“‘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可知,小伙子代表了尽管物质清贫内心却满足快乐的劳动者。
    19.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依据结尾“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说明这个小伙子在物质方面极度的清贫、简单,再结合前文第⑯自然段“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⑰自然段“‘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⑲自然段“‘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这些小伙的行为、表现说明小伙非常内心的满足,这与他的家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结构上,依据结尾“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可知,国王快乐的小伙却没有穿衬衫,这一情节与前文内容构成了突变,给人心灵的震撼,使得故事意味深长。
    20.例文:
    我心中有一粒种子
    在自然界中,种子落地生根,造就“山下兰芽短浸溪”的美景,是万物生命的伊始。在我的生命里,不论是父母老师暖暖的爱,还是朋友同学默默的关怀,或袁隆平爷爷深嵌在皱纹中的微笑,都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
    那是一颗由父母和老师用爱埋下的种子,孕育着奉献与感恩的鲜花。
    不敢忘记,在我因为成绩上升而沾沾自喜,甚至使班级风气都带上浮躁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没有教训我的浅显,而是开了一节意义非凡的班会课。在那节班会课上,看着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和认真负责的神态,我真正明白了“学有三品”——身体健康、品格健全、成绩优秀。怎敢忘记,每天精心为我准备一切的妈妈额头上的汗水,每天为了支撑家庭而劳累奔波的父亲鬓角的白发?是我敬爱的老师和父母,用言传身教在我心中埋下了甘于奉献、懂得感恩的种子啊!
    那是一颗由朋友和同学用爱埋下的种子,氤氲着陪伴与团结的芳香。
    病房里,惨白的脸色描摹不出三分复杂的心情——我什么时候才能恢复?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到学校去之后我该如何行动?耽误的课程可怎么办?当你们拿着鲜花水果还有笔记本来探望我时,我的顾虑烟消云散。“你回学校之后行动就由我们承包了!”“笔记都在这,如果有疑惑及时问我哟!”“早点恢复呀,我们可都在等你回来呢!”……是你们呀,我亲爱的朋友和同学们,用关怀在我心中埋下了默默陪伴、团结友爱的种子!
    那是一颗由袁隆平爷爷用爱埋下的种子,激励着梦想与奋斗的精神。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作为一代中华拓荒人,他的精神将激励我辈青年行稳致远。“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这是袁隆平爷爷教会我的立志高远、坚定前行的梦想精神;“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如果我都不在,那我正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爷爷教会我的用汗水去实践课本中习得的知识,抓住那转瞬即逝的灵感,去等待生命中来之不易的机遇,那是一种为梦想奋力前行、永不止息的梦想精神。是袁隆平爷爷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我心中埋下了拥有梦想、奋力拼搏的种子!
    何其有幸,得遇良师益友、无私椿萱、无双国士!我必坚定理想信念,让实践化作甘霖滋润生命之种,让价值之花在生命中闪耀,让清芳献礼大美中华!
    【解答】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作文题目“我心中有一粒种子”,重点词是“种子”,在我们看到作文题时应该有以下思考:①“种子”不是实指,那么“这种子是什么?”“谁种下的?”“如何种下的?”②“种子”的特点是会萌发,那么“这种子是已萌发了?还是正在萌发?或是待萌发?”③“为何能种在心中?”“是否之前心里没有?”④“是只有一粒,还是一粒粒?”搞明白题目的细节,也就读懂了命题者意图,再去进行构思时,文章就能提纲挈领,避免偏题。
    第二,选材。种子是发芽的根本,有种子才能创造奇迹,因此“种子”暗含的意思应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各种要素,可以是信念,可以是理想,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师恩,可以是友谊,可以是各种美好品质等等。一句话、一本书、一堂课、一次旅游、一次交流……都可能在我们心中埋下某颗种子,让我们心灵的原野上生长出粗壮美丽的大树;同样,我们也在不经意间改变着别人,一句暖言、一次鼓励、一次合作、一次帮忙……都可能在他人心中埋下善意的种子,让他人的心灵原野绿树成荫。
    第三,思路。①亲情友情类。这类题材是学生切身体会最深的。好写,但写出的文章大多容易出现素材片面、故事老套的毛病。我们写这类题材时,不要赘述过程,而是要注重片段的描写,以小见大,在片段中见画面。重点写“种子”如何种入心中,最终升华情感;②读书学习类。这类题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我们选用的诗文的背景,比如作者的人生经历、情感变化,诗文背后的故事等等。再叙述作者的精神或意志在我们心中播下种子,激励我不断生长;③时事政治类。这类题材忌满篇讲道理,一定要结合人物的具体事迹,谈精神,说感动。最重要的是要突出人或事带给我的震撼,叙述事迹给自己留下了精神的种子,这种子不断生长,代代传承。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选择题,六章节是小说的精华所在,默写,综合读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默写,综合读写,语言运用,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